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激发青少年内在潜能的发明故事
7729900000051

第51章 人造地球卫星的由来

浩瀚的夜空,繁星闪烁,不由得让人感到太空的遥远、深邃和神秘。

你可知道,在这浩渺无垠的宇宙中,最早出现的人造物体是什么?它就是1957年10月4日前苏联发射成功的世界上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美国和前苏联拉开了一场和平竞赛,尤其是在火箭和宇航技术上的相互较量。这两个世界超级大国各自组织了一批科学家、高级工程技术人员参加的机构,开始暗暗地较上了劲。

年7月29日,美国公开宣布:要在1957年的“国际地球物理年”发射人造卫星。这时,前苏联的火箭总设计师谢尔盖·科罗廖夫,正殚精竭虑致力于前苏联的航天技术的发展。当他从收音机里听到美国这一消息时,心情焦灼不安,只见他在房间里急躁地走来走去。美国人准备在两年内发射人造地球卫星的计划大大激发了他那强烈的使命感。

没有时间再考虑了!科罗廖夫彻夜未眠,他连夜赶写了一份关于加快研制苏联人造地球卫星的计划。好不容易挨到天亮,科罗廖夫毫无睡意。他有些亢奋地将报告送给了当时的苏联领导人赫鲁晓夫。

前苏联政府很快批准了科罗廖夫的报告,加快了在哈萨克大草原建设卫生发射基地的步伐。科罗廖夫受命于非常时刻,他深知这一项极其重要而且特殊的使命,容不得半点马虎。他率领一批火箭专家、高级技术人员,开始了一场争分夺秒的战斗。

凭着渊博的火箭知识,科罗廖夫知道,要把人造卫生送入绕地球运行的轨道,必须具有足够推力的运载火箭。但是,他们当时只有单级火箭,而单级火箭的推力显然太小了。怎么办?

科罗廖夫苦苦思索着。如果这个问题解决不好,他们的计划也就无从实现了。突然,他想到了“宇航之父”齐奥尔科夫斯基,为什么不向他请教呢?

于是,科罗廖夫登门拜访了齐奥尔科夫斯基——一位影响了科罗廖夫一生的人物。

听完科罗廖夫的问题,齐奥尔科夫斯基陷入了沉思:单级火箭推力太小,那么双级、多级火箭呢?

“双级、多级火箭?”“对!就像火车一样,一列火车可以有10节车厢,也可以有15节车厢,就看载客量大小而定。这火箭,是不是也来个‘列车’呢?”齐奥尔科夫斯基说。

科罗廖夫顿时豁然开朗,他根据齐奥尔科夫斯基“火箭列车”设想,开始设计具有理大推力的运载火箭。在研制过程中,他不断完善“火箭列车”的设想,提出串并联或并联的方式组成多级火箭或捆绑式火箭。

眨眼间,两年过去了,科罗廖夫的研制计划迎来了最关键的时刻。1957年10月4日夜晚,哈萨克大草原卫星发射基地上,一派紧张、激动的景象。

卫星发射基地的中央,矗立着一枚巨大的两级火箭。在强烈的探照灯光照射下,它是那么的耀眼,就像一柄利剑,傲然指向神秘莫测的苍穹。

发射的时刻终于到来了。科罗廖夫缓缓稳步向前,亲手点燃了导火线,然后迅速撤入掩蔽部。

最后30秒、20秒、10秒……四周一片寂静,唯有导火线“哧哧”燃烧的声音,人们紧张得连大气也不敢喘。

秒、4秒、3秒、2秒、1秒!

“轰”的一声巨响在耀如白昼的火光中火箭冲天而起。

发射成功了!科罗廖夫和同伴们紧紧地拥抱在一起。火箭载着世界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斯普特尼克1号”,把这颗重83.6公斤,带有两个无线电发射机的铝合金小球送入了地球轨道。

当科罗廖夫和同伴们收到这个小球上发射回来的无线电波时,他们无比激动地大声欢呼:

“成功了!我们成功了!人类进入宇宙航行时代!”

经过艰苦卓绝的努力,科罗廖夫终于了却了夙愿,抢在美国之前将人造地球卫星送上太空。从此,浩瀚的太空增加了一族新的成员——人造天体。

地球卫星世纪中叶,许多有志于探求宇宙奥秘的科学家,都在试图研制一种能载人在太空中遨游的飞行器——宇宙飞船。

在这一领域,前苏联和美国走在各国的前面。50年代,前苏联政府拨出大量资金作为宇宙飞船的研制经费。成千上万的科学家、航天技术专家聚集在一起,研究外层空间的飞行、宇宙飞船的材料和结构等技术。他们考虑的问题,大到宇宙飞船的模型设计,小到宇航员上厕所的问题。要在茫茫的宇宙中航行,任何的细节问题都是马虎不得的。

经过众多科学家的努力,人类历史上的第一艘宇宙飞船诞生了!它是由球形密封座舱和圆柱形仪器组成,除了具备一般人造卫星基本系统设备外,还设有生命维持系统、重返地球用的载入系统、应急跳逸系统及回收登陆系统等。

年4月12日,这艘名为“东方1号”的宇宙飞船,载着前苏联宇航员尤里·加加林,在空间绕地球一圈,飞行了1小时48分钟。在“东方1号”宇宙飞船返回地面前,抛掉了末级运载火箭和仪器舱,只剩下座舱单独进入大气层;当座舱下降到离地面只有7公里时,飞船座舱弹出宇航员,然后,宇航员用降落伞单独着陆。

“东方1号”宇宙飞船的航行成功,意味着人类已经可以飞出地球,在宇宙空间中航行了。广大的科学家也深受鼓舞,以更大的热情投入宇宙飞船的研制中去。

年8月6日,前苏联发射了“东方2号”宇宙飞船。这艘飞船在空中飞行了25小时18分钟,飞行距离达70万公里。宇航员盖尔曼·季托夫,在空中失重的状态下,品尝了装在仪器管中的宇宙食品,还美美地睡了一觉。

接着,前苏联在1962年8月11日,发射了“东方3号”、“东方4号”宇宙飞船;在1965年3月18日,发射了“上升2号”宇宙飞船,都获得了成功。

与此同时,美国也抓紧宇宙飞船的研制工作。终于在多次成功和失败的研制、发射基础上,制成了“阿波罗11号”宇宙飞船。这艘宇宙飞船长25米、重45吨。在飞船内,有3把靠椅,在靠椅的上方,安装了各种控制飞船的仪器。用于发射“阿波罗11号”的三级火箭有85米长,重达2700吨。这个巨大的工程耗资达240亿美元,有40多万人参加了它的研制工作。

年7月16日,在美国肯尼迪航天中心,发射了载有3名宇航员的宇宙飞船。“阿波罗11号”升空后,先用两个多小时绕地球一圈半,然后飞向月球。又经过73小时的飞行,宇宙飞船于1969年7月20日到达月球。

到达月球后,宇航员阿姆斯特朗和奥尔德林乘坐登月舱登月,而宇航员科林斯则继续驾驶指令舱绕月球飞行。

阿姆斯特朗和奥尔德林在月球上做了一系列的实地考察,并采集了22公斤月球上的岩石和土壤标本。他们在月球上逗留了21小时18分钟后,驾驶登月舱进入轨道。然后,登月舱与科林斯驾驶的指令舱对接起来,又形成了完整的飞船,向地球飞去。

“阿波罗11号”宇宙飞船登月的创举,震动了全世界,人们欢呼人类这一伟大的胜利。

事后,阿姆斯特朗在一次回答记者时说:“对个人来说,跨到月球虽是极小的一步,而对人类来说,却是极大的一步。”

确实,从宇宙飞船的诞生,到逐步完善,以至将人载到月球上“走”了一趟,是人类跨出的“极大的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