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自己创立的企业交给子女继承,这种现象在亚洲,特别是中国尤甚。与西方国家相比,除了传统的文化影响外,税收也是一个考虑因素。世界首富比尔·盖茨已经明确表示不会给自己孩子过多的财富,自己主要的财富将捐给社会。据了解,西方国家的遗产税数额比较高,美国为50%,英国最高的遗产税税率则高达98%。因此,很多西方的富豪都愿意把自己的财产拿出来用做公益事业。
和国外富豪的家族继承相比,目前,中国由于没有遗产税等问题,富豪的家族选择则更加倾向于给自己的子女。目前,国内许多富豪对慈善事业并不是很热心,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便是中国目前并没有开征遗产税。这样一来,他们没有将自己的财富捐赠给社会慈善事业的动力和压力,他们更加倾向于将自己的财富传给家族成员。
中国富豪的家族继承,对于只有一个子女的,一般都是直接交给独子或独女。我国的计划生育推行于20世纪七八十年代,有些富豪也只有一个子女,因此他们的继承多直接给了独生子女,如李仓海、左宗申等。对子女比较多的富豪而言,主要采取了两种方式:一是给各个子女一份事业,经过一段时间的观察,选择出能力最强的来进行继承;另一种便是将公司进行分拆。典型的是,中宝集团董事长吴良定将自己的家业分为三个相互并没有参股的集团公司,以解决自己五个子女的继承问题。这样的好处是,可以让这三家集团公司的经营相互不干扰,即使有一家集团公司经营出现了问题,也不会对家族产业产生灭顶之灾。同时,由于家族成员是三家集团的大股东,也能够很好地控制家族产业的发展。
对创业者来说,制订一个清晰的继承计划非常重要。这个计划将详细地解释创业者如何及何时将企业所有权和控制权转移给所任命的继承人。另外,选择继承人一定要谨慎并经过所有家族利益相关者同意;否则,由于不满意创业者对继承人的选择和自己在企业里的角色或者拥有的股份,将会引起企业内部的权力斗争和内耗,最终拖垮创业者辛苦创下的基业。
大连新型企业集团是孙生有一手创立的在大连数一数二的房地产企业,在他去世后,由于子女在继承权分配上的纷争,不仅打破了家族和谐的气氛,也使得公司的正常业务受到巨大影响。
(1)简述员工持股计划和管理层收购两种出售企业方式的利弊。
(2)找出3个有关创业者退出的案例,分析其退出的时机及收获的方式。
(3)我国家族企业在继承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是什么?如何解决?
[案例10-1]正泰集团的股权配送制度
南存辉13岁初中刚毕业,父亲就因伤卧床不起。作为长子,南存辉辍学子承父业。从此,校园里少了一个学子,人们的视野里却多了一个走街串巷的小鞋匠。从13岁到16岁,他每天挑着工具箱早出晚归,修了3年皮鞋。生活的苦难塑造了他坚强不屈的性格,更坚定了他的生活信心。天智聪颖的他,没有放弃对社会的观察和思索。20世纪80年代初,温州掀起一阵低压电器创业潮。1984年南存辉找了几个朋友,四处借钱,在一个破屋子里建起了一个作坊式的“求精”开关厂。4个人没日没夜地干了1个月,做的是最简单的低压电器开关,可谁知赚来的第一笔钱只有35元。3个合作伙伴都沮丧极了,而南存辉却兴奋异常,因为他觉得自己终于找到了一条通往财富的路子。就从这35元的第一桶金中,他仿佛看到了创业的曙光。1984年7月,他与朋友一起投资5万元,在喧闹的温州柳市镇上因陋就简办起了乐清县求精开关厂,开始了他在电气事业里的艰难跋涉。
与温州老板们普遍的家族经营相比,南存辉最与众不同的地方在于:自“正泰”成立之日起,他就矢志不渝地推行股份制,以稀释股份融资和吸引人才,改善家族企业的治理结构。当他的股权从100%退到目前的不到20%时,“正泰”却在他的“减法”中发展得越来越大。
1990年开始创办温州正泰电器有限公司时,资金成为首要制约因素。由于银行贷款难度大、利息重,他选择了在亲戚好友中寻找合作人、吸收新股本的方法融资。他的弟弟南存飞及亲朋朱信敏、吴炳池、林黎明相继加盟,成为股东。南存辉个人占股60%以上。这种融资,不仅使创业企业渡过了难关,也让投资者分享到了企业成功的巨大价值,是共赢的选择。
到1993年,“正泰”的年销售收入达到5000多万元。锋芒初露的南存辉意识到,“正泰”要想继续做大,必须进行一次脱胎换骨的变革。于是,南存辉充分利用“正泰”这张牌,走联合的资本扩张之路。他先后将当地38家企业纳入“正泰”麾下,于1994年2月组建了低压电器行业第一家企业集团。“正泰”股东一下子增加到数十个,而南存辉个人股权则被稀释至40%左右。
然而他在摸索中渐渐发现,家族企业的一个致命弱点就是无法更多更好地吸纳和利用优秀外来人才,而人才又是企业发展的第一资源。到1998年几经思考的南存辉突破阻力,毅然决定弱化南氏家族的股权绝对数,对家族控制的集团公司核心层(低压电器主业)进行股份制改造,把家族核心利益让出来,并在集团内推行股权配送制度,将最优良的资本配送给企业最为优秀的人才。就这样,“正泰”的股东由原来的10个增加到现在的100多个,南存辉的股份下降至20%多。家族色彩逐步在淡化,企业却在不断壮大,“正泰”目前已成为拥有资产30亿元、年销售额超过100亿元、年上缴税金逾5亿元的大型企业集团。对此,南存辉坦陈:“分享不是慷慨,对创业者来说,分享是一种明智。”
问题讨论:你如何看待正泰集团的股权配送制度?
[案例10-2]哈夫特家族的悲剧
企业家回避或推延考虑退出企业、安排接班人的计划,一个可能的理由是过度自信,不愿大权旁落,不能接受自己可能已成公司发展障碍的事实。哈夫特家族的纠纷即凸显了这一问题。赫伯特·哈夫特(HerbertHaft)于1955年开设了第一家达特(Dart)药品折扣店,并于1984年发展到75家店铺。此后,他将药店业务出售,并开始投资其他零售业,如酒精饮料、图书、汽车配件等,建立起了零售业王国——达特集团。赫伯特还热衷于资本运作,对另外两大零售商Safeway和Stop&Shop发起了“绿票讹诈”(指投机者购买某公司大量股票,企图加价出售给有意收购方,或以更高价卖回给公司),为达特集团净赚2.5亿美元。
在这一系列的操作中,他的长子罗伯特(Robert)扮演了至关重要的角色,展现出超凡的商业天赋。然而,出色的儿子并没有成为让父亲欣慰的接班人,相反,使父亲感受到了威胁。1993年4月,未征求父亲的意见,罗伯特在《华尔街日报》的一篇文章中说,公司的领导结构变革即将开始,这成为点燃紧张的父子关系的导火线。第二天,赫伯特就解雇了儿子,理由是罗伯特“意图接管公司”。同时,他还将支持儿子的妻子格洛里亚(Gloria)逐出了董事会。妻子立刻反击,以丈夫不忠并有虐待行为为由提出了离婚申请,并起诉公司对自己的解雇是不正当行为。为了还击妻子和长子,赫伯特拉拢他并不喜欢的二儿子罗纳德(Ronald),聘其为公司的新CEO,并给予他认股权,增加其在公司的股份,以冲淡妻子和长子的股权。同时,他还将原本与公司经营无关的女儿琳达(Linda)拉到了自己的一边。
然而仅仅一年,二儿子罗纳德就因为房地产业务的不同意见而被解雇。
哈夫特一家的纷争使达特集团的业绩迅速下滑,无论利润还是股票表现都非常惨淡。集团中的王冠书店生意每况愈下,最终于2001年破产。而家族成员只顾自己的利益,面对急速衰败的家族企业,他们迫切地想要兑现手中的筹码,快速从企业中退出。罗伯特、琳达和格洛里亚在1997年兑现4100万美元,而哈夫特同样在1998年卖掉手中资产,兑现了2000万美元。
然而,父子间的较量并没有随着家族成员退出曾经的家族企业而结束。罗伯特在网上开展药店业务,但80岁的哈夫特也开展了类似的业务,并卷入了儿子报复性的竞争当中,结果是两家公司在2001年同时破产。哈夫特家族如此退出家族成员一手创办的企业,应该是赫伯特·哈夫特始料不及的。如果他能够用理智的方法退出家族企业的经营,也许达特集团和哈夫特家族的财富都不会是我们今天所看到的结果。
问题讨论:哈夫特家族悲剧发生的原因有哪些?如何避免类似悲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