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伪装的哲学
7626500000042

第42章 两拨千斤4

3、在保证利益的前提下,软硬兼施

如果只有一个名额,而竞争对手又很强,你也不要轻言放弃。这时,如果失去这次机会,也许你再也不会有机会了。所以,你必须说服他,找出他的利害关系,满足他的其他欲望和需求,使这次机会最终属于你。

张仪继苏秦之后,向韩王游说连横政策,时值宣惠王之后襄王在位的时代。张仪得知苏秦死于楚的消息后,立刻向楚怀王展开游说,获得成功。回国后又奉命前往韩国游说韩襄王。

张仪对襄王展开一套和苏秦完全相反的论调。首先他将韩国极力地贬低,再宣传秦国是如何地强大,以达到他的目的。

“韩国是个四面环山的国家,说到农作物,也只有麦和豆。人们以豆饭和豆叶的汁为主食,遇到不作之年,甚至无糟糠可果腹。面积不足九百里。食物不够贮存到二年份,兵卒包括杂役夫、搬运夫在内,还不足30万。除去国内的观光者和守城堡者,常备兵力不足20万。”

和前面苏秦所说的相比较,真是令人无法想像这是对同一个国家的形容词。其实他们二人说的都没错。同样状况的分析泣场不同,重点也会有所差异。所以这只是他们表现的方法不同罢了。

张仪接着说:

“相反的,秦国是个兵卒百万、占车千辆、骑马一万的大国,只要秦王一声令下,就有数不尽的奋战之士排列眼前。再说其他诸国兵卒作战时,需要铠甲保护,而秦的兵卒不但可赤手空拳地作战,尚有左手提敌人首级,右手捉俘虏的勇猛能力。二者一比较,有如勇士孟贲和胆小者,力士乌获和赤子的差别。以秦国如此勇猛的兵士攻打弱国,就如同石头击卵般的容易。”

看看秦国的兵士都是最精良的,经营内容也很出色,中小企业如果碰到强大的秦,是没有一丝生存的机会的。

张仪乘机一转,开始批评起合纵论者:

“诸侯们不自觉自己兵弱粮少,一味听信合纵论者的恭维话。他们总是主张‘只要依照我的计划,定能富国称霸’,完全没有考虑到国家的百年大计,你们如果就此听信,就是自我耽误。”

张仪继续就如何对秦出兵,会招来何种不利,说道:

“如果不向秦投降,等秦占领宜阳之后,韩的土地就被孤立。秦若夺得东方的成皋和宜阳、鸿台的宫殿、桑林的庭宛也会落入秦的手中。成皋被夺或是土地被孤立,都会使得韩国一分为二。所以如果投降秦国一切平安无事,若不则有亡国之忧。”

张仪如此地向韩王施压力,最后一转又换上甜蜜的糖衣。

“秦国最大的心愿就是要削弱楚国的力量,想要达到这个愿望,首先定要和韩结盟,并非韩的势力比楚强,而是地形上的便利,如果你能帮助秦王攻下楚,秦王一定会很高兴。攻下楚国,拿到领土,韩国的灾难也解除了,这对秦对韩来说都是有利的事。今天我奉秦王的命令前来,请你作决定。”

总结:这真是甜蜜的饵,只是这是个既抽象,又无现实保证的蜜饵,但襄王却上了蜜饵的当,采用张仪的连横政策。

4、为成就事业,该出手时必须出手

老子说过,胜人者力,自胜者强。萧衍的成功就在于早就预见,争取帝业的时机将要到来,才提前做好了物质和组织上的准备,最后果断一击成功,成就帝业。

杨坚取代北国,其手段是相当残忍的。他不但杀死了北周最后一个童子皇帝,而且将皇帝的所有宗亲后代全都斩尽杀绝。

杨坚取代北周,其后果又是相当积极的。

他灭掉了南朝陈,结束了中国长达数百年南北分裂的历史,他励精图治,开创出了钱足谷丰的开皇盛世。

成就经天纬地之业,必有经天纬地之人。因为事就是人做出来的。北宋的赵匡胤就是这样的人。

杨坚的父亲杨忠,曾跟从北周太祖在关西起兵,周太祖赐杨忠姓为普六茹氏,因此,杨坚也叫普六茹坚。北周武帝即位后,杨坚出任隋州刺史,进位大将军。后来受诏回朝,正好母亲吕氏大病三年,杨坚昼夜伏侍,不离左右,被认为是大孝子。当时,权臣字文护特别疑忌杨坚,屡屡要杀害他,因为大将军侯伏寿等保护杨坚,才得以幸免,杨坚承袭父爵隋国公后,武帝又娉召杨坚的大女儿为皇太子妃,因而杨坚颇为周武帝礼遇。北周齐王宇文宪曾对武帝说:“普六茹坚相貌不一般,每次看见他,我都有一种自失的感觉。这个人早晚必成大器,还是早点除掉为好。”武帝说:“他不过是一个武将,缺少谋略,成不了气候。”内史官王轨也曾对武帝说:“普六茹坚有反相。”武帝听了很不高兴,说:“果真他有天命保佑,我们又能怎么样呢?”杨坚知道这些后非常害怕,经常要为自己遮掩,一点都不自在。

周宣帝即位后,杨坚的声望地位越加隆重。宣帝对他的猜疑也更厉害。大象二年,杨坚为扬州总管,正要起身赴任时,宣帝突然得病去逝。当时的周静帝年纪幼小,不能亲自处理政事,于是内史上大夫郑译、御正大夫刘防等人谋划召一个人辅政。因为杨坚身为皇后之父,又颇得众人之心,于是郑译、刘防等人假作诏书,召杨坚入朝辅政,督都国家内外军事。

当时,杨坚假意推让,刘防对他说:“如果你想做这件事,就快点做。如果不想做,那我就自己做了。”御侍大夫柳裘也对杨坚说:“时不可再,机不可失,现在的形势已经很明显,你应该抓住时机,早定大计。天命给你的东西你不取,反过来就要受到它的惩罚。要是你再犹豫不决,以后一定会后悔。”杨坚于是答应。

就在此时,御中正大夫颜之仪与宦官谋划,召大将军宇文仲进宫辅政,宇文仲已经进到御座前。杨坚听说后,马上领着郑译、刘防、皇甫绩、柳裘、杨惠等人进到宫中。宇文仲和颜之仪等人见到杨坚,都惊慌失措,想要溜出去,杨坚趁势将他们抓了起来。

周朝的王室成员大多在朝廷之外任职,杨坚怕他们在外生乱,就假称赵王宇文招的女儿将要出嫁突厥,召诸王回朝。北周大象二年六月,赵王字文招、陈王字文纯、越王宇文盛、代王宇文达、滕王宇文迪等都应召回到长安。雍州牧毕王宇文贤以及赵王、陈王等五王因为天下人心都归于杨坚,于是密谋作乱。杨坚知道后将字文贤斩首示众,同时,没有追究赵王等五王的罪过,还允许诸王可以带剑上殿,以安其心。

在此期间,外乱不息,杨坚又及时地命令韦孝宽,出兵平定了相州总管尉迟迥的叛乱。命元义平定了广陵人杜乔的变乱。命王谊平定了司马消难之乱。命贺若谊平定了荆、郢郡蛮之乱,又命梁睿讨平了王谦的叛乱。

到此为止。杨坚终于平定了内外之乱,使自己在朝廷内外的大权得以稳固。杨坚还大发惠政,法令清简,亲自带头提倡节俭,以安天下人之心。北周大定元年二月,杨坚代周称帝,国号隋,改元开皇,终于登上了皇帝宝座。

杨坚夺取皇位,可谓费尽心机,用尽智谋。在短短的时间里,他以过人的本领平定了内外之乱,安定了众人之心。算得上是一代枭雄。

960年,赵匡胤发动陈桥兵变,取代后周政权,建立宋朝,史称北宋。北宋建立后,赵匡胤就开始考虑统一中国的问题,可他面临的局面却十分错综复杂。

当时,在北宋的北面,有契丹人建立的辽政权,还有盘踞在山西太原一带的刘承钧的北汉政权。南面有盘踞在江陵一带的高继冲,盘踞湖南的周行逢,盘踞四川的孟昶的后蜀政权,盘踞两广的南汉政权,盘踞江淮的李景的南唐政权,盘踞江浙一带吴越政权及盘踞福建漳州、泉州一带的陈洪进等割据势力。北汉离北宋的统治中心最近,又有强大的辽作其后盾,时常兴兵南下,对北宋的威胁最大。南方的那几个割据势力虽然实力稍弱,但若其连兵抗宋或与北方的辽相勾结,则也不容易对付。辽此时是不理朝政,不愿也无暇兴兵南下。

面对这样的局面,统一从何处着手,令宋朝开国皇帝赵匡胤颇费心思。就如何统一中国的问题,赵匡胤曾同他的弟弟赵光义及一些文武大臣探讨过,可都不能让他拿定主意,于是赵匡胤决定去听听亲信大臣,足智多谋的赵普的意见。

一个风雪之夜,在家中正欲休息的赵普,听到外面急促的叩门声,赵普急忙跑出屋外,开门一看,是赵匡胤和侍卫停立在门外风雪中。赵普十分惶恐,连忙叩头接驾,将赵匡胤请到屋中。赵普在堂屋的地上铺上双层褥子,端来烧得很旺的炭火。君臣席地而坐,在炭火上烤着肉,赵普的妻子为皇上敬酒,赵匡胤很随和地称赵普的妻子为嫂子。在这种君臣关系十分亲密、融洽的气氛中,赵匡胤和赵普开始了关于统一方略的讨论。

赵普见赵匡胤深夜冒雪来访,心中知道赵匡胤会有要事与他商量,于是便问:“夜深雪大风寒,陛下为何这时来臣家?”

“我睡不着,一榻之外,都是他人的地盘,所以来见你!”赵匡胤答道。

赵普明白了赵匡胤的来意,便说:“陛下认为您的天下太小了?南征北伐,扩大疆土,实现一统太平,现在正是时候,我想听听陛下是如何打算的。”

赵匡胤说:“我想先攻取太原。”

赵普听后沉默了许久才说:“这和我想的不一样。”

赵匡胤忙问其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