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史记鉴赏(中华古文化经典丛书)
7646000000021

第21章 卜式输财言治(节自《平准书》)

【《平准书》导读】

本篇记载了汉初到武帝时一百多年财政经济的发展过程,着重说明商品货币关系的发展,是我国史籍中最早的经济史专门著作。平准、均输,内容包括货币制度的变动以及控制商品流通和物价等。武帝时。官府彼此争购货物,常使物价腾贵,各地向朝廷交纳贡物,运费又常超过原价。元鼎二年(前115年)试办均输,到元封元年(前110年),武帝子大司农下设管运输的均输官和管物价的平准官,令各地向均输官交纳贡物折价和运费,然后平准官和均输官在低价地方买货转运京师或在高价地方出售。运输工具由官府置办,人员征发平民充当。司马迁在篇中对汉武帝“外攘夷狄,内兴功业”,穷奢极欲,挥霍无度。作了尖锐的批评。指出武帝重用东郭咸阳、孔仅、桑弘羊等“兴利之臣”,专盐铁,摧酒酤,调均输,置乎准,垄断有关国计民生的生产事业和流通领域,还卖官鬻爵,铸皮币、白金,算缗告缗,以致社会风气大坏,吏治腐败,工商破产,城郭空虚,人民流亡,“盗贼”蜂起,封建国家濒临崩溃的边缘。

【原文】天子乃思卜式之言,召拜为中郎,爵左庶长,赐田十顷,布告天下,使民知之。

卜式者,河南人也,以田畜为事。亲死,式有少弟。弟壮,式脱身出,分,独取畜羊百余,田宅、财物尽予弟。式入山牧十余岁,羊致千余头,买田宅,而其弟尽破其业,式辄复分予弟者数矣。

是时汉方数使将击匈奴,卜式上书愿输家之半县官助边[1]。天子使使问式:“欲官乎?”式曰:“臣少牧,不习仕宦,不愿也。”使问曰:“家岂有冤,欲言事乎[2]?”式曰:“臣生与人无分争,式邑人贫者贷之,不善者教顺之,所居人皆从式,式何故见冤于人?无所欲言也。”使者曰:“苟如此,子何欲而然?”式曰:“天子诛匈奴,愚以为贤者宜死节于边,有财者宜输委。如此,而匈奴可灭也。”使者具其言入以闻,天子以语丞相弘[3]。弘曰:“此非人情,不轨之臣,不可以为化而乱法,愿陛下勿许。”于是,上久不报式。数岁,乃罢式[4]。

式归,复田牧。岁余,会军数出,浑邪王等降,县官费众,仓府空。其明年,贫民大徙,皆仰给县官,无以尽赡。卜式持钱二十万予河南守,以给徙民。河南上富人助贫人者籍,天子见卜式名,识之曰:“是固前而欲输其家半助边?”乃赐式外繇四百人[5],式又尽复予县官。是时富豪皆争匿财,唯式尤欲输之助费,天子于是以式终长者,故尊显以风百姓。

初,式不愿为郎,上曰:“吾有羊上林中,欲令子牧之。”式乃拜为郎,布衣屦而牧羊[6]。岁余,羊肥息。上过,见其羊,善之。式曰:“非独羊也,治民亦犹是也。以时起居,恶者辄斥去,毋令败群。”上以式为奇,拜为缑氏令[7]。试之,缑氏便之,迁为成皋令,将漕最[8]。上以式朴忠,拜为齐王太傅。

【注释】[1]匈奴:北方的少数民族,其领地为现在蒙古及我国内蒙古一带。县官:指朝廷,因著者不敢斥言朝廷,故假以县官称之。[2]欲言事:想要申辩表白其冤情。[3]弘:即公孙弘。西汉菑川(郡治今山东寿光南)薛人,字季,家贫,牧豕海上。少为狱吏。年四十余始治《春秋公羊传》。曾建议设五经博士,置弟子员。以熟习文法吏治,被武帝任为丞相,封平津侯。[4]罢式:罢免卜式中郎职。[5]外繇:指戍边。按规定,一人出三百钱,谓之过更。卜式得四百人戍边之赏,可得十二万钱。[6]屦(jù):草鞋。[7]缑氏:县名,故城在今河南偃师县南。[8]成皋:汉县名,即今河南汜水县。漕最:指漕粮最多。

【译文】天子(汉武帝)考虑到卜式所说的话,便召拜卜式为中郎,爵位是左庶长,赏赐给他十顷田地,并布告天下,让老百姓都知道此事。

卜式是河南人民,以种田、牧畜为业。他的父母早已逝世,只有一个弟弟。弟长成人了,式便独身出走,与弟分家,他只拿了一百多头羊,所有田宅、财产,都让给弟弟,自己却到山里去牧羊。过了十几年,羊的数目达到一千余头了,他便买起了田地房屋。他的弟弟却早已把产业败得精光,式又把自己的财产分送给弟弟,式对弟弟如此做已有好几次。

这个时候,汉屡次派将领去攻打匈奴,卜式便上书武帝,愿意把自己财产的一半献给朝廷,用于资助边防。武帝便派一使者去问他捐献财产的原因。使者问式:“是想做官吗?”卜式说:“我自小放牧,未曾学过做官的体统,不愿做官。”使者又问:“难道你家有冤情想要申辩吗?”卜式说:“我自出生以来就与人无纷争,我居住的地方,如有贫苦的,我就借钱给他;如有行为不好的,就教训他。所有与我同住的人都相处很好,我怎么可能与别人结冤呢?我没有什么要想申辩的。”使者问:“既然如此,你究竟为什么要捐钱呢?”卜式说:“皇帝要灭匈奴,我认为,有本领的,应在边疆尽力死节,有钱财的,应拿出来供给他们,这样匈奴才可灭掉。”使者入朝,把卜式所说的话告诉武帝,武帝将此事询问丞相公孙弘。弘说:“这行为不是人之常情,这种不按法规办事的臣子,不能认为他开化而是扰乱法纪。希望陛下不要应允他。”于是,武帝很久不去理睬他。过了几年,本为中郎的卜式被罢免。

卜式回归乡里,依旧种田放牧。过了一年多,又碰到汉军屡次出战,匈奴的浑邪王等投降,朝廷费用很大,仓储府库也空了。到了第二年,大量贫困民众流离迁徙,都靠朝廷供给其吃住,朝廷不能全部供养。卜式便拿出二十万钱给河南的郡守,分给迁徙来的百姓。河南郡守向上报了当地富人资助贫民的名册,武帝看见卜式的名字,记起了他,说:“这就是从前想捐出家财一半助边的那人么?”于是,武帝赏赐卜式,把四百戍边人的十二万给养钱归他,卜式又把这些钱通通还给朝廷。此时,富豪之家都争着藏匿钱财,只有卜式偏拿出钱来助边。武帝于是以卜式为长者,因此特别尊显他,以他作榜样教化百姓。

最初,卜式不愿作中郎,武帝说:“我有羊群养在上林中,想要你去饲牧。”卜式才肯拜为中郎,他穿上布衣,着了草鞋去牧羊。过了一年多,羊长得很肥大且头数也多了。武帝路过,见了这群羊,很称赞卜式。卜式说:“不仅牧羊是这样,治理民众也犹如这样。按照时令放养羊,不好的羊把它去掉,不使它带坏羊群。”武帝认为卜式是奇才,就拜他为缑氏县的县令。对其试用时,缑氏的人都称道他,便迁升为成皋县令,该县缴纳的漕粮最多。武帝认为卜式朴实忠厚,便拜为齐王太傅。

【鉴赏】《卜式输财言治》节自《史记》八书之一的《平准书》。《平准书》对于汉武帝时期的政治、经济、法制、军事等,进行了全面的论述,对汉武帝的穷兵黩武,表示了不满之情。在本文里,作者一方面再现了卜式忠厚朴实,关心国事,有一定政治见解的形象,同时也反映了汉武帝多次攻击匈奴以致费尽府空、民穷财匮的事实。

全文用倒叙笔法,着力写卜式的所作所为。

首先,介绍卜式是以“田畜为事”的农村牧民。他待人宽厚,在父母去世后,即把田宅、财物全给了弟弟,自己仅带百余头羊上山放牧。经十余年,富而购田宅,又数次资助破产的弟弟。

其次,写卜式关心国事。当朝廷数次出兵征讨匈奴时,他愿捐出一半家产给朝廷以助边。他认为“贤者宜死节于边,有财者宜输委。如此,而匈奴可灭也。”但他这一爱国行为得不到朝廷的理解,反被指为“不轨”、“乱法”之举,并罢斥他的中郎之职。

再次,写卜式捐资济贫。卜式归田,又从事田牧。在朝廷因多次用兵而造成财政空虚,贫民流离迁徙,无力解决之时,他又捐钱二十万以济河南贫民。从而,再次引起汉武帝对他的“尊显”,以风教百姓。

最后,写卜式言治。他在上林苑牧羊,羊肥体壮。他在回答汉武帝的问话时,说:“牧羊如治民,一定要按规律(法纪)办事,恶者除去,以免他败坏群体!”充分表现了他的政治见解。所以,他在担任缑氏令和成皋令时,均有善政。

全文选材典型,语言简朴,以数则事例即显现出卜式“朴忠”的形象与品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