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小说此去经年
7646300000004

第4章

十月的一天,李春天到楼下拿信,在一堆信用卡帐单里,夹杂着张一男和刘青青的结婚请柬。

这些年刘青青从来就没提过结婚的事儿,她总是找各种各样的理由跟张一男吵架。然而张一男对两性生活的懒散态度给了他自己已经结婚的错觉,经历了上次的争吵之后,双方总算找到了战争的根源,以结婚的方式换取生活里的和平。

李春天对张一男和刘青青的婚姻能够长久持保留态度。很多人谈恋爱以及同居的过程极其漫长,完全具备白头到老的可能性,但那一纸婚书给了他们更进一步要求对方的欲望,于是感情崩盘,婚姻关系就此瓦解。

李老二上班的时间从下午四点开始到晚上十一点左右结束,刘青青瞅准了她白天的空档,玩命的使唤李春天替她跑腿。

新房是刘青青买的精装修,为了不耽误她自己的上班时间,刘青青往死里夸奖李老二,说你的审美相当高级,就按照你家那样的风格帮我置办些窗帘和床单,还有那些零零碎碎的小玩意,全都一起买回来,连汽油费我一块给你报销。

李春天很是不服:“你搞清楚,现在是张一男娶媳妇,不是我们家娶媳妇,轮得着我管你们这事?”

“张一男的家里人都在山东老家,好歹他也差一步就进了你们家的门儿,你就友情客串一下。”刘青青倒真是想得开。

李春天也有一口气咽不下,“吃亏得事怎么全找上我了?”

“有你占便宜得时候!”刘青青说着话扔了一打人民币在老二怀里,“等办完了事儿,我根张一男再好好得谢你,我请你到德国旅游,怎么样?”

老二哼哼唧唧地收起钱,“至少也得游遍欧洲。”

李春天按照刘青青的要求卖力的跑腿,置办好了新房所有的装饰,大到不粘锅,小到牙签盒,甚至连厕所的马桶垫儿都买回来再给套上。有时候李春天看着她亲自布置的这间新房,心中充斥的那些喜悦给她错觉,好像这里就是她的婚房,她总是这样,做任何事都投入百分之百的热情,不计回报的给予她力所能及的一切,善良的就像一个没有烦恼的傻瓜。

婚礼开始前的一个礼拜,刘青青心事重重地来找李春天,她说想把新房卖了,婚期再往后推一推。

李春天诧异。

“张一男想排话剧,我们一共就这点钱,要是结婚,他就没钱排话剧了。”

“话剧?”李春天简直觉得像天方夜谭,张一男多少年没在她跟前提过这种艺术了,她几乎忘记了张一男还有工作,忘了他是个话剧演员。

李春天突然想起来,半年以前她曾向张一男说起过她家小区边上的一个女精神病的事儿。每天早上,那个女精神病穿件半透明的睡衣,挎个编织袋在马路上溜达,脚上趿拉着不知从哪捡来的高跟鞋,左脚黑色,右脚绿色,像写字楼里的高级白领那样挺着胸脯走路,只要迎面有人走过,她便不顾一切地放下矜持,扑上前去拽住路人的手不撒,“哟,刘总,您来啦?您可来了,我这等您半天了!”每当路人奋力挣脱撒腿跑路,此女必定会在背后破口大骂,“你是个什么东西!你是一堆臭狗屎!”她从来也不多骂,就这一句,似乎骂出来气就消了,她回到起点,重新再走,走不过五百米,准能再拉住一个,不论男女老幼,永远是那一句台词:“哟,刘总,您来啦?您可来了,我这等您半天了!”

张一男听说之后的第二天就跑到李春天家旁边去观察女精神病,他说过他要为那个女的写一部话剧……

没错,李春天想起来了,张一男曾对她说过,这部话剧他要自己当导演,自己当主演,到小剧场去演。剧本用了一个月就写完了,没人给张一男投钱,他就跟疯了似的,也不管是谁,只要看见个人冲上去就谈他的话剧以及他的理想,完全具备了当一个优秀精神病的潜质。

本来以为已经过去了的事情,张一男怎么又想起来了?

“还是《路边天使》?”李春天希望刘青青说不是。

“嗯。”她点点头,“前几天收拾东西,从床地下把那个剧本翻出来了,他认定了这个戏能轰动,到那时候把投资收回来还能挣上一大笔。”

“要是赔了呢?那时候你连结婚的钱都打了水漂儿。”

李春天的话给了刘青青当头一棒。她聂诺着:“要是赔了……要是赔了……我们可就真完了。”待了一会儿,她又说,“不过我总觉得这事能行,我觉得张一男也该混出点名堂了,这么多年我都觉得他差的就是一个机会,一个让他自由发挥的机会,只要他完全地发挥了自己,肯定能成功。”刘青青说的很笃定。

任这么一个精明的女人,在职场中指挥千军万马,连续工作30个小时不休息,一个项目做下来给公司带来几千万利润,在面对自己所爱的男人面前也会无助,多么可怜。

李春天实在不忍心再给她压力,她自己亦没有过类似经验,但是别忘了,她是情感栏目的编辑,虽没吃过猪肉,可她见过的猪跟见过的人一样多,她知道女人在这种时候不能糊涂,一时冲动所犯下错误,一辈子没机会弥补。所以,李老二鼓足了勇气,说:“你让他自由发挥,你那点积蓄可就自由挥发了,张一男是个什么样的人,我比你清楚。”

见刘青青犹豫的表情,李春天继续说:“我在报纸做了这么多年,全跟怨妇打交道。这么多年你知道我得出什么结论?女人不是因为漂亮而可爱,女人可爱是因为她聪明,还有比聪明更可爱的,就是自食其力。你现在的积蓄不是为了自己,而是为了家庭。”

刘青青说,“我怎么听着那么葚得慌。”

“你自己去想吧。”

刘青青终于想明白了,攥紧了她得钱袋。

他们的婚礼如期举行。看的出来,那场话剧比婚礼更能另张一男激动,但他依然高兴,毕竟,婚礼是人生最重的一场大戏,它有希望成为开启一个新生命的序幕。

李春天作为为数不多的几名男方亲友被赋予了陪好女方宾客的使命。

终于熬到可以坐下吃点东西了,李春天从门口往座位上走的时候有人从身后拍了她肩膀一下。

转身,那人看着眼熟:高个儿,穿着西装,小小的眼睛里不说话都带着笑,像点点星光。

“哎,你也在这啊?”他说。

“是啊。”李春天答应,心里却想:这人是谁?话剧院的?怎么以前从没见过?怎么会这么眼熟?刘青青的亲戚?跟她长得不像,可能是同事……

他好像看出来了,问到:“想不起来了?咱们见过。”

“是啊,肯定见过……在哪来着?”

他一笑,“我那车……”

李春天想起来了,她在三环路上撞了他的车屁股。

“你后来怎么没给我打电话?我还等着你给我打电话报保险。”

“我第二天就出差了,昨天刚回来,哎,你哪头的?”

“我……算是男方的吧,其实跟刘青青也熟,这不是……男方人来的少,充充场面,你呢?”

“我是刘青青的三哥,梁冰。”

“表的?”

“不是,我父亲不是跟青青的母亲重组了嘛,我们姐弟四个青青现在是我们家小五……哎,那什么,你坐哪桌?咱边吃边聊。”

跟李春天坐一桌得都是刘青青姥姥家的舅母和嫂子,见了梁冰都很客气。李春天向亲戚们一一敬酒表示祝贺,透着生硬,实在没有办法,在这些繁缛的过场面前,李春天永远不能像李思扬那样轻松。

坐下之后梁冰问她:“哎,你怎么叫李春天?春天生的?”

“是,立春那天。”李春天点点头,忽然笑了,“你这名字也够有意思的,凉冰,反过来就是冰凉,可怕。”

“名字是爹妈起的,改不了。哎,对了,那天没吓着你吧,我那天等着去机场。”

李春天笑笑,不说话。

梁冰接着说,“哎,不过你开车可真够愣的。”

梁冰说话特别有意思,不管说什么前边都先加个“哎”,偶尔还加个“内(那)什么”。

“还不是因为因为他们俩。”李春天看了看穿着礼服的张一男夫妇。

说这话,刘青青盒张一男已经过来敬酒了,他们和一桌子的亲戚得知李春天在路上撞过梁冰的车,非要让她多喝了三杯给梁冰致歉。一边喝了酒,李春天暗暗地想,可见梁冰在这个家庭里是个重要人物,否则这些人不会如此赤裸裸的讨好他。势利眼可是人人都无法摆脱的一条绳索?

婚礼进行了三个多小时,快结束的时候,李春天觉得酒劲儿上来了,她已经快扛不住了,想吐。于是拍了拍边上的梁冰说:“我得先走了。”

“哎,你怎么走?”

“开车。”

“你这晕晕乎乎的怎么开?你等我一会儿,我送你得了。”

“哪好意思劳动你,我还是打车走方便。”

“我车在修理厂呢,我开你的车把你送到地方我再打车回公司。”

李春天想了想,“也行,我实在没有精神给他们善后了,你要觉得你早离开行,咱们就一块走。”

“你放心,我们家就是人多,有得是劳动力。”

梁冰开着李春天的车出了停车场不久李春天就睡过去了,迷迷糊糊醒来已经是下午三点,她睡了两个多小时。揉了揉眼睛坐直身子向四周看看,李春天居然发现她的车就停在距离酒店不远的大桥边的另一个停车场里。梁冰在驾驶坐上睡得正酣畅。

“嘿我这暴脾气!两个多钟头过去了,这车等于没动地方!”李春天有点生气,推醒了梁冰,“可真有你得,不说送我回去嘛,怎么自己趟这先睡上了!”

“你还说呢,一上车你就睡过去了,我想送你也得知道你们家住哪才行。”

“不会问刘青青?”

“我拿什么问?他们今天还能带着电话?”

说得也是。李春天撇了撇嘴一想,还是我送他吧。

开着车送梁冰到了公司楼下,李春天连衣服也没顾得上换就赶到报社上班去了。

晚上,李春天接到老大从美国打来的电话,询问婚礼的情况。李春天说挺好的,去的人不少,张一男总算踏实下来了。

电话里,李思扬告诉李春天,张一男向她借钱,他要排演《路边天使》。

李春天问老大他要借多少。

“二十万人民币。”老大说完,顿了一秒钟,接着问:“老二,你说我借嘛?”

“当然——”李春天顿了一秒钟,“不行。”

李思扬半天没说话,最后,她只能无奈地叹息了一声算是同意老二的意见。

两姐妹,一家人,从小长到大,没有什么东西是不能分享的,吃的、用的、玩的,可是一旦其中的一个成立家庭,一切都变得不同,彼此之间只有“帮助”、“资助”、“支援”再没有共同的东西。李春天知道,钱是李思扬的,即使自己不同意,如果李思扬坚持借给张一男,她根本没有权力多说一句话,只是,李春天她把张一男看得太透了,她太明白张一男再话剧上根本不可能打出翻身仗,她不能看着自己的姐姐把钱往水里扔。

李思扬在电话里幽幽地说:“知道吗老二,如果我不帮张一男就没人肯帮他了——”人有的时候容易看不清楚自己在另外一个人面前的位置,常常错误地以为别的人离开了自己变不能成活,多么可笑。

“你错了,”老二说,“你对张一男来说,不过是一个陌生的好朋友……况且……一个人有出息不是靠别人帮出来的,他必须依靠自己。”嘴上这么说着,其实李春天心里想的却是“假使他真的依靠你的帮助获取了成功,一辈子都要背负你给他这份恩情,活得那么沉重又何必”。

李思扬听李春天说完以后立刻转换了话题,又一次提起了让老二去美国帮她看店的事。李春天说还是过一段时间,她自从毕业就待在报社,真的要离开,她心里舍不得,所以,李春天告诉自己要想清楚。

结束了跟老大的通话,叮嘱了父母早点休息,李春天开车在路上漫无目的的游荡,她不知道该回到自己那个冷清的小窝还是该去别的什么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