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新甬商风景这边独好
7732800000054

第54章 郑永刚:品牌的“杉杉”第一的“杉杉”

文/李荔

1989年,郑永刚出任甬港服装总厂厂长时就在厂区拉出了“创中国西服第一品牌”的横幅。继而又以独到的眼光在中国服装界第一次系统地提出了品牌发展的战略。20年来,在郑永刚的领导下,杉杉做大做强了,杉杉也成就了全世界都熟知的服装品牌。

“巴顿将军”打响杉杉品牌

因为郑永刚的传奇创业经历和自信霸气的性格,他被冠上了“中国服装界的巴顿将军”这个称号。18岁高中毕业后到东北参军的他曾经这样评价自己:“我有东北人的豪爽,也有军人雷厉风行的作风。同时,我又有宁波人的经商意识和精明”。

军人出身的郑永刚至今还记得,31岁那年他踏进亏损一千多万的甬港服装厂的时候,院子里那几棵青翠的的杉树,给了他无限的希望,正是那挺拔向上象征顽强生命力的绿色,成为了他理想和激情的写照。上世纪八十年代末,郑永刚接手甬港服装总厂后即刻打出了“杉杉”品牌,并且立下了做品牌的雄心壮志。

正是有了这份看似狂妄的要做第一品牌的决心,使得郑永刚带领企业放开手脚努力经营。杉杉成为在央视第一个做广告的服装企业。一时间,“杉杉西服,不要太潇洒”的广告主题词响彻神州大地。郑永刚的梦想也以一种不可思议的速度变成了现实,从1989年下半年开始,杉杉西服以百分之二百的利润率飞速成长,最高时杉杉的增长速度曾达到上年的十倍。

打响西服市场的第一炮后,杉杉一发不可收拾。第一个提出无形资产经营理念、第一个完成规范化的股份制改造、第一个建成完整的市场营销网络体系、第一个导入CIS、第一家中国服装业上市公司、第一个提出三名联合并推出第一个设计师品牌、第一个提出推广品牌的概念、第一个建成国际一流水准的服装生产基地并全面引进国外生产管理工艺、第一个与世界顶级服装公司合作推出国际水准的多品牌时装、第一家进入国家重点建设企业的服装企业、第一家通过绿色环保认证的服装品牌、第一个被世界最具权威的时尚媒体FTV作专题报道,十年间,杉杉一举创造了中国服装界的十二项第一。

如果把杉杉比作一支纪律严明的军队,那郑永刚无疑是这支军队的“巴顿将军”,他回望二十年的创业路时说:“业内有很多人说我像巴顿将军,可能是因为我在推动很多事情时太强硬,不留余地。其实我有时也在考虑,是不是可以再柔和一点。但事实是,要做大企业,做决策,巴顿式的个性有助于事业的成功。”往往结果是能证明过程正确与否的最好标准,如今的杉杉已经“化蛹为蝶”,形成了新的发展格局,正式拉开了服装、科技、投资三大板块多元化发展的强劲势头。

人们在评论郑永刚的“巴顿将军”作风时,更是充满了欣赏和敬佩之情。

培育人才、面向国际竞争

近年来,随着短缺经济时代的结束,再加上国际品牌大量进入,中国市场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郑永刚意识到杉杉再也不能独步天下,这是时代发展的必然结果。另一方面,作为中国服装界连续多年的霸主,郑永刚显然不再满足于中国市场上的成就。“把杉杉打造成为一个真正的国际品牌,我一生的梦想!”

郑永刚先后十余次赴巴黎考察,发现国际着名服装品牌都积淀了数十年甚至上百年的文化内涵。由此,杉杉开始实施“多品牌、国际化”战略,通过与国际品牌的合作,推动自主品牌成长。2005年,杉杉在人民大会堂宣布了“多品牌,国际化”的发展战略。当年杉杉的新战略就开花结果:杉杉旗下的13个自主品牌的服装销售额增长了25.8%,利润增长了59%,部分实现了全球采购和全球下单。郑永刚表示,杉杉一直在寻求更具有探索意义、具有行业价值的长远发展战略,杉杉的探索对中国服装业发展的推动,也许在近几年里还会有人质疑,但杉杉的“国际化”品牌战略是未来服装业的趋势则是不容置疑的。杉杉的发展必将证明一切。

在服装界,设计一直是最关键的环节之一,郑永刚尤为看重设计师对杉杉的重要作用。他在中国服装产业第一次提出自主创新的想法,喊出“设计是灵魂,设计师是灵魂的载体,要让灵魂归位”的口号。早在1996年,杉杉就开始企业名牌与名师联合,这是国内服装企业与设计师联手的先河。当年郑永刚以每人年薪100万元将中国名气最大的两名设计师张肇达、王新元聘至杉杉旗下,力图设计出国内最好的时尚女装“法涵诗”。与此同时,杉杉还分批派出技术骨干赴日本、意大利研修,将国外企业的质量文化带回杉杉,杉杉甚至还在世界时尚之都巴黎设立了自己的设计工作室。

世纪跨越之时,杉杉投资上千万元成立设计总部,同时郑永刚通过各种途径,网罗了众多具有真才实学的人士。第一年,杉杉就吸引了60余名国内外高级人才,杉杉人才队伍中不仅有国内聘的教授、高工、院长等高级人才,还有意大利、法国、日本专业人士。“国际化的企业需要国际化的人才。”在杉杉,郑永刚说得最多的是人才,如果说早期的杉杉是一棵木秀于林的大树的话,那么,今天展现在人们面前的杉杉则是一片生机勃勃的森林。

多业并举、转型高新科技

在郑永刚的理念中,进入世界500强是杉杉的目标。除了坚守服装业这一主要阵地外,为了做大,杉杉在上世纪九十年代末进入新能源和新材料行业。眼光独到的郑永刚曾这么说:“当今世界500强,没有一个企业是以做服装为主业的,而近年来迅速崛起的500强新生代企业,几乎全都是发展高科技起家的。杉杉要做大做强,必须转型,而转型的方向必然是高科技。”

1998底,杉杉总部迁入上海,由此开始了实现战略性提升新阶段。“企业最好的时候杉杉把总部从宁波迁到了上海,实际上相当于很多人把孩子送到英国去送到美国去接受哈佛剑桥的教育一样”郑永刚说。让杉杉成为一个跨国企业。

“在纽约、伦敦交易所里买卖着自己公司的股票,在世界各地有自己的工厂和销售网络,这是我们这一代企业家的梦想和责任。”郑永刚说。上海则给了他最好的舞台。

1999年,杉杉在上海成立上海杉杉科技公司,杉杉的第一个高科技项目是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的产业化项目。杉杉与原冶金工业部鞍山热能研究院合作,成功完成国家863计划“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中间相炭微球)”项目,并被认定为上海市高新技术成果转化项目,开始了向科技型企业的首次蜕变。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成了杉杉“做大”的起点,此后杉杉相继进入了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以及上游的铜箔行业。随着新能源行业的发展,锂离子电池及相关行业再次成为了杉杉多元化的基础--进入上游的钴矿以及下游的动力电池。

在进入高科技领域的同时,郑永刚还推出了一系列的多元化举措--2002年收购长春热缩、2005年收购松江铜业等。杉杉由此也成为了由若干不同领域企业构成的集团公司。多年来,杉杉从“杉杉西服,不要太潇洒”转型为“科技创造未来”的科技集团型企业,逐步形成新材料、生物技术和环保工程等三大产业,建成十多家科技型生产企业,足迹遍布全国。杉杉踏上科技企业的崭新征程,创造更加辉煌的未来。

强强联手、携手世界名企

2008年,席卷全球的金融风暴给全世界的企业都带来了巨大的冲击。面对危机,杉杉主动求变,成功“转危为机”。2009年,杉杉与日本伊藤忠商事株式会社在宁波签署全面战略合作协议:杉杉投资控股有限公司将其持有杉杉集团25%的股份转让给伊藤忠,将其持有杉杉集团3%的股份转让给伊藤忠(中国)有限公司。杉杉就此实现了股份多元化、国际化。

在杉杉董事长郑永刚看来,中国民营企业过去的发展主要依靠的是中国改革开放的机会,但是经过30年的发展,未来企业的发展将越来越依靠企业规范高效的管理体制和在技术、人才等方面的竞争优势。杉杉以这次金融危机为契机,实现与伊藤忠的合作,是因为伊藤忠作为一家在纺织、品牌、能源、化工、金融、进出口等多个产业领域拥有广泛产业布局的全球企业,与杉杉在诸多产业领域存在互补和合作的机会,双方的合资和全面合作,将促进各自在经营方面的发展。另一方面,杉杉也希望借助其150年的发展经验,学习其保持基业长青的能力,使杉杉集团真正成长为一家在制度建设、人才培养、经营理念等方面具有强大核心竞争力的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