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讨论
5.1.1休闲体育行为发展阶段动机和限制因素模式的提出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得出休闲体育行为发展阶段动机和限制因素的模式。
休闲体育行为存在五个不同的发展阶段:前意向阶段、意向阶段、准备阶段、行动阶段、保持阶段。在前意向阶段,人们不参加休闲体育活动,而且在短时间内也不打算参加活动;在意向阶段,人们虽然还没有参加休闲体育活动,但打算改变休闲行为;在准备阶段,人们偶尔参加休闲体育活动,或者是为了参加休闲体育活动而进行一些准备措施;在行动阶段,人们经常参加休闲体育活动,但还没有持续很长时间;在保持阶段,人们参与休闲体育活动已经变成一种习惯。
在休闲体育行为各发展阶段,动机和限制因素也各不相同。(1)在休闲体育行为前意向阶段,无动机的作用较明显;无动机与自身限制、体验限制之间存在相互的影响作用,且无动机与自身限制之间的作用是负向的,无动机与体验限制之间的作用是正向的;无动机对人际限制有负向的作用。(2)在休闲体育行为意向阶段,以外在调节和内摄调节为主要驱力;外在调节与结构限制之间存在相互的影响作用,且两者之间的作用是正向的;内摄调节与自身限制之间存在相互的影响作用,且两者之间的作用是负向的;内摄调节对体验限制有负向的作用。(3)在休闲体育行为准备阶段,内摄调节和认同调节的作用较强;认同调节与自身限制、人际限制之间存在相互的影响作用,且认同调节与自身限制之间的作用是负向的,而认同调节与人际限制之间的作用是正向的。(4)在休闲体育行为行动阶段,认同调节、整合调节、内部动机为主要动力;结构限制对认同调节有正向的作用;整合调节与自身限制、体验限制存在相互的影响作用,且整合调节和自身限制的作用是负向的,而整合调节和体验限制的作用是正向的;内部动机与结构限制之间存在相互的影响作用,且两者之间的作用是正向的;内部动机对自身限制有负向的作用;人际限制对内部动机有负向的作用。(5)在休闲体育行为保持阶段,认同调节、整合调节、内部动机为主要动力;认同调节与结构限制之间存在相互的影响作用,且两者之间的作用是负向的;认同调节对体验限制有负向的作用;内部动机与结构限制之间存在相互的影响作用,且两者之间的作用是正向的。
5.1.2关于休闲体育行为发展阶段动机和限制因素模式的讨论
休闲体育行为存在五个不同的发展阶段,具有阶段性特征。阶段变化理论在体育锻炼中的运用最有争议的是意向阶段、准备阶段。国内有学者对阶段变化理论在体育锻炼领域的运用进行本土化改造,认为我国大学生锻炼行为可分为五个阶段:即漠视阶段、条件依存阶段、准备阶段、行动阶段和维持阶段,条件依存阶段是指在锻炼设施等客观条件满足的情况下锻炼,反之则不锻炼的阶段。也有学者认为意向阶段和准备阶段都是指有了行为意向却没有进行有规律的体育锻炼,两个行为阶段没有发生本质的变化,仅仅从时间量上进行了区别,因此将两个阶段合二为一。本研究把休闲体育行为准备阶段界定为那些偶尔在闲暇时间参加体育活动,并打算以后经常参加的个体,包括还没有参加,但已经采取一些准备措施的个体,与休闲体育行为意向阶段进行区别。也有部分个体是曾经参加过休闲体育活动,但现在又中断了。本研究认为其行为阶段视中断后处于哪一阶段而定。因此,这种界定方法可以更全面地指向各发展阶段的个体,可以根据不同的发展阶段,来考察个体休闲体育行为的一般性规律。
1.休闲体育行为前意向阶段的动机和限制因素
正如在前文中提出的假设性命题一样,休闲体育行为发展阶段存在着不同的动机和限制因素。在前意向阶段,个体的自我决定能力最低,处于动机连续体末端的无动机起主要作用。因为当个体对休闲体育行为缺乏动机时,就会缺少对这种行为的控制感,会有一种无法胜任这种行为的压力,或者觉得参加休闲体育活动对自己没什么意义,从而不打算参加休闲体育活动。因此,要使个体的休闲体育行为由前意向阶段向意向阶段发展,就要改变这种无动机状态。
从模型中可以看出,在这个阶段,无动机与自身限制之间存在着相互的负向关系。也就是说,个体对自身限制感知的增强会在一定程度上削弱无动机的作用。在调查中也发现,尽管遭遇自身限制,个体还是会运用一定的变通策略形成休闲体育意向。对于自身限制,人们经常采取的变通策略有:多观看体育节目、跟爱好体育运动的朋友交往、提高自信等。
另外,无动机与体验限制之间存在着相互的正向关系。也就是说,要削弱无动机的作用,还应该降低个体对体验限制的感知。因为有一些处于前意向阶段的人们以前曾尝试参加过数次的休闲体育活动,但在参加的过程中各种消极的体验导致行为中止,从而使个体缺乏参加休闲体育活动的意向,在今后也不打算参加休闲体育活动。因此,对于休闲体育服务部门,应该尽量完善休闲体育场所的服务,改善环境,减少人们的消极体验。
2.休闲体育行为意向阶段的动机和限制因素
个体达到了动机阈限,产生外在调节和内摄调节,这是自我决定程度最低的外部动机形式,其休闲体育行为就会进入意向阶段。因此,在意向阶段,外在调节和内摄调节为主要动力,这个结果与前文提出的假设性命题一致。外在调节在意向阶段的作用主要表现在家人、朋友、同事对个体的外部影响,这与计划行为理论中主观规范影响行为意向的解释是一致的;周围环境及氛围对个体也能产生外在的影响。内摄调节是在个体接受某种规则或价值观的基础上产生的。也就是说,个体对休闲体育行为结果抱有一定的信念,或对休闲体育行为所产生的结果会有积极的评价。在这个基础上,个体处于意向阶段,这样的解释与合理行为理论、计划行为理论中行为态度影响行为意向形成的理论是一致的。意向的形成可以促进行为的发生,增强外在调节和内摄调节的作用,可以推动个体休闲体育行为由意向阶段进一步向准备阶段发展。
在这个阶段,虽然个体感知人际限制最为强烈,但外在调节、内摄调节与人际限制之间并不存在相互的影响作用。外在调节与结构限制之间存在着相互的正向关系。也就是说,对于意向阶段的个体来说,提高结构限制的感知,可以增强外在调节的作用。因为感知到结构限制,会加强或激发个体变通的应用。
如果觉得花费太高,人们会通过努力赚钱、减少平时其他支出、合理预算等策略来克服。当然,如果个体的行为意向是由外在调节激发时,他会更强烈地感到结构限制的存在,这也可以解释那些虽然没有参加休闲体育活动但有这种意向的人为什么经常会找出工作太忙、没有时间等各种借口。
内摄调节与自身限制之间存在着相互的负向关系。对于意向阶段的个体来说,减弱自身限制的作用,可以增强内摄调节。使用变通各种策略可以减少自身限制对行为意向的影响,如选择私人教练、从简单易行的活动开始、循序渐进等策略,可以克服因缺乏运动能力而引起的一些自身限制。另一方面,如果可利用的变通资源很少,自身限制会削弱内摄调节的作用,从而影响个体休闲体育行为进一步向准备阶段发展。
3.休闲体育行为准备阶段的动机和限制因素
研究结果表明,当个体自我决定程度逐渐增加,休闲体育行为进入准备阶段,内摄调节和认同调节为主要驱力。这个结果与前文中的研究假设有局部的不一致。也就是说,个体还没达到自主阈限之前,在内摄调节的作用下,也可能进入准备阶段。因为内摄调节中部分的内化是在个体接受某种规则或价值观的基础上产生的。如个体接受了体育活动能增进身心健康的价值观,考虑到自身的健康状况,感觉“应该”或“必须”参加休闲体育活动,那么他会因此而采取一些准备措施。而通过认同过程,个体认识到行为价值的重要性,从而将它作为自我的一部分来接受,个体的休闲体育行为会进一步向前发展。比如说个体一旦认识到参加休闲体育活动对身心健康的重要性,他就会更加自觉地去参加休闲体育活动。
内摄调节和限制因素没有相互影响的作用,而是独立作用于休闲体育行为。内摄调节作用于行为是积极的,而限制因素作用于行为是消极的。认同调节与自身限制之间存在相互的负向关系。因此,对于准备阶段的人们,降低自身限制的作用,可以增强认同调节。使用变通策略可以减少自身限制对行为的影响,如适当减少运动量可以克服因担心体育运动太累而停止活动的一些自身限制。另一方面,如果可利用的变通资源很少,自身限制会削弱认同调节的作用,从而影响个体休闲体育行为进一步向行动阶段发展。
认同调节与人际限制之间存在着相互的正向关系。也就是说,对于准备阶段的个体来说,提高人际限制的感知,可以增强认同调节的作用。因为感知到人际限制,会加强或激发个体变通的应用。当人们已采取了一些准备措施,但因缺乏同伴而没去参加休闲体育活动,那么他会想方设法去克服这些人际限制,譬如换个活动项目、网上寻找、建议或说服朋友去体验一次等。当然,如果个体的行为是由认同调节激发时,他会更强烈地感到人际限制的存在。这也可以解释在准备阶段,人们虽然认识到休闲体育行为的价值和重要性,但只是偶尔地参与其中,因为朋友的不同兴趣、家人的不支持、同事的其他邀请等原因都会成为障碍。
4.休闲体育行为行动阶段的动机和限制因素
研究结果表明,当个体休闲体育行为进入行动阶段,自我决定程度进一步增强,认同调节、整合调节、内部动机为主要驱力。这个结果与前文中的研究假设有局部的不一致。也就是说,在行动阶段,个体动机也有可能达到内部回报阈限,内部动机发生作用。内部动机行为是指那些能满足个体对自主、胜任和归属的需要的活动,会给个体带来强烈的满足感。因此,只要能满足个体的需要,自我决定增加,在休闲体育行为保持阶段也会激发内部动机。这个研究结果在一定程度上表明了动机作为一个统一的连续体,在休闲体育行为各发展阶段的作用也是连续的。
Jackson,Crawford和Godbey(1993)根据人们对限制因素作出的反应分出了三类人群:(1)不参加他们想要的活动的人(消极反应);(2)尽管遭遇限制因素,毫不减少或改变他们参与的活动的人(成功主动反应);(3)参与态度选择不定的人(部分成功主动反应)。从模型中也可以看出,动机与限制因素的相互作用在这个阶段最为复杂。
遭遇限制会导致较少的参与,那么限制对动机的作用是负向的,如自身限制对整合调节的作用、人际限制对内部动机的作用。当自身缺乏运动能力,就不能满足个体的能力需要,自我决定不能进一步增强,不能达到整合调节。因为缺乏同伴而选择其他的运动项目,却不能满足个体自主的需要,就很难激发内部动机。因此,尽量使用变通资源来缓冲或减少自身限制和人际限制的作用,从而促进整合调节,激发内部动机,有助于休闲体育行为处于行动阶段,甚至一直保持下去。如果可利用的变通资源很少,个体可能会因此而中断活动,这部分人与第一类人群相似(消极反应);如果能运用一定的变通策略,那么个体会继续参与其中,虽然与原先的活动有所不同,这部分人与第三类人群相似(部分成功主动反应)。这个研究结果与Hubbard和Mannell(2001)提出的四个变通过程模型中变通-缓冲模型的途径相似。
感知到限制有助于加强变通,那么限制对动机的作用是正向的,这部分人与第二类人群相似(成功主动反应),如结构限制对认同调节和内部动机的作用、体验限制对整合调节的作用。当人们处于休闲体育行为的行动阶段,即使遭遇一些结构性限制,如缺乏时间、没有合适的场地、交通不便等,他还是会尽可能去想办法去克服这些结构限制,譬如合理安排时间、选择场地要求不高的项目、骑自行车去等策略;当参与的活动达不到原先预期的目标,个体会尝试新的项目,或者相信锻炼的好处而坚持到底,而不是中断运动。这个研究结果与限制-影响-抵消模型中涉及的动机、限制、变通之间的关系相似。
另一方面,当个体的行为是由整合调节激发时,他会更强烈地感到体验限制的存在,这也可以解释在行动阶段,人们虽然认识到休闲体育行为的价值和重要性,也经常去参加休闲体育行为,但还是会抱怨环境太差、服务不到位等。
因此,应尽量激发人们的内部动机,以使他们的休闲体育行为向保持阶段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