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新甬商风景这边独好
7732800000064

第64章 徐增海:传奇甬商在中天

文/余莹

徐增海,浙江余姚人。1964年3月出生。中共党员。经济学学士、工商管理硕士、法学博士。香港中天商业投资管理集团公司、北京中天鞋城有限责任公司、宁波天银电器有限公司、鞍山宝亨房产置业有限公司、鞍山银洲实业发展公司、鞍山银洲机电工程公司、鞍山中天商业城、鞍山时代广场有限公司的创始人并任董事长兼总经理。兼任辽宁省工商联常委、辽宁省浙江商会常务副会长、鞍山市工商联副会长、鞍山市宁波商会会长。

有人说,徐增海是个学者,因为他学有所攻。有人说,徐增海是个分析家,因为他有超高的思维艺术。还有人说,徐增海是座“冰山”,因为他话不多。也有人说,徐增海是个幽默大师,因为他十分风趣。当然,最多的是徐增海是个传奇人物,因为他以自信、果断、从容与才华见证了成功,成为今天鞍山商业界的热点话题主角,使中天这个曾经名不见经传、鞍山商业圈最末端的“局外人”在鞍山甚至在辽沈地区声名鹊起。徐增海的成功刚刚开始,不论他走到哪里,他的形象与睿智开始嵌入更多的商业人的心中。

八成鞍山人到中天鞋城买鞋

辽宁鞍山市是一座拥有160多万人口的城市,有着大型国有企业鞍山钢铁集团。这座城市有80%的市民会到鞍山中天鞋城买鞋,鞋城销量占鞍山市总销量的三分之一。徐增海让“鞍山中天鞋城”创造了奇迹。

上世纪80年代,徐增海在东北当兵退伍后被分配到特大型国有企业鞍山钢铁厂工作,并逐步成为鞍钢集团下属的商贸集团副总经理。随着国有企业改革的深入,2002年鞍钢商贸集团转制,徐增海把其原先分管的鞍山中天商业城全部买下,正式开始创业。

徐增海的成功靠的是宁波人诚信、务实的特质。徐增海接手中天鞋城时,鞍山鞋业市场的竞争比较激烈,各种“虚假促销”满天飞。面对这个情况,徐增海强势介入鞋业销售,他对中天商业城鞋类区进行改革,对入驻的品牌皮鞋实行统一销售策略、统一收银管理。他开展“比价大行动”,公开中天鞋城各类皮鞋的销售净价,使中天鞋城在混乱、虚假的价格促销中以绝对低价脱颖而出。同时徐增海还推出鞋业商品售后服务承诺:无论消费者的鞋购于何处,都可以到中天鞋城来免费维修。这些服务高招使中天鞋城赢得了消费者的认同。随后中天鞋城还不断推出“五分钟无忧退换货”服务、“鞍山市民鞋类消费放心工程基地”建设等各种销售服务,使中天鞋城最终成为鞍山市皮鞋销售市场的老大。它的成功结束了鞍山鞋业的暴利时代,并推动了鞍山鞋业健康、有序的发展。

徐增海告诉记者,他能够在6年时间内创业成功,背后依靠的是鞍山钢铁集团所带来的效应。鞍钢全厂有60多万工人和退休工人,带动鞍山市民平均收入达3000元/月左右,鞍山人的消费能力在辽宁是比较强的,这是他成功的基础。

现在徐增海又把目光瞄准了鞍山以外的城市,以北京为总部,在辽宁营口、铁岭、鲅鱼圈县、吉林四平等城市设立“中天鞋城连锁店”,生意辐射到整个辽宁省和周边的东北地区。同时,徐增海还挺进房地产领域,在鞍山市中心建设集商业、办公、住宅为一体的“新港国际广场”。

开明的母亲是把书读下来的强有力后盾

“学习好,要努力,活在竞争的世界里,面临各种挑战,你必须做好准备,作为学生,你的主业-学习一定要好,要创造性的学习。”徐增海对记者说时特别强调了大学生的学习的重要性。言谈中语重心长,更是他自己成长经历的写照。

1964年3月,徐增海出生于浙江余姚一个普通的农民家庭。家中有5个兄弟姐妹,父母都没有什么文化。出生在这样并不富裕的家庭里,徐增海能够坚持把书读下来,母亲是他强有力的后盾。

母亲也没有读过书,而且是个简单的农民,但她知道,在那个时代,读书才是最好的出路。作为家中老三的徐增海的成绩一直很优秀,母亲对他的寄望很大,希望他不管怎样都要让他读书。在1980年。当时近16周岁的他在家乡已当了两年民办教师,按当地政府规定任满三年即可进余姚师范学院。这对祖祖辈辈是农民的他来说可是大好机会,当时,村里还有比较好的人家来给他说亲,劝他放弃学习,直接工作,父亲也觉得好,只有母亲没有点头,一定要徐增海先读书。

不过学习成绩一向优异的他选择了从军之路。母亲也支持,在从军的时候可以让自己的孩子继续读书。

在徐增海的从军日子里,父亲也催过几次让徐增海早些结婚,只有母亲一直支持着他,让他好好学习,结婚不急。等到徐增海完成学业之前结识了现在的妻子,并与之结婚之后,他也没有放弃继续深造,婚后一年,徐增海完成学业,带着妻子第一次回了老家。当时,母亲是最高兴的。对于儿子徐增海的满意和儿媳的满意更加无话可说。

说到这里,徐增海再次在记者面前讲到了其实他的人生就三次转折,第一当然是从军,第二次是发生在1998年。1987年从管理干部学院毕业回到鞍钢的他从基层一步步干到了处长岗位,仅用了六年时间。在仕途一帆风顺,被认为年轻有为、前途无量之时,一向沉稳低调的他毅然放弃炙手可热的官位,去开辟全新的领域——经商。不到八年的时间麾下已拥有8家企业,速度是惊人的,而且都是良性资产。第三次是发生在2004年7月。从2004年春节发现家乡一个濒临破产的企业到高价竞拍到手,历经半年,往返无数次。工作人员统计他半年坐飞机花了十多万,拍出的价格是当地“天价”。他说他看好了这块资产值这个价钱。三年后的今天人们钦佩他的眼光,因为该地块已增值两番。可是这样的转折比不上母亲让自己把书读下来的坚强后盾来的重要,他十分感谢自己的母亲。

财富代表企业的能力更加意味着企业和企业家的责任

对于浙商人群中出现越来越多的慈善家,徐增海说:“浙江商人越来越注重企业家素养,每个企业家都有提高自己素养的欲望。这些慈善行为,大大提高企业家群体的素养,同时也提升了企业品牌的公益度”。

求学的经历以及强烈的社会责任感,使他注意到了希望工程,注意到了那些失学和即将失学的孩子。他决定,在中天商业城每售出1件商品,其中都有1元钱捐给希望工程。

同时,在社会敬老、儿童福利方面,他的行为也可圈可点。2007年5月他主动拿出10000双鞋,免费对外发放,受益人群绝大部分是老年和儿童,在被感动的人群中,有一位老大爷当场提笔写了一首抒情诗讴歌和赞美此项义举。为家乡从镇到村修路四处奔波疏通,感动了当地政府并得到了批准,徐增海自己带头捐赠数万元,村里为感谢他的义举欲命名为“增海路”,被他婉言谢绝。由于他成功的事业和慈善的义举,2006年被浙江省政府授予“模范浙商”。讲到地震,他说他做了一个社会人应该做的,作为个人,唯一觉得可惜的是没有收养到一个孩子。讲到家乡,2004年7月徐增海回家乡创办宁波天银电器有限公司,一期投资额3000万元,现已建成投产,成为“2006回乡投资模范浙商”。在2008年的甬商大会期间他又与余姚市科技局签订了一个4600万的新项目。

徐增海的出身简单得只能用平凡两个字来形容,他有着跟大多数浙商一致的“草根”本性。然而,徐增海所创造的企业文化,处处都带有几千年来中华大地所推崇的儒家色彩。他常说,企业家不能为富不仁,要主动承担起社会责任。在此信条影响下,他用自己的企业名称冠名了其所在社区-中天社区,并自任社区管委会主任。有人说,你所有的头衔都可理解,为什么连一个社区管委会主任的头衔都要,他说要这个头衔,是为了更好地为这一方水土的百姓多做点贡献,企业成功了,更应该多为社会做点实事。他做了,而且一做就是好几年,大投入。

从中天社区的基础建设开始,绿化、健身、文教、治安、扶贫、民生、群众体育等,无论是社区百姓提出,还是他亲自看到,他每次都很大方地出资把事情办好。

方方面面追求完美

当记者问道成功的秘诀是什么?徐增海笑笑,他说他有一套自己的方法,问到是否怕别人知道秘诀,他说,现在甬商做生意不如从前,讲套自己成功的方法与之分享是应该。

对于自己的企业,徐增海说,“基础要好,不要有太多的银行贷款,一定要稳”;对于自己的产品,“定位要好,正确是关键”,就如他的有个房地产,定位为综合性地产教合适,位于市中心,商场内有写字楼、酒店等。对于自己的员工,管理层的要求是能力一定强,这里的能力包括学历和技术等,人品好是关键,责任心、大气、忠诚等;普通的员工素质也不能低,定期的培训是必要的。好的企业文化也是一个成功企业应该具备的。除了这些,讲到自己的企业的特别之处就是管理层的年龄都在30岁左右,他们有战斗力,有一定的创新能力,时刻与时代接轨。

对于自己,徐增海说,“我是一个十分追求完美的人。”徐增海没有睡懒觉的习惯。作为老板,喜欢早早地到公司,不迟到。没有抽烟喝酒的习惯,对于高尔夫等休闲活动,他更加喜欢与儿子一起运动。在家烧个菜,有时间就可以在家做一些功课,比如看新闻、看报纸,关注世界,关注政府。说到平时有什么与人特别之处,他说,对于自己的服装有要求很高,一定要让人看了舒服。只要外出,晚上一定会打电话回家,关心家人。他说其实我还有个习惯,就是每个月的月初都会花一天的时间,什么都不做,只把自己的账拿出来算一遍,我要一切在我的掌握之中。面对自己不熟悉的领域,他不喜欢放手,喜欢自己去了解,面对自己甚是熟悉的领域,他会完全放手让别人去做。特别之处很多,可是一切都源于他追求完美,对家人、对企业都要求完美,所以徐增海他自己本身也渐趋完美。

对于一个仅只花了6年时间经商的徐增海,对于一个年龄40多的趋于最佳年龄的徐增海,对于一个拥有高学历、深远见的徐增海,对于一个拥有优秀团队的徐增海……后面的时间是属于他的,一切都蓄意待发。帆起航,正是其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