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贵阳新使命
生态是贵阳最大的比较优势,也是贵阳打造经济升级版的重要抓手,建设生态文明城市,有利于最大限度地发挥贵阳的比较优势。近年来,以建设生态文明为总抓手,贵阳市着力转变发展方式、着力保护青山绿水、着力改善民生、着力提高城市规划建设管理水平、着力加强思想道德建设、着力完善法规制度,成效明显,产业结构明显优化、生态环境明显改善、市民幸福感和满意度明显提升、城市功能明显完善、市民文明素质明显提高、创新体制机制取得明显效果。贵阳,就是中国的哥本哈根。她的森林覆盖率、建成区绿化覆盖率已经分别达到44.2%、43.5%,饮用水源达标率100%,空气质量总体优良,生态保护的制度体系初步形成,“爽爽的贵阳”已经成为享誉国内外的城市品牌。
知行合一成就生态贵阳
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就是要处理好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这对矛盾,在坚持生态保护这条底线的同时,实现落后地区的经济快速发展。对于贵阳正在进行的生态文明示范建设来说,示范的意义,就在于走出一条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兼得、人民富裕与青山绿水同在的可持续发展之路。走出过去长期以来,不惜以牺牲生态环境为代价追求GDP快速增长的传统发展理念。实践证明,实现可持续发展,首先必须摒弃陈旧的发展理念,代之以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理念,人与自然和谐、发展与环境双赢的生态文明理念。
生态文明,生态是基,文明是本。仅有生态,没有文明,就是生态蒙昧。恩格斯早在一百多年前总结两河流域文明不再的历史教训时曾这样告诫:“我们不要过分陶醉于我们对自然界的胜利。对于每一次这样的胜利,自然界都报复我们……”
从农耕文明、工业文明到生态文明,人类的文明形态不断升华,目标只有一个,那就是跳出人与自然的对立,找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规律。这个规律就是生态文明。
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生态文明的本质是文明,文明的核心是化人。不管是贫穷还是富裕,是大国还是小国,是东方国家还是西方国家,在面对能源、资源危机和气候变暖、环境破坏的一系列日益严峻的挑战中,谁都不能独善其身。
而是应该顺应历史潮流,承担我们共同的责任,履行我们共同的义务。建设生态文明,已经成为中国转型发展的内在要求,已经成为中国经济的一种新常态。贵州有着得天独厚的自然生态资源,但又无时不走在生态环境极度脆弱的边缘,更需要倍加珍惜和守住发展与保护“两条底线”。同时,建设生态文明不是简单的生态保护,也不是单纯的环境治理,更重要的是建设一种文明形态,内化为一种社会治理体系。
缺乏生态文明的教育和养成,没有从文化和社会共同核心价值中树立对生态的敬畏、敬仰和认同,生态保护就只能是被动的和暂时的,是不可持续的。要加强对新型生态文化业态、生态文化样式的引导,让不同类型生态文化产品都成为弘扬生态主流价值的生动载体,只有这样,才能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市民是一个城市的主体,更是生态文明建设的主体。生态文明的核心是知行合一,观念先行。知行合一,才能“致良知”,才能“致生态良知”。生态良知就是生态伦理规范和生态道德理念,就是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就是以生态文明为本质的人与自然和谐发展、自然与人有机融合,它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早在2009年“生态文明贵阳会议”达成的《贵阳共识》中,对建设生态文明提出八点倡议的第一条,就是观念先行——建设生态文明,离不开生态文化作支撑。要加大宣传教育,在全社会形成广泛共识,形成生态城市的文化和理念,真正使生态文明理念深入基层、深入人心,把生态意识上升为全民意识、主流意识,倡导生态道德、生态伦理和生态行为,提倡生态良心、生态正义和生态义务。同理,生态文明之知,就是把培育和践行生态文明核心价值观融入国民教育全过程,把培育和践行生态文明核心价值观落实到经济发展实践和社会治理中;生态文明之行,就是从坐而论道到起而行之,大众参与,人人有责,共建共享。从现在做起,从身边事做起,履行共同和有区别的责任,推动形成绿色健康的生活方式和消费模式。
把生态文明的理念转化为实际行动,形成绿色的生活和消费方式,做生态文明的忠实实践者。
一张蓝图绘到底
围绕生态文明建设,贵阳市委市政府多次对建设好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进行安排部署,强调坚决贯彻中央和习近平总书记“两条底线”重要指示精神的政治敏锐性、政治坚定性,始终保持对科学发展观的深刻领会和自觉执行,始终坚持“以生态文明理念引领经济社会发展”的信心和决心。围绕贯彻落实《贵州省国家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建设实施方案》,贵阳市将牢记省会城市的职责使命,切实增强建设全国生态文明示范城市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从全面提升城乡居民的生态自觉、生态自信和生态自强入手,咬定青山不放松、一张蓝图绘到底,把生态文明这面旗帜举得更稳、举得更高。
创新驱动新引擎
贵州受人才、区域、经济发展基础的限制。在保护生态环境的同时,还要实现经济增长,这是两难的。这其中需要勇气,更需要智慧。勇气就是坚决不走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环保不合格的项目坚决不要,污染的项目,坚决不上。更需要智慧,贵州省现在已经明确提出把大数据产业作为发展的重点产业,甚至于提到战略的高度来重视。在努力探索一条既能够实现高速发展,又能够保护生态的成功实践,这才是生态文明建设的价值所在。正是从这个角度看贵阳市生态文明的示范和先行,才更凸显保持清醒头脑,坚持守住生态与发展“两条底线”不动摇的重要性。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两条底线”要求,既是引领贵阳迈向生态文明新时代的世界观,也是指导西部欠发达地区实践的方法论。贵阳市建设全国生态文明示范城市,必须更加清醒认识、牢牢把握两者之间的关系。必须清醒认识到,加快发展与环境保护之间不是相互对立而是相互依存的、不是此消彼长而是互相转化的、不是先后有别而是并行不悖的。要避免思想里非此即彼、实践中厚此薄彼、结果上顾此失彼,既不能穿生态文明建设的新鞋走“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也不能以保护环境为发展滞后寻找借口,而必须坚持统筹兼顾,通过实施创新驱动战略,真正做到在发展中保护、在保护中发展,奋力走出一条西部欠发达城市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双赢的可持续发展之路。
贵阳要实现经济发展与生态改善“双赢”的目标,根本出路在于科技创新。
新一届贵阳市委提出,保持坚定步调,坚持推进“四大升级”不动摇的新的执政理念。围绕“打造贵阳发展升级版”目标,以中关村贵阳科技园为主要抓手,着力发展大数据、新医药等高新技术产业、现代制造业、以金融为龙头的现代服务业、都市现代农业等产业,推进产业发展升级。2014年以来,贵阳市围绕加快建立在筑高校院所科技创新联盟,大力促进教育科研资源与地方经济协同发展,为实施创新驱动战略形成良好格局、提供重要支撑。其中最有突破性的举措,就是2014年1月28日成立的贵阳高校科研院所科技创新联盟以及贵州大学贵阳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研究院。其中,发起成立贵阳高校科研院所科技创新联盟,就是要激发在筑各类科技人才创新创业活力,增强科技“造血”功能,促使贵阳科技创新持续发展。而成立贵阳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研究院,则是为更好地打造贵阳发展升级版提供智力支持和决策服务,形成鼓励科技资源共享、促进科技成果转化、人才创新热情迸发的良好局面。
生态生活五美融合
贵阳作为贵州省会城市,代表着全省的形象和水平。随着全国生态文明示范城市规划的批复实施,尤其是相关实施方案的正式落地,拉开了全力以赴建设全国生态文明示范城市的序幕。生态贵阳,最核心的一个目标就是以科学发展之美、自然生态之美、人居环境之美、人文行为之美、生活幸福之美“五美”的完美融合,让广大市民分享生态文明建设的成果。
近年来,在财力紧张的情况下,虽然贵阳每年用于保障和改善民生的财政支出都达到60%以上,但还有许多“旧账”需要进一步补上。同时,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对外交流的扩大,市民对民生改善有更多更高的要求。“收入低、就业难、上学难、看病难、养老难、行车难、住房难、环境乱、治安差、公共空间少”的“十困”问题的解决还需要再下大功夫。在保持良好的生态环境的基础上,让更多的人分享生态文明建设的成果,保证居民享有与贵阳环境等价的幸福生活,是摆在新一届贵阳市决策者面前思考的一个重大责任和使命。为此,贵阳市目前正全力以赴,通过生态文明建设实现富民增收的民生目标,通过生态文明建设提高市民收入水平,通过生态文明建设实现群众安居乐业,并在此基础上构筑健全的公共安全体系、更多更好的公共服务体系,推进民生改善升级。
协力争先建设生态贵阳
贵阳生态文明城市建设正赶上诸多“红利”释放的机遇。具体来讲,有四大机遇。
一是新一轮产业变革的机遇。中国当前正在进入第五次科技革命和第三次工业革命的新时期。在以信息技术和新能源相结合为基本特征的变革中,不论是东部发达地区,还是中西部欠发达地区发展都处在同一起跑线上。贵阳虽然是后发区域,只要能够把握好机遇,选择好路径,凭借得天独厚的自然生态环境,完全可以在新一轮绿色发展中抢占先机。
二是全面开放和深化改革的机遇。“改革是中国最大的红利”。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对全面深化改革做出的总体部署,必将释放新的强大活力,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各个方面的全面升级。特别是三中全会明确提出一系列重大改革举措,围绕生态文明建设方面的制度创新将更加重要。生态体制改革最能反映地方领导敢于担当的改革魄力,动真碰硬的抗压能力,善做善成的改革能力、勇毅笃行的改革定力、松绑除障的内生活力以及蹄疾步稳的改革耐力。因而,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和创新也成为中央对各地深化改革最大的期待之一,这对贵阳、贵州乃至中西部地区都是十分重大的机遇。
三是全方位对外开放的机遇。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做出了构建开放型新体制的重大部署,强调要扩大内陆开放,形成有利于内陆产业集群发展的体制机制。同时,随着贵广、沪昆等省际高铁即将开通和省内支线机场完善、高速公路网初步建成,贵阳与周边地区的时空关系正发生着深刻变化,交通枢纽和区域性中心城市的地位更加凸显;随着中关村贵阳科技园的建设、综合保税区的批建和临空经济区的规划布局,贵阳有了对外开放的高端平台。贵阳完全可以以此为契机,全面提升国际化水平,切实加强与西方发达国家、东盟区域、港澳台地区及国内发达城市开展合作,实现与国际接轨、推动跨越发展的目标。
四是长江经济带发展的机遇。2014年4月28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重庆主持召开座谈会,研究依托黄金水道建设长江经济带,为中国经济持续发展提供重要支撑。
会上,国家发改委负责人汇报了长江经济带建设总体考虑和相关规划。上海、江苏、浙江、安徽、江西、湖北、湖南、四川、重庆、云南、贵州11个长江经济带覆盖省(市)政府主要负责人汇报了对建设长江经济带的思考和建议。5月6日,贵州省委常委会召开会议,传达学习李克强总理在重庆主持召开的依托黄金水道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座谈会精神,强调要认真谋划,主动融入,借助长江黄金水道,大力推动贵州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所有这些机遇与贵阳良好的生态红利相结合,一定能转换成经济转型发展中的新的红利,转换成生态文明的新的战略机遇。只要贵阳深入挖掘生态优势,坚定不移地走绿色发展之路,推进生态产业化、产业生态化,就一定能放大好生态带来好发展、好未来。
当然,在看到多重机遇的同时,贵阳也面临多重严峻挑战。贵阳正处于工业化和城镇化加速推进、社会矛盾集中凸显的时期,发达城市和地区已经解决的问题贵阳仍要下大力气解决,发达城市正面临的问题贵阳同样要正视并加以解决,可以说是多重任务叠加、多重困难叠加、多重压力叠加。
一是既要“赶”又要“转”,即既要提升发展速度,又要推进转型升级。贵阳欠发达的基本市情没有改变,发展滞后仍是主要矛盾,加快发展仍是当前的根本任务。
不提升增长速度,就无法扭转落后的态势。但由于长期处在产业链低端和价值链前端,产业发展存在结构性问题,高新技术产业、现代服务业以及非公有制经济占比仍然较低。这就要求贵阳必须在加速发展中加快转型,在加快转型中加速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