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自然科学探究式科普丛书-洼地的水域:湖泊
7720800000004

第4章 丰富多彩——湖泊知识篇(4)

它长约1450千米,宽约970千米,水域面积约88万平方千米,体积约为10.4万立方千米。平均深度为118米,最大深度为620米。湖区位于北纬70°以北的北极圈内,因此一年之中会有3~5个月出现极夜现象。此地气候异常寒冷,几乎终年冰封,就连南部沿岸地区冰封期也达9个月之久。即使夏季,湖面也多浮冰。从地质史看,喀拉海是最年轻的海,因为它是在最后一次冰期冰消过程中形成的。

那我们为什么说它是地球上污染最严重的湖泊呢?这是因为,自1951年以来,该湖区被苏联用于堆放从奥尔斯卡城附近玛雅卡的核处理厂产生的垃圾与核废料。国际核废料观测委员会曾指出当地的核辐射强度为4.44,而切尔诺贝利核电站泄漏后周边的强度也只有5~12,可见这里的核污染确实相当严重。正是这一原因,人们都会认为该湖是地球上污染最严重的湖泊。由此可见,人类的生产和科技发展一定要与环境保护相协调。

11.最高的通航湖泊——的的喀喀湖

的的喀喀湖位于玻利维亚与秘鲁的交界处,面积约为8330平方千米,海拔为3812米,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可通航的湖泊,也是南美洲海拔最高、面积最大的淡水湖。

的的喀喀湖是南美洲印第安人文化的发源地之一,印第安人称其为圣湖。的的喀喀湖有着独特的自然人文资源,湛蓝的湖水、蔚蓝的天空,再加上它那高原特有的清冽稀薄的空气,使这里变成了一个毫无瑕疵的该地区特有的地域文化。当地人现如今仍然在使用印第安语言,并保持着印第安古老的传统生活。

在的的喀喀湖上有一个漂流岛,上面住着乌鲁斯人,他们个个都是虔诚的天主教徒。这个小部落是为了避开印加等帝国的侵略才在这里安营扎寨的。因为的的喀喀湖的湖边盛产高大的芦苇,所以他们择“芦”而居,吃芦笋,还用芦苇根造出巨大的浮岛,在岛上用芦苇造房子、造船,造一切生活必需品。

当地的乌鲁斯人用芦苇编制的一种芦苇船叫“淘淘拉”。这种船只能使用一年左右的时间,然后就会逐渐被水浸透而不能用了。

但是它的样子非常有特点,也很漂亮。

湖面上乌鲁斯人居住的漂流岛,是用芦苇编织的一种浮岛。可千万不可小看这些浮岛,印第安人常年都在浮岛上生活、打渔,有的甚至可以在上面种植蔬菜。最大的一个浮岛上还有学校、邮局和商店。这些乌鲁斯人知足常乐,在小小的浮岛上世世代代生活着。

他们将用苇草制物的手艺口口相授。直到今天,仍有数百人居住在这些浮岛上。

湖中还盛产鳟鱼和体长达30厘米的巨蛙。由于滥捕过度,鳟鱼的繁衍受到了极大危胁。目前秘鲁和玻利维亚政府都已经制定禁止滥捕鳟鱼的法令。现如今,当地的芦苇船和浮岛都已成为吸引旅游者的观光景点。

12.面积最大的人工湖——沃尔特水库

世界上面积最大的人工湖,是位于加纳境内的沃尔特河上的沃尔特水库,1967年建成阿科松博大坝后形成。长900千米,最宽24千米,最深74米。面积为8482平方千米,是我国最大湖泊青海湖(4583平方千米)的1.8倍。库容为1480亿立方米。有防洪、发电、灌溉、航运、渔业等用途。大坝高141米,设有装机容量91.2万千瓦的水电站。

沃尔特河在非洲众多湖泊中位名列第9,长仅1600千米,流域面积为40万平方千米,年平均每秒流量却达1180立方米。只可惜大部分水在洪水期排泄掉了,枯水期最小流量每秒只有14立方米,几乎河底朝天,因此田园闹旱,居民连吃水都困难。因此,筑坝拦蓄洪水,留着旱季慢慢用,是一个不错的办法。

1961~1965年,加纳政府在世界银行、国际财团联合投资下,在离海岸10千米的阿科松博峡谷,筑了一座弧形重力大坝,拦断沃尔特河。坝高141米,长640米,体积为794万立方米。另外在水库东岸的一个小湾还建了高36米、长350米的马鞍形小坝,封住群山环绕的一个缺口。由于河谷盆地宽大,水源充足,不到两年就形成了举世无双的“人工海洋”。它向上回流498千米,平均深度19米,最深达75.8米,库容1480亿立方米,居世界第4位。沃尔特水库碧水粼粼,浩荡无边,许多山峰出水成岛,克瓦胡高原和阿克瓦皮姆山区被湖色涂抹得更加迷人。湖岸长达7200千米,驾艇循岸漫游,竟耽延1个月之久。大坝西端建立发电站,装机90万千瓦,使加纳的发电量突增9倍,供应全国绰绰有余。在沃尔特河口海滨,距首都阿克拉30千米的特马市,兴建了商港、军港和大型炼铝厂,成为加纳新兴工业基地和西非最大的人工港。

沃尔特水库是非洲最佳淡水渔场之一,现年捕鱼4万多吨,相当于加纳海洋捕捞量的1/4。库区航运便利,轮船可上溯到塔马利港。大坝下游发挥灌溉效益,全年保持每秒1000立方米的稳定流量。

1977年已在阿科松博下游24千米处兴建灌溉工程,引水灌溉阿克拉平原的300多万亩荒地,保证加纳粮食自给。

13.世界上最大工程的水库——三峡水库

三峡水库举世闻名。它是三峡水电站建立后蓄水形成的人工湖泊,总面积1084平方千米,淹没陆地面积632平方千米。其范围涉及湖北省和重庆市的21个县市,淹没2个城市、11个县城、1711个村庄,其中有150多处国家级文物古迹。库区受淹没影响人口共计84.62万人,搬迁安置的人口多达113万人。淹没房屋总面积为3479.47万平方米。总库容393亿立方米,形成总面积达1000多平方千米的人工湖泊。自宜昌三斗坪至重庆650千米江段及支流河谷将增添一批可作为旅游景点的岛湖区,其中湖泊11个、岛屿及半岛14个。如着名的白帝城变为湖泊环绕、水鸟栖息的白帝岛,石宝寨变成石宝岛。

三峡工程采用“一级开发、一次建成、分期蓄水、连续移民”的建设方案,于1993年进入施工准备阶段,1994年正式开工,1997年大江截流成功,2003年开始通航发电,一直到2009年全部竣工,总工期长达17年。

三峡工程全称长江三峡水利枢纽工程,是当今世界上人工建造的最大的水利枢纽工程。三峡工程建筑由大坝、水电站厂房和通航建筑物三大部分组成。大坝坝顶总长3035米,坝高185米。

三峡水库正常蓄水位175米,防洪库容221.5亿立方米。对荆江的防洪提供了有效的保障,对长江中下游地区也具有巨大的防洪作用。

三峡工程位于长江上游与中游的交界处,地理位置得天独厚。

其上游可以贯通三斗坪至重庆河段,其下游可以增加葛洲坝水利枢纽以下长江中游航道枯水季节流量,能够较为充分地改善重庆至武汉之间的通航条件,满足长江上中游航运事业远景发展的需要。

2003年三峡水库初期蓄水至135米后,昔日水流湍急、险滩密布的长江上游航道已成为高峡平湖,三峡大坝以上江段420多千米航道变深变宽。

随着三峡电站的建成,长江水电资源将得到有效开发。三峡电站共有单机70万千瓦的机组26台,总装机量1820万千瓦,年发电847亿千瓦时,每年为全国人均供电70千瓦时。电站单机容量、总装机容量、年发电量都堪称世界第一。不仅如此,与火电相比,三峡电站等于节省了10个500万吨的大型煤矿。如果加上运输专用线、电厂、供水、污染处理、煤渣运输等投资费用,效益更加可观。与此同时,三峡电站建成后每年减少5000万吨煤炭运量,这样一来能够大大减轻煤对交通运输的压力。此外,三峡电站还已经成为着名的旅游景点,吸引无数中外游客。

14.名字最长的湖——乔布纳棍加莫格湖

人们在给自然界的事物取名字的时候,会考虑到代表事物的特色或者纪念某一人物或某一事件,但凡这些名字都比较简单明了。

但现在我们要说的这个湖名读起来却非常累人,因为它特别长。这个湖位于美国马萨诸塞州伍斯特县南部与康涅狄格州的交界处,是一个长不过4.8千米的小湖,在地理上并无值得称道的特色,也没有什么独特的价值。它的名字用英文表示共有44个字母:Chargoggagoggmanchaugagoggchaubunagungamaugg。就算音译成中文也有19个字——查尔戈格加戈格曼乔加戈格乔布纳根加莫格。

在世界其他地区,我们还没有听说过这么长的湖名。这个湖名是早先居住在这里的印第安人起的,按印第安语本意是:你在你那边捕鱼,我在我这边捕鱼,谁也不能在中间捕鱼。如果是现在的人当然不会以这么长的一句话来作湖名,然而也正是由于当时印第安人的简单想法,令这个名不见经传的小湖有了自己的个性。后来人们为了方便起见,有时只取该名字的后半部,称它为乔布纳根加莫格湖。

第七节风姿各异

1.白鹤王国——鄱阳湖

鄱阳湖位于江西省北部,长江南岸,因鄱阳山而得名。面积约为2933平方千米,是中国最大的淡水湖,并且有全球“白鹤王国”的美称。该湖汇集赣江、修水、鄱江、信江、抚江等水流,经湖口注入长江,湖盆是由地壳陷落、不断淤积而成的。它的南北长约173千米,东西宽约50~70千米,而北部狭窄仅515千米,形成南宽北狭的形状,就犹如一只巨大的宝葫芦系在万里长江的腰带上。在平水位(14~15米)时湖水面积为3050平方千米,高水位(21米)时为3583平方千米,而低水位(12米)时仅500平方千米,以致形成了“夏秋一水连天,冬春荒滩无边”的景象,导致数百万亩滩地不能大量耕种,还容易滋生草滩钉螺,对农作物的生长构成威胁。

鄱阳湖通常以江西省的都昌和吴城间的松门山为界,分为南北(或东西)两湖。松门山西北为北湖,也称西鄱湖,湖面狭窄,实际上是一条狭长通江港道。松门山东南为南湖,也称东鄱湖,湖面辽阔,是湖区的主体。

鄱阳湖及其周围的青山湖、象湖、军山湖等数十个大小湖泊湖水温暖,水草茂盛,非常有利于水生生物繁殖。鄱阳湖湖区盛产鱼类,种类多达100余种,以鲤鱼为主。滨湖平原盛产水稻、黄麻、大豆、小麦,是江西省主要农业区。

鄱阳湖历史文化悠久,曾以古战场载入史册。元末农民大起义时,朱元璋与陈友谅曾大战于今天的鄱阳湖康山岛水域,结果朱元璋大获全胜,为其统一中国奠定了基础。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鄱阳湖大战”。

在古代,鄱阳湖有过许多称谓,例如彭蠡湖、彭蠡泽、彭泽、彭湖、宫亭湖等。其中彭蠡,是很古的名字,在《汉书·地理志》中有记载:“豫章郡彭泽”。

还有另一种说法是:“彭者大也,蠡者,瓠瓢也。”形容鄱阳湖犹如大瓢一样。经过漫长的历史演变过程,在地质、气象、水文等长期作用下,彭蠡泽向南扩展,湖水越过松门山一直到达鄱阳县附近,因而改名为鄱阳湖。其实,烟波浩渺、水域辽阔的鄱阳湖,并不是一开始就是现在这个样子,它是经过漫长的历史演变,在距今约1600年左右才形成了现代鄱阳湖的雏形。

鄱阳湖秀美的景色是最令人无法忘怀的。“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这一千古绝唱生动地描绘了鄱阳湖的无限美景。

鄱阳湖处处充满诗情画意,犹如一个淡妆素抹的少女,含情脉脉地笑迎每一位光临的游客。

由于受暖湿东南季风的影响,鄱阳湖年降雨量平均约为1636毫米,从而形成“泽国芳草碧,梅黄烟雨中”的湿润季风型气候,并因此而成为着名的鱼米之乡。这里的环境和气候条件均适合候鸟越冬。因此,在每年秋末冬初(10月),从俄罗斯西伯利亚、蒙古、日本、朝鲜以及中国东北、西北等地,就会飞来成千上万只候鸟,直到翌年春(4月)才逐渐离去。如今,保护区内鸟类已达300多种,将近百万只,其中珍禽50多种,已是世界上最大的鸟类保护区。由于鄱阳湖水质未受污染,且鱼类丰富,所以成了各种越冬鸟类的天堂。

鄱阳湖候鸟保护区位于鄱阳湖南面的望湖亭附近,在保护区之东设有大湖池候鸟观赏区,是专为旅游爱好者开辟的。保护区内严禁捕猎,违者重罚。还有一点尤其令人可喜,那就是在这里发现了当代世界上最大的白鹤群,2002年越冬种群总数达4000只以上,占全世界白鹤总数的95%以上。因此,鄱阳湖也就被称为“白鹤王国”了。

此外,鄱阳湖还是国际重要湿地,是长江干流重要的调蓄性湖泊,在中国长江流域中发挥着巨大的调蓄洪水和保护生物多样性等特殊作用,是我国十大生态功能保护区之一,也是世界自然基金会划定的全球重要生态区之一,对维系区域和国家生态安全具有重要作用。

2.火山造的湖泊——镜泊湖

镜泊湖位于我国黑龙江省宁安市西南部,坐落在牡丹江的上游,藏身于崇山峻岭之中。镜泊湖,史称阿卜湖,也称阿卜隆湖,后改称为呼尔金海。唐玄宗开元元年(公元713年)称忽汗海,明志开始称镜泊湖,在清朝则被称为毕尔腾湖。现如今,仍通称镜泊湖,意为清平如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