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分激发自己的内在潜能
费尔德先生看着他的儿子马歇尔在戴维斯的小店里招徕顾客,就向店主戴维斯问道:“我的孩子在您的店里学生意,近来有进步吗?”
戴维斯不假思索地答道:“我们是多年的老朋友,用不着瞒你,免得你将来难过和后悔;而我又是个爱说老实话的直爽人。你的孩子的确是个稳重、端庄的好孩子,这不用说,一看就知道。但他要是在我这里学生意,恐怕学到老都不会成为一位出色的商人。他不是一块经商的料,生来性格就不适合做生意。你还是把他领回乡下去吧!”
不久以后,马歇尔来到了芝加哥,亲眼看见许多穷孩子因为自己的奋斗努力,都一个个发迹了。这使他的志气突然被唤起,他经常反问自己:“别人能做出惊人的事业来,为什么我不能呢?难道我生来就该落伍吗?”
马歇尔很快奋发起来了,他决心努力走自己的道路。他原有的潜能一下子被激发出来,成了举世闻名的大商人。
其实,每个人的体内都蕴藏着无穷尽的才能,如果被激发出来,就一定能够获得成功;如果不激发它,这些潜能就会渐渐地消失,以至于没有。正如人类的指甲,在几百万年前像野兽的脚爪一样锋利、坚硬,而随着不断进化人类不再需要这样的指甲了,于是它逐渐萎缩下去。
贮藏在人体内的巨大才能,是需要适当的环境、适当的机会、适当的工作,才能被激发出来的。试想,如果马歇尔依旧留在戴维斯的店里当个伙计,那他日后还会成为大商人吗?
对于一般的失败者来说,他们失败的原因就是缺乏良好的环境,他们从来不曾走入过足以激发人、鼓励人的环境中,他们也没有力量从不良的环境中奋起振作。
在现实中,有许多人直到老年时才表现出他们的才能。这是什么原因呢?有的是由于阅读富有感染力的书籍而受到激发,有的是由于听到富有说服力的讲演而深受感动,有的是由于朋友的真诚鼓励。
走入一种可能激发你的潜能的氛围中,努力接近那些了解你、信任你、鼓励你的人,这对于你日后的成功,具有莫大的影响和助益,所以绝对不可忽视。
当然,对于激发一个人的潜能来说,作用最大的则是自我反省和审视。因为一个人想要改变自己的命运,就要相信命运可以改造,而且自己愿意改造。
人生哲理
不要以为人的才能都是从外界得来的,其实我们每个人的体内都潜伏着巨大的才能。这种内在潜能常常处于酣睡状态,一旦被激发出来,就能爆发出惊人的力量。
工作不可没有乐趣
人的一生中,工作占去了绝大部分时间。如果从工作中只得到厌倦、紧张与失望,人的一生将多么痛苦!令自己厌倦的工作即使带来了名与利,这种光彩也是何等的虚浮!所以,工作不可没有乐趣。
没有乐趣,只能变成工作的奴隶。让自己变成工作的主人,这样才能从工作中得到乐趣。无止境地日夜工作正如无止境地追逐玩乐一样不可取。
工作是为了给个人的生活赋予意义,给自己的生命赋予光彩,而不光是为了活着。
带给自己工作乐趣的不是最后达到终点,而应当是工作的历程。一个演员的快乐要来自演戏的过程,正如一个老师要在教学中得到快乐一样,也正如一个待产的母亲,她的快乐不只是来自婴儿的诞生,同样地来自怀孕中的期待。
一举成名的人几乎都有一个共同的特征:他们有执著的工作目标,他们能把自己的工作当做一种乐趣,并能在工作中不断发现新的乐趣。
大多数人都是平凡的,但大多数平凡的人都想变成不平凡的人。这虽是一个积极进取的好现象,但是枯燥、紧张的工作使许多人产生了心理上的压力与情绪上的对抗,渐渐开始厌倦劳动、厌倦生活。
无论是否能变成一个不平凡的人,每一个人都应当从工作中得到乐趣。工作的乐趣如健康一样珍贵,但有时候比名与利更难得到。
工作的乐趣不是天生而来的,需要靠工作者的自信、毅力、谦虚、坚持……工作乐趣的观念完全系于一念之间。
人生哲理
工作是为了给个人的生活赋予意义,给自己的生命赋予光彩,而不光是为了活着。
勇于从最底层做起
有一位留学美国的博士,毕业后想在美国找一份称心如意的工作。他拿着自己的名牌大学的博士学位证书,跑了许多家大公司,结果没有一家公司录用他。
最后,他决定收起所有的学历证明,到一家跨国大企业去申请“程序录入员”。面谈后,当即被部门主管拍板录用。
这份工作,对于攻读到博士的人来说简直是小菜一碟。但在简单的工作中,他仍然干得一丝不苟,十分投入。不久,主管发现他能看出程序中的错误,非一般的程序录入员可比,不禁感到很奇怪。
在询问之下,他亮出了自己的学士学位证书。部门主管大吃一惊,感到让他干程序录入员实在太屈才了,便报告老板提出给他换一份更好的工作。
在新的工作岗位上,这位博士依然干得兢兢业业,并拥有了更多与老板接触的机会。老板发现他时常能提出一些颇有价值的建议,这比一般大学生要高明很多。于是,老板想弄清楚他为什么能与众不同的原因,便邀请他单独谈话。
一谈之下,他便不失时机地亮出了自己的硕士学位证书,马上又获得了提升。
再过一段时间后,老板觉得他还是和别人不一样,便再次“质询”。此时,他才亮出了博士学位证书。因老板对他的水平已经有了清楚、全面的认识,便毫不犹豫地对他委以重任,使他拥有了施展才能的广阔空间和大好机会。
人生哲理
脚踏实地是出人头地的一个必备条件,所以初入社会的年轻人,完全不必顾虑或者害怕自己被埋没。在初入社会的时候,年轻人应该有从基层干起的目标和打算。
比别人更卖力地工作
现在一个人10年换6次工作都很常见。但1966年的华尔街完全不像现在这样。那时的人并不跳来跳去,人们常常把自己的一生和某个公司联系在一起。
从布隆伯格被所罗门公司录用的那一刻起,他就认为自己是一个“所罗门”人了。许多大公司贪求与众不同的门第、风格、语音和常春藤联校的教育背景,而所罗门更看重业绩,鼓励实干,容忍异议,对博士生和中学辍学生一视同仁,布隆伯格感到很适应,他觉得那正是适合他的地方。
那时的职员都接受雇主的保护,这是因为,在那时的华尔街,重要的是组织而不是个人。
当时的布隆伯格认为:如果你能进入一个投资银行公司——对不是创始家族的继承人来说,可不是一件容易事,你会把它看成是终生的职业。你会一直干下去,最终成为一名合伙人,然后在年纪很大时死在一次商务会议当中。
布隆伯格说:“我永远热爱我的工作并投入大量时间,这有助于我的成功。我真的为那些不喜欢自己工作的人感到惋惜。他们在工作中挣扎,这么不快活,最终业绩很少,这样他们就更憎恶他们的职业。在这短短的一生中有太多令人愉快的事情去做,平日不喜欢早起就干不过来。”
布隆伯格每天早上到班,除了老板比利·所罗门,比其他人都早。有时比利要借个火儿或是谈体育比赛,因为只有布隆伯格在交易室,所以比利就跟他聊。
布隆伯格26岁时成了高级合伙人的好朋友。除了高级主管约翰·古弗兰德,布隆伯格常是最晚下班的。如果约翰需要有人给大客户们打个工作电话,或是听他抱怨那些已经回家的人,只有布隆伯格在他身边。布隆伯格可以不花钱搭他的车回家,他可是公司里的二号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