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梦
按照中央、省对健康卫生工作的要求,贵阳市将坚持公共医疗卫生的公益性质,强化政府责任和投入,提升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水平和公共医疗卫生服务能力,建立公立医院与城乡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上下联动、分工协作的机制,支持民营医疗机构发展,统筹推进医疗保障、医疗服务、公共卫生、药品供应、监管体制综合改革,为群众提供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医疗卫生服务。抓好全科医生执业方式和服务模式改革国家试点工作,加快标准化乡镇卫生院建设。优化医疗资源布局,促进新增医疗卫生资源优先向城市一环外配置,支持贵州省人民医院、市一医分院建设。力争在2015年前,建设标准化乡镇卫生院26个,政府办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达50个。
医疗资源布局更加优化合理
加快对“贵阳市医疗投资发展集团有限公司”的筹建;积极推进与北大方正集团合作办医;制定《贵阳市关于加快促进民营医疗机构发展的意见》,引导、鼓励和支持社会资本办医;全面启动《贵阳市医疗卫生设施布局规划》编制工作。同时,引导市辖区内各级各类医疗机构向城市一环外选址建设分支机构。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更加巩固
新农合参合率保持在97%以上,进一步规范县、乡、村新农合定点医疗机构合理检查、合理用药、合理治疗、合理收费,减轻参合农民看病就医负担。实施城乡居民大病医疗保险(新农合部分)试点工作;力争90%以上的群众看病不出县。
城乡医疗对口帮扶更加完善
继续组织实施医疗对口帮扶工作,推进与省外医疗机构对口支援,带动提升贵阳医疗质量和水平。进一步深化和完善城市支援农村卫生工程,开展市属医院到三县一市(清镇市、修文县、息烽县、开阳县)乡镇巡回医疗服务工作,缓解农村群众看病难问题。
医疗从业人员更加充实
认真实施《关于降低标准、简化程序择优招聘大专以上医学毕业生到我市乡镇卫生院下派至村卫生室从事村医工作的实施办法》,逐步解决乡镇卫生院空编问题。
确保2014年我市乡镇卫生院人员在编率达85%以上,到2015年在编率达95%以上。
全科医生执业方式和服务模式改革试点全面推进
切实落实签约服务、首诊负责和双向转诊制度,建立有效运行的分级医疗制度。
充分利用全科医生培训基地,开展全科医生岗位培训和转岗培训,壮大全科医生队伍。
力争2014年年底全科医生服务团队与居民签约服务数量达到5万人。
养老梦
为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建立起与人口老龄化进程相适应、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协调的养老服务体系,不断满足老年人在日常照顾、精神慰藉、心理康复、医疗护理、紧急求助等方面的需求,贵阳市委、市政府开展了大量关于养老的系列工作,初步建立起了以家庭养老为主,家政养老、老年公寓、社区养老为互补的多元化养老模式。
同时,出台了《贵阳市养老服务机构管理办法》,用以规范养老服务机构的服务能力、服务水平,促进养老服务机构的发展,维护老年群体的权益等。2014年,贵阳市政府为民办“十件实事”中明确提出要建设城市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10个、农村老年人互助幸福院10个;继续实施高龄补贴政策;建成贵阳市残疾人康复托养中心(一期);到2015年,全市社会养老床位数达到每千名老年人30张以上,服务能力更加增强。
未来,贵阳市还将运用市、区(市、县)、社区(乡、镇)信息网络平台,开展社会化、市场化居家养老服务。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组织人员参加养老护理员培训,加快养老服务人员素质及基本技能的培养,促进全市养老服务行业水平的进一步提升。完善乡镇、村居老年活动中心运行机制,积极引导专业社会组织参与老年活动中心建设,努力提升老年人生活质量和幸福指数。全面建立以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支撑的覆盖城乡的多元化养老服务体系,实现居家养老服务逐步覆盖农村的工作目标。
城乡养老服务体系更健全
完善政府供养制度,保障孤老优抚对象、城市“三无”、农村“五保”老年人基本生活不低于当地居民平均生活水平。推行政府购买养老服务,探索建立老年护理补贴、护理保险制度,增强老年人对护理照料的支付能力。完善农村养老服务托底措施,健全农村“五保”供养机构功能,使农村“五保”老人老有所养。支持乡(镇)“五保”供养机构改善设施条件并向社会开放,提高运营效益,增强护理功能,使之成为区域性养老服务中心。充分发挥村民自治功能和老年协会作用,督促家庭成员承担赡养责任,组织开展邻里互助、志愿服务,解决周围老年人实际生活困难。
社区养老服务网络为托底
依托社区服务,大力兴办社区养老互助点,为老年人打造互帮互助、精神慰藉、休闲娱乐的平台。大力发展社区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老年人配餐送餐中心、家政服务公司等多种形式的养老服务实体,为老年人提供助餐、助洁、助浴、助医等专业化服务全市养老服务机构建设形成中心城区市场服务特色圈、城乡结合区服务供给拓展圈、远郊区县基本服务保障圈,实现养老服务机构地域布局与功能定位比较合理的发展战略。云岩区、南明区、花溪区、观山湖区将充分利用自然条件及区域优势,引导社会力量投资建设高档型养老服务机构;乌当区、白云区以建设普通型、护养型养老服务机构为主,在满足本区域养老服务需求的同时,拓展服务对象,扩大服务区域;清镇市、修文县、息烽县、开阳县充分挖掘本区域潜力,大力开发闲置资源,依托中心敬老院,建设综合性养老服务中心,保障本区域养老服务基本需求得到满足,保障辖区内“三无”、“五保”老人得到及时妥善安置。
宜居梦
宜居城市是指经济、社会、文化、环境协调发展,人居环境良好,能够满足居民物质和精神生活需求,适宜人类工作、生活和居住的城市。根据《贵阳晚报》2013年11月24日的报道,贵阳市在2005-2013年9年间5次进入“十佳宜居城市排行榜”。目前,贵阳市正按照《中共贵阳市委关于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全会精神全面深化改革扩大开放的意见》中提出的“贵阳将成为一个城市可持续发展、管理有序高效、安全有序运行、城镇建设各具特色、城乡统筹协调的宜居城市”目标,在加速发展经济、社会、文化等方面的同时,着重开展住有所居、居有环境建设,加快推进公租房建设,强力推进棚户区改造。加快推进农危房改造。同时,大力实施增绿添彩工程。到2015年,力争新增和提升改造绿地600万平方米,实现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到45%,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进入全国省会城市前10名的目标。大力加强体育健身设施建设。到2015年年底,全市人均体育场地面积达到1.5平方米以上,各区(市、县)建有3个以上体育场馆(体育场、体育馆或健身中心),全市所有区(市、县)拥有健身活动中心,100%的乡(镇)建有“农民体育健身工程”,100%的社区和80%以上的行政村建有便捷、实用的体育健身设施。大力加快公共文化设施建设。以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为抓手,大力实施《贵阳市公共文化设施布局规划》,到2015年,实现全市公共图书服务80%覆盖,建成完善的市、区(市、县)两级文化馆系统,全市100%的社区和80%乡镇建有综合文化站(文化活动中心),90%乡镇和60%以上的社区建有公共电子阅览室,100%的村建有文化活动室、农家书屋,全市公共文化设施建设水平进入西部先进行列。
文化梦
贵阳市在国家和省的指导下,公共文化建设取得了长足的进步。2013年11月,贵阳市获得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创建资格,为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注入了新的动力、活力。以此为契机,按照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西部标准,到2015年,全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水平将进入西部地区先进行列,建成完善的市、区(市、县)、乡(镇、社区)、村(居委会)公共文化服务网络系统,形成设施网络完善、服务能力强大、组织支撑有力、保障措施到位、评估督导有效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设施网络完善
设施网络设置率、覆盖率、面积和配置符合国家标准或要求;城乡公共文化设施布局合理、科学配套。
服务能力强大
提供公共文化产品和服务的效能达到全省先进水平;各类公共文化设施免费开放,群众文化活动常态化,切实保障包括进城务工人员、残疾人等人群在内的群众基本文化权益。
组织支撑有力
实施市、区(市、县)两级政府责任制,建立政府领导、部门负责、社会参与的管理体制,形成政府与公共文化机构专家咨询与决策参考机制;公共文化管理部门在城乡规划建设中发挥更为重要的作用;统筹文化、教育、科技、体育等设施规划建设和综合利用取得进展,社会效益显着。
保障措施到位
公共文化服务财政资金保障充分,管理与技术人员等公共文化人力资源满足全市公共文化发展需求,建立起公共文化服务平台和技术支撑系统。
评估督导有效
建立公共文化服务绩效评估指标系统,实施绩效评估制度,形成政府、社会、服务群体参与的督导体制,建立政府、文化和财政部门、公共文化机构重大文化项目工作考核机制。
服务梦
贵阳市政府按照“转变政府职能,建设服务型政府”、“必须坚持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工作要求,在提高行政效能、打造廉洁高效政府,维护公平正义,建立法制社会等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当前,贵阳市正在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市委、市政府将“转作风、抓反腐、办实事、树形象”作为活动抓手,着力构建服务型政府、法制型政府、廉洁型政府。
服务型政府
全市各级各部门要牢固树立“为民办实事”的思想,切实加强协调配合,整合社会资源,提高行政效率,为市民、企业提供必要的服务,建立起一套促进社会和谐发展的服务体系。加大简政放权力度,按照“减、优、限”的要求,最大限度减少审批事项,优化和规范行政审批的实施,加强对审批权力的监督制约,推进审批过程、结果公开,强化全过程监督控制。推行行政审批标准化,实行网上审批,简化审批环节,强化审批责任,提高审批效率。对于特殊人群、企业采取定人服务、延时服务、预约服务、上门服务等方式提高服务水平,努力营造人民群众满意的政务服务环境。同时,动员社会成员的力量,科学有效发挥社会组织的资源优势,建立多元化的服务体系。
法治型政府
充分发挥司法职能,强化公、检、法、司等部门联动的深度和广度,实现司法信息的顺畅交换和共享,有效整合司法力量,建立多元化矛盾纠纷解决机制。立法部门要结合贵阳市经济社会发展的现状,适时制定并完善切合实际的法律法规,形成一套完善的法律体系,保障社会运行有法可依。执法部门应严格执法,坚决维护法律的尊严和地位,对危害社会发展的行为或机构严肃处理,最大限度地降低行为所造成的负面影响。重视法制宣传,广泛动员广大人民群众,发挥社会公众的监督作用,充分运用微博平台等信息化手段,鼓励公民、法人和其他社会组织积极参与法制建设,共同努力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实现“法制体系”服务“发展”。
廉洁型政府
第一,构建和推进清廉务实的廉洁政治。完善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突出选人用人导向,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的用人标准;深化审批制度改革,打破权力垄断;推进行政经费使用管理改革,用好财政每一分钱;深化基层管理体制改革,构建社会管理新格局;始终保持惩治腐败的高压态势,切实做到有案必查、有腐必惩、有贪必肃。第二,塑造和完善公平和谐的廉洁机制。推进公共资源配置市场化改革,防止行政干预资源配置;建立防治腐败工作机制,探索建立分类管理制度,指导、督促社会领域健全自律机制,促进廉洁、诚信、规范从业;着力强化基层党风廉政建设,开展廉政文化进社区、社区党务公开、社区廉政风险防控、社区廉政监督等工作,不断夯实反腐败的群众基础。第三,引导和推动诚信有序的廉洁市场。制定诚信标准、开展诚信宣传、进行年度诚信评定、完善金融诚信体系、建立完善便于查阅的信息系统等工作的开展,着力构建诚信政府、诚信企业、诚信市民、诚信农民,以廉洁诚信带动市场秩序的好转。
廉洁政府,不是一蹴而就的,这需要政府、社会、企业和个人多方的共同努力,同时,还要建立起“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惩防并举,注重预防”的治理监督长效机制,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