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应该懂点潜规则
7716700000024

第24章 在商战中克敌致富的秘诀——经商潜规则(4)

1936年,战争乌云笼罩了整个世界。一次偶然的机会,一家报纸编辑告诉“摩托罗拉之父”高尔文,由于无线电通讯的缺少,军队里的行动受到了很大的阻碍,用这样的装备去打仗,结果肯定会失败。于是高尔文决定进入警用无线电市场,组织公司的工程师们开始生产。样机很快生产出来了,能够保证大约1英里的通话质量。无线电在战争中大放光彩,赢得了许多战时订单,并为美军的胜利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当战争的硝烟还在弥漫的时候,高尔文就考虑到战后的发展问题了。完全靠军事生产是不可行的,必须再生产新的东西,他看到了市场对新的民间工业及消费产品的需求及渴望。为此,高尔文开始将生产战时手机的经验用于商用无线电通讯事业,并开始开发新颖别致的产品。当它的无线电寻呼机问世后,尽管产品离完美还差一段距离,可是试用过的人却再也不愿放弃。

二战结束以后,电视机正式问世。摩托罗拉便是电视机行业的创始者之一,并推出了第一台售价低于200美元的电视机。在60年代,摩托罗拉开始扩展海外市场。自从半导体变成了工业和商业用基本的电子零件以来,摩托罗拉大大扩展了它的基本客户范围,包括全世界各种新工业。

这些进步影响到摩托罗拉在消费、通讯和汽车市场的各种产品,再一次使摩托罗拉发生变化。二战后,摩托罗拉已在军用最尖端电子技术的项目上扮演着一个重要的角色。1958年,美国发射探险者一号无人驾驶人造地球卫星,摩托罗拉提供了无线通讯设备;1969年,摩托罗拉的装置让全世界的人耳闻目睹了“阿波罗”太空人登月。

从最初的成立到今天的巨人,摩托罗拉创造了无数个第一:1940年,摩托罗拉为美军士兵制造了第一部手持式无线对讲机;1944年,高尔文制造公司在出租汽车上安装了第一套无线电对讲机系统;1947年,摩托罗拉推出了第一个车载双向调度无线电;1948年,推出了第一部商用对讲机;1973年,展示了第一部可行的便携式电话机原形;1982年,生产出第一部车用免提电话;1984年,推出了第一部蜂窝折叠手机;1992年,发明了第一部可携带手机,1996年,又推出第一部全中文手机……

推陈出新,以新而立,企业获得持续发展的重要动力就是持续、稳健高效、发展的核心竞争力,是智慧的赚钱之道。创新是创新经营,是经商的生命,创新技术是经营的灵魂,无论是过去、现在、还是将来都是如此。

家喻户晓的海尔小小神童洗衣机长期占据单一品种销量第一位,其飞速的发展堪称家电行业的一大奇迹。从普通洗到无孔脱水、可以加热洗、透明视窗、手搓式,再到新一代的“同心洗”,海尔在小小神童洗衣机的功能、性能、外观等方面不断推陈出新,在品种、型号、技术等方面不断丰富发展,充分展现了海尔的科研开发实力和不断创新的精神。

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不断地自我否定不仅使得海尔小小神童洗衣机做大了一块块“市场蛋糕”,并且也将跟进模仿的竞争对手远远地甩在了后边。

总之,一个企业、一个商人要想不落后,要想永远保持旺盛的财气,就要紧跟时代潮流,不断变化,把创新作为谋取强大的武器。

如果情况不对劲,当务之急是迅速撤离

面临多变的时代,商人需要对变化保持警觉并且有效驾驭。当得知情形对自己极度不利时,应识时务者为俊杰,及时放手。能够依据外部环境的变化,特别是市场和竞争对手的变化而随机应变,调整自己的战略战术,懂得及时抽身之道,才是高明的商人。

一个商人要知晓进退之道,只知前进,不知后退,往往会碰壁。退出是对自身状况进行冷静、理智的深刻剖析,然后再行动的一种战略选择。因此,经营者应该明察善断,要根据具体的情况应对,有时候需要锲而不舍地坚持,有时候则要敢于放弃。

松下幸之助说得好:“武功高强的人,往回抽枪的动作比出枪时还要快。与此同理,无论是搞经营还是做其他事情,真正能做到不失时机地退却者,才堪称精于此道。”由于松下幸之助是一个懂得进退的人,所以才有松下公司的发展壮大。

松下幸之助的抽身之道源自山科的“撤退”哲学。山科是万代公司的会长,跟松下幸之助很熟,他的“撤退”哲学以及万代公司的商业经验“为了成功,撤退也有必要”,松下幸之助对之知之甚详。松下幸之助十分同意山科的“撤退”哲学,在他自己的经营史上,就有过数次的撤退。

二战后不久,松下接手了一家濒临倒闭的缝纫机公司。起初,他觉得有办法使其起死回生,但由于不擅长此方面的业务,而且竞争对手林立,自感无法抗衡,便立即退了出来。当然,费了一番功夫以后退出来,在财力、物力、人力等方面都会有些损失,但总比继续毫无希望地撑下去来得划算。

松下的“撤退”,最为惊天动地的要算从大型电脑领域的撤退。那是1964年的事情。此前,松下已经在大型电脑的制造方面投注了十几亿日元的资金,并且已经研制出了样机,达到了实用化的程度。可是,松下却遽然从这一领域里退了出来。当时的情形是,小小的日本,有包括松下在内的7家公司在从事大型电脑的科研开发,而市场却远没有那么乐观。继续下去,势必形成恶性竞争的局面。与其恶性竞争而两败俱伤,还是毅然决然地早些退出来为好。后来的事实证明,松下的这步棋走得很正确。直至今天,家用、小型电脑长足发展了,唯独大型电脑却比较冷清。

1925年,松下幸之助到东京办事处巡视时,发现装置在收音机里的电子管非常畅销。松下希望尽快能在大阪发售这种装置的收音机,因此,当场就指令和电子管制造厂交涉。结果发现那家工厂规模很小,资金也不雄厚,生产速度达不到订货的要求,于是就当场先付3000日元购买1000个。

回到大阪,松下就和电子管的批发商接触,当时因为来货很少,大家都急着赶快订货。这种情形大概持续了五六个月,而松下电器也因此多了1万多日元的收益,这在当时已是一笔不小的款子。

后来,制造电子管的厂家慢慢多了起来,各种品牌渐渐出现,价格自然也逐渐便宜。松下意识到,照这样下去,松下电器可能增加的利润必然会很有限,虽说目前还能保持一定的利润和销路,但情况已经有所变化,和前一阵子已经大不相同。在生意场上,先见之明是很重要的,重点在于如何掌握演变的趋势。做生意不能不注意情况的变化,必须要有应变的手段,这就是让松下萌生撒手念头的理由。况且已经赚取了一万多日元的利润,也应该是收手的时候了,再贪心就不大好。于是,松下就从这个还没有创造可观利润的电子管贩卖事业上撤资了。

过了四五个月之后,收音机配件的售价急转而下,使目前获利还不错的工厂和贩卖店一起陷入困境。而松下电器因为收手快,并没有受到任何影响。

由此可以看出,凡事都必须适可而止,否则反受其害。物极必反,还有的人可能是掉进陷阱或见别人掉进陷阱了,才觉得前面的路处处都是陷阱。而究竟是进是退,关键在于分析大局,把握时机。

商谚说:旧鞋子没破该扔就得扔,老生意好做该变也得变。激流勇退是一种大智慧,因为“花无常好,月无常圆”,所以“得些好处须回首”是比较明智的做法。一个良好的撤退,也应该和伟大的胜利同样受到尊敬。此外,撤退出旧行业而转入新行业,也有诸多成功事例。

香港假发之父刘文汉,从20世纪60年代起经营假发制造业,到1970年,假发销售已达4亿港元,产品仍然是供不应求。但刘文汉并没有被一时的辉煌冲昏头脑。他发现假发制造业竞争者日益增多,繁荣的假发市场背后已经显露出衰退的迹象。于是,他当机立断,回到他的出生地澳大利亚,去开创葡萄酒酿造业。他先把离悉尼只有l0公里远的一家葡萄园买下,接着又动用上千万港元,买下了当地一家酿酒厂。20世纪70年代后期,香港的假发业如潮水般消退,假发制造厂商纷纷关门倒闭。号称“假发之父”的刘文汉却在海外安然无恙,而且还拥有一家位列全澳前10名的大酿酒厂。

可以说,善于经营的商人,并不是万事总贸然前进之人,而是有着敏锐的眼光,善于因势利导,面对不同的时机和境况采取不同策略的人。该进时进,该退时决不犹豫。

经营往往受非人力所能为的客观因素的影响,因此,我们对自己所从事行业的前景必须有清醒的认识。我们应该明察善断,审时度势,敢于在情况不对劲时,迅速撤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