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伪装的哲学
7626500000020

第20章 提高效率3

从这个实验得知,要维持领导者的权威和领导宝座,让部属知道的情报不要太多,尤其是重点部分不要说。可是,若要提高队员工作意识及工作效率,还是民主性的队员较好。总而言之,好不容易得来的高地位,若要维持的话,情报不要说得太多。

德川家族是建立日本德川天下三百年基础的人,他的最有名的政治策略就是,对诸侯指示着,不可和民众过于亲近,也不可把所有的消息都告诉民众,应该依自己的权力,使民众服从你,就是靠这些手段来抑制反对德川的人。不让民众有一致反抗的机会。听说现在企业界,也有模仿德川作风的,有一位经营学者,很有趣的告诉我说:每到经济不景气时,大家都会很重视德川的作风。

在修马路或建造路面的现场,常会看到有些满头大汗的工程人员,当你问他们:这个工程的进行方法,打算何时完成等。这些工作人员会表现出一窃不通的神情说:“上司只告诉我们,当天要做什么工作,对于工程的全盘性计划或内容,我们一点也知道。”

这也是管理者,为了要保持自己领导权的作风。换句话说,他自己掌握一切情况,并靠此情况来统率部属。不过,这种方法要在特定的环境、特殊的时刻,才会奏效。

总结:为了强化对部下的支配力,适时对部下提出小部分的情报“上头最近会有动作”,这也是有效的方法之一。

7、“使过”胜于“使功”

对曾经犯过错误而又不是不思悔改,不是文过饰非的人,宽而容之,信而任之,使而用之,就可以使他以一种感激之情,以十倍百倍的努力,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将功补过,从而最大限度地发挥自己的积极性。

一般用人者,都希望手下之人有功,不愿其有过,不容其有过。然而善于用人者,却能利用手下人的过错,化消极为积极,充分调动手下人的积极性。唐高祖便是如此。

李靖青年时就颇有文才武略,他常对亲近的人说:“大丈夫若生逢其时,遇到明主,必当建功立业,以取富贵。”他的舅父韩擒虎号称名将,每次与他谈论军事,都连声称赞,抚摸着他的后背说:“能和我在一起谈论孙子、吴起兵法的,只有这个人啊!”

李靖初仕隋,任长安县功曹,后任驾部员外郎。左仆射杨索、吏部尚书牛弘都与他相友善。杨素曾经抚摸着自己的坐椅说:“你终究要坐在这个位置上。”

大业末年,李靖任马邑君丞。适逢高祖李渊在塞外攻击突厥,李靖访察高祖的行动,知道高祖有夺取天下之志,便要向隋炀帝密告高祖李渊预谋造反的事。他将要前往江都,到了长安,因为道路阻塞不通而停下来。高祖攻破京城长安,擒获了李靖,要将他斩首,李靖高喊道:“您起义兵,本来是为天下人除暴乱,想成就大事业,却因为个人恩怨而要斩杀壮士吗?”高祖认为他言辞雄壮,太宗又坚持为他说情,于是高祖就饶恕了他。不久,太宗将李靖召人幕府。

武德二年,李靖随太宗讨伐王世充,因立下大功授开府之职。当时,萧铣占据荆州,高祖派李靖前去安抚他。李靖率轻装的骑兵到达金州,遇到南方少数民族首领所认领的数万蛮兵驻扎在山谷,庐江王李瑗率军前去讨伐,屡次被蛮兵击败。李靖为李瑗设计攻击蛮兵,多次取胜。李靖率军到达硖州,被萧铣的军队阻遏,长时间不能前进。高祖因为李靖在中途长时间滞留而大怒,暗中命令硖州都督许绍将李靖斩首。许绍爱惜李靖的才能,为他请命,于是李靖才得以免除死罪。适逢开州蛮兵首冉肇则造反,率领蛮兵进攻夔州,赵郡王李孝恭与蛮兵交战失利。李靖率领8万精兵,突袭蛮兵营寨,然后又在地势险要之处设下埋伏,蛮兵果然中计,交战中,李靖将蛮兵首领冉肇则斩首,俘获蛮兵5000余人。高祖闻讯,非常高兴,对众朝臣说:“我听说,使功不如使过,李靖果然发挥了他的重要作用。”于是,高祖降旨尉劳李靖说:“您竭诚尽力,功劳极其显著。我远在都城,已看到您的至诚之心,特予赞扬、奖赏、请勿担忧不得富贵。”又亲笔给李靖写书信道:“我对您既往不咎,过去的事,我早就忘了。”

李靖接到嘉奖诏书及高祖的亲笔信之后,深受感动,更加竭忠尽智报效国家,以谢高祖知遇之恩。

“使功不如使过”是一条值得借鉴的用人之道。对有过者,宽而容之,信而任之,使而用之,就可使他以一种感激之情,以十倍百倍的努力,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将功补过,从而最大限度地发挥自己的积极性。当然,信任使用有过者,必须是过而能改的君子,对于那些文过饰非的小人,万万不可行此道!

改过则用,不用就是一棍子打死,就是对人才的一大浪费。

隋高祖杨坚在对苏威的使用上,基本上就运用了这一用人原则。

苏威是隋初著名的宰相,他在任职期间多有惠政,为世人所称道,但是当初隋高祖杨坚发现和使用苏威这个人,并不是件很容易的事。

苏威很早就有才名,但是一直没有被朝廷重用。扬坚在做北周丞相时,大将军高颖曾屡次推荐苏威,陈述苏威的才能。杨坚把苏威召来后,引到卧室内交谈,两人谈得很投机。后来苏威听说扬坚要废周立隋,自己要称帝,就逃回到家里,闭门不出。高颖要追他回来,杨坚说:“他现在不想参与我的事,先让他去吧。”

杨坚即皇位后,苏威又出来辅佐他,杨坚不计前嫌,授苏威为太子少保,追赠苏威的父亲为邳国公,让苏威承继父爵,不久又让苏威兼任纳言、民部上书两职,苏威上书推辞,扬坚下诏说:“大船承载重,骏马奔驰远。你兼有多人的才能,不要推辞,多干事吧。”由此可见杨坚对苏威的信任。

苏威曾主张减免赋税,杨坚听从了他的主张,这一政策深为百姓喜欢,因此苏威也更受杨坚的宠信,杨坚让苏威与高颖一起参掌朝政,苏威见宫中帘幔的钩子都是用银子作的,就主张换用其它材料,要节俭从事,受到杨坚的赞赏。有一次,杨坚对一个人发怒,要杀那个人,苏威进谏,杨坚非但不听,反而更加生气,过了一会儿,杨坚的怒气消了,对他的进谏表示感激,并说:“你能做到这样,我确实没看错人。”

当时的治书侍御史粱毗因为苏威身兼五职,并没有举荐其他人的意思,就上书弹劾苏威。杨坚对他说:“苏威虽然身兼五职,但始终孜孜不倦,志向远大。而且职务有空缺时才能推举别人,现在苏威很称职,你为什么要求他引荐别人呢?”有一天,杨坚还对朝臣说:“苏威遇不到我,就不能实行他的主张,我得不到苏威,就不能行大道。杨素舌辩之才当世无双,至于斟酌古今,审时度势,帮助我治理国家方面,他却比不上苏威。”

开皇十二年,有人告发苏威和主持科举考试的官员结为朋党,任用私人。杨坚让蜀王杨秀,上柱国虞庆则审察这件事,结果是确有其事。杨坚指出《宋书?谢晦传》中涉及朋党故事的地方,让苏威阅读。苏威很害怕,免冠谢罪。杨坚说:“你现在谢罪已经太迟了。”于是免去了苏威的官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