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人生的资本全集
7678100000042

第42章 人生资本之财富口才篇(2)

当路维格“发明”的这种贷款方式畅通之后,他先后租借别人的码头和船坞,继而借银行的钱建造自己的船。就这样,路维格有了自己的造船公司。故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美国政府购买了路维格所建造的每一艘船,他的造船公司就这样迅速地发展起来。

后来有人问大通银行的总裁,当初为什么银行会把钱借给这位一文不名的路维格的,总裁解释说:“路维格的这种借钱想法提出后,开始我们感到惊愕,但仔细研究之后,都觉得他的话很有道理。对于这一类的贷款,我们叫做‘双重文件’。意思是说,这笔贷款是由两个公司,或者两个人分别保证偿还,而他们之间的经济又互相独立。因此,即使中间有一方偿还不了,另一方也会把债务解决。银行于是有了双重保障。”

路维格“双重文件”式的奇思妙想,就在于借第三者(个人或企业)增强自己的信用,凭此信用资本借足自己开展事业所需资金;接下来再一次借他人的租金分期偿还银行的贷款。这是借他人钱财成就自己事业,赚自己的钱的绝妙方式。这种方式之所以行得通,是因为他在市场上拓开了进钱的渠道,给了银行双重的保障,满足了金钱资本对最大利益追逐的需求。像现在普遍推行的买房银行按揭,买车分期付款,其实就是一样的操作模式。不过路维格是创新思维,玩得最早,玩得更加大胆,规模更大,也玩得更加巧妙而已。巧妙得无以复加,其实也就是玩的一种空手道。

这里有一个玩空手道的故事。一个海归派的人,从新西兰找了一家做幼儿玩具的公司,和其签了一个代理协议,然后到大陆找到一些教育局,以免费的名义准备投入500万元给每个幼儿园配一套玩具,他提出的惟一一个条件就是,以后每年希望收取每个学生10—20元的玩具维护和升级更新费用。

其实这个人哪有500万,他只是先和国外公司以分期付款的形式赊购一批玩具。在利润方面,虽然是打着免费的名义给幼儿园使用,但每年的维护费用足够他偿还国外公司的货款和代理费用,而且利润可观。

玩空手道需要更为高超的技巧。它需要当事者手法纯熟,只要玩得滴水不漏,不单享受成功的实惠,还受他人钦佩崇拜;而一旦稍有失误走火,不单背负一身债务,还让人指为骗子,更严重的闹得个身败名裂。因为钱是最实在的资本,玩空手道者手头资本少得可怜,一旦走火,只有以名誉、信用等资本聊作补偿,甚者更搭上身家性命。

所以,为了避免走火,我们最好是要自己先踏实地积累一些资本,不要空手去套白狼。在事业上,我们不要以为钱财“借”到手就感到窃喜,我们要以此作一个新的开端,一定要投入自己的智慧、实干才能等等成功的资源,一步一步脚踏实地地走下去。此前,我们当对自己有个清醒的认识,根据实力行事,能够做大事,有较大的成功把握的,我们才去“借”大单钱财;如果不行,就要考虑压缩一下,少“借”些。总之,是要量力而行。如果是“借”大单钱财,我们一定要想到,我们不单是拿“借”的这些钱在做事,我们还要想到,我们将自己生活的幸福投注到了其中。时间究竟是什么

法国思想家伏尔泰曾出过一个意味深长的谜:“世界上哪样东西最长又是最短的,最快又是最慢的,最能分割又是最广大的,最不受重视又是最值得惋惜的;没有它,什么事情都做不成;它使一切渺小的东西归于消灭,使一切伟大的东西生命不绝。”这是什么?众说纷纭,捉摸不透。有一名叫查第格的智者猜中了。他说:“最长的莫过于时间,因为它永远无穷无尽;最短的也莫过于时间,因为它使许多人的计划都来不及完成;对于在等待的人,时间最慢;对于在作乐的人,时间最快;它可以无穷无尽地扩展,也可以无限地分割;当时谁都不加重视,过后谁都表示惋惜;没有时间,什么事情都做不成;时间可以将一切不值得后世纪念的人和事从人们的心中抠去,时间能让所有不平凡的人和事永垂青史。”

时间,在当今时代具有非常丰富的内涵。经济学家说,时间就是财富;医学家说,时间就是生命;教育家说,时间就是知识;军事家说,时间就是胜利;哲学家说,时间是真理的女儿……

时间究竟是什么呢?基督教第一个伟大教父奥古斯丁有句名言:“时间究竟是什么?没有人问我,我倒清楚;有人问我,我想说明,便茫然不解了。”

在科学上,一千多年来,人们一直都在寻找这个问题的答案。比如,在古希腊,时间的定义问题对哲学家的困扰更甚于对数学家的困扰。在伽利略的伟大发现之后,牛顿把时间最终定义为数学上的量。但是,这位伟大的英国科学家认为,时间是一个被神秘气息所覆盖着的客体,因为时间独立于任何物体,在一切之上,是绝对的。时间与圣人是如此接近,以至于上帝被比为一座钟。

爱因斯坦认为,时间一点也不像是大自然里的一条“自由自在的狗”,而是一个实实在在的尺度。即使在今天,我们仍然不能像定义任何一个实际的事物那样给时间下一个定义。我们可以度量时间,但不知道时间是什么,并且还把“时间”挂在墙上或者带在手腕上。根据爱因斯坦的相对论,我们知道时间可以延长或是缩短。这就是物理学家为什么把时间简单地用作确立事件的序列,并且用时间标记它们。比如人的生日或食品的保质期等。

虽然尚不能给时间下一个准确的定义,但我们可以从它的独特性来加深对它的认识:

1.供给毫无弹性:时间的供给量是固定不变的,在任何情况下不会增加、也不会减少,每天都是24小时,所以我们无法开源。

2.无法蓄积:时间不像人力、财力、物力和技术那样能被积蓄储藏。不论愿不愿意,我们都必须消费时间,所以我们无法节流。

3.无法取代:任何一项活动都有赖于时间的堆砌,这就是说,时间是任何活动所不可缺少的基本资源。因此,时间是无法取代的。

4.无法失而复得:时间无法像失物一样失而复得。它一旦丧失,则会永远丧失。花费了金钱,尚可赚回,但倘若挥霍了时间,任何人都无力挽回。

一生最富有也最稀缺的资本

巴尔扎克说:“时间是劳动者的资本……从个人角度看,一个人拥有的最大资本就是自己的时间。”

在瑞士,婴儿在降生之后,医院会立即通过计算机户籍网络给他(她)编号,同时,医院还会将此婴儿的姓名、性别、出生时间、家庭住址等等输入户籍卡中。由于瑞士的户籍卡是统一的格式,因此,即使是刚刚出生的婴儿也会与成年人一样,有一个资产状况的栏目。

南美洲有一位黑客,十分羡慕瑞士的社会福利待遇,因此想把自己刚刚出生的婴儿注册为瑞士籍。于是,他通过互联网侵入到瑞士的户籍网络,并按照户籍卡中的要求,逐一填写了有关表格。在填写财产这一栏时,他随意敲进了3.6万瑞士法郎。看到自己天衣无缝的杰作,这名黑客沾沾自喜,暗自庆幸自己从此有了一个“瑞士儿子”。不料,没过三天,黑客的所作所为便露了马脚。让人惊奇的是,发现这个假冒者的人,并不是户籍管理员,而是一位家庭主妇。原来,她在为自己的孩子注册户口时,意外地发现前一位婴儿在财产栏目中填写了3.6万瑞士法郎。她觉得十分奇怪,因为几乎所有的瑞士人在为自己的初生婴儿填写所拥有的资产时,写的都是“时间”。他们认为,对于一个孩子,尤其是一个刚出生的婴儿来说,所拥有的资本只能是时间,而不会是其他什么别的东西。南美黑客未曾料到会在这个细节上露出马脚。其实,与其说南美黑客是败露在填写的随意上,倒不如说他是失败在价值观念上。

瑞士人对资本的看法,确实有独到之处。

假如你手上有3万美金的资金,丢掉了300美金,你肯定很心疼;然而,你在无聊中浪费掉了300天,却可能丝毫没往心里去。你可曾想过,前者是资金的1%,而后者是生命的1%。一个人来到世间,最大的资本是什么?说到底就是他的生命,而生命又是以时间来计算的。所以,一个人最大的资本就是时间。如果没有认识到这一点,那是令人十分遗憾和痛心的!

按82岁的寿命计算,人的一生只有3万天。去掉童年、暮年、生病、吃饭、睡觉的时间,真正用于工作、学习的时间就更少了。有人曾粗略地统计过一个活到72岁的普通人的时间花到哪儿了:

睡觉:21年

工作:14年

个人卫生:7年

吃饭:6年

旅行:6年

排队:6年

学习:4年

开会:3年

打电话:2年

找东西:1年

其他:3年

看了上面的这一组数据,您有何感受?

你要好好珍惜你最富有的资本。历数古今中外一切成大事者,无一不惜时如金。中国古籍《淮南子》有云:“圣人不贵尺之璧,而重寸之阴。”汉乐府《长歌行》有这样的诗句:“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晋朝陶渊明也有惜时诗:“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及时当勉励,岁月不待人。”唐末王贞白《白鹿洞》诗中更有“一寸光阴一寸金”的妙喻。德国诗人歌德把时间看成是自己的财产。鲁迅先生对时间的认识更深刻,他说:“时间就是生命。无端地空耗别人的时间,其实无异于谋财害命。”英国著名的科学家法拉第中年以后,为了节省时间,把整个身心都用在科学创造上,严格控制自己,拒绝参加一切与科学无关的活动,甚至辞去皇家学院主席的职务。居里夫人为了不使来访者拖延拜访的时间,新婚之家只有夫妇两把坐椅便不再添新的椅子了。76岁的爱因斯坦病倒了,有位老朋友问他想要什么东西,他说,我只希望还有若干小时的时间,让我把一些稿子整理好。

“我最珍惜时间,我愿站在街角,手中拿着帽子,乞求过往行人把他们不用的时间扔在里面。”美国学者伯伦森的这段话,形象地道出了时间就是资本、时间就是财富的道理。传说比尔·盖茨看到了地上有100美元,他也不弯腰去捡,因为对于他来说,每秒钟的时间价值已经超过了100美元。

有个深刻的比喻提醒人们:“一生的时间就是你一生的金山银山。你又该怎样来花费这一座金山银山呢?一不小心,它就会被你挥霍得一干二净。”

认真活在今天

没有任何一个时刻像今天这样重要。“懒人嘴里明天多”,与其费尽心思地把今天可以完成的任务千方百计地拖到明天,还不如用这些精力把工作做完。

爱尔兰女作家玛丽·埃奇沃斯说,“没有现在这一刻,任何时间都不会存在。没有任何一种力量或能量不是在现在这一刻发挥着作用。如果一个人没有趁着热情高昂的时候采取果断的行动,以后他就再也没有实现这些愿望的可能了。所有的希望都会被消磨,都会被淹没在日常生活的琐碎忙碌中,或者会在懒散消沉中流逝。”

昨天就像使用过的支票,明天则像还没有发行的债券,只有今天是现金,可以马上使用。史威福说:“没有人活在现在,大家都活着为其他时间做准备。”所谓“活在现在”,就是指活在今天。今天是我们轻易就可以拥有的财富,无度的挥霍和无端的错过,都是一种对生命的浪费。要把握今天,把握现在的每一分每一秒。这其实并不是一件很难的事,我们都可以做到。我们大多只知道羡慕欧美国家、日本富裕的生活及其轿车、电器,却不知人家为此所付出的努力。你知道他们是怎样珍惜时间的吗?早在200多年前美国尚未独立的时候,美国启蒙运动的开创者、科学家、实业家和独立运动的领导人之一富兰克林就在他编撰的《致富之路》一书中收入了两句在美国流传甚广、掷地有声的格言:“时间就是生命”,“时间就是金钱”。

上世纪90年代初,中国辽宁青年参观团去日本出席一个会议,出国前团长准备了厚厚一叠发言稿,不料届时日方官员递上的会序表上却写着:“中方发言时间:10点17分20秒至18分20秒。”发言时间仅为一分钟,而且精确到了秒。这种在那些“一杯茶水一支烟,一张报纸看半天”的人看来不可思议的事情,在日本却是极为平常的。日本从员工到学者,时间观念都极强。他们考核员工称不称职的基本标准就是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单位时间的劳动量,时间一般精确到秒。

有人问一位法国政治家:“您怎么做到在职业上取得巨大成就的同时还能承担多种社会职务的呢?”他回答说:“我只是从不把今天可以做的事情拖到明天,如此而已。”据说,有一位从事社会工作的人遭到了失败,他正好把这个过程颠倒过来,他的格言是:“能够推到明天的事情绝不要今天做。”

“明天?你是说明天?”科顿这样说,“明天?我不要听。明天只是个一毛不拔的吝啬鬼,它用虚假的许诺、期待和希望大量地剥削你的财富,它开给你的是永远无法兑现的空头支票。明天!在亘古不变的时间长河中,明天是个永远都找它不到的狡猾家伙,只有傻瓜才会对它念念不忘、情有独钟。智者从来不会相信所谓的明天,也从来不屑于与津津乐道明天的人们为伍。明天是个想入非非的孩子,而他的父亲就是愚蠢;结果只能永远做着白日梦;明天就像夜晚的幻影一样虚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