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财务管理学
7734200000015

第15章 财务分析(3)

(四)流动资产周转率

流动资产周转率是营业收入与平均流动资产的比值。

在一定时期内,流动资产周转次数越多,表明以相同的流动资产完成的周转额越多,流动资产利用效果越好。否则,流动资产周转速度慢,需要补充流动资产参加周转,就形成了资金浪费,降低企业资金的盈利能力。

(五)固定资产周转率

固定资产周转率是营业收入与固定资产平均净值的比率。

固定资产周转率是衡量企业利用现有的厂房、建筑物和机器设备等固定资产来形成销售收入的重要指标。固定资产周转率越高,表明企业固定资产利用充分,也能表明企业固定资产投资得当,固定资产结构合理,能够充分发挥效率。用固定资产周转率这个指标时,应注意通货膨胀的因素。通货膨胀使以前购买的固定资产的价值严重低估,资产的时价大大超过其账面价值,所以分析时要考虑到这一点。

(六)总资产周转率

总资产周转率是营业收入与平均资产总额的比率。

该指标用来分析企业全部资产的使用效率,一般与企业以前年度比较或同行业平均水平或先进水平比较,如果偏低,说明企业利用全部资产进行经营的效率较低,最终会影响企业的盈利能力。总资产周转率越高,表明企业全部资产的使用效率越高。

总之,各项资产的周转指标经常和反映盈利能力的指标结合使用,可说明企业盈利能力好坏的原因。

(七)全部资产现金回收率

全部资产现金回收率是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与全部资产的比率。

该指标说明资产产生现金的能力,反映每1元资产所能获得的现金流量。一般说来,比率越高越好。比率越高,说明企业资产的利用效率越好。

三、盈利能力分析

企业盈利能力是指企业利用经济资源获取收益的能力。盈利能力的分析,一般是将企业投入的经济资源与经济资源所产出的收益相对比,揭示单位经济资源的产出收益的水平。

盈利能力是企业经营与财务政策和决策的最终结果。

(一)销售毛利率

销售毛利率是毛利占营业收入的比例,其中毛利是营业收入与营业成本的差。

销售毛利率,表示每一元营业收入扣除营业成本后,有多少钱可以用于各项期间费用和形成利润。毛利是净利润的基础,没有较高的毛利率,就不可能使销售净利润提高。一个企业能否实现利润,首先要看其销售毛利的实际情况。销售毛利率越大,说明营业收入中销售制造成本所占的比重越小;毛利额越大,盈利水平越高。

(二)销售净利率

销售净利率是指企业净利润与营业收入的比例。

公式中的净利润是指企业的税后利润。该指标反映每一元营业收入能带来的净利润的多少,表示营业收入的收益水平。销售净利率越高说明企业获取净利润的能力越强。从公式可见销售净利率与净利润成正比,与营业收入成反比,事实上营业收入也是利润的基础,只有在增加营业收入时降低成本费用才能有效提高盈利能力。

(三)资产净利率

资产净利率也叫总资产净利率,是一定时期的净利润与平均资产总额之间的比率。

资产净利率反映企业一定时期的平均资产总额创造净利润的能力,表明企业资产利用的综合经济效益。该指标值高,说明企业的资产利用效率越高,企业利用经济资源的能力越强,表明企业在增加收入和节约资金两个方面做得很好。利用该指标可以与企业历史资料、与计划、与同行业平均水平或先进水平进行对比,分析经营中存在的问题,提高销售利润率,加速资金周转。影响该指标值高低的因素有:产品价格、单位成本的高低、产品的产量和销售的数量、资金占用量的大小。

(四)净资产收益率

净资产收益率也叫权益报酬率或净值报酬率,是企业一定时期净利润与平均净资产的比率。

净资产收益率反映企业所有者权益的投资报酬率,这个指标有很强的综合性。该指标越高,说明企业的获利能力越强。该指标的分母也可以用“年末股东权益”,在中国证监会发布的《公开发行股票公司信息披露的内容与格式标准第二号:年度报告的内容和格式》中规因为新股东在增加股份时要超过面值缴入资本并获得与原股东同等的地位,期末的股东对本年利润有同等的权利。

(五)营业收入收现比率

营业收入收现比率是销售商品、提供劳务收到的现金与营业收入的比率。

该指标反映每1元营业收入中,实际收到现金有多少。若该比率等于1,表明企业的收现能力很好,基本不存在应收账款;若该比率大于1,表明企业不但收回了本期的销货款和劳务费,甚至也收回了前期的应收款,表明企业经营情况良好,应收账款管理也很到位;若该比率小于1,则表明企业不能收回当期的全部销货款和劳务费,这是当前在企业中普遍存在的情况,一方面可能是由于企业的经营特点所决定(例如其赊销比例较大),一方面也可能是由于企业应收账款管理不善造成。可见,在该比率的分析中应结合企业的应收账款占用情况以及企业的信用政策松紧程度分析。

(六)营业成本付现比率

营业成本付现比率是购买商品、接受劳务支付的现金与营业成本的比率。

1元营业成本中有多少实际支付了现金,它也分三种情况:若该比率接近或等于1,表明企业购货和接受劳务都基本上支付了现金,没有形成负债;若该比率大于1,表明企业本期支付的现金大于其营业成本,企业不仅支付了本期的货款和劳务费,也清偿了前期债务,负债相应减少,这样不仅减轻了以后的偿债负担,还可以为企业树立一个良好的形象,为今后经营活动提供信誉保证,但如果不必要地流出过量的现金,也可能反映企业管理不善,而造成资源的浪费;若该比率小于1,说明企业本期付出的现金少于其营业成本,本期固然可以为企业节约现金流出,但却造成了以后的债务负担,还可能影响企业的信誉度。

因此,此比例以适度为好。

(七)盈利现金比率

盈利现金比率是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与净利润的比率。

在一般情况下,该比率数值越大,企业盈利质量就越高,说明企业的经营状况和经营效益也越好,同时也说明企业的收账政策较为严格,能保证企业大部分应收账款及时收回,经营现金流入大于现金流出。反之,如果比率太小(小于1时),说明本期净利润中尚存在未实现现金的收入,会计利润可能受到人为操纵或存在大量应收账款。在这种情况下,即使企业盈利,也随时可能发生现金短缺现象。当然,在实际分析时,我们还应该结合企业的折旧政策,分析折旧因素对经营活动现金净流量的影响。

小资料

上市公司半年报业绩波澜不惊,两大隐忧渐现

据本报信息数据中心统计,截至2008年8月30日,两市1619家上市公司如期披露了2008年半年报。这些公司上半年共实现营业收入56464.76亿元,剔除1家不可比公司(金钼股份)后同比增长27.98%;实现净利润总额达5533.03亿元,剔除金钼股份后同比增长16.04%;1619家公司今年中期加权平均每股收益0.233元,创下近年来的新高。

数据统计显示,今年一季度上市公司的业绩增幅在20%左右。再往前追溯,2007年一季度上市公司净利润增幅为97.68%,中期业绩同比增长达到70.29%,三季度增幅为64.18%,而2007年全年净利润同比增幅则达到49.86%。相较而言,2008年前两个季度上市公司业绩增速已明显降低。

另外,由于部分大盘权重股对上市公司整体业绩影响较大,如果剔除两市前十大市值公司(以2008年6月30日股价为准),1608家公司(剔除金钼股份)共实现净利润3244.85亿元,同比增长达34.23%;而剔除上证50公司后,1568家公司共实现净利润1649.87亿元,同比增长23.74%。因此,上市公司整体业绩增速可能被低估,但增速趋缓已是不争的事实。

不过,在半年报业绩增长的背后也有两大隐忧,即业绩增速明显放缓、现金流显着下降。

2007年中期,上市公司整体业绩增长接近七成,但今年中期这一增速不足20%,再考虑到2008年所得税率下降的实际情况,可以说,上市公司2008年中期增长能力“减速”明显。

更何况,所得税税率下降的利好因素在2009年已无推动力,再考虑到上市公司年年增厚的业绩基数,上市公司未来业绩增速如何,的确更值得关注。

经营性现金流方面,1619家公司上半年加权平均每股经营性现金流为0.30元,相比去年同期的0.55元,降幅高达45.45%。

统计显示,今年上半年,有631家公司经营性现金流为负,762家公司经营性现金流同比下滑。不少公司下滑幅度甚至在1000%以上,远超过整体下滑幅度。

举例来看,中通客车上半年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11837.12万元,去年同期这一数据为4.68万元;云南铜业经营性现金流量净额为—71.18亿元,同比下降1701.19%;保利地产经营性现金流量净额为—64.48亿元,同比下降1068.70%;中兴通讯经营性现金流量净额为—31.51亿元,同比也大幅下降。

分析可知,原材料成本支出扩大是诸多公司现金流下降的重要原因之一。中通客车就解释称,因原材料价格上涨且供应紧张等原因,导致公司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减少。

除了成本,企业应收账款未及时收回也是造成经营性现金流紧张的另一个重要原因。

举例来看,山西三维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较同期减少63.12%,主要原因就是销售商品收到的现金减少。公司在半年报中称,“销售的商品在账面上已经计入利润范围内,但实际的资金并没有收回,所以会出现经营性现金流紧张的情况。”又如哈空调在净利润大幅增长87.72%的情况下,经营性现金净流入却下滑455.49%。公司解释,“报告期内应收账款金额增大,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净流量为负数。”

专业人士称,相对于收入和净利润,现金流量的指标或许更贴近上市公司真实的运行情况,获得足够的现金是上市公司创建优良经营业绩的有力支撑。如果一家上市公司经营性现金流为负,或者非常低,往往显示其财务状况并不健康,公司生产经营也会面临许多挑战。

(资料来源:中国证券报,作者:陆洲)

四、发展能力分析

企业发展能力通常是指企业未来生产经营活动的发展趋势和发展潜能。企业的发展能力主要通过自身的生产经营活动,不断地增长销售收入、不断地增加资金投入和不断地创造利润形成的。

(一)销售增长指标

1.销售增长率

销售增长率反映的是相对化的营业收入增长情况,与对量的营业收入增长额相比,消除了企业规模的影响,更能反映企业的发展情况。其计算公式为:

本年营业收入增长额=本年营业收入—上年营业收入利用该指标分析企业发展能力时应注意:

(1)该指标是衡量企业经营状况和市场占有能力、预测企业经营业务拓展趋势的重要指标,也是衡量企业增长增量和存量资本的重要前提。不断增加的营业收入,是企业生存的基础和发展的条件。

(2)该指标大于0表示企业本年的营业收入有所增长,指标值越高,表明增长速度越快。

(3)在实际分析时应结合企业历年的销售水平、企业市场占有情况、行业未来发展及其他影响企业发展的潜在因素进行潜在性预测;或结合企业前三年的营业收入增长率作出趋势性分析判断。

(4)分析中可以用其他类似企业、企业历史水平及行业平均水平作为比较标准。

(5)指标值受增长基数影响,因此分析中还要使用增长额和三年营业收入平均增长率等指标进行综合判断。

2.三年营业收入平均增长率

三年营业收入平均增长率是为消除营业收入短期异常波动的影响,反映企业较长时期的营业收入增长情况而采用的分析指标。

(二)资产增长指标

1.总资产增长率

资产是企业用于取得收入的资源,也是企业偿还债务的保障。资产增长是企业发展的一个重要方面,发展性高的企业一般能保持资产的稳定增长。

总资产增长率越高,说明企业本年内资产规模扩张的速度越快,但应注意资产规模扩张的质与量之间的关系以及企业的后续发展能力,避免盲目扩张。

三年平均资产增长率指标消除了资产短期波动的影响,反映了企业较长时期内的资产增长情况。

利用该指标分析企业发展能力时应注意企业间的可比性问题:

(1)不同企业的资产使用效率不同,为保持净收益的同幅度增长,资产使用效率低的企业需要更大幅度的资产增长。

(2)不同企业采取的发展策略会体现在资产增长率的不同。

(3)会计处理方法的不同会影响资产增长率(影响资产的账面价值)。

(4)受历史成本原则的影响,资产总额反映的只是资产的取得成本而非现时价值。

(5)由于一些重要资产无法体现在资产总额中(如人力资产,某些非专利技术),使得该指标无法反映企业真正的资产增长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