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管理的战略重点不一样
对于一般供应链管理而言,其战略重点是通过优化提高所有相关过程的速度和确定性来最大化所有相关过程的增加值。而绿色供应链管理由于其主要目标之一是提高供应链内行为主体与环境相容的程度,实现在资源的利用上的代际公平与代内公平。这一目标可能与企业的利润最大化的目标存在冲突,所以如何保证供应链内成员的活动与环境相容是绿色供应链管理的战略重点。
(4)管理的手段更为复杂
在绿色供应链管理中,主要的管理问题除了有与一般供应链管理具有共性的问题之外,还包括一些具有特殊性的问题:材料、工艺选择与评价(保证与环境相容),产品、工艺、新资源的开发与设计,反向物流,供应链内成员激励,供应链运营与环境、外部规制、文化、价值观、伦理道德等因素的联系与协调等问题。由于所涉及的问题要较一般供应链管理的问题多,因此要用新管理手段与方法来解决上述新问题。
11.2.2绿色供应链的概念模型
在有关绿色供应链的研究中,只有少数几个研究者涉及绿色供应链的概念模型。华盛顿大学的Knita M.Beamorl博士在其论文《设计绿色供应链》中提出了有关绿色供应链的概念模型,其核心思想是在原来的一般供应链的概念模型基础上增加了再制造(再利用)、回收、再循环这几项活动流,同时也描述了在供应、制造、销售、消费等过程中产生的废物的运动方向。Tina Karlberg等研究者在瑞典科学与技术部的支持下,在对电子工业的绿色供应链管理的研究中提出了有关绿色供应链的概念模型,其主要的贡献体现为将绿色供应链的组成成员在原来的供应商、制造商、分销者、顾客、运输者等的基础上增加了回收者,同时也在绿色供应链中考察了信息流的运动问题。英国Cranfield管理学院的RemkoI.VanHoek也提出了有关绿色供应链的概念模型,其主要贡献在于在绿色供应链中分析了各个环节中如何管理的问题,在绿色供应链的组成成员中增加了服务机构。
已有的研究中存在着不足,具体体现在以下两方面:首先,以上的概念模型没有从系统的观点出发分析绿色供应链的组成要素。其次,以上的概念模型没有反映知识流在绿色供应链中的运动问题。在供应链内采用与环境相容的技术、原材料、包装等均要求整个供应链具有相应的技术与知识,各行为主体的技术水平与知识存量要求保持协调,知识流在绿色供应链中的运动成为绿色供应链管理的一个重要内容。根据以上分析,可以得到绿色供应链的概念模型。
1.绿色供应链区别于一般供应链
绿色供应链的概念模型可以反映绿色供应链区别于一般供应链的特征。这些特征具体体现为以下三个方面。
(1)系统地反映了绿色供应链的结构
绿色供应链由生产系统、消费系统、社会系统与环境系统等4个子系统组成。生产系统由供应商、制造商、分销商、零售商、回收商及运输商组成;消费系统则由消费者组成;社会系统由绿色供应链的运营的社会因素构成,具体包括政府或者国际性组织对供应链成员的规制、整个社会的文化、价值观与伦理道德等因素;环境系统则由资源、生物等组成。
(2)反映了绿色供应链的子系统之间的联系
从模型中可知,环境系统为供应链的生产系统提供资料来源,生产系统与消费系统则通过生产与消费行为产生废弃物进入环境系统;生产系统为消费者提供产品,而消费者所产生的废弃物中的一部分通过回收的方式为生产系统提供一部分资源;社会系统则以规制、文化、价值观与伦理道德等方式来约束与影响生产系统及消费系统中各行为主体的活动,实现与环境相容的目标。
(3)反映了绿色供应链中的活动
绿色供应链中的活动主要包括物流、信息流、知识流与资金流的运动。与一般供应链的运动不一致的是:一般供应链的物流与资金流是单向运动的,物流从供应商→制造商→分销商→零售商→顾客,资金流则从顾客→零售商→分销商→制造商→供应商;而绿色供应链中物流与资金流因为回收者的参与使得其运动方向从原来的单向运动变为双向运动,从这点来看,绿色供应链的运动是循环式的运动。一般供应链的运动强调的是物流、信息流与资金流,而绿色供应链则在以上因素之外更强调知识流运动在绿色供应链的动作过程中的重要性。
2.绿色供应链的特征
从绿色供应链的概念模型以及前面对其内涵的分析可以得到绿色供应链的特征。
这些特征具体体现为以下五个方面:
(1)整体性
按照系统论的观点,任何一个系统总是由两个或者更多个要素按照一定的方式结合起来的一个整体,而不是由各要素的简单集合。任何一个系统若要保持其所具有的整体功能,则不能缺少任何一个组成要素,否则将失去其整体功能。系统的整体性在绿色供应链中表现得十分明显。绿色供应链的运营层主要由生产系统与消费系统组成。生产系统则由供应商、制造商、分销商、运输商与回收商组成。生产系统要实现为顾客提供绿色产品的目标,同时还要提高供应链内各行为主体的经济利益、保证活动与环境相容等,这必然要求各行为主体在技术、知识、工艺选择、资源供应等方面实现协调,否则上述目标不可能实现。消费系统对于绿色供应链而言也是十分必要的,如果消费者不具备相应的技术、知识、消费观念、价值观与伦理道德等,则往往不能实现绿色消费,其在消费过程中不能采取有利于环境改善的方式,同时消费过程中所产生的废弃物不利于回收商的顺利回收。绿色供应链的运营是基于一定的支持系统的基础之上进行的,支持系统的存在决定了绿色供应链的运营条件与方式,为绿色供应链的运营提供了资源约束、制度约束、伦理约束,以上约束的存在是保证绿色供应链在运营过程中按照其确定的目标来运营的决定性因素。
(2)目的性
与一般供应链一样,绿色供应链的存在是以实现一定目标为前提的。一般供应链的主要目标是实现供应链内各成员主体的利润优化。绿色供应链运营的主要目标是由3个子目标组成的目标体系,具体来看这3个子目标是在供应链内各行为主体内实现资源的最优配置、增进福利、实现供应链内各成员主体的活动与环境相容。
(3)层次性
从绿色供应链的概念模型来看,其结构具有明显的层次性。首先我们可以将绿色供应链分为两个层次:一个为绿色供应链运营的支持层,另一个为绿色供应链的运营层。
绿色供应链的运营支持层可分为两个子系统:一个为环境子系统,另一个为社会子系统。
而绿色供应链的运营层又可以分为两个子系统:一个为生产系统,另一个为消费系统。
各个子系统均由不同要素组成,逐层隶属,逐层相关联,形成一个递阶的结构。从这一点来看,绿色供应链的结构具有明显的层次性。
(4)环境适应性
从绿色供应链的结构模型来看,其具有十分明显的环境适应性,具体体现为绿色供应链的运营层中的生产系统与消费系统和运营支持层的联系。这种联系体现为物质、能量、信息的交换。生产系统通过制造过程将环境系统的资源转换为产品,同时也在生产过程中产生了废弃物并将其反馈给了环境系统;生产系统、消费系统与社会系统之间存在信息交换,政府或者国际组织通过规制的方式来约束与引导生产系统内行为主体的行为,同时通过文化、价值观与伦理观念的引导来激励消费者实现其消费行为的绿色化。
环境子系统与社会子系统的变化将导致绿色供应链的运营层的行为的变化,如环境子系统出现了资源短缺的情况,则要求生产系统内的各行为主体改变其投入的资源,或者放弃原有的产业,或者使用新的资源来替代原有的已经十分短缺的资源;社会子系统的变化同样也将引起生产系统与消费系统的变化。
(5)复杂性
由于绿色供应链的组成由一般供应链的供应商、制造商、销售商与顾客的简单结构变化为由生产系统、消费系统、环境系统与社会系统等组成的复杂结构,其呈现出复杂性的特征。在组成结构表现出的复杂性特征之外,绿色供应链的复杂性还表现为在其运营过程中出现的在一般供应链内不存在的新问题。例如,如何激励供应链内成员采用与“与环境相容”的活动,如何选择与设计、控制与环境相容的原材料、工艺等问题。
3.实施绿色供应链的指导意义
绿色供应链概念模型的提出为实施绿色供应链管理提供了指导意义,这种指导意义体现为以下四个方面。
(1)是处于其支持系统中的运营
绿色供应链中的各行为主体要充分考虑其行为活动的环境子系统的现实与社会子系统中有关的规制、文化、价值观与伦理道德等因素,采取适合于环境子系统与社会子系统的现实的行为。
(2)充分考虑系统的协调性
在前面我们已经指出绿色供应链具有整体性的特征,所以为实现绿色供应链的整体目标,要求供应链内各成员之间的行为能够实现协调,各成员之间能够形成战略协作关系,同时要求各成员间能够在技术与知识水平、经营理念、企业文化等方面具有相容性,这样才能保证供应链内成员能够实现资源最优配置、增进福利、实现与环境相容的目标。
(3)强调社会子系统对生产系统与消费系统的引导与约束作用
绿色供应链中供应商、制造商、销售商、回收商、运输商与顾客是不是存在动机去实现与环境相容的活动来进行生产与消费,关键在于社会子系统是不是提供了相应的制度、文化与价值观、伦理道德的支持。制度要为供应链内的成员采用与环境相容的活动提供激励,同时使得各行为主体拒绝采用环境不相容的活动(对这类行为提供相应的监督与惩罚机制)。因此从这一点看,绿色供应链管理不仅是从绿色供应链的运营层的行为主体出发来管理其运营,而且也强调从社会子系统出发来管理。
(4)不仅强调物流、资金流、信息流的管理,而且强调知识流与其运营的支持系统与一般供应链管理类似的内容不应成为绿色供应链管理研究的重点,如供应链内信息支持系统的建立。绿色供应链管理研究与实践的重点应该是一般供应链管理不强调的内容,如激励机制、供应链的合作机制、反向物流、供应链内的工艺与资源的选择与评价、供应链内的知识流等问题。以上问题是保证绿色供应链能实现其战略目标的关键。
11.2.3绿色供应链管理的基本内容
绿色供应链由于其运营目标具有多维性,即通过绿色供应链管理实现整个链上的资源的优化配置、社会福利的增进、环境友好,其成员由供应商、制造商、销售商、回收商、运输商与顾客等组成,其运营的支持系统由绿色供应链所处的环境系统与社会系统组成,其技术基础是由绿色制造与供应链管理理论构成。在此,我们对绿色供应链管理的基本内容进行说明与分析。
绿色供应链管理与运营过程与一般供应链管理与运营流程有很多相似的地方,但具体的内容不相同。其具体的流程与内容包括:绿色供应链的构建(包括绿色供应链的设计与绿色供应链内部成员的选择)、绿色供应链管理环境下的生产计划与控制、库存控制、物流管理、绿色供应链的绩效评价与合作机制等。以上内容的基本思路与一般供应链管理的基本思路是一致的,但由于其运营目标包括了与环境相容,因此相应地有关内容要求充分考虑环境因素的特殊性,如绿色供应链的合作伙伴选择问题有必要充分考虑合作伙伴在文化与价值观、伦理道德等因素与整个供应链战略目标的相容性、知识与技术水平的相容性、企业原有的环境管理的绩效等因素。物流管理中由于存在反向物流的问题,将导致其库存控制、库存选址等问题要发生相应的变化。绿色供应链由于其运营目标的多元化,其绩效评价的方法、评价的指标体系与一般供应链存在很大的区别。由于绿色供应链的活动与环境相容的目标相对于一般供应链与环境不相容而言具有正外在性(尤其是对未来人而言),其供应链内部的活动往往存在不合作的动机,如何使得绿色供应链内部成员能够在战略上达成一致并在运营过程中实现合作是绿色供应链得以有效运营的基础。因此,有效的绿色供应链内的合作与协调机制成为绿色供应链管理的关键与基础平台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