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时,共产党方面也开始施加压力,谴责联合国军侵犯了板门店周围的中立区。他们在7月中旬指责说,联合国军的士兵向板门店射击;几天以后,联合国军的飞机又在开城附近扫射了他们的一辆卡车。接着,在8月6日午餐休息时,一连全副武装的中国士兵又列队穿过停战地区,离分配给联合国军代表团的房子不到100码。乔伊向南日强烈抗议说,除宪兵外,任何军队不允许进入停战区半英里内的范围。李奇微认为此事性质极为严重,有必要电告华盛顿。他希望共产党对此做出解释并道歉,否则就停止谈判。李奇微说,外交辞令在谈判中是“不甚适宜和不起作用的”,“和这些人坐在一起,并把他们当作开化和文明人士的代表来对待,无异于摒弃自尊,招致他们背信弃义的行为最终给我们带来的灾难”。李奇微打算告诉他的谈判代表们,要挺身而出面对共产党人,“所使用的语言和方式,要使这些卑鄙野蛮之徒绝不会误解、完全理解,并加以尊重”。他在电文中援引了大量共产党方面使用的侮辱性言辞,并重申他的信念,即共产党方面把停战作为以最低代价达成其目的的捷径。
然而,杜鲁门却不准备让谈判破裂。他仍然相信,中国人“对整个事件都厌烦不已,而且希望他们当初就不该进入朝鲜”。李奇微被命令不要以这种方式相威胁,他应要求对方做出解释,而且如果对方进行了解释并同意遵守规则,就应同意恢复谈判。共产党方面对他们的“错误”进行了一番低调的解释,把它称为“微不足道的”。李奇微对这种答复仍不满意,他再次请求华盛顿拒绝进行谈判,直至他得到以后不再发生侵犯事件的确切保证。如果这也办不到的话,他希望另外找一个谈判地点,在那里联合国军本身能够“保证不再发生侵犯事件”。但华盛顿再次采取了审慎的行动步骤。参谋长联席会议给李奇微打电报说:“现在再推出新的条件,将使我们在很多重要方面难以自圆其说。”他应把谈判代表们送回板门店,但应警告对方不要再有侵犯行为发生。
共产党方面在威逼华盛顿之后并未遇到抵制,便继续指责联合国军的“侵犯行为”,几乎每天都提出新的指责。8月22日午夜,共产党方面提出了最为不着边际的指控。中方联络官张上校用步谈机通告联合国军代表团的安德鲁·金尼上校,宣称美军飞机扫射了开城会谈地点。金尼获得乔伊批准,顶风冒雨率队赶往现场。他们在午夜过后1时45分到达现场时,发现张上校和一批共产党的记者和摄影师已在现场,都处于“高度亢奋状态之中”。
根据张某的说法,开城“所有的人”都听到一架飞机临近的声音,然后一枚炸弹爆炸了。他坚持出示了可疑的“物证”:一块皱巴巴的金属片(金尼说它类似飞机油箱的碎片),以及地上的一个小坑,大约有30英寸宽、10英寸深,没有燃烧的痕迹。金尼怀疑这个小坑是由一枚浅埋在地里的手榴弹造成的。中国人还含糊其词地谈到发射了火箭,但是他们拿不出证据。金尼还注意到,所谓的“凝固汽油弹容器”是以平头铆接法制成的,而远东空军用的凝固汽油弹容器则做工比较粗糙,因为只是一次性使用。金尼很快就受够了中国人的表演。
金尼说:“我对这些无稽之谈很不耐烦。”接着,一名中国士兵走上前来,宣称他看到一架美国飞机在空袭时“亮着灯光”。在金尼看来,这真是荒谬至极,因为没有一个飞行员会在进入战斗时让他的飞机灯火通明。金尼转身要离去,张某伸手从上衣口袋里拿出一沓事先准备好的声明。他宣布,停战谈判无限期中止。
黎明之前这场对抗的宣传色彩,以及粗制滥造的所谓“证据”,使李奇微相信,共产党凭空编造出这一幕是准备停止谈判的前奏。他在猜测其中原因。李奇微觉得,共产党想阻止停战谈判的进展,直至这一年晚些时候对日和约的谈判开始之时,他们希望北京能够从结局中捞到些什么——以朝鲜的停战来换取对战后的日本起一些作用。但是,这一插曲似乎是精心策划的,以让联合国军承担破坏和谈的指责。
马修·李奇微对此毫不介意。他的第8集团军尽管并没有试图争取任何重大的推进,但是仍在战场上继续取得良好进展。在夏季,最重要的收获是韩国军队的战斗力大大增强了。其军官和军士由军训课程来培养,他们的军衔取决于军事技能,而不是某位政治要员或顶头上司一时的兴致。联合国军炮兵的能力逐步增强,足以使中国人的密集攻击变成密集自杀。美国和韩国军队现在已是久经沙场,在中国人的进攻号声和哨声面前不再惊慌失措。他们躲进更深的钢筋水泥掩体,呼叫来冰雹般的炮弹。当冬季降临荒芜的亚洲原野时,后勤支援的改善意味着联合国军能得到更好的装备以抵御严寒。
尽管如此,战场上却出现了令人不安的不祥之兆。在8月的后几周和9月的头几天里,共产党引人注目地增兵6.1万人,把他们的军队总数增至70万人左右。而且,很多新近抵达的部队是美国情报机构称之为“苏联和/或其他白种人的部队”。苏联人的任务与直接参战仅为一步之遥:空防和海岸防御专家、安全部队、反间谍特工人员、军事顾问以及信号和雷达人员。其他白种人的国籍尚无法确定,他们都被编入炮兵、医疗和辅助性部队。由于情报的覆盖面时有变化,中央情报局和远东司令部都不能完全排除苏联人已在作战前线的可能性。另一个令人不安的迹象是敌人方面的空中活动似乎在稳步地向南延伸,这表明共产党的空中力量大为加强。正如10月2日在华盛顿的一次情况发布会上,美国外交官们对盟国的大使们所说,共产党已经有效地控制了朝鲜西北部的空域。然而,助理国务卿迪安·腊斯克指出,联合国军认为,除非实现和平,否则“即将到来的冬季对敌人来说将是严峻的”。
在外交方面,美国及其盟国急于让中国人知道,他们不要指望参加有关日本的会议。中国被联合国定位为侵略者,在它结束朝鲜战争以前,任何和谈都不会欢迎它。在军事方面,中国领导人显然在短短几周内就认识到,其军队在朝鲜战场上再次过冬的准备工作严重不足。他们很快就在寻找一个借口,以此来掩饰想要重开他们曾断然放弃的谈判。
具有讽刺意味的是,他们找到了一个口实,联合国军承认一架美国战斗机偶然扫射了开城,但没有造成伤亡。联合国军很快就这一事件道了歉,把它归咎为飞行员的错误。这是9月10日的事。
与此同时,李奇微一直在与华盛顿争论,他要求联合国军拒绝在任何情况下回到开城。回到老地点,遵照老规矩,这只会招致更多同样的麻烦。他希望当局要求共产党接受另外一个谈判地点,否则不应举行任何进一步的谈判。李奇微又一次发现,华盛顿很担心承担停止谈判的责任。在9月的头几天里,政府在一系列电报往来中,很不情愿地授权李奇微可以提议寻找一个能够保障一定安全的新谈判地点,但参谋长联席会议仍然避免随便允许他拒绝返回开城。
9月10日的偶然轰炸事件正是在这些纵横捭阖期间发生的,而参谋长联席会议立刻就看到了重开谈判的机会。他们告诉李奇微,联合国军的道歉(谁也不怀疑是美国飞机违规了)将给中国人以挽回面子的机会。如果中国人在一周内仍不给予令人满意的答复,那么参谋长联席会议将重新考虑李奇微的意见,要求终止开城的中立地位。
在联络军官们几次交换信件和会面之后,李奇微认为共产党方面不打算带着诚意返回开城,他利用重开谈判的事与华盛顿的上司叫板。李奇微在给参谋长联席会议的电报中明确表示,首要的是,他决心不在开城进行今后的谈判,除非是直接受命。而且即便恢复了谈判,不论是在开城或是其他地方,他都不打算做进一步的让步。他在9月26日与五角大楼举行的一次电传会议上说,他强烈地感觉到共产党“急不可待地需要停战”,因为军事形势对他们不利,而且冬季即将到来。
参谋长联席会议不同意李奇微的看法,主要是因为李奇微在早些时候的报告中说,共产党在继续增加军事力量。李奇微在其他电报中也指出,由于开城地区的中立地位,以及谈判开始时联合国部队心理上的松弛,因而停战谈判对共产党有利。杜鲁门显然对谈判失败在国内和国际上造成的政治后果感到不安,他在9月的最后几天里,派参谋长联席会议主席布雷德利和国务院的查尔斯·波伦前往远东,亲眼看看那里的形势。这次远东之行在使政府转而支持李奇微方面起到了关键作用。波伦后来承认,他离开华盛顿时确信,实现一项可接受的停战是一件“极为紧迫的”事。但在战场上走访了部队并与指挥官们交谈之后,他和布雷德利都认为,联合国军具有极大的军事优势,如果因战略原因而撤出谈判将对美国更为有利。波伦在谈判地点的问题上也支持李奇微,他说,“在目前的情况下”,“绝不应该”迫使李奇微在开城恢复谈判。
李奇微在未采取公开抗议的情况下解决了他的分歧,这使参谋长联席会议感到庆幸。陆军参谋长劳顿·柯林斯将军对一位下属说:“如果麦克阿瑟还在那里的话,他会把这件事捅到报纸上,我们就会被指责干了一切坏事。李奇微则不同,他是一位士兵,他提出了自己的看法,然后接受了上级的决定,并执行命令,而且守口如瓶。”
后来的情况表明,共产党准备在谈判地点问题上进行妥协。10月4日,李奇微要共产党方面提出一个位于双方战线中间的新会谈地点。三天以后,共产党方面建议在板门店,这是开城以东6英里的一个小村庄。联络官员们一致同意设立一个半径为1 000码的环形会谈地点,除宪兵外的一切武装人员都不得入内。同样的规则也适用于以联合国军代表团总部所在地汶山和共产党代表团总部所在地开城为中心的半径为3英里的环形地区。前往谈判地点要经由汶山—板门店—开城的公路,公路两侧200米内为中立地带。会谈地点确定之后,交战双方便可再次讨论问题了。
共产党的妥协
现在,和谈中一些更为老谋深算的讨价还价开始了。共产党方面立刻就离开了早先的立场,同时也力图攫取新的好处。但是重开谈判后,最为重要的第一步是共产党不再坚持把三八线作为停战线。在10月25日恢复会谈后,联合国军重申了它的提议:根据接触线建立一个非军事区。共产党方面在第二天拒绝了联合国军的提议,但是第一次提出了反建议,拿出了他们的一条停战线,这与联合国军曾表示可以接受的停战线相去不远。共产党的计划要求联合国军让出一大片有利地形,以换取毫无价值的瓮津半岛和延安半岛的地域。但李奇微和乔伊都认为,这项建议是使谈判走出死胡同的一个机会。
在以后的几天里,主要的问题是关于开城这个具有重大象征意义的古都的控制权问题。正如李奇微给参谋长联席会议的电报所说:“在亚洲看来,由联合国军控制开城或使之非军事化是对共产党威望的损毁,并且可以提高我们自己的威望。……”由于开城位于通往南部几十英里外的汉城的主要进攻路线上,因而李奇微希望或是由联合国军控制之,或是使之成为中立区。他在1951年仲夏时节几乎就要夺取开城,他确实已经让几个营兵临城下,但却引而未发,因为他考虑到如果把它作为停战谈判的地点,就应使其中立。现在,李奇微不打算把开城拱手让人了。
李奇微对开城如此看重,以致参谋长联席会议不得不再次告诫他,不要使自己陷入无法妥协的谈判地位。正如李奇微在布雷德利将军秋季访问时对他所说,他打算就军事分界线问题向共产党方面提出一项“最后建议”。李奇微总觉得参谋长联席会议是支持他的。他在10月28日的一份电报中说:“除了让第8集团军继续推进方面的考虑,我不打算改变我们所提出的关于非军事区的建议。”参谋长们立即在一份由杜鲁门总统批准的电报中警告他说,谁也没有批准联合国军目前的提议是“最后的”,并且强调说,只要对与共产党方面达成协议是有必要的,他就应该愿意做出一些小的调整。参谋长联席会议确实认识到,要一位战地司令官让出“苦战得来的地盘”是十分困难的;但是他们也注意到,公众反对在开城问题上中断谈判的情绪日益高涨。比方说,《纽约时报》在11月11日振振有词地问道,为什么在“大问题”上已经达成协议的时候,代表们还要在“看来是无关痛痒的问题上出尔反尔呢?”《纽约时报》不理解李奇微为什么坚持要得到一条可以防御的和平线,因此这篇社论使人产生了误解。但是,这也表明公众急欲进行妥协并结束战争。在公众看来,共产党方面已经同意基本上沿战线停止战争,这正是联合国所孜孜以求的;现在,美国的谈判者应解决具体问题,并签署和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