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童书快乐心灵的励志故事(青少年快乐阅读系列)
7679700000192

第192章 无需跟着流行走

◎文/佚名

时髦的未必是适合自己的,适合自己的未必是流行的。追与不追全在自己,不过千万别忘了自己的本色就可以了。

什么是时髦?人活着到底该不该追求时髦?一些人认为,时髦如同艳丽的昙花,它新鲜而昂贵,却亦浮华多变,甚至是见不得阳光的,所以对时髦应该清醒地审视,而不能盲目地认可和追随。另一些人认为,时髦是一种求新求变求美的意识,它代表着人们的渴望、思索与追求,是社会进步不可缺的一个因素,所以我们有理由赶时髦。也有的人,从另一个角度看此问题,认为时髦其实是“时髦理论家”们鼓吹出来的,甚至在一种时髦尚未兴起的时候,大量的“时髦理论”就已经登场了。“时髦”,是个令人敏感的词,尤其是在意识形态多元化的时期。“时髦”一词一出现,引来众口话之,听者需有心,头脑保持清醒才能发现其中的真谛。

“时髦”一词,古已有之,古意大概是讲英俊之士在某一时开风气之先,引得众人共鸣,从而纷纷效仿学习,以期达到英俊之士的水平。英俊之士各有专长,所开风气不同,便形成了不同的时髦。今天的时髦也是五花八门,而古今词义的变化颇耐人寻味,从形式上看有相似之处。首先是少数人提倡或实践,其次是在一段时间内为大多数人认同和追求。

时髦是朵易谢的花,大众像顽皮的孩子,刚摘下一朵来,眼睛又瞅向下一个目标了。一首歌,一件衣服,一本书,甚至一句俏皮话都可能在某个季节里走红,时髦的东西新颖而又富于变化。在当今的消费生活中,人们被搞得晕头转向,不知如何是好。穿裙子,一会儿短到腿根,一会儿长到脚跟。头发呢,这地方兴卷发,那地方兴直发,男人长发飘飘,女人却成了小平头。流行歌曲既昙花一现又落英缤纷,流行服装既灿若朝霞又逝若流水。这一切,追求者心知肚明,仍然乐此不疲。

追时髦不容易,不仅在五花八门间穿来进去不容易,追得起追不起还是个经济问题。我上大学时,当然向往过时髦,可是自知家贫,强压爱美之心,只说是“身为莘莘学子,还没到追求时髦的时候”。而且家境也不允许,只得压下了这份心思,只是欣赏一下那些时髦而已,并不一定真地要套在身上。偶尔买件衣服,不是“处理品”也是捡便宜的。当此之时,常用三毛的话为自己开脱:“我不跟时装流行,这使我的衣着永远长新。”为人父母者,虽为女儿的节俭高兴,却不免也感心酸与汗颜,怨自己无能,不能多赚点钱让女儿时髦一番。我懂父母心,父母知我意,亲情比时髦的衣服更温暖、时髦,在某种意义上,不追也可。

流行事物是受经济文化水平制约的,时髦的东西并不是最好的,它反映了当时民众的审美心理和某种欲求。一方面它点缀了人们的生活,另一方面它是新事物,发展不完善,存在着一些明显的弊端,只不过人们被熏昏了头脑。时髦事物只有经过时间的洗涤才清新自然,其中的糟粕随水冲走,精华沉淀。杨贵妃得宠,唐朝女子都以胖为美;赵飞燕受宠,天下子女多瘦肩。时髦常常像美女,人们狂热地围着她欢呼。此时,头脑冷静的人只是远远地观望,最终人散后,才上前仔细打量。当时髦华服褪去,素面朝天,没有一丝矫揉造作,所有的贵贱、美丑善恶一览无余,这时她表现出来的美才是真正的美,持久的美。

对于人类已经创造出来的东西,有些用了一阵子之后就马上丢掉了,而有些则是要长时间保存下来的,还有些是人们永远不能丢掉的。欧洲人设计了无数的时髦时装,但西服没有丢掉,上百年照穿不误;近现代史上出现无数思想家、哲学家,但孔子、亚里士多德、苏格拉底、柏拉图的著作年年再版……还有人类勤劳、节俭、仁爱、追求真理和维护正义的美德,虽然早已不时髦了,但没人敢把它们全部丢掉。

我们有必要再考察“时髦”的古意,这是最初始的心理动因。追求时髦就是加入领先风气之中,有一种身居时代前列、引领时代前进的豪情。如今,由于商家的参与和有意引导,追求时髦更加成为一种消费狂潮的包装。要求人的标准化,享有一样的娱乐,从事一样的工作。我说,时髦从另一种意义上讲,不是在流行中趋向平庸,而是在追求中拒绝“标准化”,在潮流中吸取灵感,振奋斗志,另辟蹊径,使个性更具鲜明性。

时髦体现了人们求异思想和求同思想,时髦的东西多是新事物,时髦又易形成潮流。人生在世,处世的孤独感和对死亡的恐惧感挥之不去,与群体融合在一起成为一种内在需要,赶时髦容易入流,于是别人怎么活,自己也跟着学,和众人一样的感觉使自己有一种归属感和安全感。时髦的真谛不只这一层,真正的英俊之士致力于创造,重在自我实现而不仅仅是自我趋时。适应常规,但不沉湎于常规;融合于群体,但不落于平庸。准确地握住自己与人们的共性,更敏锐地激发自己与众不同的地方,竭力在百花园中浇灌培植独属于自己的那一朵红花。

如此这般说来,时髦可选择也可放弃,追与不追,全由得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