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许玲芳
王文鉴,舜宇光学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全国百名优秀民营科技企业家之一。风雨二十五年,他一直致力于企业科学发展之路的探索,注重科技创新,凭借着“共同创造”的企业文化和“钱聚钱散”的经营理念,使舜宇从普通的乡镇企业成为中国光电业的龙头。
二十五年风雨路
舜宇集团有限公司,位于浙江省余姚市,创建于1984年,是国家级重点高新技术企业,是目前国内最大的光学产品生产企业和国家机电产品出口基地之一,是国内第一家在海外上市的光学企业。公司占地面积达24万平方米,总资产超过22亿,注册资本高达12812万元,拥有职工近7000余人,其中大专以上就有1000余人。舜宇还拥有博士后流动工作站,省级企业工程技术中心和600多人组成的技术队伍,并与国际着名企业形成一个广泛的技术合作网络。
200多亩整洁的厂区,一尘不染的车间,从德国、日本等国家引进的先进设备以及训练有素的技术工人,都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舜宇集团从创立至今,产品从简单的光学元件生产到现在涉足现代光电高新技术领域,并远销美、日、德等光学仪器发达的国家,是目前全国最大的光学镜头和望远镜生产厂家、国家机电产品出口基地。科技部称舜宇是“国家级重点新技术企业”,着名光学专家王大珩称赞舜宇是“从乡镇企业走向现代化生产的典范”!
但是,谁能想象,这样一个在光学仪器行业颇负盛名的企业集团,前身竟是一家小小的乡办企业。1984年10月,王文鉴带领8名高中毕业生借款6万元创办了余姚第二光学仪器厂。到了1995年11月,公司发展进入了一个新台阶,公司正式升格为省批企业集团,开始正式启用“舜宇”的商号、商标,并将公司更名为浙江舜宇股份有限公司。2002年,舜宇的发展更上一层楼,经工商局核准为无域名集团公司,更名为舜宇集团有限公司,开创舜宇发展史上的新篇章。在王文鉴的带领下,舜宇确立了“名配角发展”战略,2006年9月舜宇光学科技有限公司在境外正式注册设立,公司并于2007年6月在香港联交所主板上市,成为我国首家在海外市场上市的光学企业。
风雨二十几年,舜宇借着改革开放的东风,完成了从无到有的蜕变,成为我国光学工业的翘楚,并跻身世界光电领域先进行列。它是一艘从余姚驶向世界先进光电领域的航空母舰,应对来自行业内的竞争以及市场经济的各种挑战。
致力创新求发展
面对瞬息万变的社会,创新是一切社会团体生存的法则。舜宇自诞生以来,牢记“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十分注重企业的技术创新,《人民日报》曾评价舜宇集团是中国光学界一颗分外耀眼的科技新星。
在建厂之初,由于技术落后,舜宇只能承接国内低档次的镜头加工业务,效益不佳。为摆脱困境,王文鉴在1987年采用集资的办法作为技改投入,同时引进国家“八五”重点科技攻关项目——光学冷加工最佳参数,取代了传统的古典法抛光,大大缩短了磨砂时间和抛光时间,生产效率大幅提高。到1988年年底,舜宇与浙江大学光电技术公司建立了科技生产联合体,形成了一套“你设计、我生产”的产品开发模式。舜宇牵手浙江大学后,依靠浙江大学雄厚的科研实力,公司在新产品开发上一年走上一个新台阶。
21世纪是知识经济的时代,企业能否获得成功,关键取决于企业对人才资源的控有。王文鉴明白激活企业创新力的关键是人才,所以,早在10几年前他就十分注重人才的引进,到现在已引进各类专业人才250多人,形成了一支具有较强技术创新能力的人才队伍。在依靠人才和利用人才方面,王文鉴也有自己独到的见解。在他看来,人才只能依靠,不能利用。利用人才虽然能解决企业一时的困难,但并不利于企业的长远发展,只有真正依靠人才企业才能做大、做强,才会走得更远。
创新,巩固了舜宇在中国光学界的地位,也铸就了舜宇非凡的成就。10多年来,舜宇依靠先进的技术创新,产品从简单的光学元件发展到显微仪器、测量仪器等几十种规格的光学产品,大步跨入高新技术领域的现代光电和信息产业;同时,舜宇以浙江大学作为坚强后盾,使企业的发展蒸蒸日上,其销售、出口、利税总额的平均增长幅度都在30%左右;依靠技术创新,舜宇的产品成功打入了几十个国家和地区,开辟了海外市场。
和衷共济渡危机
2008年是国内外经济最困难的一年,由美国引发的全球金融危机使国内外经济形势出现了一系列重大变化,给舜宇的经营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困难。国际国内经济走势如何?新的形势对舜宇的发展将带来怎样的影响?舜宇如何坚定战略方向开拓新的出路?舜宇应以怎样的精神状态应对国际危机的考验?成为舜宇必须思考的问题。
危机发生后,舜宇前三个季度的经营效益与07年同期相比,人均销售、人均利润和利润总额均大幅下滑。之所以经济危机对舜宇产生如此大的影响是因为舜宇在内部管理上还存在很多薄弱环节,这些问题不是突然产生的,只是在集团公司整体业务连续几年高速发展的情况下被掩盖了,直到现在宏观环境恶化、经营变得艰难的时候,问题就凸现出来。
为应对经济危机带来的负面影响,舜宇于11月3日召开了以“如何应对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为题的由子公司副总经理和集团公司职能部门负责人以上干部参加的专题研讨会,对舜宇的发展方向、发展方式等方面进行了重新调整。
面对危机,舜宇像很多中国制造业一样,努力寻找“突围”之路,为可持续发展开拓新路径。2008年,舜宇的突围工作主要是围绕“转型”展开的,舜宇提出了向质的提升转变的经营方针。2008年3月上旬,董事会在《关于应对一季度经营危机的意见》指出此次经营危机凸显的7个问题,提出化解危机必须立即着手抓紧的“开源节流”等5项工作。为化解舜宇的危机,舜宇执行管理委员会和各子公司做了大量工作,做了许多努力,这些努力也收到了一定的效果。
在王文鉴看来,危机并不可怕,虽然我们处于一个充满危机的世界,但危机中充满辩证法,在分析外部发达市场出现经济衰退的时候,要看到新兴市场仍在持续发展,中国经济仍将平稳较快发展。在全体员工的努力下,舜宇凭借着正常的现金流,雄厚的资金储备,素质良好的干部队伍,基本上已经渡过危机。
着眼改革促和谐
十多年来,舜宇从8个人的小作坊发展为有2000多名员工,年产值近4亿的中型企业。在王文鉴看来,公司的组织能力和制度安排是企业成功的基石,结合机构的组织性,这样才能使企业家个人执行力得到最大的发挥。
王文鉴和舜宇集团在私有经济领域推行着产权改革,确立了“共同创造和共同分享”的产权制度。2004年第一期《了望人物》中高度评价了他的“制度创新”,评价舜宇人为推动企业健康发展做出的努力是——共同创造,基业长青。
中共中央政策研究室原副主任肖万钧,宁波市委书记巴音朝鲁都称舜宇集团是民营企业前进的方向。他的改革还引起了众多中央领导的关注,全国人大副委员长、中科院院长路甬祥曾多次到舜宇视察。
作为舜宇创始人的王文鉴在公司所占的股份却只有舜宇的7%,他认为企业创始人在公司占有股份的多少,对企业吸引社会化资本,员工的工作积极性以及企业的发展具有直接意义。一次王文鉴去香港谈业务,当其中一个客商问他在公司占有多少股份的时候,他回答道:“我在企业占有的股份之少,你们可能是意料不到的。我为什么这样做,因为我坚信一个道理,就是钱散人聚、钱聚人散。
我白手起家办企业,现在搞得这么大,我要百分之六七十的股份,都是可以得到的。但是,大部分股份归我,别人都来为我打工,谁会诚心诚意为企业出力?如果有报酬更高的企业招聘他,他就会离我而去,这就是钱聚人散。我认为企业的财富是大家共同创造的,利益应该大家共享,员工的命运和企业联成一体,才能万众一心、风雨同舟,这叫做钱散人聚。”香港客商听了王文鉴这一席话后,都被他说得心服口服,一起站起来和他碰杯,并表示要和舜宇集团长期合作。
王文鉴主张“共同创造,共同分享”,反对用纯粹的个人牺牲和高风亮节精神来解释他为推动舜宇产权改革所做的努力。这种态度将帮助舜宇集团把握尽可能多的机遇,吸引更多的人才。
在舜宇,能者居之。在用人方面,王文鉴摒弃一般企业的用人唯亲,坚持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唯才是举,知人善任,把优秀人才放到重要的岗位上,造就了一支强大的人才队伍。除了刻意弱化家族影响,王文鉴把教育和管理好“身边人”作为本土私有企业管理中的重大课题,他用“讷于言,敏于行”的君子之风,解决了企业家族制的问题。他为此还发表了《怎样管理好企业中的“身边人”》,为中国民营企业的改革提供了借鉴。
舜宇是一艘从余姚驶向世界的光学航母,是王文鉴“钱散人聚,钱聚人散”的豁达为舜宇打造了强大的创业团队,是王文鉴“精诚所至,金石为开”的坚持以及“只要有1%的希望,就要做100%的努力”造就了舜宇的成功。相信舜宇一定会继续唱着和谐之歌越走越远,成为中国光学界的“百年老字号”!(根据宁波市甬商发展研究会提供资料编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