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童书影响孩子一生的66个老故事
7627300000017

第17章 祖逖的传奇故事 (1)

一场宫闱惊变就此结束。

智慧寄语

人们常用“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来说明阴谋家的野心非常明显,大家都知道了。中国的成语典故博大精深,父母可以向孩子讲解一下这类典故的来源出处,以便更好的了解中国的文化。

传说东晋时期将领祖逖年青时就很有抱负,每次和好友刘琨谈论时局,总是慷慨激昂,满怀义愤。为了报效国家,他们在半夜一听到鸡叫,就披衣起床,拔剑练武,刻苦锻炼。

祖逖的传奇故事

祖逖年轻的时候,有一个好朋友叫刘琨。在西晋初期,他们一起在司州(治所在今洛阳东北)做主薄,晚上,两人睡在一张床上,谈论起国家大事来,常常谈到深更半夜。

一天夜里,他们睡得正香的时候,一阵鸡叫的声音,把祖逖惊醒了。祖逖往窗外一看,天边挂着残月,东方还没有发白。祖逖不想睡了,他用脚踢踢刘琨。刘琨醒来揉揉眼睛,问是怎么回事。祖逖说:“你听听,这可不是坏声音呀。它在催我们起床了。”

两个人高高兴兴地起来,拿下壁上挂的剑,走出屋子,在熹微的晨光下舞起剑来。就这样,他们每天鸡叫后就起床练剑,剑光飞舞,剑声铿锵。春去冬来,寒来暑往,从不间断。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长期的刻苦学习和训练,他们终于成为能文能武的全才,既能写得一手好文章,又能带兵打胜仗。

自从匈奴人占领中原,北方有许多人避难到南方来。刘琨的好友祖逖也带了几百家乡亲来到淮河流域一带。在逃难的行列中,祖逖主动出来指挥,把自己的车马让给老弱有病的坐,自己的粮食、衣服给大家一起吃用。大家都十分敬重他,推他做首领。

到了泗口(今江苏清江市北),祖逖手下已经有一批壮士,他们都是背井离乡的北方人,希望祖逖带领他们早日恢复中原。

当时,司马睿还没有即皇帝位。祖逖渡江到建康,劝琅琊王司马睿说:“晋朝大乱,主要是由于皇室内部自相残杀,使胡人乘机会攻进了中原。现在中原的百姓遭到敌人残酷迫害,人人想要起来反抗。只要大王下令出兵,派我们去收复失地。那么北方各地的人民一定会群起响应。”

司马睿并没有恢复中原的打算,但是听祖逖说得有道理,也不好推辞,勉强答应他的请求,派他做豫州(在今河南东部和安徽北部)刺史,拨给一千个人吃的粮食和三千匹布,至于人马和武器,叫他自己想办法。

祖逖带着随同他一起来的几百家乡亲,组成一支队伍,横渡长江。船到江心的时候,祖逖拿着船桨,在船舷边拍打(文言是‘中流击楫”),向大家发誓说:“我祖逖如果不能扫平占领中原的敌人,决不再过这条大江。”他的激昂的声调和豪壮的气概,使随行的壮士个个感动,人人激奋。

到了淮阴,他们停下来一面制造兵器,一面招兵买马,聚集了两千多人马,就向北进发了。

祖逖的军队一路上得到人民的支持,迅速收复了许多失地。当时,长江以北还有不少豪强地主,趁中原大乱的机会,占据堡坞,互相争夺。祖逖说服他们停止内争,跟随他一起北伐,对不听号令、依附敌人的,就坚决打击。祖逖的威望就越来越高了。

刘琨在北方听到老朋友祖逖起兵北伐,也很高兴,说:“我夜间枕着兵器睡觉等天亮,就是一心要消灭敌人。现在祖逖跑到我前面去了。”

公元319年,陈留地方的豪强地主陈川投降后赵国主石勒,祖逖决定发兵进攻陈川。石勒派兵五万援救,被祖逖打得大败。接着,后赵的将领桃豹和祖逖的部下韩潜又争夺蓬陂(在河南开封市附近)城。战斗了四十天,相持不下,双方的军粮都发生了困难。

有一天,祖逖用布袋装满了泥土,派一千多名兵士扛着,运到了晋营,装作运粮的样子。最后又派了几个兵士扛着几袋米,运到半路上,故意停下来休息。

桃豹在赵营内看到晋兵运来那么多的米,自然眼红,就趁晋兵休息的时候,派了大批兵士来抢。晋兵丢下米袋就逃。赵营里早已断了粮,抢到了一点米,只能够勉强维持几天,但是大家看到晋营里军粮那么充足,军心就动摇起来了。桃豹赶快派人向石勒求救。

过了几天,石勒派了一千头驴子装运了粮食接济桃豹。祖逖早就探得情报,在路上设下伏兵,把后赵的粮食全部截夺下来。这样一来,桃豹再也支持不住,连夜放弃阵地逃跑了。

祖逖领导晋兵艰苦斗争,收复了黄河以南的全部领土,后赵的兵士陆续向祖逖投降的也很多。晋元帝即位后,因为祖逖功劳大,封他为镇西将军。

祖逖在战斗的艰苦环境中,和将士们同甘共苦,自己的生活很节约,把省下的钱尽量帮助部下。他还奖励耕作,招纳新归附的人。即使是跟自己关系疏远和地位低下的人,他也同样热情地对待。生地的百姓都很拥护他。

有一次,祖逖举行宴会招待当地父老。人们高兴得又是唱歌,又是跳舞。有些老人流着眼泪说:“我们都老了,今天能够在活着的日子里看到亲人,死了也可以闭上眼睛了。”

祖逖一面操练士兵,一面扩大兵马,预备继续北伐,收复黄河以北的国土。哪儿想到昏庸的晋元帝对祖逖竟放心不过,怕祖逖势力太大了不好控制,派了一个戴渊来当征西将军,统管北方六州的军事,叫祖逖归他指挥。祖逖辛辛苦苦收复失地,反而受到朝廷的牵制,心里很不舒坦。

不久,祖逖听说他的好友刘琨在幽州被王敦派人害死,又听说晋元帝跟王敦正在明争暗斗,心里又是忧虑,又是气愤,终于得病死了。豫州的男女老少听到祖逖去世的消息,像死了自己的亲人一样伤心。

祖逖虽然没有完成恢复中原的事业,但他那中流击楫的英雄气概,一直被后代的人所传诵。

智慧寄语

父母向孩子讲述“闻鸡起舞”、“中流击楫”典故的由来,告诉孩子只有不断勤奋努力,才有可能获得成功。

周处,字子隐,东吴吴郡阳羡(今江苏省宜兴)人,鄱阳太守周鲂的儿子。周处年少时性格暴躁,为祸乡里,后来浪子回头,改过自新,留下“周处除三害”的传说。

周处勇于改过除三害

这个故事发生在西晋时期。周处,是个勇于改过,胆量过人的人。他身高力气大,从小死了父亲,因无人严格管教他,长大后,很任性,性格暴躁,好打抱不平。但有时他又蛮不讲理,经常跟人争斗,将人打伤,远近乡邻都怕他,因无人打得过他,这更助长了他的蛮横,甚至在乡里为所欲为。久而久之,他的坏名声就传出去了,这样,村里人既惧怕他,又讨厌他,就将他与猛虎、蛟龙一起,合称“三害”。

西晋时期,天下争战较少,也算较太平,人民生活较安定。但是,周处常见人们愁眉苦脸,经常在一起议论、叹息。一日,他外出回来,又见村中父老坐在一起,唉声叹气,还在议论什么。他不由走上前询问:“如今天下太平,我们日子安定,为什么你们还是不高兴呢?”

开始,人们谁也不语,周处态度诚恳,再三追问。一位花白胡子的老大爷抬头看了看周处,深深叹了口气,而后不慌不忙地说道:“你不知道啊,人们生活虽安定了,可村里的三害还没除去,谁高兴得起来呢?”周处又问:“您说说,有哪三害呀?”这位大爷见他又问,就索性给他说开了。“南山上有吃人又糟害牲畜的白额大猛虎,常到村里来,你不知道吗?这是一害;咱村外大河里有兴风作浪的蛟龙,它一闹腾,就发大水,淹了咱的庄稼,另外,这蛟龙经常出没咱这河段,谁敢去划船打鱼?这是第二害。”说到这儿,这位大爷头一低不说了。

周围的人心里明白怎么回事,也纷纷低下头,不作声。只有周处,不知怎么回事,就急着追问:“您刚说了两害,不是还有第三害吗?您接着说呀。”这位老大爷见他急着追问,又知他性情暴躁,不敢不说,所以只好支支吾吾地低声说道:“你问那第三害呀,村里大人小孩全知道。咱村有个欺压乡邻的人,他常常跟人争斗,无理搅三分,弄得人们不得安宁,大人小孩都怕他。你说这不算一害吗?”又一位老大爷接着说:“是啊,村里人背后都议论他哩,暗暗咒骂他。人们都说,这三害不除,村里百姓不得安宁。”

周处听到这里,劲头来了,他跺着脚,挥着手,然后又拍拍胸脯对周围的人说:“这算得了什么,不就这三害吗,我保证除掉它们!”在座的人几乎异口同声地说:“你能除掉这三害,是村里天大的喜事,全村要好好感谢你的!”

周处要除三害的消息,不胫而走,远近乡邻都传开了。不少人见到周处都朝他伸出大拇指。周处见了,心里高兴,劲头更足了,信心更大了。为除掉三害,周处开始认真作准备。他磨快了钢刀,准备好利箭,就买了张更大的弓,就像要赴战场一样。

一天,他早早起来,带着刀,背着弓箭,雄纠纠向南山进发,去寻找那只吃人的白额猛虎。他到了南山,在树林里转来转去,没见白额猛虎的踪影,正待坐下休息,隐隐听得有响动,他警觉地站起身,张耳静听。说时迟那时快,站起身未听到什么,只觉一阵冷风吹来,紧接着一声响彻山谷的虎啸传来。小动物吓得乱窜,树叶被震得籁籁往下落。他转过身,定睛一看,一只凶恶的白额猛虎张着血盆大口向他扑来。周处急速一闪身,老虎扑个空。周处拈弓搭箭,当老虎再腾身扑向他时,对准老虎喉咙,猛射一箭。老虎疼得翻滚,他对准老虎胸脯又狠狠一箭,这只害人猛虎再也动不了了。

猛虎被除,村人皆喜。周处又去除蛟龙。一天,周处正在家中休息,村人来告,蛟龙来到了长桥下。他带好刀、箭,来不及吃饭,只带点干粮就出发了。他到了长桥,看准蛟龙的去向,纵身跳下水,追赶蛟龙。只见他在水中翻上钻下,与蛟龙搏斗,浪花四溅。时而,蛟龙浮出水面,时而又沉下水底。就这样,打出好几十里外,周处紧追不舍,三天三夜没有上岸回家。村里人以为他被蛟龙吃掉了,奔走相告,有人提议要庆贺一番。

周处凭着他的勇敢与过人的力气,最后将蛟龙杀死了。几天后,他带着胜利的喜悦,兴致勃勃回到村里。进村后,见村人都在庆贺,因为都以为他也死了。这时,他才明白,人们是将他与猛虎、蛟龙一样看待,是人们说的三害之一。这令他痛心不已。经过反复思考,他痛下决心,改正自己的恶习,要重新做个人们喜欢的人。

据说,他为彻底改过自新,还特意求师访友,学习做个百姓欢迎的人。当时的名士陆机、陆云兄弟,就是周处拜过的老师。他虚心学习,勇于改过,后来还被官府任命为无难督(当时官名)。

多少年来,周处除三害的故事,一直被人们传为佳话。赞扬他胆量过人,尤其勇于改过。智慧寄语

父母应告诉孩子犯错并不可怕,人都有可能犯错,犯了猎误,只要改正了就行。

车胤(约公元333年—约公元401年)字武子,东晋南平郡江安县西辛里(今湖北省公安曾埠头乡)人。历任中书侍郎、侍中、国子监博学、骠骑长史、太常、护军将军、丹阳尹、吏部尚书。

孙康,晋代京兆(今河南省洛阳)人,官至御史大夫。

囊萤映雪发愤读书

人们常说的“囊萤映雪”,是两个历史故事,并且都发生在晋代。“囊萤”,讲的是晋代南平人车胤的故事,故称“车胤囊萤”。

车胤的曾祖父车浚,在三国时期,曾当过吴国会稽(现浙江省绍兴市)的太守,车浚为官清正,同情百姓。一年,江浙一带闹灾荒,车浚便上书,要求国君开仓救济老百姓。当时吴王是孙皓,孙皓不问青红皂白,下令将车浚处死。其原因是,吴王认为车浚别有用心,想借机在百姓中树立自己的恩威。于是,车胤家里祸从天降,一下子,家里变得一无所有,以后,他们便过着清贫如洗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