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周易》管理日志
7729000000021

第21章 七月 见善则迁,有过则改(3)

【译文】

初九,完成了自我修养之后迅速前往辅助君王,没有危害;应当根据现状酌情减损自身的刚质。

《象传》说:“巳事遄往”,与上位者志向吻合。

九二,适宜守持正固,急于求进有凶险;不用减损也可以增益(六五)。

《象传》说:九二利贞,应当以坚守中道作为自身的志向。

六三,三人同行欲求一阳,必定会减损一阳刚人;一人独行,则可以获得朋友。

《象传》说:“一人行”,三人同行则会产生猜忌。

初九,“巳事遄往”,“巳事”,意思是事情办完。那么,到底应该是什么事情办完了呢?《周易折中》指出:“‘巳事’之义,谓如‘学优而后从政’之类。”即孔子所提倡的“学而优则仕”。当自身的道德修养达到一定程度之后,应该迅速前往辅助上位者。

这是每个人都应该做的事。

九二,以阳刚之躯位居阴柔之位,不宜贸然行动,应该守持正固。由于六五是阴居阳位,两者对应,所以说“弗损益之”。

六三,强调的是专一,当三人同行去做同一件事,必定会互相猜疑,还不如一人独自前行。

当我们掌握了能力和知识之后,应该积极努力地发挥自身的能力,唯有如此,人生的价值才能够得以体现。

第四周

星期一

弗损益之

六四,损其疾,使遄有喜,无咎。

《象》曰:“损其疾”,亦可喜也。

六五,或益之十朋之龟,弗克违,元吉。

《象》曰:六五元吉,自上祐也。

上九,弗损益之;无咎,贞吉,利有攸往,得臣无家。

《象》曰:“弗损益之”,大得志也。

【译文】

六四,减损他的疾病,使之能够迅速接纳阳刚而有喜庆,没有危害。

《象传》说:“损其疾”,是值得喜悦的事。

六五,有人进献价值十朋的龟,不能够谢辞,最为吉祥。

《象传》说:六五元吉,是上天保佑获得的。

上九,不需要减损也可以增益;没有危害,守持正固可获吉祥,适宜有所前往,得到广泛的拥护而不限于一家。

《象传》说:“弗损益之”,志向得到充分的展示。

六四,阴柔过度,所以要“损其疾”,有初九与之对应,所以“可喜”。

六五,收到他人的增益。“朋”是古代的一种计量单位,“十朋”指价值珍贵;“龟”乃增益品,收到价值珍贵的增益品又不能够谢辞,所以“元吉”。《象传》认为,这是上天的意愿,“自上祐之”。

上九,可谓高明之极,不需要减损他人就可以获得增益,自然“无咎,贞吉,利有攸往”,而且“得臣无家”。

管理层不需要减损员工们的利益就可获得自身的收益。也就是说企业进入了良性发展阶段,每个人都体现了自身的价值,都在获取自身应该得到的那一部分。

一家企业只有发展到这一步才能够称得上是良性经营。

星期二

见善则迁,有过则改

《益》:利有攸往,利涉大川。

《彖》曰:“益”,损上益下,民说无疆;自上下下,其道大光。“利有攸往”,中正有庆;“利涉大川”,木道乃行。益动而巽,日进无疆;天施地生,其益无方。凡益之道,与时偕行。

《象》曰:风雷,益;君子以见善则迁,有过则改。

【译文】

《益》卦:适宜有所前往,适宜渡过大河巨流。

《彖传》说:“益”,减损上面的增益下面的,这样人民的喜悦就没有止境;从上面增益下面,这样的行为大为光明。“利有攸往”,居中守正而有喜庆;“利涉大川”,正如木舟之道可以通行。增益之时采取行动可以顺利,这种增益就可以日日增进而没有止境;就像天施降利惠、大地生养,增益可以抵达四面八方。凡是增益的法则,都是顺应时势而运行的。

《象传》说:风雷互动,益;君子应该看到善行就跟着去做,有了过错就立即改正。

“益”,增益之意,与“损”是对应的,《序卦》说:“《损》而不已必《益》,故受之以《益》。”事物不可能一直减损下去,到了某种程度一定会有所增益。《损》卦是减损下位者,增益上位者;到了《益》卦就变得相反了,是减损上位者增益下位者了。一旦真正做到“损上益下”,那么一定可以使得天下安定、人民喜悦,所以《彖传》说:

“民说无疆”,“其道大光”。

《益》卦对上位者(即君子)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能够甘愿减损自身而增益下属的确不是一般人可以做到的,但是,这也需要有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而基础就是《象传》所说的“见善则迁,有过则改”。

作为管理者要将员工的收益视为企业经营的根本之一,时刻为员工考虑,只有员工们都能够积极投入到工作之中,企业才得以在市场立足。

星期三

不可无功受益

初九,利用为大作,元吉,无咎。

《象》曰:“元吉无咎”,下不厚事也。

六二,或益之十朋之龟,弗克违,永贞吉;王用享于帝,吉。

《象》曰:“或益之”,自外来也。

六三,益之用凶事,无咎;有孚中行,告公用圭。

《象》曰:“益用凶事”,固有之也。

【译文】

初九,适宜有大的作为,最为吉祥,没有危害。

《象传》说:“元吉无咎”,初九原本不适宜胜任大事,(如今却可以了。)六二,有人赠送价值十朋的龟,不能够谢辞,长久正固可获吉祥;君王正在献祭天帝祈福,吉祥。

《象传》说:“或益之”,这样的增益是从外部得来的。

六三,用增益去解救凶险之事,没有危害;心存诚信,行为适中,像手持玉圭虔诚地告知王公那样。

《象传》说:“益用凶事”,这是原本的职责。

初九,刚刚获得增益,所以可以大有作为。这种情况只会出现在《益》卦,所以《象传》说“下不厚事也”,即初九原本居于下位不能够胜任大事,但是在《益》卦之中却可以,所以“元吉,无咎”。

六二,有人赠送珍贵的增益品,不能够谢辞。但是这种增益是从外部得来的,是没有由来的,所以不能够自己享用,于是用来祭献天帝,由此才可获吉祥。

六三,同样如此,受到增益之后不可独自享用,而是用来解救凶险之事,并且内心虔诚地告知王公。六二、六三传达了同一个观点:不可无功收益。没有由来的增益应该将之转化为对他人的帮助,正所谓“无功不受禄”。

作为管理者,通常会得到一些没有由来的收益,这时应该与大家共同分享。因为企业的发展是由众人共同推进的,而不是因为某个个人的能力。

星期四

有孚惠心

六四,中行,告公从,利用为依迁国。

《象》曰:“告公从”,以益志也。

九五,有孚惠心,勿问元吉:有孚惠我德。

《象》曰:“有孚惠心”,勿问之矣;“惠我德”,大得志也。

上九,莫益之,或击之;立心无恒,凶。

《象》曰:“莫益之”,偏辞也;“或击之”,自外来也。

【译文】

六四,行为适中,告知王公心意可获听从,适宜依附君王迁移国都。

《象传》说:“告公从”,可以增益自己的志向。

九五,心怀诚信并具有施惠天下的心愿,毫无疑问会极为吉祥;天下人也将心怀诚信报答君王的恩德。

《象传》说:“有孚惠心”,毫无疑问会吉祥;“惠我德”,是大的心志。

上九,没有人增益,有人攻击他;心意不能够持之以恒,有凶险。

《象传》说:“莫益之”,偏移了增益的言辞;“或击之”,这是从外部不招自来的凶险。

六四,阴居阴位,位置适中,同时紧靠九五,所以九五对他言听计从,也能够施行一些大的愿望,甚至是“迁国”这样的大事。

九五,以阳刚位居君王之位,有诚信,胸怀天下,能够以人民安乐为根本,同时治政以德。这样一来,还有什么危害,自然是“元吉”,而且由于是以人民为中心,所以人民也给予其充分的回报,如此,“大得志也”。

上九,因为脱离了群众,位居《益》卦之终,所以没有人愿意增益他,反而有人去攻击他,看来远离群众终究不是一件好事。

管理者如果能够时刻听取下属意见,同时尊重、关怀下属,就一定可以使自身的企业获得意料之中的成功。

星期五

施禄及下,居德则忌

《夬》:扬于王庭,孚号有厉;告自邑,不利即戎;利有攸往。

《彖》曰:“夬”,决也,刚决柔也;健而说,决而和。“扬于王庭”,柔乘五刚也;“孚号有厉”,其危乃光也;“告自邑,不利即戎”,所尚乃穷也;“利有攸往”,刚长乃终也。

《象》曰:泽上于天,夬;君子以施禄及下,居德则忌。

【译文】

《夬》卦:(将决定)在宫殿大堂之上宣告出来,心怀诚信地告诉大家有危险存在;应当在邑城上下颁布号令,不适宜发动战争;适宜有所前往。

《彖传》说:“夬”,决断之意,刚健者决断制裁阴柔小人;刚健行动而令人喜悦,决断而使众人和睦。“扬于王庭”,阴柔者乘驾于五阳爻之上;“孚号有厉”,它的危害已经可以看得到了;“告自邑,不利即戎”,武力制裁之道是没有出路的;“利有攸往”,阳刚之气生长最终必定能战胜阴柔。

《象传》说:湖泽水化气上升在天上,夬;君子应该施降恩泽给下属,不要以有德自居。

“夬”,决断之意。当问题出现之时,一定需要有人来决断,否则问题永远无法得以解决。《夬》卦讲述的正是决断之道。卦辞中有三点值得注意:一是“扬于王庭”,为什么要如此?因为决断必须公开化,私底下的决断往往会有失公正;二是“孚号有厉”,在问题没有得到最终决断之前,告诉大家要防止危害,因为有人想要改变决断结果必定会从中捣乱;三是“不利即戎”,决断需要建立在道义之上,而不是以强弱作为判断,所以不能以武力征服来决断。

《夬》卦同时还提醒位居高位者:应该与下属们分享利益,同时不要自视甚高,认为一切功绩都是因为自身而获得的。

管理者在决断问题时应该注意三点:一,结果公开化;二,提醒大家问题有可能会延伸;三,不要凭借手中的权力而主观臆断,应该根据事实情况作出决断。

同时,管理者还必须懂得,与下属共同分享的不仅仅是利益,还有功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