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政治冷战年代的危机和冲突
7718000000020

第20章 英国和第一次台湾海峡危机(1954-1955)(2)

其实,在美国政府内部,围绕是否应该保卫金门和马祖的问题,意见有分歧。艾森豪威尔、杜勒斯和参谋长联席会议主席阿瑟·雷德福(Arthur Radford)主张美国协助台湾保卫金门和马祖,但总统国家安全事务特别助理罗伯特·卡特勒(Robert Cutler)、财政部长乔治·汉弗莱(George Humphrey)和国防部长查尔斯·威尔逊(Charles Wilson)反对这一做法。卡特勒认为,美国协助保卫金门将冒和中国发生战争的风险。汉弗莱说,金门就在中共的鼻子下面,美国“很难”找到理由来名正言顺地保卫金门。威尔逊认为,为了守住那些小岛屿而和中共开战是“愚蠢的”,美国应该只保卫台湾和澎湖,放弃沿海的小岛屿。

一方面由于英国的反对,另一方面由于自己政府内部的不同意见,艾森豪威尔和杜勒斯不得不在保卫金门的问题上作些让步。1月21日,杜勒斯在一次国家安全委员会会议上说,美国将不公开声明保卫金门,而是在私下向蒋介石保证美国将协助他守卫金门。艾森豪威尔强调美国的“最终目的”是保卫台湾和澎湖,而其他的沿海岛屿对于这一目标来说是“次要的”。他建议美国只是暂时将金门和马祖包括在美国的防御圈内。随后,杜勒斯告诉英国大使梅金斯,美国决定不公开声明保卫金门和马祖。同时,杜勒斯又强调美国不接受英国关于让沿海岛屿“最终回到大陆政府手中”的立场。

1月31日,华盛顿让美国驻国民党政府的大使卡尔·兰金(Karl Rankin)转告蒋介石:“在目前形势下,美国总统打算协助防卫金门和马祖,以对抗武装进攻,如果总统认为这一进攻是攻打台湾的前奏的话。”蒋介石表示,他理解美国不愿意公开声明保卫金门和马祖的原因,但他要求准许在台湾发出的声明中提到美国要保卫金门和马祖。但兰金没有同意他这么做。蒋介石还反对英国要台湾放弃金门和马祖的政策,他要美国在这个问题上对英国做做工作。

美国在私下向蒋介石保证要协助防卫金门和马祖的同时,又于1月28日指示新西兰在联合国提出“奥雷克”议案,要求安理会讨论中国大陆和台湾在沿海岛屿发生冲突的问题。同日,英国驻华代办杜威廉通知周恩来:新西兰将向联合国安理会提出有关中国大陆某些岛屿地区的敌对行动问题的提案,英国支持这一提案。周恩来回答说,讨论中国沿海岛屿就是干涉中国内政。2月3日,周恩来电告安理会:“新西兰的建议显然是干涉中国内政,掩盖美国对中国的侵略行为,因此直接违反了联合国宪章的基本原则,中国不能派遣代表参加对新西兰建议的讨论。”随后,周恩来借接见瑞典驻华大使和印度驻华大使的机会,反复强调新西兰提案的实质是制造“两个中国”。2月5日,他对瑞典驻华大使雨果·维斯特朗说:“国际上一切为和缓并消除远东紧张局势,包括台湾地区的紧张局势在内的真正努力,中华人民共和国总是给予支持的。现在的问题是,新西兰的提案不能达到这个目的,而是要达到一个相反的目的,那就是把中国和被中国人民唾弃和推翻了的蒋介石集团放在对等的地位来谈判停火。这就是要联合国来干涉中国的内政。”2月6日,周恩来在会见印度大使赖嘉文(Nedyam Raghavan)时指出:“现在国际上有一个阴谋,要在台湾地区搞成“两个中国”的形势。正因为这个原因,所以新西兰的提议是不能同意的,它要联合国来干涉中国同蒋介石之间的内战,它要中国和蒋介石集团到安理会去谈判停火,而在安理会里蒋介石的代表是正式代表,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代表却是被邀请的。这种形势是绝对不能接受的。”

中国政府坚决反对新西兰的提案,而台湾海峡的紧张对峙又持续不退,这使英国官员忧心忡忡。2月9日,梅金斯大使向杜勒斯国务卿转告英国政府的一个口信:尽管美国协助国民党撤出大陈岛的行动进行得很顺利,但台湾海峡的形势“仍然令人担忧”。如果在金门和马祖发生冲突,英国的多数舆论不会支持美国干涉这些沿海岛屿,因为英国视这些岛屿为中国的一部分。

2月10日,艾森豪威尔总统致信丘吉尔首相,表明“在目前形势下”,他已经就沿海岛屿问题给了台湾“一些保证”。丘吉尔在回信中先要求艾森豪威尔说明给了台湾什么“保证”,然后指出,尽管西方不应让中共“消灭”台湾的国民党政府,但沿海岛屿却不是进行战争的“正当理由”。一场帮助蒋介石保卫沿海岛屿的战争在英国是得不到支持的。艾森豪威尔搬出所谓“慕尼黑教训”来反驳丘吉尔的观点。他说,西方不断让步只会助长中共的“好战精神”,西方在和中共打交道时,应记住30年代的“慕尼黑教训”。

2月底,杜勒斯突访东亚。回到华盛顿后,他对艾森豪威尔说,如果中共消灭驻守在金门和马祖的国民党军队,那么,不光是对台湾,而且对亚洲的其它地区,后果都将是“危险和糟糕的”。俩人一致认为,美国应该协助防卫金门和马祖,必要时使用战术核武器。艾森豪威尔建议杜勒斯在3月8日的一次公开讲话中表示:美国准备像使用常规武器一样使用核武器。3月6日,艾森豪威尔本人在一次记者招待会上声称:美国要像使用一颗普通子弹一样使用核武器。

美国在台湾海峡的强硬态度使英美关系很紧张。3月25日,艾登告诉杜勒斯,英国不愿意继续在联合国支持“奥雷克”议案,因为,在目前的形式下再提出此议案的话,其作用只能是暴露西方国家在台湾海峡问题上的分歧。杜勒斯对艾登的态度很恼火。他在给艾登的回信中说,“我只是预料苏联会否决(新西兰的)提案,但我必须承认我没有料到你会这样做”。他说,“奥雷克”计划的目的是要利用安理会这一“庄严场合”来“聚集世界的力量”,从而在“道义上”对中共发挥“遏制作用”。杜勒斯还提到即将召开的万隆会议。他说,中共将会从这个会议上“获得使用武力的绿灯”。3月28日,艾登再次致信杜勒斯,进一步解释他反对“奥雷克”计划的理由。他说,现在在安理会挑起一场关于台湾海峡形势的辩论,只会被亚洲人看作是一次西方对付万隆会议的行动,这会给尼赫鲁和吴努以“很坏的印象”。

3月29日,艾森豪威尔写信给丘吉尔,对英美在远东问题上的分歧表示遗憾。他说,尽管英美在欧洲问题上总是看法一致;但在远东问题上,“我们各自的态度却总是经常不一致,以致于几乎是相互敌对”。他呼吁英美加强团结,保持行动一致。

英国在“奥雷克”计划上的不合作态度使杜勒斯很难实现他用联合国“停火”决议来维持台湾海峡现状的打算。再加上美国政府内部继续有人反对保卫金门和马祖,艾森豪威尔和杜勒斯不得不重新考虑美国对沿海岛屿的政策。4月4日,俩人作了一次长谈,认为最好的办法是改变蒋介石对金门和马祖重要性的看法,蒋介石应视这些岛屿为“前哨”,而不是“堡垒”。

4月17日,杜勒斯向艾森豪威尔提出一个新建议:美国说服蒋介石撤出金门和马祖;作为补偿,美国在台湾搞一个“海上拦截”计划,以阻止中共进攻台湾。他还建议美国在台湾部署核武器。艾森豪威尔赞成这个建议,但强调美国不应该强迫蒋介石撤出金门和马祖。他说,美国应让国民党自己决定是坚守这些岛屿还是放弃它们。他还问杜勒斯是否打算将此设想通知英国人。杜勒斯回答说,他可能向英国官员“暗示”一下,但他怀疑英国政府会积极支持他的建议,因为英国国内舆论会反对。4月20日,雷德福和罗伯特逊到台湾和蒋介石会谈,转告杜勒斯的新建议。但是,蒋介石拒绝接受放弃金门和马祖的要求。杜勒斯的计划未能成功。

针对一些亚非国家对台湾海峡紧张局势的担忧,周恩来于4月23日在万隆会议上表示,中国政府愿意同美国政府坐下来谈判,讨论和缓远东紧张局势的问题,特别是和缓台湾地区的紧张局势。第一次台湾海峡危机结束。

结论

第一次台湾海峡危机发生后,英国非常担心美国为了保卫金门、马祖等岛屿而和中国发生直接冲突。英国官员认为,在一场中美战争中,作为美国盟国的英国将陷于很困难的处境:如果英国不支持美国,英美同盟有破裂的危险;如果英国支持美国,英国又将得罪亚洲的中立国家,比如印度,同时将破坏英国要和中国关系正常化的努力;再者,英国国内舆论会激烈反对政府支持美国的政策。保守党政府希望尽快缓和台湾海峡的紧张局势,避免英国不得不作出困难的选择。为此,伦敦不断呼吁华盛顿冷静行事,要求美国政府迫使蒋介石撤出金门、马祖等沿海岛屿。

在危机初期,艾登同意杜勒斯提出的“奥雷克”计划。艾登希望通过该计划促使美国重新审视其对华政策,坐下来和中国讨论整个远东的局势,包括美国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和接纳北京进入联合国。但是,杜勒斯对“奥雷克”计划有他自己的打算。“奥雷克”计划是他对付台湾海峡危机策略的一部分。他希望通过“奥雷克”议案使联合国通过“停火”决议,以维持台湾海峡现状;同时通过缔结“美台共同防御条约”来阻止中国统一台湾。杜勒斯并不打算和北京谈判美国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和接纳北京进入联合国的问题。

中国人民解放军解放一江山岛以后,美国准备公开声明保卫金门和马祖,但是,英国坚决反对美国这样做。由于英国的异议,再加上美国政府内部本身的意见不统一,杜勒斯不得不放弃公开宣布保卫金门和马祖的做法,转而私下向蒋介石交底。这说明英国的态度对美国的政策起了一些掣肘作用,但这一作用很有限。毕竟,英国只是迫使美国不公开声明保卫金门和马祖,而没能使美国完全放弃帮助台湾保卫金门和马祖的立场。危机后期,杜勒斯希望在联合国再次提出“奥雷克”议案,来破坏中国的国际形象,对抗即将召开的万隆会议。但是,鉴于美国在台湾海峡问题上继续持强硬立场,英国已不愿再支持“奥雷克”计划了。杜勒斯的设想未能实现。

在危机期间,英国一直压美国迫使蒋介石放弃金门和马祖,以为美国可以对蒋介石耳提面命,发号施令。实际上,英国低估了蒋介石本人不愿放弃金门、马祖等沿海岛屿的决心。英国以为,只要美国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并同意接纳北京进入联合国,中美之间的矛盾就可以消除,台湾海峡的局势就可以和缓。这表明英国错误地理解了造成台湾海峡危机的根源,这个根源就是美国搞“两个中国”,阻止台湾和大陆的统一。

英国政府自己就一直在坚持“台湾地位未定”论。甚至就在台湾海峡危机期间,英国外交副大臣里丁(Lord Reading)还称“并不存在”规定台湾地位的国际文件,并说英国“并不认为它(台湾)构成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部分”。“美台共同安全条约”缔结后,英国官员还表示欢迎,赞扬条约的“防御性”。这说明英国是不希望看到大陆统一台湾的。英国一方面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另一方面在台湾问题上又和美国站在一起,搞“两个中国”。英国的这种两面政策是阻碍五十年代中英关系完全正常化的主要原因。

(本文事先没有发表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