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创业管理——过程理论实务
7627200000001

第1章 前言

21世纪是一个以创造、创新、创业为特征的世纪,无论是在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创业成为一个国家经济发展中最具活力的部分,是经济发展的原动力。正如彼得·德鲁克指出的那样,创业型社会的出现,可能是历史上一个重要转折点。在过去的30年里,美国出现了创业革命,高新技术与创业精神相结合是美国保持世界经济“火车头”地位的“秘密武器”。当前我国正处于创业活跃期,在全球化背景下,我国经济要持续增长,有赖于企业和企业家们将新的挑战转化为成功商机的能力。在有限的资源条件和不确定的环境下,识别和捕捉机会的能力及创业者的特质,对企业在国内外激烈竞争市场上建立和保持竞争优势已变得日益重要,因而培养企业家思维和创业技能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迫切。

树立创业精神,倡导和实施自主创业,这不仅是时代发展、社会转型的要求,也是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的重大转变。如今,越来越多的年轻人正在选择成为一个创业者,开辟新事业,实现自由和独立自主的梦想,希望成就辉煌的职业生涯。成功的创业需要的不仅仅是运气和金钱,它是创造力、承担风险和战略计划的整合过程。创业的本质是富有创业精神的个体与创业机会的契合,即创业是以机会为导向,整合资源,建立企业,科学管理,以实现潜在商机价值的过程。如何教授学生创业的知识和技能也成为今天大学教育的一个最有挑战性的任务之一。

提升创业技能的重要途径之一是开展创业教育。创业教育一方面可以帮助和指导受教育者去创建自己的企业,传授他们创业知识,培养创业思维,使他们了解创业活动过程的内在规律及涉及的关键问题和风险,帮助其理性地规划职业发展路径;另一方面,创业教育也是一种素质教育,它并不是让所有的受教育者都去创建自己的企业。实际上创业行为普遍存在于各种组织和各种经营活动中,运用创业精神和创业思维开展工作是取得成绩和进步的前提。因此,系统地学习创业管理相关知识,不仅能够培育和开发大学生的创新精神、创业素质,而且可以培养和提高大学生的社会生存能力、竞争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成为社会所需要的高素质复合型人才。

基于上述目标,我们编写了这本教材。本书在框架结构设计上做了精心构思和安排,既考虑到了读者阅读、学习的方便,又兼顾了该学科的整体性和系统性。本书所确立的创业管理过程分为四个阶段,即机会识别、企业创建、企业成长、创业收获。全书分4篇10章,依照上述的创业管理过程陆续按创业导论篇、企业创建篇、企业成长篇和创业收获篇来展开。前一篇或前一章内容作为后一篇或后一章的基础,章与章之间在内容上相扣,每章后面附有若干个思考与训练题和13个案例。章后所附的思考与训练题不是教条式的提问,答案也不是对教材内容的简单重复,而是需要创造性运用本章所学知识或收集整合外部资料才能得出结果;章末案例的内容紧扣本章的核心知识点,是以创业实践的形式对本章知识做进一步诠释或延伸,同时每个案例后附有讨论题,可以有选择地用于课堂教学中的小组讨论。

为增加教材的实用性和活泼性,本书的每章开头和章节中间穿插有“引例”、“专栏”和“实例”。

本书的主要特色体现在:力求概念、方法、案例三位一体,展现创业管理过程的全貌;

强调国际前沿理论与本土创业实践的结合;

详细展示创业分析与新创企业运营管理的基本方法和操作工具及实际应用;

贯彻案例教学的思想,选用最新案例材料并注重案例训练;

体现研究型教学的需要,便于任课教师的课堂拓展和互动教学。

本书由龚荒策划并完成主要编撰工作。张燕、戴西超、杨雷、周巍、李飞、许露、杭洁、刘玲玲等参与部分章节的编写及案例资料收集工作。在本书编写过程中,作者学习、借鉴和参考吸收了国内外专家学者的教材、着述和研究成果,谨向他们致以诚挚的谢意。

本书的出版得到了清华大学出版社、北京交通大学出版社的大力支持,得到了吴嫦娥编辑的许多帮助,在此一并表示感谢。由于作者学识水平有限,书中定有疏漏之处,恳请各位同人及读者指正。

作者

2011年7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