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上的人,有的人认为“吃饭是为了活着”,为了心中的远大理想而活着;有的人认为“活着就是为了吃饭”,能够过上安逸的日子就足够了。于是,有的人成就了一番大事业,而有的人只能默默无闻一辈子。事业是人的饭碗,生存靠它、生计靠它,事业能够带给我们财富,同时也是我们人生消磨时间的过程。所以,事业在我们的人生中才会显得那么重要。
“职业”和“事业”是两码事
伟大的发明家爱迪生,几乎每天在他的试验室里辛苦工作18个小时,在那里吃饭、睡觉。可是,他丝毫不以这种生活为苦。为什么?因为他把人生的职业选择和事业奋斗的方向巧妙地重叠在一起了。
职业和事业其实并不是一回事:职业仅仅是一种谋生的手段,而事业则是人实现自我价值的途径。有些人之所以不成功,就是因为把二者完全混为一谈了。
布朗先生是美国有史以来最成功的电影制片人之一。但是,他却被三家大公司辞退过,生活几度潦倒不堪。
最初在故乡弗洛姆文化出版公司,他凭着自己过人的艺术才干和不拘一格的文化经营胆略,仅用两年时间就坐到了公司的第三把交椅上,时年仅25岁。可是,因为一套全国农机企业营销网络丛书出版受挫,他与公司其他高层人士意见不合,最后被迫愤而辞职。
在纽约,在新美利坚文库刚结束试用期的他,一跃升任为编纂部副总裁,令其他同仁无不惊羡。可是,几位“东家”一年后又延聘了一位财大气粗的圈外人加盟,而他和这个人在文库的艺术追求等大方向问题上,常常意见相左。不久,他又“因故”被辞退了。
回到加利福尼亚以后,他又进入了名闻遐迩的二十世纪霍士公司,在管理高层先后任职6年。但是,由于董事会不喜欢他建议并主持拍摄的诸如《埃及妖后》等多部大制作影片,他再次被迫离职。
此后,布朗先生开始仔细回顾和检讨自己10多年来的职业路径——坦率地说,他的视野开阔、他的思想活跃、他的任人唯贤、他的秉公直言以及他的擅凭直觉行事,这些与生俱来的高贵品质、卓越胆识和艺术修养,不啻为美国乃至全球新娱乐时代一位成功老板的宝贵要件。可是,有哪一家公司真正需要他这样的人才呢?
布朗痛苦地分析了自己打工每每失败的根源所在之后,毅然决定贷款30万美元,开始自立门户。很快,他就拍摄出《大白鲨》、《裁决》、《天茧》等一系列巨片,带给美国和世界影坛一次又一次震撼。
在职业的道路上,布朗是个屡战屡败的公司行政人员;在事业的奋斗中,布朗又成为一位成功的企业家、出色的大老板。也许很多人会对此感到奇怪,其实这是再合理不过的事情了:因为他的职业选择和事业追求合二为一了。
人生哲理
那些能够取得巨大成功的人,都是能够把自己的才干、兴趣、个性、处世风格与卓越的人生价值追求有机地融为一体的人。如果你也能像爱迪生和布朗那样,使职业和事业达到完美的统一,那就一定能取得最大的收获。
找准真正属于自己的行业
许多成就卓著的人士,他们的成功首先得益于他们充分了解自己的长处,根据自己的特长来进行定位或重新定位,最终找准了真正属于自己的行业。
有些人并不了解自己的长处在哪里,而是只凭自己一时的兴趣和想法来选择行业,结果就会发生失误。对此,每个人都千万不要掉以轻心。
所谓“条条大路通罗马”,人生的路原本有很多条,但并不是每一条路都适合自己。一次性选择就能获得成功的人当然很幸运,因为这是出于个人的兴趣、爱好和毅力。像贝多芬、莫里哀、梅兰芳等人,就属于这类为数不多的幸运者。
但是,对于更多的人来说,却并不是一下子就能认清自己的本质,选准努力的方向。人们只有经过社会实践的磨炼之后,才能逐渐找到适合自己的行业。
古今中外,经过重新给自己定位而取得令人瞩目的成就的名人有很多。
著名诗人艾青,本来在法国学的是绘画,只是偶尔在速写本上记下几句闪光的诗句,恰巧被一位诗人看到了,自作主张地寄给一家杂志,那首诗竟被发表了,这才使艾青认识到了自己的诗才,从而登上文坛。
作家冯骥才在步入文坛之前,曾是一名专业球队的职业球员,球艺一般;后又去学画,也没有成果。他在学画闲暇也写些东西,终于发现自己擅长文学。此后,他一气呵成,写出了成名作《义和拳》。
阿西莫夫是一位科普作家,也是一位自然科学家。他的成功,同样得益于对自己的再认识、再发现。一天上午,当他坐在打字机前打字的时候,突然意识到:“我不能成为第一流的科学家,却能够成为第一流的科普作家。”于是,他几乎把全部精力都放在了科普创作上,终于成为当代世界最著名的科普作家。
伦琴原来是学工程科学的,他在老师孔特的影响下,做了一些物理实验。由此他逐渐体会到,这就是最适合自己干的行业。后来,他果然成了一位很有成就的物理学家。
法国生物学家拉马克,更是从事过多种职业之后才开始进入科学领域的。他本来准备当牧师,后来步入军界,走出军界后又做了银行职员,这期间他又研究音乐和医学。在一次郊外散步中,他幸运地碰到了卢梭。从此,他才进入了大有用武之地的生物科学界。
人生哲理
现在许多人都在自己并不喜欢甚至厌恶的岗位上工作着,干自己并不愿意干的工作。与其折磨自己,空耗人生,倒不如早做决断,另起炉灶。这样你就会更容易获得成功。
万无一失的求职方法
很多年前,有个年轻人跑到美国西部,想当一名新闻记者。但因刚到那里人生地不熟,感到无从着手,只好写信去请教当时已是报界名人的马克·吐温。
不久,马克·吐温就给他写了回信。信中说:“如果你能按照我的话去做,我就可以为你在报界谋得一席之地。现在请你告诉我:你想进哪一家报社?这家报社在什么地方?”
这位青年接到信后,当然异常兴奋,便赶忙再写一封信,说明他所向往的报社名称及其地址,同时一再向马克·吐温诚恳表示,愿意听从他的指示。
很快,马克·吐温又给他寄来了第二封回信,信里有如下几段话:
“只要你肯暂时只做工作不拿薪水,那么无论你到哪一家报社,人家都不会拒绝你;至于薪水问题,你不必着急。你可以对报社的人说,你近来觉得不工作实在很无聊,现在极想找一份工作来充实生活,但可以先不要报酬。这样一来,无论哪家报社现在是否迫切需要人员,总不好一口拒绝。
“等你获得工作的机会后,就一定要主动做事。等到同事们慢慢感到确实需要你时,你再各方面去采写新闻,把写成的稿件给编辑部;如果你写的稿件的确符合他们的需要,编辑自然会陆续发表你的新闻稿。长此以往,你就会慢慢晋升到正式外派记者或编辑的职位上,大家也会渐渐重视你。到了这一步,你就不必担心没有薪水了。而同事和朋友们也必定会把你的名字和业绩传出去。这样,你迟早会获得一份薪水丰厚的工作。
“不久,其他报社也会争相来聘用你,你可以拿了聘书给主编先生看,告诉主编先生,其他报社要给你多少月薪;如果这里也愿意出同样的月薪,你仍将会留在这里继续做下去。到那时,也许其他报社还会给你提高薪水,但如果数目与这里相差不多,你最好还是继续在老地方做。”
读完信后,这位青年最初对马克·吐温的方法有些怀疑,但他仍然照着去做了。不久,他果然顺利地进入了一家著名报社的编辑部;不出一个月,他便接到了另外一家报社的聘书,提出每月将给他多少薪水;原先的报社知道之后,就答应以对方出的薪水的数倍给他。于是他仍然在原来的报社里做事。
这样,他在原来的报社里连续工作了4年。在此期间,还有两次收到其他报社的聘书,他也因此涨了两次薪水。后来,他就晋升为那家报社的主编了。
除了这个青年外,另外还有5位青年向马克·吐温请教过同样的问题,当然也都从他那里获得了同样的启示,因而都很快找到了他们所向往的工作。这5位青年中的一位,后来成为美国一家最著名报纸的主编,而他在20年前与其他许多人刚起步时一样,不过是一个很平常的青年。正是用了马克·吐温教给他的方法后,他进入了那家报社,地位也日渐上升,终于实现了自己的梦想。
人生哲理
要想成功求职,首先不是向别人诉说你有多么优秀,也不是告诉别人你值多少钱,而是必须获得别人的认可和接受。这样,人家才愿给你一次登台演出的机会。
寻找适合自己的独特竞争手段
西施是中国的四大美女之一,据说她最漂亮、最迷人的时刻,就是心口疼时,双手护心、紧皱眉头的样子。很多人都为之倾倒。当时还有一位名叫东施的女子相貌长得很丑,但她也想使自己变得更美些,于是便仿效西施经常作捧心皱眉状。结果却适得其反,不但没能变得更美,反而愈加丑陋了,弄得那些看到她的人纷纷躲开,不忍正视。
这就是“东施效颦”这一成语的由来。这个典故告诉人们,千万不可简单地模仿别人,照抄照搬别人的经验,否则就会弄巧成拙,贻笑大方了。
别人的经验未必适合你,而只能作为你人生的参考。如果不加区别地盲目效仿别人,不仅无法增加自己在竞争激烈的社会中获胜的筹码,反而会使自己的长处变为短处。
所以说,每个人都必须寻求到最适合自己的独特竞争手段,才能在竞争中获胜。2000多年前发生的“田忌赛马”的故事,可以给我们这方面的启示。
齐国大将田忌酷爱赛马,常常与一些公子哥进行这种游戏。他的谋士孙膑发现,尽管田忌的马和其他公子哥的马实力相差无几,但田忌往往输给他们。孙膑便很想帮田忌获胜。
碰巧齐威王想和田忌赛马,而田忌知道自己的马无论是上等的、中等的还是下等的,都比齐威王的马力量弱。这一下田忌发愁了,他感到自己必输无疑。但孙膑并不这样认为,他对田忌说:“你尽管同威王比赛,我自有让你取胜的办法。”田忌感到很疑惑,但因他对孙膑一向言听计从,只能硬着头皮迎战齐威王,并押上了千金赌注。
比赛开始后,齐威王率先派出上等马,孙膑却让田忌以劣马迎战,结果首场大败。第二轮齐威王放出了中等马,孙膑让田忌用上等马与之竞技,大获胜利;第三轮田忌用中等马迎战威王的下等马,再度获胜。田忌最后两胜一负,将齐威王的千金赌注变成了自己的囊中之物。
这一竞争策略无疑是智慧的,如果说构想出这一策略并不算难的话,那么困难就在于事先必须弄清楚齐威王将采取什么策略,以便按自己所定的规则取胜。
人生哲理
中国古人早就说过“人贵有自知之明”。其实与之相连的还有一句:“人贵有知人之智。”只有既能自知,又能知人的人,才能被称为是“明智”的人。要想真正寻找到适合自己的独特竞争手段,则必须兼备“自知之明”和“知人之智”。只有这样,才能像《孙子兵法》说的:“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满怀热情地投入工作
松下幸之助常常对处在各个岗位上的负责人这样讲:
在你的部门,有种类繁多的工作。那么多的工作,即使你是部长,也不可能什么都会做。甚至有时候就某一项工作来说,你的部下更有才能;在别的什么方面,他比你更了不起。所以,你作为负责人、领导者,不是每个方面或在专业技术上都能指导的。然而,由于你处在领导的地位上,你还必须领导,必须管理。在这种情况下,什么是重要的?那就是对你所在部门的经营要比谁都更有热心,不能亚于任何人。知识、才能不及别人是可以的,因为优秀的人才很多,不及人家是常有的事,但是,做好几项工作的热情你应该是最高的。这样大家就会行动起来。如果不具备这一点,做部长就不合格了。
作为位居他人之上的领导者,我认为其中最重要的一点就是热情。当然,作为位居他人之上的人,如果一切都优于他人的话,不用说这是无可挑剔的。既有知识,又有本领,还有才能,且人格又好的人当然是最理想的,但是实际上这种一切都很出众的人大概还没有。就拿我本身来看,在其他方面也都像我说的那样,学问啦,知识啦,都没有多少,在这一点上不但说不上最高,倒可以说是处在最低的状态,再加上身体不好,在这一点上差不多劣于所有部下。不管怎样,作为社长和会长,位居大多数人之上,我对事业上的热情不亚于任何人,能够让每一个人都发挥出所具有的力量,所以我能够长期胜任重要职务。我常常想经营这家商店、这家公司,自己一定要比任何人都有热情,这一点是最重要的。正因为我有这种热情,社员们也就产生‘他像父亲那样热心于公司,我们又有什么理由不好好干’的情绪。然而,即使有智慧、才华上远远优于他人的首脑在经营商店、公司时没有热情,那么在其手下的人们恐怕就很难产生‘在这个人的领导下使劲干’的情绪。这样一来,难得的智慧和才华也就完全等于零了。因此,在其他方面哪怕什么也不具备,但是对于经营的热情必须要保持。如若这样,即使自己什么也没有,部下也会有智慧的出智慧,有力量的出力量,有才华的出才华,各自都会给予合作。
特别是最近,公司在飞速地进步,技术上的事可谓日新月异,还不断地有一些新的难题产生出来,就经营而言,大量使用电子计算机等进行复杂的分析已成为必需。对于我来说,不是轻而易举就能理解这种高超的问题的,在某种程度上讲,甚至完全不懂也是实际情况。不仅是我,一般的人要明确地了解那些专业性的东西也是十分困难的。这样一来,一方面站在他人之上开展工作是非常不可靠的。但我觉得没有担心的必要,因为有通晓各专业的人,大家都会去做。所以,可以说只掌握一知半解的知识没关系,而需要担心的是再三强调的,自己是否有经营公司和干工作的热情。如果没有这种热情,人们就会各自离去,即使不离去,我想他们为公司、为工作耐心地提供自己的聪明才智的情绪也会渐渐地淡薄下来。如果出现那种情况就糟了,所以,负责人、领导者必须经常地自问自答这些问题。如果是10个人的科长,在这10个人中自己是否最有热情?如果是百人的部长,或者是一万人的大公司的总经理,在这百人当中或者万人当中,自己对经营方面的热情是不是最高的?如果你自信是最高的话,那么你表面上哪怕像玩一样,也可以充分发挥大家的作用,而完全尽到责任。但是,如果对这个问题总是含含糊糊的话,那么,你还必须去培养这种热情。如果缺乏热情,认真地说,这个人恐怕就不能不离开负责人的地位了。”
人生哲理
爱默生说:“缺乏热诚,难以成大事。”热诚是一把火,它可燃烧起成功的希望。要想获得这个世界上的最大奖赏,你必须拥有将梦想转化为全部有价值的献身热情,来发展和推销自己的才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