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财务管理学
7734200000041

第41章 资本成本和资本结构(5)

练习题

1.某公司拟筹资5000万元,其中包括:1200万元债券(按面值发行),该债券票面利率为10%,筹资费率为2%;800万元优先股按面值发行,股利率为12%,筹资费率为3%;其余全部为普通股,该普通股筹资费率为4%,预计第一年股利率为13%,以后年度保持第一年的水平,该公司所得税税率为30%。要求:(1)计算债券成本(2)计算优先股成本(3)计算普通股成本(4)计算加权平均资金成本。

2.某企业目前拥有长期资金100万元,其中长期借款20万元,长期债券20万元,普通股60万元。经分析,企业目前的资本结构为最佳资本结构,并认为筹资新资金后仍应保持目前的资本结构。试计算该企业新筹资总额的分界点,及编制边际资金成本规划表。

3.某公司计划筹集资金500万元。所得税率33%。有关资料如下:

(1)向银行借款75万元,年利率为10%,手续费2%;

(2)按溢价发行债券,债券面值90万元,票面利率12%,溢价发行价格为100万元,每年支付利息,筹资费率3%;

(3)发行优先股125万元,年股息率13%,筹资费率5%;

(4)发行普通股票15万股,每股发行价格10元,筹资费率6%。预计第一年每股股利1.4元,以后每年按7%递增。其余所需资金通过留存收益取得。

要求:

(1)计算个别资金成本;

(2)计算该公司加权平均资金成本。

4.天渊公司有关资料如下:

(1)现全部资本均为股票资本,账面价值为1000万元,该公司认为目前的资本结构不合理,打算举债购回部分股票予以调整。

(2)公司预计年息税前利润为300万元,所得税假定为40%。

(3)经测算,目前的债务利率和股票资本成本。

要求:试测算不同债务规模下公司价值,据以判断公司最佳资本结构。

5.某公司目前的资金结构为:资金总量为1000万元,其中,债务400万元,年平均利率10%;普通股600万元(每股面值10元)。目前市场无风险报酬率7%,市场风险股票的必要收益率13%,该股票的贝他系数1.5。该公司年息税前利润240万元,所得税率30%。

要求根据以上资料:(1)计算现有条件下该公司的市场总价值和加权平均资金成本(以市场价值为权数);(2)该公司计划追加筹资500万元,有两种方式可供选择:发行债券500万元,年利率12%;发行普通股500万元,每股面值10元。计算两种筹资方案的每股利润无差别点。

6.某公司去年的销售额为4000万元,变动成本率为60%,固定成本1000万元,全部资本5000万元,负债比率40%,负债平均利率10%。每年发放优先股利60万元,所得税率40%。要求:(1)计算公司的经营杠杆系数;(2)计算公司的财务杠杆系数;(3)计算公司的复合杠杆系数;(4)若今年销售收入增长30%,息税前利润与普通股每股利润增长的百分比是多少?

案例分析

大宇资本结构的神话

韩国第二大企业集团大宇集团1999年11月1日向新闻界正式宣布,该集团董事长金宇中以及14名下属公司的总经理决定辞职,以表示“对大宇的债务危机负责,并为推行结构调整创造条件”。韩国媒体认为,这意味着“大宇集团解体进程已经完成”,“大宇集团已经消失”。

大宇集团于1967年开始奠基立厂,其创办人金宇中当时是一名纺织品推销员。经过30年的发展,通过政府的政策支持、银行的信贷支持和在海内外的大力购并,大宇成为直逼韩国最大企业——现代集团的庞大商业帝国:1998年底,总资产高达640亿美元,营业额占韩国GDP的5%;业务涉及贸易、汽车、电子、通用设备、重型机械、化纤、造船等众多行业;国内所属企业曾多达41家,海外公司数量创下过600家的纪录,鼎盛时期,海外雇员多达几十万,大宇成为国际知名品牌。大宇是“章鱼足式”扩张模式的积极推行者,认为企业规模越大,就越能立于不败之地,即所谓的“大马不死”。据报道,1993年金宇中提出“世界化经营”战略时,大宇在海外的企业只有15家,而到1998年底已增至600多家,“等于每3天增加一个企业”。还有更让韩国人为大宇着迷的是:在韩国陷入金融危机的1997年,大宇不仅没有被危机困倒,反而在国内的集团排名中由第4位上升到第2位,金宇中本人也被美国《幸福》杂志评为亚洲风云人物。

1997年底韩国发生金融危机后,其他企业集团都开始收缩,但大宇仍然我行我素,结果债务越背越重。尤其是1998年初,韩国政府提出“五大企业集团进行自律结构调整”方针后,其他集团把结构调整的重点放在改善财务结构方面,努力减轻债务负担。大宇却认为,只要提高开工率,增加销售额和出口就能躲过这场危机。因此,它继续大量发行债券,进行“借贷式经营”。1998年大宇发行的公司债券达7万亿韩元(约58.33亿美元)。1998年第4季度,大宇的债务危机已初露端倪,在各方援助下才避过债务灾难。此后,在严峻的债务压力下,大梦方醒的大宇虽作出了种种努力,但为时已晚。1999年7月中旬,大宇向韩国政府发出求救信号;7月27日,大宇因“延迟重组”,被韩国4家债权银行接管;8月11日,大宇在压力下屈服,割价出售两家财务出现问题的公司;8月16日,大宇与债权人达成协议,在1999年底前,将出售盈利最佳的大宇证券公司,以及大宇电器、大宇造船、大宇建筑公司等,大宇的汽车项目资产免遭处理。“8月16日协议”的达成,表明大宇已处于破产清算前夕,遭遇“存”或“亡”的险境。由于在此后的几个月中,经营依然不善,资产负债率仍然居高,大宇最终不得不走向本文开头所述的那一幕。

大宇集团为什么会倒下?在其轰然坍塌的背后,存在的问题固然是多方面的,但不可否认有财务杠杆的消极作用在作怪。大宇集团在政府政策和银行信贷的支持下,走上了一条“举债经营”之路。试图通过大规模举债,达到大规模扩张的目的,最后实现“市场占有率至上”的目标。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爆发后,大宇集团已经显现出经营上的困难,其销售额和利润均不能达到预期目的,而与此同时,债权金融机构又开始收回短期贷款,政府也无力再给它更多支持。1998年初韩国政府提出“五大企业集团进行自律结构调整”方针后,其他集团把结构调整的重点放在改善财务结构方面,努力减轻债务负担。但大宇却认为,只要提高开工率,增加销售额和出口就能躲过这场危机。因此,它继续大量发行债券,进行“借贷式经营”。正由于经营上的不善,加上资金周转上的困难,韩国政府于7月26日下令债权银行接手对大宇集团进行结构调整,以加快这个负债累累的集团的解散速度。由此可见,大宇集团的举债经营所产生的财务杠杆效应是消极的,不仅难于提高企业的盈利能力,反而因巨大的偿付压力使企业陷于难以自拔的财务困境。从根本上说,大宇集团的解散,是其财务杠杆消极作用影响的结果。(资料来源:天津财经大学商学院会计学系财务管理精品课程)讨论题

1.试对财务杠杆进行界定,并对“财务杠杆效应是一把‘双刃剑’”这句话进行评述。

2.取得财务杠杆利益的前提条件是什么?

3.何为最优资本结构?其衡量的标准是什么?

4.我国资本市场上大批ST上市公司以及大批靠国家政策和信贷支持发展起来而又债务累累的国有企业,从“大宇神话”中应吸取哪些教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