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供应链管理
7733200000008

第8章 供应链的构建(1)

本章要点

为了提高供应链管理的绩效,除了必须有一个高效的运行机制外,建立一个高效精简的供应链,是极为重要的一环。虽然供应链的构成不是一成不变的,但是在实际经营中,不可能像改变办公室的桌子那样随意改变供应链上的节点企业。因此,无论是理论研究人员还是企业实际管理人员,都应该非常重视供应链的构建问题。本章介绍了供应链的基本结构及供应链设计的内容、原则、步骤和策略等方面的内容。学习本章时,要在了解供应链的基本结构和特点的基础上,掌握供应链设计的主要内容、设计过程中应遵循的基本原则和设计步骤,以及与具体的产品和企业环境相匹配的供应链设计策略。

2.1供应链结构模型

如何设计供应链的运行机制,如何选择供应链节点,是供应链能否成功运行的关键。

供应链的组成不是一成不变的,供应链上各成员间的关系也不是松散的、可随意改变的。

供应链企业的相对稳定性对供应链的运行有着良好的推动作用,这也是供应链管理思想下的企业关系与传统企业之间关系的不同之处。所以,供应链的构建是一个重要问题,应该引起重视。

2.1.1常见的供应链结构模型

1.链状结构模型

供应链结构中一个最简单的形式是链状结构。在供应链核心企业的上游供应环节,一个上一级的节点成员企业只与一个相邻下一级的成员企业相互联结;在核心企业的下游分销环节,一个下一级的节点成员企业只与一个相邻上一级的成员企业相互联结,这样联结而成的供应链是一个链状结构的供应链。图2‐1就是链状结构的简略图,它把商家都抽象成一个个的点,称为节点,并用字母或数字表示。节点以一定的方式和顺序联结成一串,构成一条简易的供应链。

假定C为产品制造商,B为原材料和零部件的供应商,D为分销商,A为自然界,E为最终客户。图中的线条清楚地表明,产品因客户的需求而生产,最初来源为自然界,经过原材料和零部件供应商、产品制造商、分销商等多个企业的生产和转移,最终去向就是消费者。产品从自然界到用户需经历供应商、制造商、分销商等多个传递环节,并在传递过程中完成产品的加工、组配等转换过程。被用户消费的产品最终仍将回到自然界,完成物质循环。伴随产品流动的除了物流以外,还包括信息流、资金流等。

在链状结构的供应链模型中,有两个概念需要掌握:供应链的方向和供应链的级。

(1)供应链的方向

供应链的方向是指供应链中各级企业的物流流程顺序关系。在供应链链状结构中,物流的流动一般从原材料供应商开始,经过多个企业的加工与制造,最终流向消费者,这就是物流在供应链中的流动方向。图2‐1中供应链从A开始一直到E形成一个流向,为正向供应链。当然有时会出现退货或废旧产品回收等情况,此时物质的流动就要逆流回上一级的供应商,为逆向供应链。退货逆流的情况相对于企业大量的产品流来说,只占小部分,并不影响我们抽象出来的物质流动的方向。所以依然可以按照物质流动的方向来定义供应链的方向,确定供应商、制造商、分销商的顺序。

供应链模型中还包括信息流和资金流等,利用资金流向也可以确定供应链的方向。

一般来讲,与物质的流动方向相反,资金总是从下级企业流向上级企业,不过用资金流动来确定供应链的方向往往并不理想,因为当企业涉及多个业务时,并不容易弄清楚发生的这一笔资金流是属于哪一条资金流上的资金流动。对于信息流来说,上、下级企业的信息流动往往是相互的,所以一般不用信息流来确定供应链的方向。

总的来说,按照物质流动方向来确定供应链方向能更好地了解各企业节点的顺序,从而可以从总体上把握供应链各企业之间的关系。

(2)供应链的层级

在链状结构中,定义C为产品制造商时,可以相应地认为B为一级供应商,供应商B可能依然需要从其他的供应商那里获得原材料、零部件或者半成品之类的生产资料,所以B和A之间可能还存在二级供应商的节点企业。如果二级企业也需要供应商提供生产资料,我们还可递归地定义三级供应商、四级供应商等等。同样地,可以认为D为一级分销商,D和E之间还存在二级分销商,并递归地定义三级分销商、四级分销商。一般地讲,一个企业在分析其供应链时,如果想从整体上了解供应链的运行状态,就应尽可能考虑本企业的多级供应商或分销商,这样有利于从整体上了解供应链的运行状态,才能更好地把握本企业的物资流动来源和去向。

2.网状结构模型

供应链中的节点成员企业并非都是只与一个上游成员企业或一个下游成员企业相互联结,而都是至少与一个上游成员企业或一个下游成员企业相互联结。一个上级的节点成员企业可能与多个下级的成员企业相互联结,一个下级的节点成员企业也可能与多个上级的成员企业相互联结,这样联结而成的供应链是一个网状结构的供应链。

在现实的竞争环境中,供应链上核心企业可能有分布在不同地点的多家制造商,其供应商往往也不止一家,如有B1,B2,…,Bn等n家,这n家供应商并非仅仅为一家制造企业提供生产资料,而可能为分布在不同地点的C1,C2,…,Ck等k家制造商都提供相应的生产资料;分销商也可能有D1,D2,…,Dm等m家,这m家分销商为分布在不同地点的用户E1,E2,…,Eh等h家用户提供相应的产成品;而这h家用户的产成品也并不一定只从一家制造商那儿获得,可能会同时从多家制造商那儿获得。上、下游节点企业之间都可能存在一对多和多对一的联结关系,这样单一的链状模型就转变为一个网状结构。具有完全式一对多和多对一的联结关系的网状结构。当然,网状结构供应链中,并非都是完全式一对多和多对一的联结关系,例如存在某一制造商的专有供应商的一对一供应关系,也存在专卖的销售商的一对一分销关系。

网状结构更能说明现实世界中产品的复杂供应关系。在理论上,网状结构可以涵盖世界上所有厂家,把所有厂家都看作是上面的一个节点,并认为这些节点存在着联系。

当然,这些联系有强有弱,而且在不断地变化着。通常,一个厂家仅与有限个厂家相联系,把这几家企业抽象出来描绘在图上,忽略其他的只有微弱联系的企业,绘制成非完全式一对多和多对一的联结关系网络,就能清晰地分析该厂家的供应链关系。网状结构对供应关系的描述性很强,有利于对供应关系的宏观把握。在网状结构中,需要把握的两个概念是:入点和出点、子网。

(1)入点和出点

在网状模型中,物流做有向流动,从一个节点流向另一个节点。这些物流从某些节点补充流入,从某些节点分流流出。我们把这些物流进入的节点称为入点,把物流流出的节点称为出点。入点相当于原材料供应商,出点相当于用户。分析入点和出点,能更好地理解物流在哪一个节点做了哪些补入和流出,以便更好地设计和分析产品的物质流动。点在网状模型中,有的时候一个节点企业既为入点又为出点,为分析方便,如图2‐4所示,可将代表这个企业的节点一分为二,变成两个节点:一个为入点,一个为出点。同样地,有的企业对于另一个企业既为供应商又为分销商,也可将此企业一分为二,甚至一分为三或更多,变成两个、三个或更多个节点,分别代表供应商、分销商。

(2)子网

有些厂家规模非常大,内部结构也非常复杂,而且内部也存在着产品供应关系,此时若用一个节点来表示这家企业,该企业的内部复杂关系显然在供应链描述中得不到很好的体现。或者该厂家中并不是所有的部门都与上、下级企业节点有联系,只是其中的某个部门与某个企业节点有联系,如果用一个节点表示整家企业就容易产生一些误解。解决上述问题的方法就是将这个厂家的节点分解成很多相互联系的子节点,这些子节点构成一个网,称之为子网。将D节点依照需要分类成子节点并用箭头显示出它们的关系,再将这些具有联系的子节点用图框框起来,就构成了子网。

在引入子网概念后,可简化研究,把传统的企业和企业之间的联系改为不同企业的部门与部门之间的联系。这使企业与企业间的联系更密切、更直接,相应地也解决了模型构建过程中逻辑性不清的问题。当需要研究D与E的联系时,只需考虑D1与E的关系,而不需要考虑整个企业D,这就省略了很多无谓的研究,使研究更具有针对性。

3.虚拟企业

虚拟企业是供应链网络中一些独立企业为了共同的利益和目标在一定时间内结成的相互协作的利益共同体。虚拟企业组建和存在的目的就是为了获取相互协作、某个市场机会优势等而产生的效益,是企业之间的动态联盟。一旦这个目的已完成或利益不存在,虚拟企业即不复存在。也就是说,在一定时间内,把为了共同利益而合作的几家企业看成供应链网络上的一家企业,这家企业就是虚拟企业。由此可见,虚拟企业并不是实际意义上存在的企业,而是为了设计或者研究方便而假设的一个企业。成员企业可以集中精力发展其关键资源、核心能力,成员之间进行优势互补,共担风险,共享利益,创造出高弹性的竞争优势。这不仅有利于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和抗风险能力,同时还提高了市场竞争的理性,促进整个社会资源的优化配置。

在虚拟企业中,传统的企业边界被打破,计算机网络保证了企业内部成员快速准确地共享信息,做出快速的反应,是企业间相互联系、紧密合作的主要技术手段。所以有人说,虚拟企业是数字化管理中对企业模式的创新。虚拟企业主要有以下三种:

(1)网络型虚拟企业

它主要是指利用Internet和信息技术、电子货币等技术手段提供商品和服务,如网上购物、网上书店、网上银行等网络服务功能的虚拟企业,也称为网上虚拟企业。

(2)品牌型虚拟企业

这是指以商品品牌和服务品牌资源为核心,而省略了生产等部分职能的虚拟企业。

通过建立品牌型虚拟企业,可实现品牌经营。

(3)联盟型虚拟企业

它主要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具有优势互补的企业为实现共同的战略目标,通过各种协议和契约结成的利益与风险共担、经营权与所有权分离的松散联合体。联盟型虚拟企业保留了传统企业的内部设置,在实际的运作中,成员企业却只运行企业中最关键的功能,其他的功能交由虚拟企业中其他的合作伙伴提供。联盟型虚拟企业是供应链管理中应用最广泛的组织形式。图2‐7中用阴影框出的部分就可以看成是一个联盟型虚拟企业,它由D、E、F三家具有共同利益的企业组成,在设计供应链时,就可以将这三家企业用一个节点表示出来。

基于供应链的虚拟企业根据市场机遇的变化不断地重组和优化,它随任务的出现而形成,随任务的终结而消失。这种动态虚拟性使供应链的形式更加灵活、构造更快捷并能迅速响应市场。

2.1.2供应链结构的特性

1.层次性

从组织边界的角度看,虽然供应链上各实体都是供应链的组成成员,但是它们可以通过不同的组织边界体现出来,供应链的每个业务流程都是跨组织边界的,这反映了多层业务实体之间相互依存与合作的特性。

2.双向性

从横向看,使用某一共同资源(如原材料、零部件、半成品或成品)的实体之间既相互竞争又相互合作。从纵向看,供应链结构反映从原材料供应商到制造商、分销商及顾客的物流、信息流和资金流的全过程。

3.多级性

随着供应、生产和销售关系的复杂化,供应链的组成成员越来越多。如果把供应链中相邻两个业务实体之间的关系看作供应-购买关系,则这种关系是多级的,而且涉及的供应商和购买商也有多个。供应链的多级结构增加了供应链管理的难度,但有利于供应链的优化和组合。

4.动态性

供应链的组成成员通过物流、信息流、资金流连接起来。它们之间的关系并不是一成不变的,某一成员在业务上的细微调整都会引起供应链整体结构的变动。同时,供应链各成员之间、供应链与供应链之间的关系也会由于顾客需求的变化而做出适应性的调整。

5.跨地区性

供应链中业务实体超越了空间的限制,在业务上更紧密地合作,共同加速物流和信息流的流动,创造出更多的供应链整体效益。最终,世界各地的供应商、制造商和分销商将被连接成一体,形成全球供应链(GlobalSupplyChain,GSC)。

6.网络性

网络性实际上是由于供应链的相互交叉而产生的结果。同一企业往往在不同的供应链中扮演着不同的角色,如在供应链1中扮演供应商角色,而在供应链2中则扮演制造商角色。以摩托罗拉公司为例,它既是移动电话、民用卫星和高精尖军用设备等多条供应链上重要的供应商和采购商,同时也是为它服务的人力资源企业、销售服务企业等供应链上的重要客户。这种复杂的企业间联系带来了供应链在管理上的难度,但由于企业在多条供应链上同时拥有自己的位置,也给它提供了进行动态调整的便利,因为网络中的“连接线路”是随着节点个数的增加而呈指数形式递增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