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人生的资本全集
7678100000006

第6章 人生资本之性格篇(5)

控制目标——科学的目标能帮助你保持愉快的情绪;

控制时间——就是要善于时间管理;

控制接触的对象——选择自己喜爱的伙伴,结识对自己有帮助的朋友,对那些不利于成功的交往对象要加以控制;

控制沟通的方式——沟通的重要方式是聆听、交谈、观察,当你与他人交谈的时候,要控制自己的语言,使对方从你的话语中得到尊重并有所收获;

控制情绪——无论周围发生了什么事情,都要保持乐观的精神;

控制承诺——不能随便承诺,一旦承诺了事情就要努力做到。

心理学家们认为,如果你能够有效地培养上述“7个控制”,你的心理状态就会很稳定、很平衡,你就已经具备了控制情绪的自制力。

让自我反省升值你的潜力

南朝时,达摩大师带了始祖释迦牟尼的一件木棉袈裟,一苇渡江,来到嵩山,面壁而坐,十年不悔,终成佛教禅宗学派的始祖。周恩来在东渡日本之前题诗有云:“面壁十年图破壁,难酬蹈海亦英雄。”二人一为宗师,一为伟人,都善于面壁,在面壁中不断学习,又不断地自我反省,所以他们都功成名就。为图破壁,必须要脚踏实地苦修面壁精神,面壁是破壁的基础,面壁正是为了破壁。人类之所以能够不断地修正错误,不断地取得进步,是因为人类能够在生命的旅途中不断学习,不断地进行自我反省。

中国最早善于自我反省的有史记载的人物是夏禹的儿子伯启。这里有这么一个历史典故:夏朝时候,一个背叛的诸侯有扈氏率兵入侵,夏禹派他的儿子伯启抵抗,结果伯启打败了。他的部下很不服气,要求继续进攻,但是伯启说:“不必了,我的兵比他多,地也比他大,却被他打败了,这一定是我的德行不如他,带兵方法不如他的缘故。从今天起,我一定要努力改正过来才是。”从此以后,伯启每天很早便起床工作,粗茶淡饭,照顾百姓,任用有才干的人,尊敬有品德的人。过了一年,有扈氏知道了,不但不敢再来侵犯,反而自动投降了。

自我反省是成功人士的一条特质。常言说“失败为成功之母”,失败为什么是成功之母呢?这其中还有个自我反省的过程,也就是行动者对自己优势劣势的重新审视,明察自己的缺点并加以改正,以最适合最正确的方法行事,最终走向成功。这一点,台湾的企业家王永庆说得更好:“检讨才是成功之母”。失败若不加检讨,又怎么会是成功之母呢?王永庆每天中午的时候都跟主管吃午餐,在会议桌上边吃饭边检讨,他问每一个主管目标到底有没有达成?为什么部门业绩无法提升?该采取什么行动才能达到预期的结果?直到每一个人都想到解决的办法之后才能散会。

人贵有自知之明。知己知彼,方能行事通畅。因此,我们首先要善于明察自我,明察自己的性格、智慧、判断和情感,对自己有个彻底的了解。如果你不了解你自己,你就不能控制你自己。再者,一个连自己都不了解的人,又怎么能最大程度地了解别人?镜子用来照脸,但是,惟一可以用来观察自己精神的是明智的自我反思。

人非圣贤,谁无缺点,谁没惹过是非?何况世事如棋,一生的事业也是一个不断摸索的过程,谁都难免在此过程中不断地犯错误。要想不犯错误,除非什么事也不做。但是,我们应该明察这些是非的根缘,警惕自己身上的缺点。巴尔塔沙·葛拉西安说:每一种才能都有与之相应的缺点,如果你屈服于它,它将像暴君一样统治你。推翻它的办法是多加小心:一开头就要看准究竟是什么样的缺点。要像那些因你的缺点而责备你的人那样注意它。你要成为自己的主人,就必须学会自省。一旦这主要的缺点投降了,所有其他的都会随之而降。

假如一个人不知道自己犯了什么错误,他就不知道自己天天在犯错误,那么一个月一年下来他是不会实现目标的,所以每一个人都要定期自我反省。曾子说:“吾日三省吾身”。对想要成功者来说,问题不是一日三省吾身、四省吾身,而是应该时时刻刻警醒、反省自己,惟有如此,才能时刻保持清醒。

自我反省,是认识错误、改正错误的前提。对于所犯的错误,一般都是从做事的方法、技巧,以及所选择的工具等比较直接的方面上寻找原因。而深层次的反省,则是要时时探究自己的内心思想,看看自己是否存在一些思维定势。因为有时候并不是没有机会的存在,而是由于个人存在思维定势,对一些宝贵的机遇视而不见,从而错过了许多时机。一旦觉得事情没有转机的时候,就要从自己的思维方式去考虑,有意识地跳出自己的思维模式,就会得到豁然开朗的感觉。

成功者绝不是不犯错误。他们之所以能够成功,是因为他们有着超乎凡人的反省精神:他们能够通过深刻的反省,反省自己有哪些不足之处,到底做错了什么,有哪些自己不能再犯了,从而总结教训,惩前毖后,改弦易辙,迈上通往成功的大道。

世界上最顶尖的成功人士都是借由不断地完善发挥自己的长处,同时不断改正自己的短处而成功的。成功的起始点来自于自我分析,了解自己:要成为什么样的人和人生目标是什么;接下来要了解自己的优缺点是什么;然后通过分析选择出一条最适合自己的方法,不断地前行,直到成功。当然,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这前行中的曲曲折折,纠正错误,改正航道,也都要靠自我反省能力了。

当初创建轰轰烈烈的巨人集团最后惨淡收场的史玉柱,如今复出任四通控股新任首席执行官时坦言,“巨人大厦事件烂尾结局是当时自己野心太大所造成的,经过那次失败后,领会到经营企业不求发展速度,但求安全第一”。

善于冒险有“豪赌”之誉的史玉柱,曾经在除了自己研制的M-6401桌面排版印刷系统软件之外,一无所有的情况下,获得100万元的第一桶金,风头一时无二。其后,他创办的巨人集团突然推出“百亿计划”,执意兴建全国最高的巨人大厦,但最后因资金周转不灵,便令项目烂尾收场。提及1996年在巨人大厦上的“滑铁卢事件”,史玉柱承认,当时根本没有足够的财力去建巨人大厦,完全没有想过“量力而为”的重要性,最终尝到胜利冲昏头脑的恶果。“自1989年创业至1995年期间,我的事业一直太顺利,矛盾积累一段时间后就会犯错误”,过去从不反省的他,如今学会了自我反省:“凡事要按步就班,发展太快不是好事,待企业健康时才慢慢发展。……在成功的时候要特别小心,并要更加理智,胆子也要越小,因为当你取得成功后,马上就要失败。”

史玉柱的从无到有、从有到盛、从盛到无再到失败反省之后的东山再起,还债复出的十多年的创业过程,让我们清清楚楚地看出了勇于自我反省的巨大能量,以及由此带来的巨大转变。勇于自我反省,一路通畅;不善于自我反省,则前途一定凶险莫测。正所谓“失败是成功之母,成功是失败之父。”从多次的失败中自我反省吸取教训,不断学习、摸索出成功的经验来,失败也就孕育出成功来。而如果经过一番拼搏之后不勇于进行自我反省,头脑就容易被胜利冲昏,事业虽有成功但隐患重重,败象已显,成功很可能就转化为失败。我们从中能不好好反思么?合适的性格决定你一生好运

江山易改,本性难移。这是人们对性格的大胆定论。在现实中,有些人性子很好,很容易与人相处,但有些人却实在是不好相处,因此,我们常听人说:“没办法,他的性格就是这样。”但性格到底是什么呢?

周文王被囚羡里,感悟生命之何去何从,体味人心之变化莫测,苦思而不得。忽天空惊雷一声,手中五十根蓍草被震落一根,顿生惊惧,仰天叹日:“人之不同,在于性也。性之不同,在于天也。”为什么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命运,而人们常说命运操纵在老天的手里?这正是周文王的仰天惊叹,性格使然!

性格是指一个人在个体生活过程中形成的较为稳定的对现实的态度和与之相适应的较为习惯的行为方式特征。即人的特征、标志、特殊性。一个人的心理性格对一个人的命运起着决定性的作用,甚至于有人说,性格即命运。

刘邦与项羽争雄,一个做了开国帝王,一个自刎乌江,什么原因呢?其中有一条就是刘邦性格大度,能忍辱负重,项羽性格刚愎而躁烈。柔者克刚,项羽的命运早已安排。

在生活中,有人说话和风细雨,行事果断,对人宽容大度,让人相见恨晚;但有人却是固执偏激,脾气暴躁,容不得半点沙子,这种人到哪儿都没有好人缘。

有一个人在离开纽约以后,又回到了这座城市。有一件事情他感到非常奇怪:“我朋友的生意怎么一点进展都没有?要说财力,他可是很雄厚的啊,而且业务上也很在行,要说机灵精明,那更是没有人能比得上。”后来有人把答案告诉他说:“他性格太尖刻了,经常怀疑雇员欺骗他,对待顾客也非常不文明。所以,从来没有人肯卖力为他干活。那些投资人也不肯再在他身上花钱,而愿意对那些行为更文明的商家进行投资。”

性格有许多不同的表现形态。胆子的大与小,毅力的强与弱,内向和外向,傲慢与谦虚,活泼与深沉,热情与孤僻,果敢与优柔,细致与粗狂,凡此种种都是性格的外部表现形态,也正是这些使不同的人对待事情的态度不同,处理方式不同,得到的结果必然走向了各自不同的方向。而每次事情不同结果的积累,就是每个人一生的轨迹,最终决定了这个人的命运。

由此可见,优秀的性格是怎样地决定了一个人的命运,它甚至比才气和博学更为重要。多少有才气和学识的人因为性格方面的缺陷而不能尽善尽美地显露于台面上,因而只能藏身于幕后或被埋没;而许多伟大人物并不具备才智过人的学识,但他们依靠伟大的性格,同样取得令人瞩目的成就。

一般来说,在所有性格类型中,理智型性格的人最适合于创立一番事业。这类人责任感较强,而且明辨是非,几乎能在任何情况下保持清醒的头脑。因为他们注重思考,对事物的发展始终保持一种理性的判断,而且是非观念明确。同时,他们受感情因素干扰较小,不容易激动、发怒,不光平时保持心平气和,而且注重个人内在修养的发展,因此在变化或大事来临之际,最能保持平常之心,一般人从他们的表情中看不出内心的想法。

理智型性格的人大都不喜欢争名夺利,功成名就之后,又不爱居功自傲,恃才欺人,他们深谙“谦受益,满招损”的道理,认为有福不可享尽,有势不可用尽,谨言慎行。理智型性格的人多有可堪大任之才。美国第一任总统华盛顿就是一例。

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华盛顿在20岁时担任了弗吉尼亚民团指挥官,43岁荣升大陆军总司令,尤其是1781年他领导的约克敦大战的胜利,更使自己成为了各州拥戴的对象。有军方人士乘机进言,建议华盛顿登上国王宝座。要王冠,还是要民主共和,是摆在华盛顿面前的两个选择,是选择一己私利,还是选择万民福祉?理智的华盛顿选择了后者。他功成身退,向大陆会议奉还总司令的职权,随后告老还乡。主持起草美国《独立宣言》的杰斐逊评价说:“一个伟人的节制与美德,终于使渴盼建立的自由免于像其他革命那样遭致扼杀。”

华盛顿归隐数年后,1789年1月,他以无可争议的42票当选为首任总统。面对如此的荣耀,华盛顿丝毫也没有沾沾自喜。相反,当他离开庄园去纽约赴任时竟然发出“犹如罪犯走向刑场”的感喟。他认为:“民众的热情是如此空前高涨,合众国的前途又是如此变幻莫测,假使自己尝试失败,势必成为历史的罪人。”理智的性格使他小心翼翼,每迈一步都慎之又慎。

四年任期结束后,华盛顿打算急流勇退,不料选民们不答应,1792年,他又以全票当选为第二任总统。美国宪法规定当选总统任期四年,准予连选连任,没有上限。鉴于华盛顿的骄人业绩和崇高威望,世人普遍认为他会终生连任。但他选择主动卸任,让位于亚当斯,为政坛民主更迭树立了良好的先例,从此连任止于两届(罗斯福任四届是基于二战的特殊背景)。华盛顿可以说是理智性格达到最为完美的人物,就在弥留之际他还要求仅用常礼安葬,而且仅仅要故乡弗农山庄的一堆黄土、一座契合他淳朴风格的陵墓。

理智的性格使华盛顿赢得了美国人民的敬仰,可以说其性格得到了完美的展示。在中国如汉代萧何、明代刘伯温、清代曾国藩等在其理性支配下,不仅功成身退赢得了盛誉,也达到了明哲保身的目的。

理智型性格还有很多优点,如常思己过、奋发自新等等。总的来说,理智型性格是一种正面的、积极的性格。但不要过度理智,过度的理性会削弱性格的感情因素,情感相对粗糙,有时候的表现几乎不近人情。更有甚者,为了所谓的成功,竟全然不顾亲情,而朋友也仅仅是关系利害的朋友,他们理智得不愿做出任何牺牲,必要时可以不要家庭,不要朋友,即使成功了也毫无价值。

当然,这里所说的理智型性格是一种比较完善的性格,是相对于领导人才以及以创立一番事业为己任的管理人士而言。如果是从事科学研究,虽然常同物理打交道,但也不一定就是理智型性格最合适。而对于从事文学、艺术、设计、表演等人士,那么理智型性格则更是不适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