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周易》管理日志
7729000000033

第33章 十一月 举而错之天下之民谓之事业(3)

星期五

言行必慎

“鸣鹤在阴,其子和之。我有好爵,吾与尔靡之。”子曰:“君子居其室,出其言善,则千里之外应之,况其迩者乎?居其室,出其言不善,则千里之外违之,况其迩者乎?言出乎身,加乎民;行发乎迩,见乎远。言行,君子之枢机。枢机之发,荣辱之主也。言行,君子之所以动天地也,可不慎乎?”

——《系辞上》

【译文】

“白鹤在山阴鸣叫,它的同类与之和鸣。我有美酒一壶,愿与你一起分享。”孔子说:“君子居住在家里,说出美善的言语,千里之外的人也会应合,何况是身边的人?君子居住在家中,说出没有道理的话来,千里之外的人也会违背,何况是身边的人呢?言辞出于自身,要施加给人民,行为在近处发生,远方的人也能够知晓。言语和行为,是君子处世的枢纽机关,枢纽机关一发动,就决定了荣耀和耻辱。言语和行为,是君子用来感动天地的关键,怎么可以不慎重呢?”

“鸣鹤在阴”句是《中孚》卦九二爻辞,孔子的这段话便是对其的解说。但是孔子并没有局限于爻辞本身,而是作了延展,从“其子和之”延伸到“千里之外”的“应”和“违”。

孔子的解说重心其实只有三个字:“言行”和“慎”,即言行必须慎重。这的确值得每一个人注意,尤其是管理者。现实中很多管理者言行极度不慎重,说出的话常常不了了之,行动也不庄重,最终导致员工对他们缺乏信任和尊重。

事实上,言行是一个人最容易为人所接受和认识的部分,言行不当,必然会招致他人的反感。

培养道德,首先应该从自身的言行开始谨言慎行。

第四周

星期一

极深而研几

《易》有圣人之道四焉:以言者尚其辞,以动者尚其变,以制器者尚其象,以卜筮者尚其占。是以君子将有为也,将有行也,问焉而以言,其受命也如响。无有远近幽深,遂知来物。非天下之至精,其孰能与于此?参五以变,错综其数。通其变,遂成天地之文;极其数,遂定天下之象。非天下之至变,其孰能与于此?《易》,无思也,无为也,寂然不动,感而遂通天下之故。非天下之至神,其孰能与于此?

夫《易》,圣人之所以极深而研几也。唯深也,故能通天下之志;唯几也,故能成天下之务;唯神也,故不疾而速,不行而至。子曰“《易》有圣人之道四焉”者,此之谓也。

——《系辞上》

【译文】

《周易》含有四个方面的圣人之道:注重言语的人推崇它的言辞之精义,注重行动的人推崇它的变化规律,制造器物的人推崇它的意象,占卜的人推崇它的占验原理。所以,君子准备有所作为,准备有所行动时用《周易》占问而发言行事。

不论是远近,还是幽暗的深奥的,都可以推知未来的状况。若不具备通晓天下最精微道理的能力,谁又能够做到这些?三番五次地演变,错综往复地推数。会通其中的变化,于是形成天下的形态;穷究其中的数字,于是可以确定天下的物象。

若不是通晓天下极为复杂的变化,谁又能够做到这些?《周易》,没有思虑,没有行为,寂然不动,根据阴阳交感的原理就可以会通天下万物之道理。若不是通晓天下最为神好的规律,谁又能够做到这些?

《周易》,是圣人用来穷究幽深事理并探研细微意象的书本。只有穷究幽深事理,才能够会通天下的心志;只有探研细微意象,才能够成就天下之务;只有拥有神妙,才可以不匆忙却迅速,不行走而道理自至。孔子说“《周易》含有四个方面的圣人之道”,正是说的这一切。

这段文字充分展示了《周易》的价值和用途,至今为止,《周易》的这四项功能依然很有价值,而人们对《周易》的解读也正是从这些方面展开的。

但是,有一个根本性的问题是:必须真正读懂《周易》,否则就不可能做到“遂知来物”,更不可能做到“通天下之志”、“成天下之务”、“不疾而速,不行而至”。那么,如何才能够读懂《周易》呢?文中已有交待:“极深而研几。”只有穷极幽深事理并探研细微意象,才有可能真正理解《周易》,从而依此采取行动。

对于管理者来说,要管理好企业就必须将与企业经营相关的一切全都研究透彻,无论是市场、消费者,还是员工,管理者都应该有一个清晰深刻的认识。唯有如此,才可以成为优秀的管理者。

星期二

神以知来,知以藏往

子曰:“夫《易》何为者也?夫《易》开物成务,冒天下之道,如斯而已者也。”是故圣人以通天下之志,以定天下之业,以断天下之疑。是故蓍之德圆而神,卦之德方以知,六爻之义易以贡。圣人以此先心,退藏于密,吉凶与民同患。神以知来,知以藏往,其孰能与于此哉?古之聪明睿知,神武而不杀者夫!

——《系辞上》

【译文】

孔子说:“《周易》可以用来做什么?《周易》可以开启万物,成就事务,涵盖天下的一切道理,如此而已。”所以,圣人用它贯通天下人的心意,确定天下的各项事业,决断天下的各种疑问。所以,推数的作用圆通而神妙,卦象的作用方正而明智,六爻的意义在于通过变化使人知晓(吉凶)。圣人用它来洁化心灵,退藏隐秘其功用,与百姓一起承担吉凶。神妙可以使其推知未来,智慧可以让他容纳历史的经验,谁又能够做到这一切呢?只有古代聪明睿智,神武而不用刑杀的君主才可以吧!

这段文字对《周易》的作用进行了高度的概括。“开物成务,冒天下之道”是孔子对《周易》最为中肯的评价,通过对《周易》的学习,人们可以做到以下几点:一,通天下之志,了解天下人的心愿,如此一来,就可以凝聚人心;二,定天下之业,如此便可以确定自身的事业,并且掌握如何发展和壮大事业的规则,做到从容不迫、游刃有余;三,断天下之疑,从《周易》中获得高明的智慧,用以判断天下的各种疑问。

作为管理者,一旦领悟了《周易》中所包含的道理,就可以做到与下属同进同退,共迎困难。同时,能够推知未来,并且具备融会贯通的智慧和能力。

学习《周易》,可以做到防患于未然。同时也可以对自身企业的未来有一个清晰的认识和规划,并且与员工们高度保持一致,共同促进企业的发展。

星期三

一阖一辟谓之变

是以明于天之道,而察于民之故,是兴神物以前民用。圣人以此齐戒,以神明其德夫!是故,阖户谓之坤,辟户谓之乾。一阖一辟谓之变,往来不穷谓之通。见乃谓之象,形乃谓之器。制而用之谓之法,利用出入,民咸用之谓之神。是故,《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八卦定吉凶,吉凶生大业。

——《系辞上》

【译文】

因此,明白了天体的运行之道,又能够观察百姓的实际状况,于是发明神奇的蓍占之物引导百姓去使用。圣人用《周易》来修身警戒,正是为了神妙地显示其道德吧!因此,关其门户称做坤,打开门户称做乾,一闭一开称做变化,来来往往变化无穷称做会通。显示出来的称做现象,具体有形的称做器皿。制造出来并且使用的称做法则,反复利用、百姓都在用它(却不知来历)的称做神妙。因此,《周易》先有太极,而太极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通过八卦的变化推衍断定吉凶,吉凶则预示着盛大的事业。

《周易》是圣人创作出来帮助百姓趋吉避凶的书籍,其中的道理可以归结为“一阴一阳”,也可以归结为“一阖一辟”。“一阖一辟谓之变”,《周易》所阐述的正是变化之道,而变化就在于一闭一开、一阴一阳的相互转换,明白了这一点,就会通了事物发展的规律。

对于企业管理来说,“一阖一辟”,正所谓静以规划,动以执行。只有在静中才可以将一切思考透彻,也只有在严格的执行之下,规划才可以转化为现实。

星期四

立成器以为天下利

是故法象莫大乎天地,变通莫大乎四时,县象著着明莫大乎日月。崇高莫大乎富贵。备物致用,立成器以为天下利,莫大乎圣人。探赜索隐,钩深致远,以定天下之吉凶,成天下之亹亹者,莫大乎蓍龟。是故,天生神物,圣人则之。天地变化,圣人效之。天垂象,见吉凶,圣人象之。河出图,洛出书,圣人则之。《易》有四象,所以示也。系辞焉,所以告也。定之以吉凶,所以断也。

——《系辞上》

【译文】

因此,取法的对象没有比天地更大的,变化通达的情形没有比四季更大的,悬挂而显现的现象没有比日月更大的。让人推崇信服的没有比富贵更大的。备置物体让人使用,制造器皿来便利天下,没有比圣人(功德)更大的。探索幽深细微的道理,推及遥远,依次来确定天下的吉凶,促成天下万民勤勉不息的,没有大过蓍与龟的。因此,上天赐予人类神妙的东西,圣人要效法(创立卜筮),天地之间的变化之道,圣人要仿效(制定法令)。天体垂示现象,显现吉凶之兆,圣人要模拟(造出测天仪器)。黄河出现龙图,洛水出现龟书,圣人要参照(撰制八卦九畴)。《周易》有四种重要的取象,所以可以显示一切(变化征兆)。附上卦爻之辞,可以告诉人们(变化情况)。文辞中确定吉凶的占辞,所以可以决断(行事得失)。

这一小段讲述的还是《周易》的价值和用途。我关心的只有一点:圣人所做的事。在《系辞》中,所谓圣人,相当于古代的管理者,所以他们所做的一切可以给当下的管理者一些启发。“备物致用,立成器以为天下利”,这是圣人做的事。很多人或许会认为圣人做的事不是常人可以做到的,但是这里提到的这些事难吗?

自然不难,而且是当今企业管理者应该做到的。首先,“备物致用”,哪一家企业不是为了生产某种产品供人们使用?如果生产出来的产品没有任何使用价值,相信任何企业都无法得以生存。其次,“立成器以为天下利”,这其实与“备物致用”的意义是一样的。一旦生产的产品能够为人们所用,那就必定会改善人们的生活,也就有了利益空间。

企业应该以消费者的实际需求为经营立足点,无论是生产、研发还是创新,都必须紧紧围绕着消费者的感受而开展,一旦做到了这一点,就达到了“备物致用,立成器以为天下利”的境界。

星期五

举而错之天下之民谓之事业

乾坤,其《易》之缊邪?乾坤成列,而《易》立乎其中矣。乾坤毁,则无以见《易》。

《易》不可见,则乾坤或几乎息矣。是故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化而裁之谓之变,推而行之谓之通,举而错之天下之民谓之事业。

——《系辞上》

【译文】

乾卦与坤卦,应该是《周易》的精髓吧?乾卦与坤卦排列成序,《周易》的法则就在其中建立起来了。乾卦与坤卦毁灭,也就没有《周易》了。《周易》消失,乾卦和坤卦的用途也几乎消失了。因此,超越形体之上的称做道,位于形体之下的称做器,化解裁定的称做变化,推崇道义而行动的称做会通,将道推举出来并交给天下万民的称做事业。

这里面涉及一个核心概念:事业。关于事业,每个人都会好奇:什么是圣人的事业?什么又是管理者的事业?

《周易》提供了答案:“举而错之天下之民谓之事业”。圣人的事业是将道理推举出来,并让天下百姓都学会运用。那么,管理者的事业是什么?自然是辅导员工,使每个人都能够胜任自身的工作,并在工作之中实现自身价值最大化。

辅导员工是管理者的首要职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