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保健养生百草良方(家庭健康生活)
7681200000009

第9章 四画(1)

日冬

【别称】日门冬、丝冬、多仔婆、狮子草、小叶青。

【形态特征】多年生攀援草本植物,长约2米。块根肉质,簇生,长椭圆形或纺锤形,淡黄色。茎细长,多分枝。叶状枝4~6枚簇生,线形,扁平而具棱,先端刺针状,叶退化成鳞片状。夏季开黄白色或白色花,1~3朵丛生,下垂。浆果球形,熟时红色。种子1粒。深秋采块根,水煮至皮裂,剥去外衣,晒干。

【生产环境】分布于我国南部、华中、长江流域及南方各省。多生于山坡、路旁、林边等处。

【性味功效】味甘、微苦,性寒。养阴清热,润燥生津。

【验方精选】第一方:日冬10克,麦冬10克,贝母10克。

用法:水煎服。

主治:支气管炎,咳嗽,口干。第二方:日冬15克,生地黄12克,沙参12克。

用法:水煎服。

主治:主治肺结核咳嗽。第三方:日门冬15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

主治:胸膜炎。第四方:鲜日门冬适量

用法:折断。断面置于消毒后刺破的扁平疣上,来回摩擦,每日2次,隔3~5日再进行1次。

主治:扁平疣。第五方:鲜日门冬60克。

用法:剥去外皮,隔水蒸熟,分3次服。每日一剂,连服半月为一疗程。

主治:乳腺小叶增生及纤维腺瘤。第六方:日门冬60克。

用法:与猪肉适量同炖。饮汤吃肉,每日1~2次。

主治:产后无乳。第七方:鲜日冬(连皮)100克。

用法:捣碎榨汁,加0.1%苯甲酸调匀,用适量黄酒兑服,饭前服。每日服3次,每次服1剂。

主治:早期乳癌。第八方:日门冬15~30克(鲜品加倍)。

用法:沙锅内水煎半小时,取药汁,加红糖,温服,每剂煎2次,每日1剂。

主治:清热凉血。第九方:鲜日冬15克,鲜桑白皮30克,鲜一箭球30克。

用法:水煎服。

主治:肺燥咳嗽。日葵草

【别称】日葵、紫背日葵、千年老鼠屎、夏无踪、蛇不见、老鼠屎等。

【形态特征】多年生小草本植物,高15~30厘米。根茎块状,倒卵形,灰黑色,内部肉质白色,形似“老鼠屎”。基生叶丛生,有长柄;三出复叶,各小叶再三裂,叶面绿色,背面紫色;茎生叶有短柄,比根生叶小。花单生于茎顶及叶腋,白色,外带紫红色。果熟时裂开。种子黑色。三~四月开花。果实立夏前成熟,全草接着就枯死。全草入药,1~4月采集,鲜用或晒干。

【生长环境】分布于长江中下游。多生于山坡、田边、沟边、石缝、山谷较阴湿处。

【性味功效】味甘、苦。性寒,有小毒。清热解毒,利水通淋。

【验方精选】第一方:日葵子20克。

用法:捣烂,水酒各半冲服。

主治:颈淋巴结结核。第二方:鲜日葵子30克。

用法:水煎服。

主治:跌打胸痛。第三方:日葵子6克。

用法:研细粉,开水吞服。

主治:胃热气痛。第四方:日葵子20克,皂刺10克,蒲公英30克,猪殃殃30克。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

主治:乳腺癌。第五方:日葵子30克,猪肚2个。

用法:共煮烂,服汤食猪肚肉。

主治:肺结核。第六方:日葵子10克,野菊花3克,枇杷叶3克,金银花6克。

用法:水煎服。

主治:小儿上呼吸道感染。第七方:鲜日葵子适量。

用法:捣烂敷患处。

主治:乳腺炎,疔疮痈疽,蛇虫咬伤。第八方:日葵子10克,七叶一枝花10克,麦冬10克。

用法:水煎服。另取鲜日葵草适量捣烂,扩创排毒后。敷伤口周围。

主治:毒蛇咬伤。

日胡荽

【别称】鸡肠菜、破铜钱、野芹菜、地钱草。

【形态特征】多年生草本植物。茎纤弱线长,匍匐,平铺地上成片,秃净或近秃净;茎节上生根。单叶互生,圆形或近肾形,基部心形,裂片短,钝齿,上面深绿色,下面绿色;叶柄纤弱,伞形花序与叶对生,单生于节上,苞片倒披针形,伞形花序。四~五月开花,绿白色,花无柄或有柄;萼齿缺乏;花瓣卵形,呈镊合状排列,双悬果略呈心脏形,分果侧面扁平,光滑或有斑点,背棱略锐。夏、秋收集全草,晒干。

【生长环境】广东、广西、云南、福建、江苏、河南、辽宁等地。生于路旁草地较湿润处。

【性味功效】味苦、辛,性寒。清热,利尿,消肿,解毒。

【验方精选】第一方:日胡荽10克,凤尾草10克,木贼10克,车前草10克,益母草15克,丹参15克。

用法:水煎服。

主治:急性黄疸型肝炎。第二方:日胡荽15克,九里香叶15克。

用法:共研细粉,加醋250毫升浸泡,取药液含漱;或用鲜品捣烂塞于患处。

主治:小儿牙疳,牙痛。第三方:鲜日胡荽15克,紫苏叶3克,陈皮1.5克,葱头2只

用法:水煎服。

主治:小儿感冒气喘。第四方:日胡荽、黄芩各等量。

用法:共研细粉,用冷开水(或茶油)调匀涂患处。

主治:小儿湿疹,脓疱疮。第五方:鲜日胡荽适量,加食盐少许。

用法:捣烂取汁,含患处慢慢咽服。

主治:扁桃腺炎。第六方:鲜日胡荽100克,岗梅根30克。

用法:水煎服。

主治:急性咽喉炎,扁桃腺炎。第七方:鲜日胡荽60克。

用法:捣烂绞汁,调蜜糖,炖温服。

主治:痢疾,热淋。第八方:鲜日胡荽30克,鲜墨旱莲25克。

用法:捣烂,加生盐少许,用开水多次冲服。

主治:小儿风热。

日南星

【别称】南星、一把伞南星、虎掌南星。

【形态特征】多年生草本植物,高20~35厘米。块茎扁球形,外皮黄褐色,生有须根。叶从叶芽苞内抽出,绿色,杂有褐色或赤色斑纹;小叶片呈辐射状排列,条形、披针形,先端渐尖,并延长为丝状。夏、秋季开花,肉穗花序从叶柄下部抽出。秋季结果,果序圆柱形,如玉米棒,果实红色。块茎于秋冬季采挖,晒干备用。

【生长环境】全国大部分地区有分布,多生于阴湿沟边。山坡林下石缝中。

【性味功效】味苦、辛,性温,有毒。燥湿化痰,散结消肿,祛风止痉。

【验方精选】第一方:日南星适量。

用法:研细末,加煤油调成糊状。搽涂患处,每日1~2次。

主治:神经性皮炎。第二方:生日南星适量。

用法:取上药,研为细粉,加入食醋中。5日后外搽患处,每日3~4次。

主治:消炎止痛,腮腺炎。第三方:鲜日南星适量。

用法:加醋磨取汁。睡前涂搽患侧,纱布扎之,次晨去掉,每晚一次。

主治:面神经麻痹。第四方:生鲜或干日南星约5克。

用法:取上药,磨醋(10毫升)成汁。涂搽患处及周围,涂搽范围越大效果越佳,每日2~3次,直至肿胀全部消失为止。

主治:解毒消肿,毒蛇咬伤。第五方:生日南星1枚。

用法:先取米醋适量,放入底面粗糙的瓷碗中,然后用拇、食指紧捏住日南星,在碗底中反复旋转磨汁成糊状。不拘时用棉签蘸搽患处。

主治:解毒散结,发际疮。第六方:鲜日南星3克,生附子3克。

用法:研细末,加醋调和,敷两脚心涌泉穴。

主治:高血压。第七方:日南星30克。

用法:取上药,捣烂,用醋调。于晚间外敷足心,男左女右。外以布条缠扎,每次敷12小时,连敷2~4次。

主治:化痰利湿止涎,小儿流涎。第八方:鲜日南星适量。

用法:捣烂敷患处。

主治:用于麻醉,止血,止痛。

无花果

【别称】品仙果、奶浆果、蜜果、日生子、文仙果。

【形态特征】落叶灌木或小乔木,具乳汁。多分枝,小枝粗壮,表面褐色,被稀短毛。叶互生;倒卵形或近圆形,基部心脏形,顶端钝,有不规则齿;掌状叶脉明显,上面深绿色,粗糙,下面有毛。厚革质;叶柄光滑或有长毛。隐头花序;花单性同株,小花白色,着生于总花托的内壁上;花托单生于叶腋间,梨形,带绿色或褐青色,光滑,肉质而厚。瘦果三棱状卵形,胚乳丰富,胚弯曲。花期夏季。隐花果成熟期秋季。无花果干燥花托可入药。

【生长环境】各地均有栽培。

【性味功效】味甘、性平。润肺止咳,清热润肠。

【验方精选】第一方:无花果叶9克。

用法:水煎去渣,加红糖适量调服。

主治:肠炎、小儿腹泻。第二方:无花果15克,冰糖10克。

用法:水煎分2次服,每日1剂。

主治:肺热声嘶。第三方:无花果根30克,瘦猪肉50克。

用法:水炖烂,吃肉喝汤。

主治:筋骨疼痛麻木。第四方:无花果30克,四叶参20克,猪前蹄1只。

用法:加水炖烂,去药渣,分2次服,每日1剂,连服2~3剂。

主治:乳汁不足。第五方:无花果7枚。

用法:水煎服。

主治:久泻。第六方:无花果30克,猪大肠30厘米。

用法:用水炖烂,分2~3次服。

主治:痔疮出血。第七方:无花果根30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

主治:颈淋巴结核。第八方:无花果适量。

用法:晒干,研末,每用少许,吹入喉中。

主治:咽喉痛。

元宝草

【别称】双合合、对叶草、对日草、宝心草。

【形态特征】多年生草本植物,光滑无毛。茎直立,分枝,圆柱形。叶对生,长椭圆状披针形,先端钝圆,全缘,两叶基部连为一体,而茎贯穿其中,上面绿色带紫红色,下面灰绿色。聚年花序顶生,花小,黄色;萼片5,椭圆形,不等大,有黑点。秋季结果,卵圆形,长约8毫米,具赤褐色腺点。六~七月采拔全草,晒干备用。

【生长环境】长江流域以南。多生于山坡、路旁。

【性味功效】味苦、辛,性凉。调经通络,止血解毒。

【验方精选】第一方:鲜元宝草叶60克,鲜犁头草30克,酒糟适量。

用法:捣烂敷患处。

主治:疮毒。第二方:鲜元宝草根30克,鲜白英根15克。

用法:水煎服。

主治:上吐下泻。第三方:元宝草30克。

用法:甜酒、清水各半煎服或水煎服;另取鲜元宝草适量捣烂敷患处。

主治:乳腺炎,跌打肿痛。第四方:元宝草30克,益母草10克,地棯根15克,猪瘦肉120克。

用法:水炖,服汤食肉,黄酒为引,每日服1剂,于月经前开始服,连服5剂。

主治:月经不调。第五方:元宝草15克。

用法:水、酒各半煎,红糖调服。

主治:月经不调,行经腰痛。第六方:元宝草10克,墨旱莲15克,茅根12克,栀子(炒炭)6克。

用法:水煎服。

主治:鼻衄。第七方:元宝草30克,马鞭草30克,海金沙全草30克,磨盘草根15克。

用法:水煎服。

主治:血淋。第八方:元宝草15克。

用法:水煎服。

主治:吐血、咯血、衄血、头痛、疮疖痈肿。

木芙蓉花

【别称】芙蓉花、地芙蓉花、水芙蓉、霜降花。

【形态特征】落叶灌木或小乔木,高2~5米。枝被星状短柔毛。叶大,互生,阔卵形至圆卵形,掌状3~5裂,裂片三角形;基部心形,先端短尖或渐尖,边缘有波状钝齿;叶柄长五~八厘米。花腋生或簇生于枝端,早晨开花时白色或粉红色,至下午变深红色;花梗粗长,被黄褐色毛;花冠大而美丽,花瓣5片,外面被毛,单瓣或重瓣;蒴果球形,室背开裂为5瓣,被粗长毛。种子肾形,有长毛。叶、根、茎皮、花均可入药。开花时采花,有叶时采叶,四季采根,鲜用或晒干。

【生长环境】我国大部地区有栽培。

【性味功效】味辛、性平。清热,消肿,解毒。

【验方精选】第一方:鲜木芙蓉叶适量。

用法:晒干研细粉,麻油调涂患处,若泡破溃者调鸡蛋清涂患处。

主治:烫、火伤。第二方:鲜木芙蓉花100克,鲜木芙蓉叶200克。

用法:烘干研细粉,每服6克;另用鸡蛋(去壳)1只,蜜糖30克,调匀,每日清晨沸水冲服。

主治:肺痨久咳。第三方:木芙蓉花适量,麻油适量。

用法:取木芙蓉花晒干,研细末,麻油调涂伤处。若起泡溃破,调鸡蛋清涂伤处。

主治:烫、火伤。第四方:鲜木芙蓉根皮、茶叶树根皮、苎麻根、泡桐树根皮各等量,面粉、鸡蛋白适量。

用法:先将伤骨复位。取鲜药去粗。

主治:跌打损伤、脱臼。第五方:鲜木芙蓉叶适量。

用法:晒干研细粉,砂糖水少许,调匀敷患处。

主治:腮腺炎。第六方:鲜木芙蓉叶适量。

用法:捣烂,加鸡蛋清2只调和,煎成饼状,敷脐部。

主治:小儿高热。第七方:木芙蓉花90克,木芙蓉叶180克,鸡蛋1个,蜂蜜30克。

用法:将芙蓉花、叶烘干,研细末,每服6克,开水送服,日服2次。另用鸡蛋1个,去壳,加蜜糖调匀,每日清晨米汤或沸水冲服。

主治:肺结核久咳。第八方:木芙蓉叶90克,白毛夏枯草60克。

用法:取上药晒干,研极细末,每用适量撒于子宫颈,隔日1次。

主治:子宫颈炎。

木槿

【别称】槿皮、川槿皮。

【形态特征】落叶灌木或小乔木。树皮灰褐色,无毛。嫩枝上有绒毛。叶菱状卵形或卵形,叶基楔形,边缘具圆钝或尖锐的齿,主脉3条明显,两面均疏生星状毛,后变光滑;花单生于叶腋;小苞片六~七,线形,萼片5裂,卵状披针形,有星状毛和细短软毛;花瓣5片,淡红色、白色或紫色。蒴果长椭圆形,先端具尖嘴,全体被绒毛。种子黑褐色,背部有长棕色毛。花、根皮可入药。春夏取茎皮,秋冬取根皮,夏秋采花,秋采成熟果实,晒干或鲜用。

【生长环境】全国各地均有栽培。多生于向阳山角、路旁。

【性味功效】味甘、苦,性凉。清热,利湿,凉血润燥。

【验方精选】第一方:木槿根皮3克,

白酒120毫升,浸泡2~3日。

用法:取药液搽患处,每日搽数次。

主治:头癣。第二方:木槿花10克,胡枝子(美丽胡枝子)花10克,桑白皮10克,地胆草10克。

用法:水煎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