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态特征】多年生草本植物,高达2米。肉质根及根状茎粗壮。茎中空,绿色,平滑无毛,有纵纹。单叶互生;具粗壮长柄,柄上生短刺毛,白色;基生叶圆形或卵圆形,长宽均达35厘米,掌状五~七深裂,裂片矩圆形,边缘有尖裂齿,叶面生白色短刺毛;茎生叶较小(南大黄基生叶5浅裂;鸡爪大黄叶裂极深,裂片狭长)。秋季开淡黄白色花,大圆锥花序顶生;6裂花被,9个雄蕊。瘦果矩卵圆形,有3棱,沿棱生翅,翅边缘半透明。根及根状茎入药。秋末冬初采收,去粗皮,切片干燥备用。
【生长环境】于西北、西南各省有分布,南方高寒山区有栽培。多于阴湿处生长。
【性味功效】味苦,性寒。泻实热,破积滞,行瘀血。
【验方精选】第一方:15克生大黄粉,10克大米粉,100克蜂蜜。
用法:将上方用温开水适量调匀,每小时服10毫升,至排出蛔虫,症状消除为止。
主治:小儿蛔虫性肠梗阻。第二方:30克生大黄。
用法:取上药,加200毫升水,煎沸。做保留灌肠,每日上午、下午各1次,疗程为五~七日。
主治:肾功能衰竭。第三方:30克大黄,适量米醋。
用法:将大黄研为细末,
加适量米醋调成糊状,敷于两脚心的涌泉穴,每次2小时,可用2~3次。
主治:肠胀气。第四方:540克生大黄粉。
用法:每日3次,每次3克,胶囊装,开水送服。连服2个月。治疗期间停服其他药。
主治:高脂血症。第五方:100克大黄。
用法:取上药,加入1000毫升米醋,浸泡10日。用该药液浸泡患手,每次20分钟,每日2次,7日为1个疗程。儿童浸泡时间为10~15分钟。
主治:手癣。第六方:适量大黄。
用法:每日九~十二克,用250毫升沸水冲泡,待温后徐徐吞咽。每2小时泡服1次。连服2~4日。停用其他药。
主治:急性化脓性扁桃体炎。第七方:适量大黄粉。
用法:取上药1份,合陈石灰2份,炒至大黄成黑灰时取出研粉。将粉撒布于创面,或用麻油或桐油调涂患处。
主治:烧伤。第八方:适量大黄。
用法:取上药,烘干,研成粉末备用。每次取10克大黄粉,用酒适量调成糊状,涂于脐部,用纱布覆盖固定,再用热水袋热敷10分钟,每日1次。
主治:小儿便秘。山楂
【别称】山里红、野山楂、猴楂、山梨、酸梅子、北山楂、南山楂。
【形态特征】落叶乔木或灌木,高达8米。树皮暗棕色,分枝多,枝条无刺或刺稀。单叶互生;具托叶,托叶卵圆形至卵状披针形,边缘具锯齿;叶片阔卵形、三角形至菱状卵形,先端尖,基部楔形,边缘有羽状裂片,上面绿色,有光泽,下面色较浅,两面脉上均披短柔毛。五月开花,伞房花序;花梗被短柔毛;5个绿色的萼片,花冠白色或带淡红色,20个雄蕊,不等长;5心皮,子房下位,5室,各室具一胚珠,5个花柱,柱头圆形。八~十月结果,梨果球形或圆卵形,直径约2.5厘米,深红色,具多数白色斑点,果之顶端有上曲的宿存花萼。5枚种子。秋季果实成熟时采,横切成厚片(野山楂因粒小不需切),晒干。生用或炒用。根、叶随用随采。
【生长环境】分布于全国大部分地区。于山坡沙地,原野灌丛中生长,有栽培。
【性味功效】味酸、甘,性微温。消食化积,散瘀行滞。
【验方精选】第一方:90克山楂。
用法:取上药(儿童30~45克),水煎。口服每日1剂,14日为1个疗程。
主治:肾炎。第二方:50克山楂肉。
用法:取上药,研为细末,加少许红糖或白糖。分2次温开水送服,每日1剂,于经前1日开始服,连服2剂为1个疗程。
主治:痛经属气滞血瘀型。第三方:30克山楂,20克红糖。
用法:将山楂煎水去渣,加红糖冲服。
主治:产后恶露不尽,瘀滞腹痛。第四方:1000克北山楂。
用法:取上药,研为细末,每次用25克,水煮成膏状,加入25克生蜂蜜,搅匀。饭后半小时一次服完,每日2次,20日为1个疗程,可连服2个疗程。
主治:乳糜尿。第五方:30克山楂,20克白茅根,6克陈皮,20克荷叶。
用法:早上将药装入热水瓶内,沸水冲泡后当茶饮。
主治:肥胖病。第六方:360克山楂。
用法:取上药,按方8制成1000毫升山楂糖浆。口服,每次五~十毫升,每日2次。同时要注意禁食,轻症病人禁食4~6小时,重症病人禁食6~10小时。
主治:婴幼儿腹泻。第七方:30克山楂,6克陈皮。
用法:水煎分2~3次服。
主治:食滞不化,肉积,乳食不消。第八方:1000克鲜山楂 (干品减半)
用法:取上药(儿童用量减半),洗净去核。于下午3时开始当水果吃,晚10时吃完。次日晨起用50克槟榔煎汤至1小茶杯,1次服完。
主治:绦虫病。
山药
【别称】怀山药、淮山、白山药、野山药。
【形态特征】多年生草质缠绕藤本。块根肉质,略呈圆柱形,垂直生长,长40~90厘米,直径2~9厘米,外皮土黄色,须根数多,断面白色带粘性。茎细长,光滑无毛,有细纵棱,常带紫色。叶在茎下部互生,至中部以上对生,3叶轮生的很少;叶片三角状卵形或三角形,七~九月开极小的花。黄绿色,排成穗状花序生于叶腋;九~十一月结果,果实三棱,有翅顶端及基部近圆形,表面有白色粉状物。种子周围有薄膜质翅。冬季采挖的根块为佳,晒干备用。
【生长环境】全国各省区均有出产,多为栽培或野生于山野向阳处。
【性味功效】味甘,性平。补脾养胃,生津益肺、补肾涩精。
【验方精选】第一方:一斤生淮山药。
用法:取上药,研成细粉,过细筛,备用。每次用五~十克,加适量水调和后加温熬成粥状。于喂奶前或饭前口服,每日3次。亦可以山药粥代替乳食,连服3日。
主治:婴幼儿腹泻。第二方:山药、太子参各等量。
用法:共研末,每次6克,开水冲服,每日3次。
主治:小儿遗尿。第三方:45克鲜山药,30克甘蔗汁,18克酸石榴汁,4只生鸡子黄。
用法:先将山药煎汤一大碗,再加入后三味调匀,分3次温服。
主治:发热性疾病后引起的虚弱或咳喘痰多。第四方:一斤炒怀山药。
用法:取上药,研成细末,备用。每次6克,每日3次,温开水冲服。遗尿重者可加30克太子参,焙干研末与山药粉调匀服用。
主治:小儿遗尿属脾肾气虚型。第五方:山药、白术、花生仁各半斤。
用法:共炒焦研末,加200克红糖,每次30克,开水送服,每日3次。
主治:白带。第六方:30克捣碎的鲜山药,30克清半夏。
用法:先用温水淘洗半夏数次,矾味清除,煎取清汤两杯半,去渣,加入山药调匀,再煎成粥,加白沙糖调味服之。
主治:胃气上逆呕吐不止者。第七方:山药、猪胰粉各等量。
用法:山药单研细末,猪胰急速低温干燥,研细末,各取等量,以山药末煮糊和匀为丸,每日早晚各服10克。
主治:糖尿病。第八方:30克鲜山药,熟地黄、萸肉(去净核)、生龙骨各15克,柿饼、生杭芍各12克,牛蒡子(炒捣)、苏子(炒捣)、甘草(蜜炙)各6克。
用法:水煎服。
主治:阴虚咳喘。
山茶花
【别称】茶花、白茶花、红茶花。
【形态特征】常绿灌木或小乔木,可达10米高,光滑无毛。单叶互生,革质,卵形至椭圆先端钝,基部圆形至阔楔形,边缘具软骨质细锯齿,上面浓绿色,下面淡绿色,两面平滑无毛;叶柄长约5毫米。花单生于叶腋,或顶生,红色,几乎无梗;5个花萼,绿色;五~七片花瓣,圆形;雄蕊数多,2轮;1个雌蕊,子房长球形,光滑无毛。蒴果球形,光滑无毛。蒴果于形,室背开裂,径约3厘米,光滑无毛。种子近椭圆形,背有角棱。长约2厘米,直径1.5厘米。春分至谷雨为采收期。
【生长环境】全国大部分地区均有栽培。
【性味功效】味甘而微辛,性平而微寒。凉血止血,散瘀消肿。
【验方精选】第一方:6克红山茶花,12克地榆炭。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连服3~5日。
主治:痔疮出血。第二方:6克红山茶花,30克地锦草,20克铁苋菜。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连服五~七日。
主治:细菌性痢疾。第三方:鲜白茶花、锦鸡儿花各20克,鲜玉簪花、三白草各10克,白及20克,1个猪膀胱。
用法:将上药共炖烂,分3次服。
主治:白带。第四方:适量红山茶花。
用法:焙干,研极细末,适量麻油,调涂患处,每日3~5次。
主治:哺乳妇女乳头皲裂。第五方:适量山茶花。
用法:焙干研末,备用。用时外洒患处。
主治:鼻衄、外伤出血。第六方:适量山茶花。
用法:烘干,研细末,麻油调涂伤处,每日3~5次。
主治:小面积烫、火伤。第七方:50克红山茶花,30克白及。
用法:将山茶花瓦上焙焦,并将白及用沙炒脆,共研细末,每服9克,红砂糖调开水送服,每日服3次,连服3~5日。
主治:咯血。
山茱萸
【别称】萸肉、山萸肉、肉枣、药枣、枣皮。
【形态特征】落叶灌木或小乔木, 3~4米高。树皮淡褐色,呈片状剥落。嫩枝无毛。叶对生,单叶;叶片卵形、椭圆形或长椭圆形, 五~十二厘米长, 3~4.5厘米宽,先端尖,基部楔形或圆形,边缘全缘,叶面几乎无毛或疏生平贴柔毛,叶背有毛,侧脉每边六~八条,脉腋有黄褐色绒毛;叶柄约1厘米长。五~六月开花,先叶开放,花黄色,排成伞形花序生于枝顶或叶腋;4裂花萼;4片卵形花瓣;4枚雄蕊。八~十月结果,果实椭圆形或长椭圆形,长1.2~1.5厘米,直径约7毫米,光滑无毛,成熟时红色,果皮干后皱缩像葡萄干。种子长椭圆形,两端钝圆。秋末冬初收集果实备用。
【生长环境】产于陕西、河南、山东、山西、安徽、浙江、四川等省。此物多于山坡灌木丛中生或栽培。
【性味功效】味酸、涩,性微温,有补益肝肾、涩精固脱。
【验方精选】第一方:15克山茱萸,30克生龙骨 (先煎),30克生牡蛎 (先煎),15克白术。
用法:水煎服。
主治:汗出不止。第二方:适量山茱萸。
用法:每次6克。嚼服,每日2次。
主治:偏头痛。第三方:山茱萸、熟地黄各15克,当归、白芍各10克。
用法:水煎服。
主治:体虚,月经过多。第四方:100克山茱萸。用法:取上药,武火煎取浓汁约300毫升。第一次服150毫升。余药分2次间隔4小时服完。
主治:脱精。第五方:15克山茱萸,金樱子、女贞子各10克。
用法:水煎服。
主治:遗精、早泄。第六方:150克山茱萸。
用法:取上药,急火煎取浓汁1大碗。第一次服1/3量,余药视病情分次频饮。
主治:汗出虚脱。第七方:35克山茱萸。
用法:取上药,水煎。分2次服,每日1剂。病情好转后,剂量减少为10~15克,煎汤或代茶泡服。
主治:肩周炎。第八方:10克山茱萸,6克益智仁,5克五味子。
用法:水煎服。
主治:老人尿频失禁。
山豆根
【别称】广豆根、苦豆根、柔枝槐。
【形态特征】为灌木,茎细长,有时攀援状,高1~3米。根圆柱状表面黄褐色,味苦。枝无毛,嫩枝有灰色短柔毛。叶互生,单数羽状复叶,五~九对小叶,对生或近互生;小叶片椭圆形、长圆形或卵状长圆形,叶边缘全缘,叶面无毛或散生短柔毛,叶背有紧贴的灰褐色柔毛;叶柄基部的托叶极小或几乎消失。五~七月开黄白色花,八~十二月结呈串珠状的荚果,稍扭曲,果皮有短柔毛,成熟时开裂成2瓣,种子卵形,黑色。四~五月或八~九月采挖根,洗净,晒干备用。
【生长环境】此物常于石灰岩山脚、山顶、山坡的石缝中生长。广西、贵州、云南等省区也有出产。
【性味功效】味苦,性寒,有毒,清热解毒、消肿利咽。
【验方精选】第一方:1.5份山豆根,黄柏、黄芩各1份。
用法:水煎服。
主治:癌肿。第二方:6克山豆根。
用法:水煎服。
主治:痢疾。第三方:20克鲜山豆根,半斤猪大肠。
用法:炖食。
主治:痔疮。第四方:6克山豆根。
用法:水煎服。
主治:牙龈肿痛。第五方:9克山豆根,30克鸡骨草。
用法:水煎服。
主治:黄疸性肝炎。第六方:山豆根、桔梗各9克,15克玄参,12克南板蓝根,9克射干。
用法:水煎服。
主治:扁桃体炎,咽喉肿痛。第七方:9克山豆根,50克一点红。
用法:水煎服。
主治:扁桃体炎,乳腺炎,阑尾炎,术后感染。第八方:9克山豆根,30克板蓝根。
用法:水煎服。
主治:流行性腮腺炎。
山苍子
【别称】山鸡椒、荜澄茄、木姜子、山香椒。
【形态特征】落叶灌木或小乔木,高可达10米。全体无毛,撕破后有强烈的姜香气散发,光滑的树皮呈灰褐色,嫩枝上有短柔毛。叶互生,叶片披针形,全缘,背面灰白色,中脉明显。春季布叶前开淡黄色小花,雌雄异株,伞形聚伞花序腋生。核果近球形、黑色,香气浓烈。果实秋季成熟时采,根四季可采,叶夏、秋采,鲜用或阴干。
【生长环境】我国南部各省均有分布。多生于向阳山坡、林丛之中。
【性味功效】味辛、微苦,性温。祛风散寒,理气止痛。
【验方精选】第一方:山苍子6克,制香附10克。
用法:水煎分2次服。
主治:虚寒型胃痛。第二方:山苍子12克。
用法:水煎服。可同时取山苍子油(蒸馏所得挥发油)涂抹脐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