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古籍中华家训1
7724700000092

第92章 章学诚:为学须专一

【作者介绍】章学诚(1738—1801),字实斋,号少岩。浙江会稽(今浙江绍兴)人。清代著名的史学家。一生精力用于讲学、编修方志和著述,所著《文史通义》与唐代刘知几的《史通》并称史学理论名著,倡“六经皆史”之说,主张把治经引向治史。另著有《校雠通义》,后人辑有《章氏遗书》。

【原文】夫学贵专门,识须坚定,皆是卓然自立,不可稍有游移者也。至功力所施,须与精神意趣相为浃洽,所谓乐则能生,不乐则不生也。昨年过镇江访刘端临教谕,自言颇用力于制数,而未能有得,吾劝之以易意以求。夫用功不同,同期于道。学以致道,犹荷担以趋远程也,数休其力而屡易其肩,然后力有馀而程可致也。攻习之馀,必静思以求其天倪,数休其力之谓也。求于制数,更端而究于文辞,反覆而穷于义理,循环不已,终期有得,屡易其肩之谓也。夫一尺之捶,日取其半,则终身用之不穷。专意一节,无所变计,趣固易穷,而力亦易见绌也。但功力屡变无方,而学识须坚定不易,亦犹行远路者,施折惟其所便,而所至之方,则未出门而先定者矣。

——节选《文史通义外篇》

【译文】为学贵在专门,识见必须坚定专一,都要能卓然自立,不可有一点游移不定。至于功夫力气用到什么地方,须与自己的精神兴趣相符合,这就是说高兴去做就做好,不高兴做就不必去做。去年我到镇江拜访刘端临教官,他说自己对术数很用功,而没有什么收获,我劝他更换一下。用力的方面不同,目的却都是为了懂得法则道理。求学以获得学问的道理,就像挑担子走远路,多次休息和交换肩膀,然后才会力量有余,到达目的地。攻读学习之余,要坐下来仔细思考一下,以求事物细微的初始,这就等于挑担子坐下来休息一会。研求术数,不妨换一下去研究文辞,再反复去讲求经义,探究名理,这样循环不停,最终一定会有心得收获,这就等于挑担子不断换肩。一尺长的木棍,每天截取它的一半,终身用不完。专心一个方面,没有变化,兴趣固然容易枯竭,力量也容易感到不足。但用功的方法可以不断变化,只要学识须坚定不要轻易更改,就像走远路的人,走法可随自己决定,但方向则是出门之前就先定下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