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发动群众疏浚西湖,美化西湖,无疑是符合杭州人民利益的,老百姓们都非常感激这位太守。人们私下相议:送点什么礼物给太守,表一表大家的心意呢?后来有人向太守手下的人打听,说是太守最爱吃红烧肉。他还写过一首怎样做红烧肉的诗呢!于是,一传十,十传百,人们不约而同向太守衙门赠送上好的猪肉。不几天,老百姓送来的猪肉堆满了公堂,苏轼和衙吏、杂役们根本吃不了。于是,苏轼吩咐家人,将猪肉烧熟,送给疏浚西湖的民工们吃,同庆疏浚之功。在嘱咐烧肉方法后,苏轼还对管事人说“连酒一起送”。管事人匆忙之中,误听为“连酒一起烧”,结果,烧出来的红烧肉与众不同,油润红酥,肉香扑鼻,特别可口。人们吃了后食欲大开,久而久之,便成为杭州一道传统的名菜。
人们为纪念这位诗人的丰功伟绩和创造的新菜,便将这种独具风味的红烧肉称之为“东坡肉”。后来,杭州历代名厨在原有基础上,不断改进制作工艺,使得这一名菜色泽红亮、糯而味醇,成为本地的特色风味菜之一。朋友,你如果来杭州旅游,不妨去西子湖畔菜馆品尝一下这“诗人之菜”。
将府名菜炒里脊
杭州市井名菜炒里脊是一只肉质鲜嫩的炒菜。它起源于清代,相传来源于名将年羹尧的将军府,是一款历史悠久的佳肴。关于它的出处,有这样一个有趣的故事:清代雍正年间,粤人年羹尧由于征西屡建奇功,晋官加爵至川陕总督、抚远大将军,封一等公,一时权倾朝野。后因被清世宗胤祯猜忌,于雍正三年下狱赐死。
年羹尧任大将军时,酷爱美食。府中姬妾们为投年之所好,纷纷随入府的名厨学艺,因而都擅长一手烹饪技艺。年羹尧平时点菜,数量不求多,而口味务求百菜百味,鲜美可口。杭州父老旧传,年羹尧调任杭州将军后,一夜官降十八级,直到贬为艮山门(亦有说是涌金门)城门官。树倒猢狲散,平时受宠爱的姬妾们,一时尽作流星散。据清代《归田琐记》一书记载:有一杭州郊区穷秀才,有幸娶得年之一妾为妻。问妻擅制何菜?回答说是专烧“小炒肉”(即炒里脊):“凡将军每饭必于前一日呈进食单,若点小炒肉,则我须忙半日,但数月不过一二次。他手所不能办,他事亦不相关也。”这穷秀才从未尝过将军府名菜,听说后馋得不得了,想叫妻子为他烹制一盘,尝尝味道。妻子说:一只猪身上,只能割取所需的一块肉,谈何容易。后来,刚好村中举办赛神会,备用三牲,由秀才负责祭祀一事,正好偷偷一试。但其妻又嫌猪非现杀,鲜味恐要大减,被秀才纠缠不过,只得勉强割取所需之肉,炒了一盘,让秀才品尝。哪知秀才吃了生炒里脊后,顿时气绝倒地。原来是菜的味道太鲜美了,甚至连舌头也一起吞下,以至气道阻塞,几乎窒息。其妻见状急救,才得苏醒过来。杭州人有句俗话叫“鲜得舌头吊鼻头”,意思是说吃太鲜的东西时,要把舌头吊在鼻头上,以免连舌一起吞下,大概此典盖出于此处。此事虽属夸张,但也可见将军府名菜的鲜美程度。
此菜味道特别鲜美,说来也是有道理的:一是讲究用料的精致,采用的是猪身上最为鲜嫩的里脊肉;二是讲究原料的活杀现取;三是以高超的手艺制作。
盖世间之所无,故味美亦异常。后来,烹制小炒肉的方法传入饭馆酒楼,便逐渐成为杭州一道名菜。
现在杭州的炒里脊,除讲究用料、调料外,烹制时以油滑锅,特别重视上浆入锅的火候,并根据时令或配以青椒丝,称之为青椒里脊;或配以金针菇,称之为金菇里脊;或配以甜酱、麻油,称之为酱爆里脊。上述菜肴烧成后,都以鲜美脆嫩、风味迥异着称于世。
精美的鱼肴——翅汤鳜鱼
正是“夏至杨梅满山红”时节,朋友来电约我至张生记大酒店一聚。数月未见,道不尽思念之情。一位英俊的服务生含笑问我们吃点什么,我说,请你帮我们点几只创新菜。一会儿,上桌佳肴四五只,其中一只翅汤鳜鱼味极鲜美,且吃法亦十分奇特。先是端来一只火锅,煤气打开后,锅中鲜汤开始沸腾;这时,另一位服务生又端来一大盘切成片状的鳜鱼肉与番茄、金针菇等辅料,将鱼片与蔬菜一起放入火锅之中。不一会,火锅复沸,服务生将鱼片与辅料及鲜汤每人盛上一碗递至诸人面前,让来客品尝。
我还是第一次吃这种荤素合一的翅汤鳜鱼,先喝了一口汤,鲜美无比,是纯正的火腿高汤之味,又吃了鱼片,鲜嫩之至,再吃番茄、金针菇,感到荤素有机配合,味极清口。因为实在太鲜美了,我这个老饕也顾不得文绉绉,一连盛了两小碗品尝。同桌的三位朋友,也连说好吃,席间充满了活跃的气氛。
我这个人碰到美食,历来有打破砂锅问到底的毛病,应我的请求,朋友打电话请来了总店的厨师长陆师傅;陆师傅告诉我们,翅汤是用最好的高汤,鱼片与番茄、金针菇等辅料相配,一是去腻,荤素结合,相得益彰;二是调味,番茄的微酸与金针菇的鲜气,都能使鱼片更加可口。加之,鱼片用的是鱼中之上品——鳜鱼。“桃花流水鳜鱼肥”,这是古人吟咏鳜鱼的名句,由此可见,鳜鱼自古有名。鳜鱼又名桂花鱼、花鱼,肉质丰满、肥厚、细嫩,味道鲜美,骨刺很少,因此用它做这翅汤鳜鱼的鱼片火锅再合适也没有了。
听罢陆师傅的一席话,我们胃口大开,一锅鲜汤与鱼片吃得锅底朝天。在齿舌沾香、余味未尽之时,我们相约,下次有机会再聚,还要吃这一只张生记的顶级精品菜。
临别之时,朋友见我特别欣赏这只火锅鱼菜,笑曰:老兄,你何不写写这只翅汤鳜鱼,将它介绍给爱好美食的朋友呢?
奉命涂鸦,不成敬意,即撰成此文,以飨同好之食友。
筵席精品乾隆虾蟹卷
正是蟹肥菊残之时,朋友来电邀我一聚。半年未见,隔不断彼此的想念。
记得杨梅熟时,曾相聚过,那时品过一只名叫翅汤鳜鱼的精品菜,其味之美,使我久久不能忘怀。此次闻讯食指大动,恐怕还会有奇味引人涎下吧?
果然此次相聚,朋友又请来陆师傅献艺。陆师傅是浙江烹饪大师,擅长菜肴创新,张生记杭州总店的不少新菜,都是他和他的伙伴们精心搭配,匠心独运做出来的。现在的食客嘴巴“刁蛮”,不变花样,难以吸引住人。陆师傅们极会动脑筋,这次让我们品尝的这只菜,名叫“乾隆虾蟹卷”,刚一端上来,就惊呆了我们,哇!真漂亮!一个个菜卷外裹着金黄色的细丝,光那造型就让人感到此菜不同凡响。这哪里是菜?简直是一件件工艺品!
朋友们抬举我,叫我这个老馋先吃,真不好意思。我挟了一只送进红城玉关之中,咬了一口,只觉得外脆内嫩,鲜爽适口,非常过瘾。朋友们吃后,也连赞好吃。听到我们一片赞美之声,陆师傅脸上也露出了笑容。吃客的满意,便是对厨师的最高嘉奖。
我们想了解这只精品菜的做法,陆师傅对端菜出来的青年厨师姜师傅说:“你介绍一下!”原来这只菜,卷里面包的是河虾仁、蟹粉(蟹肉、蟹黄、蟹膏)、甜豆,卷外裹的是切得细细的土豆丝,然后经油炸而制成。从刀工、调味、配制、装盘来看无一不恰到好处,而从色泽、造型、口味来说,处处堪称上乘作品。一只菜能烧到这种程度,冰冻三尺非一日寒也!
原来,烹制出这只精品菜肴的姜师傅,是陆师傅的高足。名师出高徒,此言不虚也!如果没有10多年的炉台功夫,哪里能做出这样精巧绝伦的菜来呢?
且不说其他,光是这切得均匀又极细的土豆丝,就不是一般厨师能切得出来的,再说还要适当配料与调味。料作要选最佳搭档,味道要调得咸淡适口,而且制作此菜成功与否的最后一着,是以合理的油温来炸制,稍一不慎,则前功尽弃。
两位新老厨师的互相配台,使张生记餐桌生辉,也使我们一饱眼福和口福。
金秋好时光,品味福聚楼
正是“橙黄橘绿时”,一位久未谋面的朋友,约我到杭州张生记和平店福聚楼一聚。是日,文朋笔友齐集一堂,欢声笑语,此起彼落。在谈笑之间,服务小姐开始给我们上菜。先是冷盘,继而热菜,后来又上了张生记的扛鼎之作笋干老鸭煲。一年未到福聚楼,旧时品尝的菜点,早已淡忘,而眼前盘碟,花色纷呈,令人目不暇接。赤色的是铁板牛仔骨;绿白相间是青椒墨鱼丝;金黄亮眼的是栗子炒子鸡;橘红成团的是元宝虾;红黄相映的是咸肉蒸湖蟹……我吃了一块铁板牛仔骨,肉嫩味鲜。平时牛肉吃得并不少,什么“大不同”牛肉、“文虎”牛肉,还有采荷农贸市场有名的“富阳佬”牛肉,都没有这来得滑嫩、鲜爽,可能厨师采用了进口的澳大利亚牛肉,但制作精良、烹饪得法,是决定这牛仔骨(牛排)好吃的决定因素。大概到席的诸位与鄙人的味觉相似,只见筷下如雨,肉飞似风,一盘铁板牛仔骨一下子吃得只剩下二三片,寂寞地躺在银色的铝箔上。同样,青椒墨鱼丝、栗子炒子鸡、元宝虾,也分别以它们鲜嫩、时令、香脆的各自特色,博得了朋友们的青睐。有趣的是,咸肉蒸湖蟹一菜,起先被冷落了,后来一位从事文化艺术策划的年轻友人尝了一下,惊喜地说:“这也很好吃嘛!”说着大吃起来。我原先怕吃蟹麻烦,又厌咸肉太肥,没有动筷。听到这赞美之词,便挟了半只蟹啃起来,真的,沾了咸肉味,这蟹更可口、更爽;我又吃了咸肉片,大概油气已被“横行居士”夺去,竟然肥而不腻。想不到这农家菜的烧法,也大有风味。笋干老鸭煲,更不负盛名,肉酥汤鲜,浓酽如奶,令人倾倒。除一只清蒸鲈鱼,略欠特色外,一席佳肴为所有食者称好。
记得去年也曾应朋友所邀,到福聚楼吃过一次,大概是开张不久,菜点似较平常。不到一年时间,店方锐意革新,加强制作力度,致使菜点大有起色,盘盘碟碟,精工细作,兰桂齐芳,橙橘共香。
齿舌留鲜,感触良多:厨师烧菜,亦如我辈写文章,没有匠心构思与巧手掌勺,万万不可能使盘中佳肴生香透鲜。我想,福聚楼能烧出如此好菜,除了领导重视外,一定有掌勺高手,全神贯注,智慧与巧手结合,才使之色香味形一应俱全。
花甲老馋,在此向您致谢了,谢谢您烧得这样入味!这样好吃!
愿福聚楼,再上一层楼!
重登福聚楼,更上一层楼
正是“五月果初熟,枝头鹤顶丹”的杨梅上市季节,侄女的小囡出生百日,亲友们聚集在杭州张生记福聚楼,为这胖妞祈福庆贺。
我已经是第三次光临福聚楼了。前两次是应友人之邀,前来品味。记得初次来时,菜肴特色不明显,曾提过一些建议。第二次来福聚楼时,是去年“橙红橘绿”之时,菜肴风味大为改观,令人兴奋不已,曾以《金秋好时光 品味福聚楼》为题,写过一篇文章,盛赞福聚楼“锐意革新,加强制作力度,致使菜点大有起色,盘盘碟碟,精工细作,兰桂齐芳,橙橘共香”。这次是第三次光临,系侄女夫妻自己订桌,事先也没有与店里打过招呼,可到上菜品尝时发觉,时隔半年多,福聚楼菜肴的总体水平,除个别品种外,已全面提升。
这天,侄女夫妻共订四桌,菜点亦是他们自己点的。华灯初上时,亲友们都已纷纷到场,服务小姐开始上菜,先是冷盘,继而热菜,到最后才是点心、水果。
上冷菜时,我发现一盘咸鳗肉,是去了皮的,菜色雪白、口感清爽,这比其他菜馆要做得考究,给我留下较好的印象。后来上的红烧蹄膀,红亮酥香,一会儿便被抢着吃光。又有香辣跳蛙一味,麻辣可口,很为喜爱时鲜口味的亲友们欣赏。
最为可口的是一只大蒜籽鱼头,外甥说这叫“广式鱼头”,是粤菜的烧法,其鱼肉色泽金黄偏褐色,香嫩味美,食之令人胃纳大开。只见筷如雨下,一会儿只剩下锅底的一片大蒜籽了。另有红焖鹅(鸭)掌,香糯酥烂,可口之至。余曾多次品尝过吾杭各大菜馆之鹅鸭掌肴,从未吃到过有此香糯味美之味,可谓叹为食至。
此外,清汤鱼元、芦笋百合、蟹黄豆腐等,滋味都不错。不足的只有铁板牛仔骨(牛排)一味,调味尚可,但肉与骨很难分离,看来是火候等方面制作的技巧问题。另外,酒酿圆子,汤汁较多而圆子偏少,亦有待改进。
总体来讲,菜点比之以前已全面提升,特别是广式蒜籽鱼头与红焖鹅(鸭)掌两款,制作精细,色香味形均属上乘,可称佳肴美馔,堪与张生记的扛鼎之作笋干老鸭煲媲美。这是福聚楼的一大进步。
张生记福聚楼的店址位置,虽不能与身处闹市的双菱路总店相比,但店领导重视,狠抓菜肴质量,而大厨们又能精工细作,努力钻研烹调技术,致使福聚楼肴馔至今日能更上一层楼,这是值得庆幸的。“酒香不怕巷子深”,福聚楼的美味,一定会吸引更多的美食爱好者,到此一享口福。
飞雪迎春到,“福聚”多佳肴
时间已经是腊月将尽、春节日近的数九寒冬,朋友相约,欣然前往张生记和平店福聚楼一聚。是日高朋满座,有诗人杨达寿教授、南宋研究专家林正秋教授、文学科普两栖作家卢曙火、社会着名人士崔盐生及餐饮业行家吴乃彰先生等九人。饭店厨艺总监胡正林烹饪大师亲自为大家安排了菜点,计有冷菜八道、热菜十二款。在欢洽的气氛中,朋友们互道问候,举杯祝贺新春来临。因为彼此早就相熟,席间气氛分外热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