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物流经济地理
7729800000053

第53章 旅游经济地理(6)

皖南游览区系指安徽省淮河以南的地区。该区开发历史悠久,且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其东部接近经济发达旅游业兴旺的苏南、浙北旅游热区,南邻江西庐山、鄱阳湖旅游热点,是该省旅游资源最丰富、最集中的地区。该区总揽安徽境内众多着名的游览区和景点,风景名胜资源数量多、质量高。该区有“二多”。一是名山胜水多。这里有中外闻名的黄山、九华山,有汉武帝登临封为“南岳”的天柱山,道教名山齐云山,因宋代欧阳修《醉翁亭记》而扬名天下的琅琊山,因北宋王安石写下传世着名游记《游褒禅山记》而一直不被人遗忘的褒禅山等。除以上名山外,这里还有巢湖、太平湖等胜水。皖山皖水,美不胜收。二是名人名胜多。安徽历史上人杰地灵,英才辈出,在五千年中华史册上有着光辉的一页,出自该区的有老家在凤阳的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家乡在合肥家喻户晓的清官包拯包青天、我国古代名着的《儒林外史》的作者吴敬梓、近代的大教育家陶行知、名人冯玉祥、文学家蒋光慈等。另外,具有浓郁地方特色、仍保留了明清风格的徽派古建筑,以烹制山珍海味而着称的徽菜,中国传统的文房“四宝”中的宣纸、徽墨、歙砚等,都使该区更加魅力无穷,光彩照人。

赣东北游览区位于江西省东北部,包括九江、南昌-鹰潭-上饶这条线以内的地区。

这一地区是江西省经济较发达的地区,集中了江西省大部分着名的城市。这里有全省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南昌市,长江名港鄱阳湖口九江市、中国“瓷都”景德镇、铁路交通枢纽鹰潭市,它们在全省均占有重要地位,也成为重要的旅游中心城市和游客集散地。该区是江西省交通较为发达的地区,集中了江西省大部分铁路干线,铁路网密集,距皖南、浙北和苏南等大旅游区也较近,区内区外联系方便,便于该区旅游业发展。该区旅游资源丰富,地域分布集中。这里集中了江西省大多数风景游览地,主要有庐山、南昌、景德镇、三清山、龙虎山等名山名城。因此,该区是江西旅游资源体系的主体,为江西省旅游业的骨干基地,也是江西省旅游发展战略的重点所在。

华东吴越文化旅游区是我国旅游资源最丰富、最有特色的地区之一。该区的旅游资源不仅数量丰富,种类多样,地域分布密度很大,而且,平均质量很高,知名度也很高,使该区成了一个自然山水风光和人文景观兼优的旅游资源区。该区的自然旅游资源以山水风光取胜,人文旅游资源以园林和名城为主体,其中包含和体现的是源远流长的吴越文化特色和山水神秀——吴越文化旅游区江南水乡风貌。这里有许多旅游资源和旅游景点(区)在全国旅游资源体系中也占重要地位。例如,全国重点风景名胜区共88处,该区有19处,占全国的11.6%;全国十大风景名胜中该区占3/10;全国99座历史文化名城中,该区有19座,占19%;全国六大古都,该区占1/3;全国500处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该区有77处,占全国的15.4%。这些数量集中、质量很高的旅游资源或旅游景点(区),构成该区内旅游资源的主干和骨架,为该区旅游业的发展提供了最基本的条件,带动了全区旅游业的发展。再加上该区所拥有的温暖湿润的气候、肥沃的土壤、稠密的人口、发达的科技文化、雄厚的经济实力、众多的名优特产、良好的区位条件和便利的旅游交通等,遂使该区成为我国旅游业最发达的地区之一和全国的旅游热点地区,在全国旅游业发展中占有不容忽视的重要地位。

6.岭南文化旅游区

岭南文化旅游区位于我国东南沿海,东濒太平洋,南临南海,与浙江、江西、湖南和广西接壤相邻,包括福建、广东和海南三省,是我国华侨最多的地区,素有“华侨之乡”之称。

该区旅游资源丰富,除以岭南文化为主的人文旅游资源外,高温多雨、四季常绿、名山温泉和海域广阔等特色的自然旅游资源也极其丰富。该区开发历史虽然较短,但却是我国经济发达地区,同时具有邻近港、澳、台优越地理位置,拥有众多优良港湾和遍布海外数千万华侨等各方面优势,为该区旅游发展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基础和客源基础。广州、深圳、珠海、三亚和厦门等是我国旅游热点城市。

该区一方联系着我国内陆广大地区,另一方联系着港、澳、台和国际重要交通枢纽,因此该区凭借优越的地理位置,不仅可吸引国内大量游客,而且能招徕大量国外游客。

除了充足客源外,多样的交通形式和丰富的海滨旅游资源,是构成该区旅游业发展的有利条件之一。

该区交通运输发达,以航空、铁路和海运为骨干与外区联系,依靠公路和内河运输联系区内各地。航空以广州、福州、海口为中心,可直达我国大中城市和国外一些城市。铁路以京广、鹰厦路为骨干,其他有广九、广湛、广八、来福、漳龙等线。其中,广东形成以广州为中心铁路向四周辐射,对外联系便捷;福建铁路网络正不断完善,特别是广厦铁路为福建输送不少游客。另外该区国际海港众多,海上运输发达,除开辟了通向国内各港口航线外,还开辟了到东亚、东南亚、南亚、非洲、欧洲、美洲各港口国际航线。公路四通八达,已形成较完善的网络。内河运输在广东和福建两省有一定的地位,特别是广东以广州港为内河客运中心,有发往珠江三角洲和港澳地区的客运航线多条。

该区旅游业发展较早,发展迅速。该区重视旅游资源开发,形成许多闻名游览区,并且接待能力不断提高,设施成倍增加,旅游收入高速增长。同时,该区旅游业对当地经济发展也起很大作用,分别为各省的“支柱”或“龙头”产业。

岭南文化旅游区主要有福建旅游区、广东旅游区和海南旅游区。

福建旅游区主要包括闽北闽西旅游区、闽东南旅游区、闽东北旅游区等。截至2008年底,该区拥有武夷山世界自然与文化遗产地、泰宁世界地质公园两个世界级品牌;福建土楼正在申报世界文化遗产;该区现拥有国家5A级旅游景区2个,4A级旅游景区27个,国家旅游度假区2个,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13个,国家地质公园8个,国家森林公园21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11个以及各类旅游景点400多个。此外还有福州、泉州、漳州、长汀4座国家历史文化名城,85个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包括福建土楼、福州昙石山史前遗迹、福建古廊桥等。“山海一体,闽台同根,民俗奇异,宗教多元”是福建旅游最鲜明的特色。福建是中国着名的侨乡、台胞祖籍地,发展两岸经贸关系和旅游交流合作区位优势明显。该区现有福州、厦门、泉州、武夷山、连城5个航空港,正在建造的还有闽东霞浦机场、三明沙县机场。沈海、福银高速纵贯腹地,构成“两纵四横”高速公路骨干网。鹰厦、横南、赣龙铁路及其延伸支线四通八达,中铁“八纵八横”主通道沿海快速铁路福建段于2009年建成通车。该区又是我国大陆的主要出海口、与世界交往的重要门户,较大港湾有22处,可建万吨级以上深水泊位100多个,拥有厦门、福州、泉州、宁德等多个天然良港。其中泉州刺桐港在宋元时代就与埃及的亚历山大港齐名,是当时东方第一大港。

广东旅游区是中国旅游经济最发达、旅游活力和吸引力最强的地区之一。广东省也已经成为名副其实的旅游大省。2007年,广东旅游业总收入达2455亿元,30年年均增长20.9%;旅游外汇收入87亿美元,居全国第一,占全国总收入的1/5,年均增长19.5%;入境游客超过1亿人次,年均增长15.3%;旅游业直接就业人数130万,间接就业人数650万。特别是近年来着力打造的粤港澳大三角国际旅游区,是世界上唯一具有“一国、两制、三地”特点,荟萃不同社会制度和历史文化的旅游区。广东旅游业基础良好,优势突出,商机无限。广东是岭南文化的发祥地、海上丝绸之路的发源地、近代革命的策源地、改革开放的前沿地,客家、潮汕文化荟萃,美食、民俗、民间艺术等岭南文化底蕴深厚,发展旅游业得天独厚。广东地处岭南,濒临南海,毗邻港澳,粤港澳大珠江三角洲旅游区以“一江珠水、两种制度、三颗明珠”驰名中外。广东地处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中心地带,侨胞众多,经贸联系紧密,合作前景广阔。广东旅游资源丰富,山川、湖泊、温泉、森林、海洋等自然旅游资源丰富,名人故居、革命圣地、改革地标等人文旅游资源不胜枚举,高尔夫、美食、购物、休闲等现代旅游资源丰富,特别是广东省东西两翼和粤北地区地域辽阔,风景优美,民俗民风独特,许多旅游资源仍然“藏在深闺人未识”,开发潜力巨大。广东旅游交通、通信等基础设施日趋完善。目前,全省共有旅行社964家,居全国第一;各类酒店、招待所8000家,其中五星级58家、四星级168家;大型旅游景区、景点300多个,其中国家5A级旅游区(点)2个、4A级48个。全省形成了以广州、深圳为中心的珠江三角洲至东西两翼和粤北山区的3条各具特色的旅游干线,旅游发展基础良好。此外,该区旅游市场空间广阔。目前,广东省人均GDP超过4500美元,正向宽裕型小康社会迈进,人民群众对旅游的需求更加迫切。特别是即将举办的2010年广州亚运会、2011年深圳世界大学生运动会等大型活动,必将为旅游业发展带来新的机遇。

海南旅游区主要包括海口旅游区、琼海万宁旅游区、三亚旅游区和五指山旅游区4个旅游区。该区也是我国重要的旅游度假大省之一,旅游资源相当丰富,且非常符合当前休闲度假游的趋势。根据海南建设国际旅游岛的整体规划,2013年,入境游客占全省旅游接待人数的10%以上,旅游外汇收入占旅游总收入的20%以上;2018年,入境游客占全省旅游接待人数的20%以上,旅游外汇收入占旅游总收入的30%以上;2028年,入境游客占全省旅游接待人数的30%以上,旅游外汇收入占旅游总收入的40%以上。海南岛是一个热带海岛,属季风气候区域。岛上常年气候宜人,四季鸟语花香,阳光温暖,海风和煦。海南岛有长达1580多公里的海岸线,着名的海湾有亚龙湾、分界洲、东锣岛、锦母角、铜鼓角、牛岭、棋子湾、大澳岛等。该区绿树成荫,空气清新,无工业污染。海水温度一般为18~30℃,海边阳光充足,凉风习习。海南的水上运动丰富多彩,应有尽有。

该区有海水浴、日光浴、海上摩托艇、游船、帆板、垂钓、潜水、沙滩体育运动等等,堪称玩海天堂。海南岛是全国最大的原始热带森林地区,面积达989万亩,拥有4600多种植物、570多种动物,为中国最独特的热带植物大观园和生物物种基因库。海南有国家级森林公园6座:尖峰岭国家森林公园、吊罗山国家森林公园、蓝洋温泉国家森林公园、七仙岭温泉国家森林公园、海口火山口国家森林公园、黎母山国家森林公园。海南省的居民包括汉、黎、苗、回、彝、侗、瑶等30多个民族。黎族传统住宅以茅舍为屋,称为“船形茅草屋”,已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7.西南少数民族农业文化旅游区

西南少数民族农业文化旅游区主要包括云南、贵州两省以及广西壮族自治区。该区地处我国西南,海陆疆界兼备,地形复杂,岩溶地貌典型,气候四季宜人,动植物资源极为丰富。该区经过多年建设,形成了以铁路运输为主,水路运输、公路运输和航空运输为辅的交通运输网络,极大地方便了区内外的社会经济交往和文化信息交流,并为旅游业发展奠定了重要的物质基础。

该区自古就是我国与东南亚各国经济文化交往的陆路通道,我国的丝绸和工艺品经过该地区运往印度、缅甸等国,被誉为“西南丝路”。特别该区从古至今一直是多民族聚居地,在长期的生产生活中,形成了各自的民族风俗,创造出各自富有民族特色的文化,构成独具优势的人文旅游资源。多姿多彩的民族风情对异地异族的游人有很大吸引力。

改革开放以来,该区旅游业有了较快发展,促进了地区经济繁荣和社会进步。该区自然、人文旅游资源极为丰富,旅游业发展有着极大潜力。为改变旅游业现状与旅游资源优势不相称的实际和少数民族地区经济文化落后状况,三省区已实施旅游发展战略,进行区域合作,确立旅游业在国民经济发展中的产业地位,争取走出一条新路,实现以桂林、昆明、贵阳为中心的地区旅游业持续健康发展。

西南少数民族农业文化旅游区主要有广西壮族自治区旅游区、贵州省旅游区、云南省旅游区。

广西壮族自治区旅游区包括桂林旅游区、柳州旅游区、南宁旅游区。

贵州省旅游区包括贵阳旅游区、黔西旅游区、黔东旅游区、黔北旅游区、黔南旅游区。

云南省旅游区包括滇中旅游区、滇西南旅游区、滇西旅游区、滇西北旅游区、滇东南旅游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