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幸德
一个人若拥有一份职业外的爱好,并能悉心呵护,缓缓经营,一定会弄出点名堂来的。最后,爱好变成专业,兴趣造就专家,掉头了,原先为饭碗而从事的那一份工作鲜为人知,而凭兴趣业余小搞搞的玩意儿因玩出成果,反而受人瞩目,并成为一个人的终身形象标志。
宋宪章完成了三本专着:一本名唤《名人美食记趣》,2004年6月上架;第二本是《杭州老字号系列丛书·美食篇》;第三本就是本书。三本书的内容,均已超越了宋老师本人原先执鞭从教生涯中语文、旅游等文科专业之外的领域。一个人既有职业饭碗,又有丰草碧湖,鱼跃鸢飞,牛羊成群,蓝天白云,美丽如同布什总统戴维营牧场那样大的精神别业,才会格外的扬眉吐气!宋宪章,三个字,杭城小有名气。冰冻三尺,决非一日之寒。
我听说,66岁是一个关。
按吾乡海宁习俗,得有女儿奉伺一钵66块小块红烧肉。宪章适逢66,六六大顺,出齐三书,落日溶金,余霞绮天,风卷红旗过大关!真是高兴。
老子曰:“治大国如烹小鲜。”
我说,烹小鲜如治大国,学问无边。饮食牵涉农学、土壤学、生物学、气象学、医学、药学、营养学、人类学、民俗学,谁能一网打?烹饪过程中物理、化学反应,哪个讲得清楚?再如,碗筷杯盏、举杯挥箸包含的非物质世界文化遗产,等等,足以让人研究一生。宪章,一个长期患病之人,以精卫之志,尽愚公绵力,每天爬罗剔抉,呕心沥血,数十年如一日,终于成书出版。他的文章,读之娓娓动听,品之津津有味。他是以极端的热枕和极端的负责任,写下每一行文字的。
本人20年前作过一篇名唤《百草之王》的小文,讲到人参升元,使棺木上对着死者嘴巴部位会长出一朵灵芝花,海宁人谓之对口菌。菌字声音不像,我用了一个汉语拼音写法。宪章夜里打电话告诉我,这个字应该是——蕈。20年后,我在另一篇小文中将卵磷脂误写成乳磷脂,也是宪章打电话给我纠正的。世有一字师之说,宋宪章,则是我的两字师。
两个字,可管窥宪章真懂饮食文化、名不虚传之一斑吧!我知道,他的治学是十分严谨的。为了使本书内容翔实、牢靠,他翻了很多很多的书,访了很多很多的人。学问二字,学则宽,问则裕,两者缺一不可。美学家王朝闻生前曾在我的笔记簿上题写一句话:“苏南谚语,处处留心皆学问。”
美食家宋宪章以二字之师告诫我:“阁下,你未知的事还多着哩!”
《江南美食养生谭》,有两个突出优点。
第一,每一种美食的来龙去脉、历史沿革都能够交代清楚,使我们在文化民俗的层面上,对吃的东西,有一个精神感悟。第二,每种美食的营养成分、制作方法也能够交代清楚,这对于读者有一个实际操作规程的指导作用,而不是望梅止渴,画饼充饥。对专家而言,它是一部弘扬科学、探讨学问的学术文献。对百姓而言,它是一部雅俗共赏、朴素实用的持家宝典。在当今社会,写作着书的人很多,但也存在一些你抄来我抄去的现象,某些巨砖巨石似的煌煌巨着,未必都有很高的学术价值。凡人不可能不食人间烟火。饮食文化,同每一个人,包括仙人,都有瓜葛。
书中,适合仙人吃的篇目,并非没有。说来稀奇,每一个人都不会拒绝美味佳肴,但每一个人都不太知道美味佳肴的真情。如果我们借此能够从知之甚少到知之甚多,并且可以居家亲自掌勺,在亲友聚会时露露招数,吹吹腮儿,那恐怕比上酒家翻桌子味儿更好,活得更真实是吗?是的。
宪章美食,不仅为中国饮食文库增添了力作,而且为饮食男女、寻常人家、柴米夫妻送去了一位以文字发言的良师益友,谢谢他吧!
作于2008年7月10日
(本文作者为浙江日报记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