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物流经济地理
7729800000039

第39章 商业物流地理(5)

二是为满足滨海新区及环渤海地区外向型经济发展的需要,在现有13个集装箱泊位的基础上,在北疆港区和东疆港区再建设16个大型集装箱泊位,新增集装箱吞吐能力820万标准箱,使天津港到2010年的集装箱吞吐能力达到1175万标准箱,形成一个适应北方国际航运中心发展的集装箱码头群。三是为适应国家能源需求的不断增长以及天津石油化工、冶金产业发展和国家原油战略储备项目的需要,在南疆建设30万吨级原油码头、LNG码头、专业化煤码头和铁矿石码头,形成南疆大型散货码头群。四是为适应滨海新区增加国际中转、扩大对外开放的需要,在东疆港区加快建设东疆保税港工程。依托东疆港区独特的地理环境和区位优势,将其建设成为最具开放度的保税港,使其集港口功能、出口轻加工、进口保税、出口退税功能于一体,增加天津港的国际中转,特别是中西亚地区的中转功能。五是为适应天津汽车工业发展及旅游业发展要求,建设专业化汽车滚装码头及国际大型邮轮码头,使天津港成为国际邮轮母港和汽车中转港,进一步增强天津港综合性港口的功能。天津港“十大工程”中还包括“续建两个中心和新建两个中心”,即续建南疆散货物流中心、北疆集装箱物流中心,新建海铁换装中心、国际贸易和航运服务中心。

通过“十大工程”的建设,港口功能进一步完善,天津港的国际中转等四大功能将进一步加强,滨海新区的开放度将进一步扩大。

天津港30万吨级原油码头工程将建设30万吨级原油码头一座,设计年进口原油2000万吨,该工程的建设适应了我国原油进口发展和需求,顺应了国际航运船舶大型化的要求。北港池集装箱码头三期工程位于东疆港区西部南侧岸线,2010年将建成6个10万吨级集装箱专用泊位,设计年吞吐量400万标准箱,这项工程将使天津港获得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集装箱装卸设施,有力推动保税港区建设步伐,加速打造北方国际航运中心建设进程。

4.广州物流业发展现状

广州作为中国对外贸易的“南大门”,广东省省会,珠江三角洲的中心城市和交通枢纽,具有发展现代物流业的良好基础和区位优势。广州明确推出八大措施以加速全市物流业发展:①建立扶持现代物流业的发展专项资金;②规划和用地政策;③物流财税政策;④物流信息化政策;⑤物流通关政策;⑥用电优惠政策;⑦工商企业分离物流业务扶持政策;⑧规范物流运输车辆管理政策。构建“南方国际物流中心”是广州物流发展确定的目标,按照“3+5”物流园区建设思路,广州将重点建设黄埔物流园区、南沙物流园区、广州空港物流园区等三大国际性枢纽型物流园区,并规划建设芳村、白云、增城、番禺、花都等五个区域性综合型物流园区。

芳村大道以东、广州造船厂以南、丫髻沙大桥以北沿江地段,将被建成广州国际医药港,这将是全国最大的现代医药商贸物流基地。该项目建设总投资28亿元,计划占地面积108万平方米,预计医药港年均整体经济规模超过300亿元。

广州白云区在黄金围规划753公顷土地建设物流园区,使之成为广州市五个综合性物流园区之一的白云物流区的重要组成部分,与白云区其他物流设施共同构成珠江三角洲北部主要物流门户。黄金围物流园区依托交通优势,以公路货运为核心,同时与铁路货运紧密衔接,改造和提升港口运输的条件,建成多式联运的服务平台和设施条件,面向珠江三角洲地区、全国乃至东南亚,形成广州北部地区重要的多功能区域性综合物流基地之一。根据规划,该园区将重点吸引第三方物流龙头企业,发展成国际大型企业在华南的国际综合物流与采购分销中心。园区内分布六大功能组团分别是:华南快速以北的货运物流组团、槎神大道以西两个仓储配送物流组团、位于园区南北出入口的两个市场物流组团、槎神大道以东的居住组团。

从公路物流运输平台建设来看,根据《广州公路主枢纽规划调整》,广州公路主枢纽货运系统规划由18个货运站场组成,分别是:3个物流中心、6个货运站、2个集装箱中转站、3个物流配送中心、4个辅货运站。全市3500多家道路货运经营业户中,从事物流服务的注册企业约2500家,物流仓储占地约200万平方米,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有广东邮政物流、南方物流、越秀物流、城市之星、佳吉快运等一大批第三方物流企业。

从铁路物流运输平台建设情况看,广州市境内共有铁路车站25个,其中大型货运站5个、客运站3个、客货站14个。广州铁路枢纽正在使用和规划的主要货场有12个,包括广州南站、大郎、石围塘、棠溪、吉山、黄埔、三眼桥、佛山东、小塘西、韦涌、万顷沙、军田集装箱中心。预计到2010年,广州的铁路货运将达到1.1亿吨。

从港口物流运输平台建设上看,广州港地处珠江三角洲的中心,是华南地区综合性主枢纽港,最大的对外贸易港。差不多完成建设的南沙港有50多个大型深水泊位,其中采取顺岸式起步,顺岸6公里可布置18个深水泊位,挖入式港池可布置约40个大型深水泊位,可满足广州港未来30~50年的发展需要。起步期4个5万吨顺岸式多功能泊位也将投入了使用。广州正在向海口型城市转变,而广州港的区域地位将得到进一步提升。

《广州市现代物流发展规划》已通过专家评审,到2020年广州将基本建成黄埔、南沙、广州空港3大国际性枢纽型物流园区和芳村、白云、增城、番禺、花都5个区域性综合型物流园区。

三大国际性枢纽型物流园区介绍如下:

①空港国际物流园区。该物流园区位于白云国际机场的东北侧,总用地规模为37.28平方公里。机场高速及机场高速北延线、北三环、105国道、106国道、京珠高速等公路为园区的发展提供了便利的交通条件。

该园区定位是以发展国际航空物流及相关高附加值产业为主,国内区域物流为辅。

根据需求预测,2020年空港物流园区的物流量约为470万吨,日平均物流量为1.3万吨。

②南沙国际物流园区。该物流园区位于南沙地区南部的万(顷沙)-龙(穴岛)组团内,主要沿南沙港区(南沙作业区)深水码头直接作业区外围设置,周边有南沙港快速、虎门高速、东新高速、广珠北、南二环等高快速路,园区总用地约69.8平方公里。

园区以发展远洋航运以及相关临港工业为主,是为南沙港区配套的后方物流服务用地,根据需求预测结果,2020年约960万标箱的物流量需通过物流园区进行集散。

③黄埔国际物流园区。该物流园区位于广州城市“东进”战略发展轴,以黄埔港区、广州开发区为依托,由广州保税区、将军山物流工业园区、黄埔港区、南岗商业物流圈组成,形成“一圈三组团”的一区多园布局。园区的总用地规模为10.35平方公里。广深公路、广深高速公路、广园东快速路、东二环和广深铁路毗邻园区。

该园区发展保税物流、港口物流、铁路物流以及相关物流产业,以近洋国际物流为主。根据需求预测,2020年园区集散物流量约为416万标箱。

五个区域性综合型物流园区介绍如下:

①白云物流园区。选址于广州市北部出入口地区,包括白云区黄金围物流园区和已投入使用的公路主枢纽站场白云货运站区域,与铁路大朗货运站构成了广州北部重要的物流产业链。

②花都物流园区。选址花都区狮岭镇军田和花都汽车城,是以军田铁路集装箱货运站和花都汽车城为基础,分别提供铁路货运中转、铁路货运与公路货运联运、汽车物流服务。

③芳村物流园区。位于广州市荔湾区,基于广佛都市圈,将公路运输作为主要依托,以商贸物流为主要发展方向,提供以商品批发、零售展示与生活资料配送为主,兼有流通加工的综合物流服务。

④番禺物流园区。位于番禺区中北部,将为广州南部、珠江三角洲及全国提供公路货物运输、联运代理、中转仓储等综合性物流服务,并发展南部生产、生活资料的物流配送服务。

⑤增城物流园区。位于增城南部永和镇与新塘镇的接壤地带,是服务于东莞、粤东地区的集散运输及配送的物流基地,以发展汽车物流为主,同时兼顾新塘等区域的物流需求,为广州东部及东莞、深圳货物提供仓储、转运、配送等综合性物流服务。

5.沈阳物流业发展现状

在沈阳“十一五”规划中,提出大力发展现代物流产业,计划在5年内将沈阳发展成为东北区域性物流港城市。近几年来,美国、加拿大、日本等国家和我国台湾地区的物流企业,以及中远、中储、中邮、中铁、中外运、百科钢铁、宝供等国内知名物流企业纷纷落户沈阳。

沈阳作为一个典型的工业城市,生产型企业非常多,工业非常发达,商贸业非常集中,是东北地区的核心城市和最大的物资集散中心,3小时车程可到达省内各港口。沈阳市与周边城市全部通上了高速公路,并已建成完善的沈阳三环公路圈,目前正在建设围绕沈阳城的外围高速公路圈。“十一五”期间,辽宁省计划建设13条高速公路,总长约2090公里。这将超过前20年辽宁省高速路建设的总里程,还将加快客货运输场站建设,规划投资32亿元,市省辖市中心客运站全部达到一级站标准,90%以上的县级客运站服务功能得到提高。沈阳还是东北地区最大的铁路枢纽,铁路网络密集。沈阳桃仙国际机场是东北地区最大的航空港,有30多条国内外航线。沈阳已形成了东北地区最大的商流、信息流、技术流、资金流的集散中心。

沈阳市目前已基本建成并运作四大物流园区,即张士物流园区、沈海汽车物流园区、铁西装备制造业物流园区、苏家屯物流园区。还有几大物流园区正在规划建设中,如浑南(公共保税)物流中心、望花物流园区、沈北新区物流园区及各区、县的物流中心等。另外,国家正计划投资50亿元在沈阳市沈北新区建设东北地区最大的陆港物流中心,从而连接沈阳与营口港的出海大通道,实现海陆联运。陆港物流中心位于虎石台经济区,占地面积18.5平方公里,计划于2010年建成。

6.武汉物流业发展现状

武汉具有较大的建设华中地区物流中心的区位优势。它是华中地区特大中心城市,位于长江黄金水道与京广铁路连接点、京珠高速和沪蓉高速公路交汇点,与北京、上海、香港、重庆等特大中心城市的距离都在1200公里范围内,地理上可辐射鄂、豫、川、陕、湘、赣等3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600多个县(市)。以北京、上海、香港、重庆为四大发展极点,全国“十”字型区域经济布局已经形成,四极的心脏地带必须有一个增长极作为支撑点,以发挥承东启西、连南接北的作用,从而形成中国经济区域总布局的均衡态势和完整结构。而湖北正处在这一“十”字型发展轴的交汇处,具有“承东启西,纵贯南北,得天独厚,通江达海”的区位优势。

随着国家“中部崛起”战略的实施,武汉作为中部的物流中心已被纳入国家级物流中心枢纽城市的规划。据初步统计,武汉市与物流相关的企业重点在建、策划项目已达40多个,投资总额约500亿元。武汉市“十一五”规划明确提出发展现代服务业要突出发展现代物流等5个新兴产业。预计在“十一五”期间新启动项目26个,总投资约200亿元。

经过“十五”规划的推进,武汉物流业已发展形成五个类别的物流企业群体:第一类是国家在武汉的“中”字号企业,如中远、长航、中储、中铁快运等;第二类是一批省、直辖市原有的仓储、交通国有企业,依托基础设施的存量资源,通过改制、整合,向现代物流转型;第三类是武汉市大型企业集团,例如武钢、武烟、武商集团,武汉港口集团,捷龙、农资、中百物流等根据企业发展需要组建的新兴现代物流企业;第四类是近几年相继进入的一批境外跨国企业及其物流组织,如丹麦马士基,法国捷富凯,日本的本田、通运、伊藤忠、住友、日产等;第五类是近几年纷纷落户江城的一大批国内知名物流企业,如北京宅急送,天津大田,上海申远、申外运,广州宝供,深圳招商局,黑龙江华宇,大连锦程等。

在商贸流通领域已初步形成三个层面的物流体系。一是武商、中百、中商等大型零售集团,随着连锁经营迅速扩张,建立和完善了连锁经营企业内部物流配送体系,具有代表性的企业如中百物流公司,有常温、低温、疏果、食品加工四个配送中心,规模和营运水平处国内一流;二是武汉商贸控股集团通过国有企业改制和资产重组,对传统批发仓储企业进行了改造,充分发挥1400亩土地、40万平方米仓库、30万平方米经营场地、2.5万吨冷库、14条铁路专线、4亿净资产的物流基础优势,大力发展生产资料、建材、集装箱综合物流,以及冷储、城市消费品配送业务;三是武汉供销系统适应农业产业化发展需要,按照“基地-加工-配送”全程绿色产业链和供应链,组建山绿集团和农资物流公司,在武汉外环和京珠、沪蓉两条国家高速公路的结点旁边,投资5亿元,建设占地600亩、具有一定综合服务功能的山绿农产品加工物流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