书城管理财务管理学
7734200000043

第43章 项目投资(2)

(二)经营现金流量

经营现金流量是指项目建成后生产经营过程中发生的现金流量,这种现金流量一般是按年计算的。该阶段既有现金流入量,也有现金流出量。现金流入量主要是营运各年营业收入,现金流出量主要是营运各年付现营运成本。

经营现金流量的确认,可根据下列公式得出:

每年营业现金净流量(NCF)=营业收入—付现成本—所得税=营业收入—(营业成本—折旧+所得税)=营业收入—营业成本—所得税+折旧=净利润+折旧

或每年营业现金净流量=税后营业收入—税后付现成本+税负减少=营业收入×(1—税率)—付现成本×(1—税率)+折旧×税率

【注:推理证明:每年营业现金净流量=净利润+折旧=(营业收入—营业成本)(1—税率)+折旧=(营业收入—付现成本—折旧)(1—税率)+折旧=营业收入(1—税率)—付现成本(1—税率)—折旧(1—税率)+折旧=营业收入(1—税率)—付现成本(1—税率)—折旧+折旧×税率+折旧=营业收入(1—税率)—付现成本(1—税率)+折旧×税率】

(三)终结现金流量

终结现金流量主要指项目寿命终了时发生的现金流量。主要包括两个部分

1.固定资产报废时的残值收入以及出售时的税负损益。固定资产出售时税负损益的确定方法与初始投资时出售旧设备发生的税负损益相同。如果预计固定资产报废时残值收入大于税法规定的数额,就应上缴所得税,形成一项现金流出量,反之则可抵所得税,形成现金流入量。

2.收回原有垫支的各种流动资金。

三、现金流量预测案例分析

(一)扩充型投资现金流量分析

【例8‐1】 大华公司准备购入一设备以扩充生产能力。现有甲、乙两个方案可供选择,甲方案需投资10000元,使用寿命为5年,采用直线法计提折旧,5年后设备无残值。5年中每年销售收入为6000元,每年的付现成本为2000元。乙方案需投资12000元,采用直线折旧法计提折旧,使用寿命也为5年,5年后有残值收入2000元。5年中每年的销售收入为8000元,付现成本第一年为3000元,以后随着设备的陈旧,逐年将增加修理费400元,另需垫支营运资金3000元,假设所得税率为40%,试计算两个方案的现金流量。

首先,计算两个方案每年的折旧额:

甲方案每年折旧额=10000/5=2000(元)

乙方案每年折旧额=(12000—2000)/5=2000(元)

其次,根据资料编制两个方案的营业现金流量表

第一年的营业现金净流量:

NCF1=6000(1—40%)—2000(1—40%)+2000×40%=3600—1200+800=3200(元)

NCF2—5年计算相同。

乙方案根据营业现金净流量=收入(1—税率)—付现成本(1—税率)+折旧×税率公式计算如下:

第一年的营业现金净流量=8000×(1—40%)—3000×(1—40%)+2000×40%=4800—1800+800=3800(元)

第二年的营业现金净流量=8000×(1—40%)—3400×(1—40%)+2000×40%=4800—2040+800=3560(元)

或=3800—400×(1—40%)=3560(元)

第三年的营业现金净流量=3560—400×(1—40%)=3320(元)

以此类推。

再次:编制投资项目现金流量计算表。

(二)替代性投资现金流量分析

【例8‐2】 企业原有一台设备,原值280000元,可用8年,已用3年,已提折旧100000元,目前变现收入160000元,如果继续使用旧设备,期末有残值5000元;如果更新设备,买价360000万元,可用5年,期末有残值8000元,更新不影响生产经营。新旧设备均采用直线折旧。更新后,每年增加经营收入120000元,增加经营成本60000元,企业所得税税率为30%。要求:计算各年ΔNCF。

在本例中,可视为两个可选方案,继续使用旧设备,或出售旧设备,购置新设备。若使用旧设备,其当前的初始投资是变现价值和所得税损益。计算其两个方案的增量现金流量,具体解题如下

旧设备的初始投资=160000—(160000—(280000—100000))×30%=166000

新设备投资=360000元

投资差额=360000—166000=194000

差额折旧=[194000—(8000—5000)]/5=38200元

四、现金流量估计时应注意的问题

在确定投资方案相关的现金流量时,应遵循的最基本的原则是:只有增量现金流量才是与项目相关的现金流量。所谓增量现金流量是指接受或拒绝某个投资方案后,企业总现金流量因此发生的变动。所以,测算现金流量的具体数额时,必须注意如下问题:

1.应当剔除沉没成本

沉没成本是过去已经发生并支付过款项的支出,这些支出是目前的决策无法改变的,并且不影响目前投资方案的取舍,在分析时不能将它作为相关现金流量。如在投资一个项目前,请咨询机构作了一个评估分析,然后依据这一评估分析做出是否投资的决策。虽然咨询费用是与这个项目直接相关的,但是,无论接受项目与否,咨询费用都已经发生,因此,这项费用是一项沉没成本,在投资决策时无需考虑。

2.不能忽视机会成本

在投资方案的选择中,如果选择了一个方案,则必须放弃其他机会,其他投资机会可能取得的收益是实施本方案的一种代价,称为这项方案的机会成本。如有一块土地,可出售,其收益为100万元,也可建厂房,若采用了建厂房的方案则该土地的100万元就为建厂房的机会成本。

3.要考虑投资方案对公司其他部门的影响

有些项目采纳后,可能对公司现有的部门产生有利或不利的影响。在评价方案时要将其考虑在内。例某公司有两个分厂,一分厂从事电子产品生产和销售的,每年给公司带来4000万收入;二分厂原来是从事简单的传统的加工业,后来由于二分厂所从事的产业市场竞争非常激烈,所以二分厂处于停产、半停产状态,总公司考虑二分厂转产,也从事电子元件的生产和销售;经预测二分厂也投资此项目,预计每年给公司带来2000万元销售收入,但是,每年导致一分厂销售收入减少300万,则二分厂每年带来的相关的现金流入量只能是1700万元。

4.对营运资金的影响

公司新投资一个项目会增加对流动资产的需求,但流动负债也会相应增加。因此需要垫支的流动资金就是对净营运资金的需要,即增加的流动资产与增加的流动负债的差额。

通常,在投资分析时假定,开始投资时筹措的净营运资金,在项目结束时收回。

【例8‐3】 某企业一独立投资项目,预计投产第一年流动资金需用额为30万元,流动负债可用额为15万元,假定该项投资发生在建设期末;投产第二年,预计流动资产需用额为40万元,流动负债可用额为20万元,假定该项投资发生在投资后第一年末。

要求:根据上述资料估算下列指标

(1)每次发生的营运资金投资额;

(2)终结点回收的营运资金

解答:

(1)投产第一年的营运资金需用额=30—15=15(万元)

第一次营运资金投资额=15—0=15(万元)

投产第二年的营运资金需用额=40—20=20(万元)

第二次营运资金投资额=20—15=5(万元)

(2)终结点回收的营运资金=15+5=20(万元)第三节 投资项目评价的一般方法

一、贴现的分析评价方法

(一)净现值法

净现值(NetPresentValue,缩写为NPV)指投资项目投入使用后的现金净流量,按资本成本或企业要求达到的报酬率折算为现值,减去初始投资的现值以后的余额。

用NPV法决策规则是:在只有一个备选方案的采纳与否决策中,净现值为正时则采纳,净现值为负时不采纳,在多个备选方案的互斥选择决策中,应选择净现值是正值中的最大者。

【例8‐4】 根据表8‐3大华公司的甲、乙方案资料,假设资本成本为10%,计算净现值如下:

甲方案:NPV=3200×(P/A,i,n)—10000=3200×(P/A,10%;5)—10000=3200×3.791—10000=2131(元)

乙方案:NPV=3800×(P/F,10%;1)+3560×(P/F,10%,2)+3320×(P/F,10%,3)+3080×(P/F,10%,4)+7840×(P/F,10%,5)—15000

=3800×0.909+3560×0.826+3320×0.751+3080×0.683+7840×0.621—15000=15861—15000=861(元)

通过计算大华公司甲、乙两方案的净现值均大于零,故都是可行方案,但二者比较甲方案净现值大于乙方案,故大华公司应选择甲方案。

净现值法如何确定贴现率一是根据资金成本来确定。二是根据企业要求的最低资金利润率来确定。一般认为第二种方法比第一种方法容易确定。

净现值法的优缺点:

优点是考虑了货币的时间价值,能够反映各种投资方案的净收益。

缺点是不能揭示各个投资项目可能达到的实际报酬率,在有多个备选投资方案且资本限量的情况下,如果只根据各个投资项目净现值的绝对额进行决策,往往难以准确判断。

(二)获利指数法

获利指数法(ProfitabilityIndex,缩写PI)指投资项目未来现金流入总现值与初始投资额的现值之比。

获利指数的决策规则是:在只有一个备选方案的采纳与否决策中,只要获利指数大于或等于1,就采纳,否则就拒绝;在有多个方案的互斥选择决策中,应选择获利指数超过1最多的投资项目。

【例8‐5】 仍以大华公司甲、乙方案表8‐3资料为例

甲方案:PI=3200×(P/A,i,n)/10000=3200×(P/A,10%;5)/10000=3200×3.791/10000=1.21

乙方案:PI=[3800×(P/F,10%;1)+3560×(P/F,10%,2)+3320×(P/F,10%,3)+3080×(P/F,10%,4)+7840×(P/F,10%,5)]/15000=[3800×0.909+3560×0.826+3320×0.751+3080×0.683+7840×0.621]/15000=15861/15000=1.06

甲、乙两方案的获利指数都大于1,故均为可行方案,因甲方案的PI>乙方案的PI值,故应采用甲方案。

获利指数法的优缺点:

优点是考虑了货币的时间价值,能够真实地反映投资项目的收益水平;因获利指数是一个相对数指标,所以有利于在初始投资额不同的投资方案之间的对比。

缺点是和净现值法一样,没能揭示投资项目的实际报酬率。

(三)内部(含)报酬率

内部报酬率(InternalRateofReturn,缩写为IRR)是指使投资项目的净现值等于零时的贴现率。它反映了投资项目的真实报酬。

内部报酬率的计算方法:

1.如果每年的NCF相等,且只有当年一次投资,其计算步骤为:

第一步,计算年金现值系数

年金现值系数=初始投资额/每年NCF

第二步,查年金现值系数表,在相同的期数内,找出与上述年金系数相邻近的较大和较小的两个贴现率,再采用插值法计算出IRR。

2.如果每年的NCF不相等,其计算步骤如下

第一步:采用试算法,先给出一个贴现率计算净现值,若计算出的净现值为正值,再给出一个较高的贴现率,若该贴现率计算的净现值为负值。试算结束。

第二步:根据上述两个贴现率及计算的净现值采用插值法计算出IRR。

内含报酬率法的决策规则:在只有一个备选方案的采纳与否决策中,如果计算出的内部报酬率大于或等于企业的资本成本或期望的报酬率就采纳;反之,就拒绝。在有多个备选方案的互斥选择决策中,选用内部报酬率超过资本成本或期望报酬率最大的投资项目。

从以上两个方案的内部报酬率可以看出,甲、乙两个方案的内部报酬率都超过10%的资本成本,但甲方案的内部报酬率更高,故应选择甲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