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供应链管理
7733200000002

第2章 供应链管理基础(1)

本章要点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到来,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用户需求的不确定性和个性增加,高新技术迅猛发展,产品寿命缩短,产品结构日趋复杂,企业管理如何适应新的竞争环境已成为了很多学者和企业关注的焦点,供应链管理正是在这种背景下产生的。本章介绍了供应链的概念和类型、供应链管理的概念和类型,分析了供应链管理的发展及现状,并对以第三方物流服务商为主导的供应链管理进行了探讨,阐述了供应链管理的一些理论基础,如价值链理论、交易费用理论、系统工程理论等。

1.1供应链概述

1.1.1供应链的概念

供应链,其实就是由供应商、制造商、仓库、配送中心和渠道商等构成的物流网络。

同一企业可能构成这个网络的不同组成节点,但更多的情况是由不同的企业构成这个网络中的不同节点。比如,在某个供应链中,同一企业可能既处在制造商、仓库节点,又处在配送中心节点等位置。在分工较细、专业要求较高的供应链中,不同节点基本上由不同的企业组成。在供应链各成员单位间流动的原材料、在制品库存和产成品等就构成了供应链上的货物流。

供应链的概念最早是在20世纪80年代末提出来的。近年来,随着全球制造业的出现,以及信息管理技术的迅速发展,供应链在制造业管理中得到普遍应用,成为一种全新的管理模式。

供应链目前还未有统一的定义,许多学者从不同的角度给出了不同的定义。

早期的观点认为供应链是生产企业中的一个内部过程。它是指把企业从外部采购的原材料和零部件,通过生产转换和销售等活动,再传递到零售商和用户的一个过程。

传统的供应链概念局限于企业内部操作层次上,注重企业自身资源的利用,并没有注意与之相关的企业。

随着供应链观念的发展,有些学者把供应链的概念与采购、供应管理相关联,用来表示与供应商之间的关系,这种观点得到了研究合作关系、JIT关系、精细供应、供应商行为评估和用户满意度等问题的学者的重视。但这样一种关系也仅仅局限在企业与供应商之间,而且供应链中的各企业独立运作,忽略了与外部供应链其他成员企业的联系,往往造成企业间目标冲突。

后来,供应链的概念中注意了它与其他企业的联系和供应链的外部环境,认为它是一个“通过链中不同企业的制造、组装、分销、零售等过程将原材料转换成产成品,再到最终用户的转换过程”,这是更大范围、更为系统的概念。例如,美国的史迪文斯(Stevens)认为:“通过增值过程和分销渠道控制从供应商的供应商到用户的用户的流就是供应链,它开始于供应的源头,结束于消费的终点。”伊文斯(Evens)认为:“供应链管理是通过前馈的信息流反馈的物料流及信息流,将供应商、制造商、分销商、零售商,直到最终用户连成一个整体的模式。”这些定义都体现了供应链的完整性,考虑了供应链中所有成员操作的一致性。

到了最近,供应链的概念更加注重围绕核心企业的网链关系,如核心企业与供应商、供应商的供应商乃至一切上游企业的关系,与用户、用户的用户及一切下游企业的关系。

此时对供应链的认识形成了一个网链的概念。哈理森(Harrison)进而将供应链定义为:“供应链是执行采购原材料,将它们转换为中间产品和成品,并且将成品销售到用户的功能网链。”这些概念都同时强调供应链的战略伙伴关系问题。菲利浦(Phillip)和温德尔(Wendell)认为供应链中战略伙伴关系是很重要的,通过建立战略伙伴关系,可以与重要的供应商和用户更有效地开展工作。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物流术语》[GB/T18354-2001]中,对供应链的定义是:“供应链(Supply Chain)是生产及流通过程中,涉及将产品或服务提供给最终用户活动的上游与下游企业,所形成的网链结构。”我们对这个术语可以这样来理解,供应链是围绕核心企业,通过对信息流、物流、资金流的控制,从采购原材料开始,制成中间产品以及最终产品,最后由销售网络把产品送到消费者手中的将供应商、制造商、分销商、零售商、直到最终用户连成一个整体的功能网链结构模式。这个定义具有以下特点:

①它是一个范围更广的企业结构模式,它包含所有加盟的节点企业,从原材料的供应开始,经过链中不同企业的制造加工、组装、分销等过程直到最终用户。

②它不仅是一条连接供应商与用户的物料链、信息链、资金链,而且是一条增值链,物料在供应链上因加工、包装、运输等过程而增加其价值,给企业都带来收益。

③在这个网络中,每个贸易伙伴既是其客户的供应商,又是其供应商的客户,它们既向上游的贸易伙伴订购产品,又向下游的贸易伙伴供应产品。

1.1.2供应链的分类

在进行供应链构建之前,首先需要了解供应链的类型。对于供应链的类型,根据不同的划分标准,有不同的分类。这里介绍几种最基本的分类形式。

1.根据链管理的研究对象划分

史蒂芬·纽(Stephen New)的研究工作的特殊贡献在于将供应链管理的研究对象分为企业供应链、产品供应链和基于供应链合作伙伴关系的供应链三种类型。这三种类型分别对应供应链管理的三种研究方法。

这里所说的供应链管理的研究对象是指供应链所涉及的企业及其产品、企业的活动、参与的成员和部门。随着供应链管理问题日益受到关注,相关的研究也越来越多,由于考察角度不同,人们对其进行研究时的侧重点也不尽相同。有些着眼于整个供应链,而另一些则注重其中的某些部分,如某些企业之间或内部的问题。有些企业职能部门往往更注重该部门与其他企业部门的联系。例如,采购部门可能认为供应链管理就是管理供应商,因为最初供应链是由其供应功能决定的,供应链管理要求供应商只要能够以适当的形式、时间、地点、数量和效用提供客户或企业所需要的产品和服务就行。另外一种考察角度是着眼于供应链管理所包括的职能部门的活动。公认的供应链管理中的职能主要有信息系统的一体化、供应链的计划和控制活动。也有人认为,在市场研究、促销、销售和信息采集、研究与发展、产品设计和总体系统的价值分析等方面,供应链成员之间的合作也应包括在供应链管理范围内,比如一些率先实施供应链管理策略的企业,如3M、惠普、施乐等公司,将产品开发、运作管理、生产管理、客户服务管理也包括在供应链管理策略中。

(1)企业供应链

企业供应链管理是就单个公司所提出的含有多个产品的供应链管理。该公司在整个供应链中处于主导者地位,不仅考虑与供应链上其他成员合作,也较多地关注企业多种产品在原料购买、生产、分销、运输等技术资源的优化配置问题,并且拥有主导权。如我们经常提到的生产企业主导的供应链(如海尔公司的供应链)、大型零售企业主导的供应链(如沃尔玛特公司的供应链)等。在这样的供应链中,必须明确主导者的主导权,如果主导权模糊不清,不仅不利于供应链计划、供应链设计和供应链管理的实施,而且也无法使整个供应链建立起强有力的组织和有效的运作。在这里,主导权是能否成为统一整个供应链理念的关键要素。在这里,供应链的概念更加注重围绕核心企业的网链关系,如核心企业与供应商、供应商的供应商乃至一切向前的关系,与用户、用户的用户乃至一切向后的关系。这里的单个公司通常指供应链中的核心企业(Focal Company),它是对整个供应链起关键影响作用的企业。从核心企业来看,供应链包括其上游的供应商及其下游的分拨渠道。供应链包括对信息系统、采购、生产调度、订单处理、库存管理、仓储管理、客户服务、包装物及废料的回收处理等一系列的管理活动。供应商网络包括所有为核心企业直接或间接提供投入的企业。

(2)产品供应链

产品供应链是与某一特定产品或项目相关的供应链,如某种品牌饮料的供应链,又如一个生产汽车公司的供应商网络包括上千家企业,它们为其供应从钢材、塑料等原材料到变速器、刹车等复杂装配件等多样产品。基于产品供应链的供应链管理是对由特定产品的顾客需求所拉动的整个产品供应链运作的全过程的系统管理。采用信息技术是提高产品供应链的运作绩效、新产品开发以及完善产品质量的有效手段之一。在产品供应链上,系统的广告效应和行业的发展会引起对该产品的需求。而仅仅在物流运输、分销领域进行供应链管理的改进是收效甚微的。比如,衬衣制造商是供应链的一部分,它的上游是化纤厂和织布厂,下游是分销商和零售商,最后到最终消费者。按定义,这条供应链的所有企业都是相互依存的,但实际上它们却彼此并没有太多的协作,要关注的是围绕衬衣所连接的供应链链节及其管理。

(3)基于供应链合作伙伴关系(供应链契约)的供应链

供应链合作伙伴关系主要是针对这些职能成员间的合作进行管理。供应链管理是对由供应商、制造商、分销商、顾客等组成的网络中的物流、信息流、资金流(成本流)进行管理的过程。供应链的成员可以定义为广义的买方和卖方,只有当买卖双方组成的节点间产生正常的交易时,才发生物流、信息流、资金流(成本流)的流动和交换。表达这种流动和交换的方式之一就是契约关系,供应链上的成员通过建立契约关系来协调买方和卖方的利益。另一种形式是供应链合作伙伴关系建立在与竞争对手结成的战略合作基础上的供应链。

以上三种供应链管理对象的区分意义是彼此相关的,在一些方面是相互重叠的,然而这对于考察供应链和研究不同的供应链管理方法是有帮助的。

2.根据供应链容量与客户需求关系划分根据供应链容量与客户需求关系可以将供应链划分为平衡的供应链和倾斜的供应链。每个供应链都具有一定的、相对稳定的设备容量和生产能力(所有节点上的企业的能力的综合,包括供应商、制造商、分销商和零售商等的能力的综合),但客户需求却处于不断地变化之中。当供应链的生产能力和客户需求达到平衡时,该供应链就处于平衡状态,这种供应链就被称为平衡供应链。平衡供应链可以实现各主要职能(低采购成本、规模效益、低运输成本、产品多样化和资金运转快)之间的平衡。而当市场变化加剧,引起供应链成本增加、库存增加、浪费增加等现象时,供应链就失去平衡,导致各节点上的企业无法有效地发挥其职能,此时的供应链变成了倾斜供应链。

3.根据分布范围划分

(1)公司内部供应链

在每个公司里,不同的部门在物流中参与了增值活动。如采购部门管理资源的来源,制造部门是直接增加产品价值;配送部门是管理客户订单和送货;一般产品的设计和个性化产品的设计是由工程设计部门完成的,它们也参与了增值活动。这些部门被视作供应链中业务流程中的内部顾客和供应商。

公司内部供应链管理主要是控制和协调物流中部门之间的业务流程和活动。

(2)集团供应链

一个集团可以在不同的地点进行制造并且对过程实现集中控制,而通过自有的区域和本地仓库网络配送产品。由于业务活动涉及许多企业(或部门),这种情况成为一种形式上的集团供应链。在供应链中,每个公司都有自己的位置。一个公司有一个物流流向下游的客户供应链和从上游流下的供应商的供应链。大量的信息需要快速地传递,供应链上业务流程也必须集成。今天的企业要更有效地运作和保持竞争力,就必须有效地管理集团内公司及其供应商和客户,增强通过信息技术与它的客户和供应商沟通的能力。

(3)扩展的供应链

扩展的供应链表现为参与从原材料到最终用户的物流活动的公司日益增多,这种趋势在生产最终商品公司的供应和配送活动中尤为明显;复杂的网络包含着几层供应商节点,这些供应商在供应链中从事着增值活动,同样地,分销商网络能够把产品带到更远的消费者手中。随着供应链的延伸,供应商和最终用户之间的距离在拉大,产品和制造的个性化以及供应商与客户的关系却更加紧密。另一方面,今天供应商和客户之间交易成本的增加是供应链管理的主要压力,交易成本增加的主要原因是供应链过于分散和冗长。过去在一个公司里,业务流程通常在销售、设计、制造和采购等部门进行,而它们之间却缺乏及时沟通,这样一来,产生的沟通障碍在业务流程中造成不必要的延迟和成本的上升,这种沟通障碍也使公司很难对客户的需求和市场变化作出快速反应。

而扩展的供应链正是在个性化生产、提前期的缩短和业务量的增加的因素影响下,迫使公司实现物流同步,成为一个连接着供应商和分销商的复杂供应链。

集团供应链和扩展供应链又被称作产业供应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