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情商培养书——青少年情商培训辅导
7675400000009

第9章 学会学习,掌握自己的命运(4)

四、控制时间。由于孩子注意力集中的时间不长,如7岁的孩子在家一次连续做功课的时间不要超过半小时,8~11岁的孩子不要超过50分钟。如果做功课的时间较长,中间一定要有10分钟左右的休息,让孩子舒展筋骨。如果孩子功课做完了的话,应该给他小小的奖励。有些年轻父母不了解孩子注意力集中的时间长短,不根据孩子对事情能高度集中的时间来安排孩子做功课的时间,有的强迫孩子长时间坐在书桌前做功课,中间不让休息、活动,结果不仅对孩子的健康不利,而且还使孩子对功课产生厌烦情绪,更谈不上提高孩子的学习兴趣了。

五、刺激求知。要提高孩子的学习兴趣,就要不断地刺激孩子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为此,父母应该常带孩子去参观博物馆、动物园和图书馆,等等。

俄国文学家列夫·托尔斯泰也十分注意培养孩子的学习兴趣,尽管他写作的时间非常宝贵,但是从没忘记将部分时间奉献给孩子们,给他们讲故事,为他们绘画,回答他们提出的各种问题。

托尔斯泰并不是花时间给孩子强行灌输知识,而是根据孩子们的爱好和兴趣为他们服务。有一时期,孩子们对科幻作家儒勒·凡尔纳的作品很感兴趣,托尔斯泰就一本又一本地讲给孩子们听。他发现《环球旅行80天》这本书没有插图,为了帮助孩子们理解,进一步激发他们的兴趣,他竟然每天晚上用鹅毛笔亲自为这本书描制插图。托尔斯泰的时间是宝贵的,但是他认为时间花在提高孩子的学习兴趣、激发孩子的求知欲方面是非常值得的。

掌握提高学习兴趣的小诀窍

良好学习兴趣的培养,应着重于以下几个方面:要培养孩子的广泛兴趣,鼓励孩子接触多方面的事物,从而获得广博的知识。在广博的基础上,注意发现孩子的特殊爱好,使其在某一方面有所专长。当孩子作出选择后,要鼓励他保持恒心,不要半途而废,一事无成。

另外,根据教育心理学家的建议,对不同智商的孩子,兴趣培养也应不同。

智商一般的儿童,不宜提出过高的要求,应随时注意并尽力帮助其克服畏难情绪,增强自信心,养成迎难而上的习惯。

对于智商较高的儿童,适当增加其学习的难度与强度,常肯定与鼓励他们取得的进步,激发向更高台阶迈进的浓厚兴趣。

对于智商低的儿童,提出实事求是的要求,利用其好强心理,发掘孩子对某一学科的“兴奋点”,并作为突破口,使其学习成绩接近或超过智商较高的同学,从而克服自卑心理,培养其学习兴趣。

知道如何培养孩子的兴趣了吧,现在最重要的就是立刻行动起来!我们不妨可以这么做:

首先,帮助他们了解、认识它的社会意义与价值。

第二,不忽视直接性的眼前(短期)利益需要,如为了考上大学而学习。

第三,座右铭自励。将格言、著名诗句或自我誓约放在他们书桌旁,当他们遇到困难时,它往往能增加他们的勇气,使其有力量去克服一切。

第四,榜样激励法。如荷兰物理学家范德·瓦耳斯,他经常阅读名人传记,用榜样激励自己。他所在的城市中心,十字街头处有一个小广场,那里竖立着荷兰大画家伦勃朗的塑像,他每天清晨去上班,总要绕道去瞻仰伦勃朗的塑像,作为一天的第一课。他经常望着塑像,心中暗暗想到:你同我一样,都是莱顿人,你家比我家还要穷,你原来做的是油漆店的学徒,学习条件并不比我现在好,却靠自学成功了,我要好好向你学习啊!

第五,让他们写日记自我反省。日记是最好的自我评估方法,它犹如每天跟自己谈一次话,犹如一面自鉴的镜子、一座自检的天平、一把自控的钥匙和一曲自励的战歌。写日记本身还是一种很好的意志锻炼方式、提高写作能力的方法。让他们参加多种活动,参加各种社会实践活动,不仅能使他们生理上得到满足,而且更能体会到知识的实践意义,而最重要的还是通过实践,他们能够发觉自己某些知识的不足,从而产生进一步学习的需要,这样就可以促进学习兴趣的发展。

第六,订立学习的具体目标。当阶段性的具体目标作用于人时,会使人产生压力和信心,激发追求目标的动机,促进学习的进步。物理学家雷特曾用工作曲量器研究两种态度对于工作效果的影响。第一种态度是不提出目标,使劳动者尽力工作至疲劳为止;第二种态度是将重量目标确定在某一固定位置。在一定时间内,计算劳动者运动的次数。经过半年之久的研究发现,采取第二种态度时,劳动者工作的总重量较多。这一事实表明,具体目标能引发“学习欲望”,从而提高学习效率。因此,制订计划是十分必要的,如每学期、每个月、每周、每天甚至每小时的学习目标,还要有每门课的阶段目标。

第七,讨论与交流。一般情况下,适当的讨论、切磋,能引发学习欲望,这是因为在共同讨论的气氛下,良好的集体心理氛围对人有激发作用。它能增强人的信心、好胜心、紧迫感等。

第八,适当参加学习竞赛。适当的竞赛在激发斗志上有积极作用,有种“自我求成”或获得自尊的需要,有助于积极进取。

第九,限定期限,制订计划,限定日期,严格按计划去做能激发学习动力。

第十,树立崇高的目标和远大的理想。远大的理想和崇高的目标绝不是我们所认为的仅仅是一句口号而已,而是我们在人生道路上的坚定信念,是巨大的、持久的动力。徐特立老人说:“一个人有了远大的理想,就是在最艰苦困难的时候,也会感到幸福。”

第十一,化不利因素为“激励源”。来自社会、家庭、同学之间等各方面的不良影响因素,会影响学习欲望。比如,来自社会的,来自家庭的“经济困难”、“家庭成员关系不和”,来自同学的“讽刺挖苦”。我们必须坚决抵制一些肤浅的、庸俗的不良影响,并学会辩证、发展、全面地看问题,努力化不利因素为有利因素,变阻力为动力,使他们更自觉地、专心地学习。

第十二,谦虚是人的一种美德,在学习方面尤为重要。谦虚能使人勇于请教,精益求精,多疑好问;能使教师乐于施教,使同学乐于相互讨论,相互请教。

有了这些学习方法,应该对你提高学习具有很大的帮助!

学习中要有战胜困难的决心

有的学生遇到难题时往往退缩,没有战胜困难的信心,有的缺乏毅力,自觉控制能力较差,在学习中遇到困难时,往往不肯动脑思考,遇难而退,或转而向父母寻求答案。这时家长不要代替孩子解答难题,而应用坚定的话语鼓励孩子动脑筋,用热情的态度激励孩子攻克难关,还可以讲一些中外名人克服困难的故事,使其懂得具备坚忍不拔的意志的重要性。

在美国中学生的课外活动中,有着许多有趣味的活动项目,最有趣的是“小型联合国”。这项活动在美国许多高中开展,受到联合国总部支持,各校学生每年都要设计完成某些项目,参加全美国的“联合国”活动评选。歌华所在的高中,有一年的活动是“中东和平进程”,“小型联合国”的同学们在自愿基础上分成几个组,有的组站在以色列的立场,有的组站在巴勒斯坦的立场,他们分头到图书馆去搜集包括沙龙、巴勒斯坦权力机构主席阿巴斯等国领导人的著作、演说和官方声明在内的各种材料,准备好代表他们观点的演讲稿以进行公开辩论。需要强调的是,这项活动校方完全不干预、不介入,而活动的组织者也不会预设立场,不会有谁将某种观点指定(或者内定)为“反面教材”——他们的着眼点,并不在于分出输赢,而在于让同学们意识到自己是全人类的一员,学会独立思考,甚至是跳出美国价值观念和思维方式,从截然不同的立场和角度,对这些复杂的国际问题的来龙去脉有个了解。

这样的学习,既有趣又有实际意义。当孩子代表一个民族一个国家,来面对复杂的国际局势,一种使命感就会油然而生。让他从心里意识到,要想在明天实现自己的理想,必须在今天就努力学习。同时,他也能从中发现,无数人都在为了更好的明天而努力拼搏、承受痛苦和委屈,自己在学习中遇到的困难和挫折,相比之下实在是太微不足道了,这样,他就有了战胜困难的信心,找到了学习的目标。

那么作为家长,该怎样培养孩子积极探索的习惯呢?

一、鼓励孩子面对困难保持积极进取的态度

当孩子遇到困难不肯轻易放弃,家长一定要鼓励。孩子看到自己的努力被认可,下次就会继续努力,同时学习的兴趣提高了,自信心增强了,遇到困难以后,能产生面对困难、想办法解决的直接反应,丢掉了心里的恐惧。

二、让孩子懂得困难是成功的路标

父母应该让孩子懂得,要想取得好成绩,就必须克服一切困难,困难是成功的路标,克服的困难越多,离成功就越近。这能让孩子用积极的态度看待困难,成为一个打不垮的人。

三、全家开个交流会

周末的时候,全家人可以坐到一起,大家都说出一周以来自己打败了多少困难,这不仅可以让孩子以父母为榜样,也能加强一家人的感情,让孩子为了父母的期望更努力地学习,更有毅力和恒心,更积极向上。

四、让孩子分析自己做错的题

当孩子做错了题,可以在老师讲解之前,让孩子自己作出分析,找到错误的原因,并且找到自己在做题的时候,离成功还差多远。大多数时候,孩子离成功都非常近,完全可以凭自己的力量获得成功,看到自己做错了,他们会觉得非常可惜,下次就能长记性,不轻易放弃。

父母的发掘和引导对孩子的作用

大凡科学家都早慧,但不是每一个早慧的人都会成为成功或优秀的人。

对聪慧的孩子而言,父母的善于发掘、善于引导孩子的兴趣将对他们日后的成长产生重要的影响。

父母别有深意的言传身教更是可以影响孩子的价值观,也许这种价值观对整个民族都有着不可估量的价值。

杨振宁,自1957年在斯德哥尔摩与李政道共同获得诺贝尔物理奖之后,就成了中国人家喻户晓的名字,那年他刚刚35岁。更让人兴奋的是,1971年,杨教授作为美籍华人科学家,第一个回来访问新中国,从而叩开了中美之间关闭20多年的科学大门。

杨振宁教授在科学真理上执著探索,在学术思想上开放活泼。他治学态度严谨,具有坦率热情、平等待人、诲人不倦的学者风范。他旅居美国,却有强烈的民族意识,在振兴中华的各领域都有睿智的见解。

他不仅是位杰出的物理学家,而且是一位政论家、思想家和社会活动家,他的言行,远远超出了一位物理学家所做的一切,特别是他对中华民族的强烈关怀之情和崇高的爱国主义情怀。而这一切,源于儿时和少年的经历,源于那些在父母身边的日子。杨教授是早慧的孩子,这种早慧加之父母令人信服的言传身教,成为杨振宁一生成就的源头活水,他之所以成为世界上受人尊敬的学者,得益于母亲的教诲和父亲的引导。

可以这样说,杨振宁的智慧成就了自己的事业,而家庭的熏陶则孕育了他的拳拳爱国之心,正如他自己所说:“我一生最重要的贡献是帮助改变了中国人自己觉得不如人的心理!”

(1)播洒智慧之种

让人永生不忘又受益无穷的,便是父母在他孩提时代播撒的智慧之种。

1922年,杨振宁出生。翌年,父亲杨武之考取官费留学美国,留下妻子罗孟华和小振宁相依度日。罗孟华是位传统、明智且坚强的女性,从来都认为儿子、丈夫是她全部的希望,将他们的前程放在第一位。

在丈夫远离家乡的漫长日子里,她将全部精力放在小振宁身上,决计将他培养成一个有知识、有礼貌的读书人。

从小振宁咿呀学语开始,母亲就教他各种知识。四岁那年,罗孟华又开始用方块字纸教他认字了。母亲认真耐心,儿子聪明好学,在一年多的时间里,小振宁认识了3000多字。

杨振宁在《读书教学四十年》一书中写道:“我四岁的时候,母亲教我认方块字,花了一年多时间,一共教了我3000多字。现在,我所认识的字加起来,估计不超过那个数目的两倍。”

杨家是个大家庭,人口众多。小振宁五岁的时候,家里请来了一位老先生,专门教杨家孩子读书,罗孟华毫不犹豫地让儿子开始了读书生涯。

老先生教的是《龙文鞭影》。此书从明朝即开始编辑,后经陆续增订续编,并以“龙文鞭影”这一典故命名,“龙文”即良驹,“鞭影”即不须驱策,奋蹄疾驰。书中不少历史典故和自然知识,均为四言韵文,读来朗朗上口。

小振宁已有3000多字的坚实基础,因此,很快就将《龙文鞭影》背得滚瓜烂熟。

1928年,杨武之学成归来,6岁的小振宁和母亲一起去迎接。当杨武之看到虎头虎脑、漂亮健壮的儿子时,高兴之色溢于言表,当即送他一支当时甚为贵重的自来水笔。

接下来的一年,是在厦门度过的,杨武之被聘为厦门大学的数学系教授,同时,开始教儿子许许多多新的知识。他用大球和小球讲解太阳、地球和月亮的公转情形;教授英文字母A、B、C、D、E……也教振宁一些算术和鸡兔同笼一类的问题,广博的知识开阔了小振宁的视野,也大大增强他的求知欲。因此,振宁上小学后,跨入了一个新天地,数字、国文对他产生了很大的吸引力,功课念得很好。

唯一遗憾的是振宁的动手能力显得力不从心,但杨武之与罗孟华却不苛求,在他们看来孩子不能要求十全十美,缺陷是正常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