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供应链管理
7733200000022

第22章 供应链环境下的采购管理(4)

1.质量指标

质量指标是供应商考核的最基本的指标,包括来料批次合格率、来料抽检缺陷率、来料在线报废率和来料免检率等。来料批次合格率是最为常用的质量考核指标之一。

来料批次合格率=(合格来料批次/来料总批次)×100%

来料抽检缺陷率=(抽检缺陷数/抽检样品总数)×100%

来料在线报废率=[来料报废数(含在线生产时发现的)/来料总数]×100%

来料免检率=(来料免检数/来料总数)×100%

此外,有的公司将供应商体系、质量信息、供应商是否使用及如何使用SPC于质量控制等也纳入考核。例如,供应商是否通过了ISO9000认证,或供应商的质量体系审核是否达到一定的水平。还有些公司要求供应商在提供产品的同时提供相应的质量文件,如过程质量检验报告、出货质量检验报告和产品成分性能测试报告等。

2.价格指标

考核供应商的价格水平,可以和市场同档次产品的平均价和最低价进行比较,分别用市场平均价格比率和市场最低价格比率来表示。

平均价格比率=[(供应商的供货价格-市场平均价)/市场平均价]×100%

最低价格比率=[(供应商的供货价格-市场最低价)/市场最低价]×100%

3.交货期指标

交货期也是一个很重要的考核指标参数。考察交货期主要是考察供应商的准时交货率、交货周期、订单变化接受率等。

准时交货率=(按时按量交货的实际批次/订单确认的交货总批次)×100%

交货周期=自订单开出之时到收货之时的时间长度(常以天为单位)

订单变化接收率=(可接受的订单增加或减少的交货数量/订单原定的交货数量)×100%

订单变化接受率是衡量供应商对订单变化的反应的一个指标,指双方确认的交货周期的订单增加或减少的比率。供应商能够接受的订单增加接受率与订单减少接受率往往不同:前者取决于供应商生产能力的弹性、生产计划的安排、反应快慢、库存(原材料、半成品或成品)大小与状态;后者取决于供应商的反应、库存(包括原材料与在制品)大小以及因减单可能带来损失的承受力。

4.配合度指标

配合度指标主要考核供应商的协调精神。在和供应商相处过程中,常常因为环境的变化或具体情况的变化,企业需要变更工作任务,这种变更可能要导致供应商工作方式的变更,甚至要求供应商作出一点牺牲。另外,如果工作出现了困难或者发生了问题,可能有时也需要供应商的配合才能解决。这些都可以反映供应商的配合程度。

4.5现代供应链采购管理的发展趋势

4.5.1采购战略的发展趋势

1.零缺陷供应商战略

该战略旨在寻找完美的供应商。在采购活动中,供应商的选择是一大难点。对于如何选择供应商,企业可以确定自己的标准,但主要体现在价格、质量、交货与服务四个方面。

2.采购成本战略

采购成本是一个综合指标,如果一味追求价格最低,不去顾及质量、服务、地域、物流等条件,最后采购的总成本可能并没有降低。所以大多企业采用的战略已经从单纯的价格战略上升到总成本战略,即追求采购带来的供应总成本的最低,包括采购价格、供应商质量成本、采购相关的物流开支、库存成本以及采购品的生命期成本等。

3.电子采购战略

电子订货系统指将零售场所发生的销售数据输入计算机,通过计算机通信网络联结的方式将资料传送至总公司、批发商、商品供货商或制造商处。电子采购的潜在运用还包括订单跟踪、资金转账、产品计划和进度安排、收据确认等,有利于加速企业运作、缩短前置时间,同时把大量的人力资源从烦琐的事务性工作中解放出来,全面降低企业采购管理的成本。电子采购能蓬勃发展,原因还在于它具有快速、低成本整合上、下游资源和信息的能力。

但是,在充分认识这种采购管理战略巨大优势的同时,我们也应该看到这种采购趋势的局限性。采购管理是一个极为复杂的系统工程,电子商务采购的顺利开展和绩效的体现,有赖于整个企业管理的规范以及竞争行为的规范,甚至行业宏观经营体制的健全。

脱离了这些最基本的管理规范和良性经营环境的建立,电子商务采购可能不仅不能发挥应有的作用,反而会加剧企业经营的难度和风险。

4.采购外包战略

由于现代企业经营所需要的物品越来越多,采购途径和体系越来越复杂,企业的采购管理成本越来越高,影响了关键部件的采购管理绩效。在这种状况下,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将某些采购活动外包给主要合同商、承包商或者第三方公司。与自己组织采购相比,承包商和第三方公司往往可以提供更多的经济利益和购买经验,从而使企业从目前与采购相关的繁重的日常事务管理及高成本中解脱出来。

尽管如此,采购业务的外包往往也是颇具风险的行为。如今的采购与生产战略、经营战略紧密相连,采购业务的过分外包,可能会造成企业战略机密的泄露,从而损害企业的核心竞争能力。这就给现代企业采购管理带来了极大的难题,使企业开始思考什么样的业务和部件采购活动可以外包,而又有哪些物品和活动必须是自己控制和掌握的。从一般意义上讲,只有非战略性物品或非核心业务才有可能外包,这些物品和业务的外包不会给企业带来较大的负面影响;相反,战略物品和业务活动无论多么复杂、成本多高都需要企业自己严格控制和运作。

5.采购人才战略

采购需要高素质人才。采购涉及市场需求分析、供应商选择、采购运作、库存控制、采购成本核算、采购管理、采购谈判等等,虽然可以由不同的人分工把关,但每个岗位都需要综合知识。因此,国际采购联盟把很大一部分精力用在采购人才的培养上,专门设置了“采购能力证书”。世界贸易组织下设的国际贸易中心也设置了“采购与供应链管理证书”教育。各个国家的采购组织无一不把采购人员的培训作为一项重要职责。

6.建立严密的全国或全球采购系统

这要求企业打破“大而全”、“小而全”的商业运作模式,打破条块分割、地区封锁的小农经济运作模式,走经济全球化之路,在全国、全球范围内进行供应商选择。

4.5.2采购市场的发展趋势

1.国际化趋势

随着当今企业经营全球化的发展以及跨国业务不断增长,建立全球采购系统已成为标准化的商业行为。这一趋势随着因特网的普遍发展而日渐明显。

2.市场化趋势

企业作为市场主体,在采购行为中完全按市场经济规律办事,看得见的与看不见的手都在采购市场上发挥作用。市场化也是法制化,完全按国际游戏规则运作,并接受法律法规的约束。

3.电子化趋势

信息网络技术的发展使电子商务迅猛发展,电子商务虚拟了一个巨大市场,并实现网上采购,所以也叫电子采购。2002年全球B2B网上采购额达到8234亿美元,到2004年达到2.4万亿美元,年均增长率为70%。2002年,中国网上采购额为10242亿元人民币,其中产品类交易额为4890亿元人民币,服务类交易额为5352亿元人民币,产品类交易主要是B2B的采购交易。

4.专业化趋势

企业采购越来越专业化。跨国公司设有专门的领导职位,成立专门的采购部门,设计专业化的全球或全国采购系统。中国不少企业也在走这条路,也必然走这条路。

5.规范化趋势

在一个企业中,采购部门是一个重要部门。长期以来,采购实行暗箱操作,舍好求次、舍贱求贵、舍近求远屡见不鲜。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与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采购员满天飞”逐步被公开招标采购所代替,采购的公开化、透明化,规范化已是一种势不可挡的发展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