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名将名师
7714100000050

第50章 数学殿堂里的笑声——记数学家孙本旺教授(1)

哈军工创建初期的数学教授会(后改称“教研室”)是最重要的基础课教授会之一,数学课被学生称为“霸王课”,说明理工科大学生对居于所有基础课霸主地位的数学,爱恨交织,敬畏有加。领导哈军工数学教授会的正、副主任是两位着名数学家:

主任是卢庆骏教授,副主任是孙本旺教授。他们俩同乡同庚同事,且都是留美博士,但他们的身世、性格和经历又各不相同。这里先说孙本旺教授。

一、寒门子弟考进南开大学

1913年2月,孙本旺出生于江苏省高邮县,乳名来福子。当年父辈从安徽逃荒来到苏北,父亲被一绸布店老板收留当了伙计,因为老实勤恳,店老板把他招为女婿。

孙本旺上有一姐一哥,但他是遗腹子,还没出生,父亲就过早去世了。幼儿寡母迁到乡下,依靠外婆家的一点薄田维系生计,备受族人欺凌。

孙本旺自幼聪慧,3岁时能看图识字,小小年纪就会背诵《离骚》等古诗词,无钱买书,就去借书,抄下来再编成故事讲给周围孩子大人听,孙本旺成了远近有名的“小先生”。不幸的是,13岁时母亲去世,16岁时外婆去世,此后孙本旺再也没有回过家乡。

小学毕业后,孙本旺考进扬州中学。扬中的数学教学在全国已小有名气。孙本旺在课余阅读了日本林鹤一编写的一套数学小丛书,大获裨益。思想活跃的青年开始关心国家的时局,高二时因为参加学潮,被学校开除。

等师范学校数学专业的大哥,一边打零工一边复习高中课程。他当过家教,辅导考生的数学高考,如果考生的考试分数高,雇主的报酬就会多一点。

1932年夏,才智超群的孙本旺一举考取了清华大学和浙江大学,但他到哪里去筹措学费呢?郁郁中看到报纸登出天津南开大学有数学奖学金名额,宛若在黑暗的隧道中见到一线亮光,孙本旺遂以优异成绩投考南开大学理学院数学系。从此孙本旺有幸师从一代数学宗师姜立夫先生,走进美丽而神秘的数学殿堂。

南开大学是当时中国最负盛名的私立大学,由着名爱国教育家张伯苓(1876-1951)和严范孙(1860-1920)创建于1919年。经过长期的艰苦创业,南开大学名师云集,终以优越的学术环境、严谨的科学训练以及崇尚务实的精神名驰南北,为国家和民族培养了一批优秀人才。

姜立夫(1890-1978),浙江平阳人,1911年考取美国庚款第三批公费生,1918年获哈佛大学研究院博士学位,1920年到南开大学创办了数学系。从他门下走出一批日后着名的数学家,如刘晋年、江泽涵、陈省身、吴大任等。姜立夫不愧为中国现代数学教育的奠基人。

读到二年级时,孙本旺便当了姜先生的助手,帮助辅导学生与批改作业。姜先生很喜欢性格开朗、勤奋用功的孙本旺,看到他冬装不足,特赠送一件皮袍子。

二、热血青年远走重庆

孙本旺的大学期间,正值国难当头、民族危亡之秋。日本帝国主义抢占东三省后,向华北伸出魔爪,国民党政府继续坚持不抵抗政策,失地丧权,亡国灭种的大祸迫在眉睫。1935年12月9日,在中共地下党的领导下,六千北平爱国学生举行了声势浩大的抗日救国示威游行,12月18日天津学生也走上街头,与反动军警搏斗,举行抗日救国大游行。满腔热血的孙本旺一直是爱国学运的积极分子,他被选为南开理学院的学生代表,参加了南开大学南下请愿团。1936年2月,孙本旺和同学们由南京返回天津,在火车站,学运组织的一位负责人通知孙本旺,天津的反动军警正在四处搜捕他,那人给了他一点钱,要他立即逃走,走得越远越好。孙本旺没有回郊区八里台的南开,他立即乘火车,辗转到了武汉,又搭江轮到重庆。多年后他讲述这一段浪迹天涯的经历:“……在朝天门码头,望着大江,心绪茫然,当时几乎身无分文啊,突然被人拍了一下,回头惊喜地发现那人竟是南开的同学肖伊莘。”经肖的帮助孙本旺找到一份小学教员的工作。1937年夏卢沟桥事变爆发后,孙本旺惦念着面临战火的母校南开大学,他要与母校同命运、共进退,主意已定,立刻动身,千辛万苦回到了天津。

以学术精良和人才济济着称于世的南开大学,将爱国主义作为南开精神的核心,也因此承受了沉重的苦难。南开大学是华北抗日救亡运动的重镇,是日寇的眼中之钉。

学校成立东北研究会研究日军罪行;爱国师生经常举行各类“国耻”纪念活动。南开人的精神力量和爱国行动让日寇不寒而栗。

1937年7月29日,星期四。北京、天津沦陷!侵华日军进攻天津,第一发炮弹射向当时的河北省政府,第二发炮弹直接打到八里台的南开大学。日机连续轰炸天津四个小时,其轰炸的目标集中在南开大学,校园几乎夷为平地,那座辉煌的图书馆和内部藏书,连同其他建筑毁于一旦。

刚刚回到南开大学的孙本旺目睹了这场日寇的野蛮暴行,有关史料记载:“数学系助教孙本旺在南开被炸毁、烈火熊熊燃烧之时,冒着生命危险从大火中抢出几件衣物……”

三、在西南联大的岁月

7月30日,张伯苓校长对《中央日报》记者发表讲话:“敌人此次轰炸南开,被毁者为南开之物质,而南开之精神将因此挫折而愈益奋励。”

7月31日,蒋介石在约见张伯苓和北大、清华等校校长时明确表示:“南开为中国而牺牲,有中国就有南开!”8月起,南开大学奉命举校南迁长沙,与南迁的清华、北大组成长沙临时大学,三校校长张伯苓、蒋梦麟、梅贻琦为常务委员,共主校务。

孙本旺与南开师生一起挤上满是难民的火车,历尽艰险,到达长沙。长沙临时大学在浏阳门外的圣经学院旧址成立,可是不到半年,沪宁沦陷,日军向华中地区步步紧逼,武汉震动,长沙不安。奉教育部之命,长沙临大准备迁往大西南。1938年1月,临大校常委会决定,全校开始迁往云南昆明,为此先派出一个三人先遣小组去打前站。

能参加先遣小组的三人必须是临大师生里的佼佼者,校常委会严格筛选后确定的三人是:北大的牛满江、清华的陈旭初、南开的孙本旺。

1月中旬,先遣小组带着报名入滇的820名学生和148名教师的名单,离开长沙。

他们按预定计划途经广州,由香港乘海轮到海防港,进入越南,再搭乘滇越铁路火车从云南老河口到昆明。

在广州,三人为了把赴香港护照上的身份由“雇员”改为“聘任人员”,费了不少口舌和时间。等待护照期间,他们去参观岭南大学,在该校的畜牧场,主人用冷牛奶招待客人,没有想到,孙本旺和陈旭初消受不起鲜奶,马上闹起肚子来。北方人牛满江却没有反应,免不了拿孙本旺二人逗趣一番。

2月,三人小组抵达昆明。经与有关部门交涉,他们借到迤西会馆和城外的昆华农业学校的两处房子。三人在会馆的佛堂里暂时栖身,没有床和床板,他们就把行李铺在地上,面对泥菩萨睡觉。

先遣小组圆满完成打前站的任务,迎接陆续到达的临大师生。4月2日,临大正式更名为国立西南联合大学,简称西南联大。

终于结束了颠沛流离的生活,孙本旺正式从南开大学毕业,在西南联大数学系任助教,同时成为姜立夫的研究生。

那时刚从英国剑桥大学回国的华罗庚教授和从巴黎回国的陈省身教授与许宝教授一起,被誉为西南联大的“数学三杰”。华罗庚开始矩阵几何的研究,主持有限群讨论班。陈省身带回几十篇欧洲数学大师的论文,开设了多门课程。华罗庚、陈省身、王竹溪联合举办了李群讨论班。这些教学研讨活动实际上已触摸到当时国际数学研究的最前沿。

孙本旺躬逢其盛,深受这些数学大师的熏陶和影响,他积极参加各个讨论班,开阔眼界,增长学识,为日后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春城昆明也是孙本旺的人生福地,他在这里完成终身大事。太太王文英,江苏镇江人,出生在世代书香人家。抗战期间参加一个募捐团体下南洋,在新加坡当小学教员。新加坡沦陷后,她历经重重艰险逃到昆明,投奔在国民党空军任职的哥哥,后在西山小学谋到教职直至当了校长。经朋友介绍,王文英与孙本旺相识相恋,他们终于携手建起一个患难与共的小家。

联大期间,三校风云际会,名师荟萃,学者云集,艰苦创业,和衷共济,为国家民族培养了一大批杰出的科学人才和革命志士,谱写了中国教育史上的光辉篇章。

四、蒋介石的“原子弹梦”和五才子赴美

第二次世界大战末尾,原子弹爆炸后的两朵蘑菇云久久悬停在日本广岛和长崎的上空,原子弹的巨大破坏力震惊了整个世界。一开始美国人准备和自己的盟国分享这项技术,这让很多国家,包括当时的国民党政府,都做起原子弹的美梦。蒋介石积极行动,他指示:“中国也要制造原子弹。”

恰好,中国战区美军司令魏德迈将军问军政部次长、兵工署长俞大维:“你们要不要派人到美国学造原子弹?”俞大维觉得良机不可失,立即将这一情况报告了蒋介石。

在俞大维的保荐下,蒋介石在重庆召见了西南联大物理系教授吴大猷。蒋介石告诉吴大猷,他已下令拨给十万元法币的经费,去实施秘密的原子弹研制计划,并且指示兵工署挪出一间大礼堂,供作原子弹研究室之用。

吴大猷则提出了自己的意见:发展原子弹,钱不是主要的,最重要的是人才,有了专门人才才能克服研制原子弹的困难。

蒋介石当即向吴大猷承诺,美国退还的庚子赔款,可以拨用,作为奖助人才赴美国深造的经费,人才名单由吴大猷选拔开具。

1945年秋,吴大猷和同为西南联大教授的化学家曾昭抡、数学家华罗庚奉命赶往重庆,军政部长陈诚和次长俞大维与他们会面,咨询筹划中国原子弹的发展计划。

这次会面的结果,无论是学界还是政界,认为“有人才有弹”,决定选派一些学物理、化学、数学的青年才俊出国,研习观察近年来美国各部门科学发展的情形。

曾昭抡、华罗庚、吴大猷回到西南联大后,从助教和学生中物色才子。曾昭抡负责化学的人选,他推荐了唐敖庆和王瑞;华罗庚负责数学的人选,他推荐了孙本旺;吴大猷负责物理学的人选,他推荐了朱光亚和李政道。

在数学新锐辈出的西南联大,独有孙本旺被选中,说明华罗庚识人的睿智目光,他看中孙本旺天赋好,有智慧,思想活跃,反应快,基础扎实。

1945年秋末,西南联大立即安排五名赴美才子的应急培训,由吴大猷为他们讲授量子力学等现代物理课程,前后约两三个月时间。孙本旺离开昆明后,王文英获得国民政府特设的“优秀青年入大学”奖励,进入清华大学社会系读书。翌年5月,西南联大结束了其历史使命,三校复员,北上平、津。

1946年8月的上海黄浦江码头,汽笛响过,一条美国运兵轮船缓缓驶离港口。在船舷一侧,有七个中国人聚在一处,久久凝望着远去的吴淞口。他们就是肩负重任赴美的华罗庚、唐敖庆、王瑞、孙本旺、朱光亚和李政道一行,此外还有吴大猷夫人阮冠世。曾昭抡已先期赴美,吴大猷去英国参加学术会议了。留学美国的杨振宁早就为他们在国际学舍预订了房间,做好接应准备。

轮船漂洋过海航行了三个星期,这一路上,大家相处融洽,过得十分愉快。性格随和的孙本旺很会讲故事,常逗得大家哈哈笑。除了要对华罗庚、阮冠世执弟子礼外,孙本旺算是五个学生里的“老资格”了,他年纪最大,且在西南联大任教多年。比孙本旺小13岁的李政道是大二学生,是大家喜爱的活泼的小弟弟。华罗庚提醒大家不要虚度光阴,还经常出点数学题考考这五才子。

9月13日,华罗庚一行抵达旧金山。初次来到经济发达的美国,他们闹出不少笑话。第一次吃自助餐,大家兴奋得很,这么多好吃的!每一个人都拿了几大盘食物,猛吃起来,服务小姐惊讶不已,围上来问,你们是从哪里来的?为什么这么饥饿?

最逗的是华罗庚理发。美国的理发服务分很多项,由顾客自己选择,按项收费。

这天华罗庚带五个学生去理发,五才子只选剪发一项,很快就剪完回去了。只有华罗庚坐在椅子上,总是不下来。一项完了,理发师问:“要不要刮脸?”华罗庚点一下头。刮完脸理发师又问:“要不要洗头?”他照样点头,“要不要吹风?”“要不要按摩?”他还是点头,最后把所有项目都做了一遍。结账时华罗庚惊呆了:30美元!

别说中国留学生,就是对普通美国人,这也是理发的“天文数字”。大家在旅馆等了好久,华罗庚才姗姗归来,惊呼失算。精明的数学家为理发付出惨重代价,成了大家笑谈的段子。

几天后,先期到达的曾昭抡赶到旧金山来与大家会合。曾昭抡说,美国已经把原子弹研制列为国家核心机密,根本就不向任何人开放原子能技术。考察之事势难进行,宜各自先进入美国的大学学习。

美国拒绝他们参观任何与原子弹有关的设施,一腔热血的中国学者吃了闭门羹,只好解散考察组,经报军政部允许之后,大家各奔东西,分散到美国各大学从事研究和学习。好在他们这时还有国民政府的资助,暂不必为生计犯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