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童书快乐心灵的励志故事(青少年快乐阅读系列)
7679700000104

第104章 语言的艺术

◎文/佚名

说话是一门艺术,掌握其技巧给你不仅仅带来友情,不是吗?

古往今来,不知有多少人,凭着三寸不烂之舌,改变了自己平凡的命运。

说话是人们每天生活的主要内容,从早晨睁开眼睛开始,一天中的每件事都必须用语言来推动。因此语言在人们生活中是最简单,最平凡也是最重要的事。正因语言与人们息息相关,所以说话的技巧就显得尤其重要。

西汉初年,汉高祖刘邦杀了项羽,平定天下之后、开始论功行赏,群臣在这个时候,彼此争功,吵了一年多都无法确定。刘邦认为萧何功劳最大,就封萧何为侯,封地也最多。但群臣却心中不服,议论纷纷。在封赏勉强确定之后,对席位的高低先后又起争议,大家都说:“平阳侯曹参身受七十次伤,而且攻城掠地,功劳最多,应当排他第一。”刘邦因为在封赏时已委屈了一些功臣,多封了许多给萧何,所以在席位上难以再坚持,但心中还是想将萧何排在首位。

这时候关内侯鄂君已揣摩出刘邦的意图,就铤身上前说道:“群臣的评议都错了!曹参虽然有攻城掠地的功劳,但这只是一时之功。皇上与楚霸王对抗五年,时常丢掉部队,四处逃避。而萧何却常常从关中派兵员填补战线上的漏洞。楚、汉在荥阳对抗了好几年,军中缺粮,都是萧何转运粮食补给关中,粮饷才不至于匮乏。再说皇上有好几次逃到山东,都是靠萧何保全关中,才能接济皇上的,这才是万世之功。如今即使少了一百个曹参,对汉朝有什么影响?我们汉朝也不必靠他来保全啊!为什么你们认为一时之功高过万世之功呢?我主张萧何第一,曹参其次。”

刘邦听了,自然是高兴无比,连忙说:“好,好。”于是下令萧何排在第一,可以带剑上殿,上朝时也不必急行。

刘邦本是个大老粗,在分封诸侯的时候,将一些从前跟着他出生人死、身经百战的功臣比喻为“功狗”,而将发号施令、出谋划策的萧何比喻为“功人”,所以萧何的封赏最多,明眼人一看就知道刘邦宠幸萧何。鄂君早已揣摩出他的心意,便顺水推舟,专拣好听的话讲,刘邦自然高兴。鄂君因此而被改封为“安平侯”,封地也多了近一倍。鄂君的几句话,使他一生享尽荣华富贵。

在某种情况下,不说比说更好,这时,选择不言便是最佳谋略。即所谓“此时无声胜有声”。

唐太宗有次问魏征:“如果你的进谏我没有听取,再同你说话时,你为什么不应答呢?”魏征回答说:“我认为一件事不可以三番五次反复劝谏。如果陛下不听从,而臣子让步了,那么你还将照样做,所以我不敢应答。”李世民说:“应答了再劝谏也没有关系呀!”魏征说道:“从前舜告诫群臣‘你们不要当面听从,背后议论’。臣内心知道不对,却满口应承,这难道是臣子应持的态度吗?”

说话并非韩信点兵,多多益善,有时不说或少说反而会起到事倍功半的效果。所以正确把握说话技巧是非常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