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科普读物探究式科普丛书-最美丽的石头:宝石
7722500000001

第1章 自然进化——宝石概述

自古以来,世界上就有许多关于宝石的故事。比如,在古装电视剧中我们经常看到一些高官贵族佩戴着宝石、玉佩之类的东西。这些饰品不仅能够象征他们的身份,还是他们的护身符。即使在现代社会,人们对宝石的喜爱程度也是有增无减的,因为不同品质的宝石能够显示出佩戴者的身份。可以这样说,人们自始至终都非常珍爱宝石,常常用金刚石、红宝石、蓝宝石、祖母绿、玛瑙、欧泊、琥珀、珍珠、珊瑚等宝石来制作首饰。

那么,宝石为什么会有这么大的魅力?为什么在人们心目中能有那么高的地位?让我们一起走进宝石世界,共同揭开这个谜底吧!

第一节矿物精华——宝石的含义及组成

宝石颜色鲜艳,质地坚硬,光泽晶莹,并且在岩石中存量稀少,所以它成为岩石中最美丽、最贵重的石头。宝石是指硬度在7度以上,色泽美丽,在大气及药品作用下不产生化学变化,产量稀少,极为宝贵的天然矿物晶体。物以稀为贵,这也是宝石之所以如此珍贵的原因。

从宝石学看,宝石的概念有广义和狭义之分。从广义上说,宝石包括宝石和玉石两类,是指色彩瑰丽、坚硬耐久、稀少,并可以琢磨、雕刻成首饰和工艺品的矿物或岩石,包括天然宝石、人造宝石和部分有机材料三大类。从狭义上说,宝石不包括玉石,专指色彩瑰丽、晶莹剔透、坚硬耐久、稀少,并可琢磨成宝石首饰的单矿物晶体,包括天然的和人工合成的两类,如钻石、红蓝宝石等;而玉石是指色彩瑰丽、坚硬耐久、稀少,并可琢磨、雕刻成首饰和工艺品的矿物集合体或岩石,如翡翠、软玉、独山石、岫玉等,同样也包括天然的和人工合成的两类。

在这里,我们要探讨的是广义的宝石。宝石作为一种天然矿物晶体,不同种类的宝石,所含有的天然物质也不同。根据所含化学成分的不同,宝石主要有金刚石、刚玉、绿柱石、黄玉、硬玉、石榴石、蛋白石、玉髓、水晶、碧玉、琥珀、孔雀石、翡翠等。

例如,猫眼石是斜方晶系矿物的一种;欧泊是一种蛋白石,其最大的特色是具有变彩效应;祖母绿宝石的主要成分是绿柱石,它是一种铍铝硅酸盐矿物(铍是一种钢灰色的稀有金属,质轻坚硬),因含有微量铬元素离子而呈绿色;红宝石的主要成分是红色或粉红色的刚玉,蓝宝石的主要成分是蓝色的刚玉,但是还有绿色、黄色、紫红色、无色等刚玉。刚玉本身是无色透明的,当含微量元素时就会产生颜色,如含铬元素时呈红色,含钛和铁时呈蓝色,含铁时呈绿色,含铁和镍时呈黄色等。不过,只有半透明或透明且色彩鲜艳的刚玉才能做宝石。

总之,宝石就是一种特别的矿物晶体,正是由于它的特别,才显得珍贵。当我们了解到它的组成成分后,它也就没那么神秘了。但是,此时或许你已经被它的华丽外表吸引了吧?的确,宝石是美丽而高贵的,它不仅有一定的观赏价值,而且还有很高的经济价值呢!当今,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时尚的追求也与日俱进,在某种程度上宝石已经成为人们生活水平的象征。除此之外,宝石之所以有如此大的魅力,也和它本身所具有的特点是分不开的。那么,它都有哪些特征呢?

第二节整体效应——宝石的基本特性

通过前面的知识,我们知道宝石是一种特殊的矿物晶体,而矿物又是由多种化学元素构成的。例如,金刚石由碳元素构成,水晶由二氧化硅构成,欧泊由二氧化硅和水构成。在自然界中,宝石矿物并非是由百分之百的纯物质构成。也就是说,在构成宝石的矿物中,还含有其他的物质。例如,紫色水晶是一种体内中含有铁的水晶。

我们可以看出,宝石的一些基本特征,是由矿物质中的微量元素反映出来的。这些微量元素,也就成为宝石性质、产地、真伪鉴别的依据。例如,祖母绿宝石和海蓝宝石的主要成分都是绿柱石,但是前者因含有铬的微量元素而呈现出翡翠绿色,而后者因为含有铁而呈现出天蓝色。那么,宝石的特征究竟有哪些呢?

1.宝石的色彩特性

从前面的宝石图片中,我们会发现宝石的颜色非常绚丽多彩。

那么宝石为什么会有如此丰富的色彩呢?这是因为在光学上,可见光按波长的不同会呈现出不同的颜色,比如红、橙、黄、绿、青、蓝、紫等波段,而正是由于宝石对这些光波吸收程度不同而呈现出不同的颜色。假如一颗宝石能够对白光中的蓝色和绿色光波进行吸收,那么这颗宝石就会呈现出红色色调。因此,要想鉴别宝石的色彩,一定要在白光或标准光下进行,这样可以避免因光源不合适而造成的假色调。

宝石的颜色之所以那么鲜艳,和它的色彩饱和度有很大关系。饱和度与颜色的鲜艳呈正比关系。例如,祖母绿宝石与孔雀石同为绿色色调,但是前者要比后者鲜艳得多。此外,亮度也是宝石色彩的一个特征。

宝石色彩亮度越大,颜色越鲜艳。所以,在鉴别宝石时,它的色彩是最直观的表现。色调纯正、饱和度大、亮度大的宝石,才是真正的好宝石。

2.宝石的光学特性

宝石的光学特征,是指宝石在光学上所发生的一些效应。这些效应主要有晕色效应、变彩效应、月光效应、星光效应、猫眼效应、变色效应等。

(1)晕色效应

晕色效应,是由于宝石内部物质的特殊排列而造成反射光波相互干涉所呈现出的现象。例如,珍珠就具有它自己特有的彩虹般的柔和晕色,也就是我们经常所说的“珠光”。

(2)变彩效应

变彩效应,是指像欧泊一样的宝石,由于内部规则排列的层状微珠使自然光发生衍射,而造成五彩齐现的现象,这和油画家的画板很相似。

(3)月光效应

月光效应,是光的一种散射现象。例如,月光石由于内部具有格子状双晶结构,引起光线的无规律反射,形成犹如月光般柔和可爱的白色晕,朦胧而略带淡蓝色。

(4)星光效应

星光效应,指表面被琢磨成弧形的宝石在光线的照射下,呈现相互交汇的四射、六射、十二射的星状光芒现象,它是由于宝石所含的包裹体垂直弧面引起定向反射而造成的。例如,星光蓝宝石、星光尖晶石等均可呈现出星光。

(5)猫眼效应

猫眼效应,是指被琢磨成弧面的宝石,在光线的照射下,呈现出像猫眼中的条带瞳孔的丝绢状光带现象,该光带可以随观察者的位置变化而平行移动。

猫眼效应的产生必须具备两个条件:

①宝石中含大量平行排列的包裹体,或宝石是由纤维状、长柱状的矿物沿一定方向组成。

②宝石底面必须切磨成平行包裹体平面的弧面型。如果两者不平行(有一定的角度),则猫眼的眼线位置不居中,甚至消失。

有猫眼效应的宝石有金绿宝石、电气石、绿柱石等。其中以金绿宝石最明显,最像猫眼,因此“猫眼石”特指具有猫眼效应的金绿宝石。

(6)变色效应

变色效应,是指某些宝石在不同光源照射下,呈现出不同颜色的现象。例如,绿色变种的金绿宝石具有红、绿两个透光区,在含红色光波成分较多的白炽光下,能够使宝石红色加浓,在含绿色光波成分较多的日光下,能够使宝石的绿色加浓,因此这种宝石也叫“变石”。

3.宝石的力学特性

宝石是一种坚硬耐久的矿物质,为什么它会很坚硬呢?我们用什么方法来测试它的坚硬呢?其实,宝石的力学特性,就是宝石坚硬程度的标志,也是宝石一个很重要的特性。它的力学特性主要是通过以下几个方面来体现的。

(1)宝石的硬度

宝石的硬度,指宝石抵抗外界机械作用的能力。它可以分为相对硬度和绝对硬度。相对硬度用摩氏硬度计来划分,这个工具由十种常见的矿物质组成。宝石的硬度可以分为十级,从小到大依次是:滑石、石膏、方解石、萤石、磷灰石、长石、石英、黄玉、刚玉、金刚石。测试方法是用这些宝石去刻划这些矿物,有划痕就说明宝石比这种矿物质坚硬。宝石的绝对硬度是根据显微硬度计所测数据的大小来划分的,但是在实际生活中并不常用。利用硬度来鉴证宝石,是一种最简单、最便捷的方法。但是,要注意的是,不要随便拿已琢磨好的宝石去刻划,以免损伤宝石。

(2)宝石的解理、断口和裂理

解理是指宝石晶体在外力打击时,沿一定的结晶方向裂开的性质,裂开的平整现面称为解理面,矿物学上将解理产生的难易程度分为五级,分别是极完全、完全、中等完全、不完全、极不完全。例如,白云母具有极完全的一组解理,沿它的结晶方向能够将它剥成极薄的薄片。但是,石榴石、电气石等则不解理。因此,利用解理能够鉴别部分宝石。反过来说,解理也是制约宝石质量和宝石加工的不利因素。

断口是指宝石受打击后,任意破裂开的断面,常常呈现出参差不齐或凸凹不平的现象。难以产生解理的宝石晶体,就容易产生断口的现象,例如,石英受打击后,容易产生贝壳状的断口。

裂理是指某些具有双晶连生的宝石受打击后,沿双结合面裂开的性质。例如,月光石内部经常沿格子双晶的双晶面出现裂理。

(3)宝石的韧性与脆性

我们把宝石抵抗外界破坏的能力,称为宝石的韧性。

宝石的韧性和脆性呈反比。韧性大的宝石脆性小,韧性小的宝石脆性大。

宝石的韧性和硬度没有固定的比例。例如钻石的硬度大而韧性却小,所以,钻石虽然很坚硬,但是当受到外界的碰撞时,它也容易破碎。大部分宝石的脆性都比较大,因此,在加工或佩戴时,要注意避免碰撞。不过,有的宝石的韧性是比较大的,比如翡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