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免疫性疾病
一、银屑病
银屑病又名牛皮癣,是一种以皮肤出现红斑及伴有闪光的银白色脱屑为主要症状,并易于复发的慢性炎症性皮肤病。本病归属中医学的“白庀”、“松皮癣”范畴。
【病因病理】
现代医学认为,银屑病病理特点为表皮过度增殖分裂,并类似于皮肤肿瘤。其病因与诱因有遗传、免疫、内分泌、感染、精神、环境物理刺激等方面的学说,但至今尚无明确定论。中医学认为,其发病原因为外感风邪,搏于肌肤,郁久化热,以致血热、血燥、血瘀;或因肝肾亏损,冲任失调,营血不和,脏腑阴阳失调而致;另外与饮食不节,精神因素,病灶感染等有关。
【诊断要点】
1.皮损为急性发作,慢性经过。
2.基本损害为边缘明显红斑,上覆多层银白色鳞屑,去屑后露出红色光滑面,轻刮可见针尖状小出血点。
3.好发于四肢伸面、头皮、骶部和躯干,多呈对称性,斑块可为1~2个,或满布全身,多有痒感。
【治疗方法】
方一
1.取穴脊柱旁开2寸,自第7颈椎至第2骶椎分5等分,共10个埋线点。
2.操作用埋线和自血注射疗法。在距离埋线点上下两侧1~2cm处,用0.5%~1%盐酸普鲁卡因做皮下局麻,用持针器夹住带0号羊肠线的皮肤三角缝合针,从一侧局麻点刺入,穿过穴位下方的皮下组织或肌层,从对侧局麻点穿出,捏起两针之间的皮肤,紧贴皮肤剪断两端线头,放松皮肤,轻揉局部,使肠线完全埋入皮下组织内,敷盖无菌纱布1~5d。每次取3穴,15~20d1次,3次为1疗程。再用5~10ml的注射器取患者肘部的静脉,按常规操作抽出4ml的血液,选双侧的血海、风市、曲池、足三里4对共8个穴位,任取一侧的4个穴位,把4ml血液分别注射到穴位内。操作时间和埋线同步。以上治疗3次为1疗程。
方二
1.取穴大椎、陶道、肝俞(双)。配穴:肺俞(双)、脾俞(双)、肾俞(双)。
2.操作用刺络拔罐和电针法。用三棱针点刺后拔火罐5~10min,每穴出血0.3~0.5ml然后取穴肺俞(双)、脾俞(双)、肾俞(双),用50mm毫针沿皮刺入,得气后接通电针治疗仪,电极分别接在肺俞及肾俞上,取用疏密波,电流强度以病人能耐受为度,同时针刺曲池(双)、四渎(双),足三里(双)、三阴交(双),留针20~30min。隔日治疗1次,15次为1疗程,2个疗程之间休息7d。
方三
1.取穴肺俞、灵台。配穴:脾俞、肝俞、足三里、血海、曲池。
2.操作用埋线和自血注射疗法。将2~0号羊肠线剪成2cm的小段埋线,持针快速刺入穴下0.5~0.8寸,得气后将针管内的羊肠线送入穴位,用创可贴固定。每月2次,3次为1疗程。嘱患者休息片刻,暴露其一侧耳背静脉,用1%利多卡因局麻,用手术刀片挑破静脉,用装有1ml枸橼酸钠抗凝剂的5ml注射器,抽取3~5ml血,将血分别注入选好的穴位内。10d1次,3次为1疗程。穴位埋线以背腧穴为主,每次选穴2~3个自血疗法以远端配穴为主,每次选穴1~2个。
方四
1.取穴神道、灵台穴。
2.操作用埋线疗法。局麻后,用8号穿刺针(针芯内放入剪好的磁化医用羊肠线1.5cm),成30°刺入皮下,沿棘突针尖向上缓缓刺入2.5~3.5cm,埋入肠线。出针后局部用75%乙醇棉球覆盖,胶布固定,2~3d后自行揭除,1周内不得洗澡。每14d治疗1次,3次为1疗程。局部可外涂5%水杨酸软膏。
【治疗效果】
江长征用方一治疗本病48例,痊愈25例,占52.1%;基本痊愈12例,占25.0%;显效4例,占8.3%;有效5例,占10.4%;无效2例,占4.2%。总有效率95.8%[江长征.上海针灸杂志,2006,25(8):28]。梁华梓用方二治疗158例,经过3~5个疗程治疗,结果痊愈80例,占50.63%,显效36例,占22.79%;好转27例,占17,09%;无效15例,占9.49%,有效率为90.5l%[梁华梓.中国针灸,1994,14(2):23]。姚玲用方三治疗500例中,痊愈125例,占25.0%;好转357例,占71.4%;无效18例,占3.6%。有效率为96.4%[姚玲.中国针灸,1997,17(10):597]。赵林玉用方四治疗本病120例,临床治愈94例;显效14例;好转9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为97.5%。治愈者平均所用天数为45.17d。在治愈的94例中1年内复发9例,复发率为9.6%[赵林玉.中国针灸,1999,19(12):732]。
【处方荟萃】
1.取华佗夹脊穴,用1寸毫针从上而下刺之,不留针,使刺处少许出血,1~2d1次,15次为1疗程[张连城.浙江中医杂志,1990,25(3):423]。
2.取大椎、陶道、肝俞、脾俞、肺俞用三棱针点刺后拔罐10~15min,每穴出血0.3~0.5ml,再用毫针刺夹脊穴,配曲池、血海、三阴交,留针20min,每隔10min轻慢捻转1次[张明波.针灸临床杂志,2002,18(4):9]。
3.以脾俞、肺俞、膈俞为主穴,并根据斑块所在部位而循经取穴或局部取穴,3个主穴交替使用,用三棱针挑刺并拔罐,配穴则用毫针针刺,每日1次,10d为1疗程。疗程间隔5d[胡乃香.针灸临床杂志,2000,16(6):12]。
【按语】
本病的治疗,一定要坚持,心情要舒畅,不能过度紧张,以清淡饮食为主,忌烟酒、辛辣、肥腻和鱼腥之品,平常加强锻炼,提高免疫能力,适当增加营养。
在炎热的夏天最好不用此疗法,以免局部感染,如有感染,可局部处理,加抗生素治疗。
埋线疗法是治疗本病的一种重要手段,治疗中应注意,①术中严格无菌操作,防止感染。②埋线不要过深,以防伤及内脏。③术后禁食酒、鱼、虾及辛辣刺激食品。④1周内禁止重体力劳动。
临床观察表明,从皮损消退情况看,点滴状消退快,钱币状、地图状、蛎壳状消退较慢,红皮病型无效。
二、斑秃
斑秃是一种局限性脱发。中医称本病为“鬼剃头”、“油风”、“鬼舐头”等范畴。
【病因病理】
斑秃可由精神因素、自身免疫失调和其他因素所致。本病往往在精神过度紧张后发生,由于各种精神刺激,使大脑高级中枢功能障碍,引起皮质下中枢及自主神经功能紊乱,使毛发乳头血管痉挛,毛发营养障碍而致秃发。此外本病还与自身免疫失调有关,病灶感染、肠道寄生虫病、内分泌障碍也可能成为致病因素。中医学认为,本病由于肝肾不足,营养不良,不能营养皮肤,以致毛孔开泄,风邪乘虚袭人,风盛血燥;或因肝气郁结,气机不畅,以致气滞血瘀,发失所养。
【诊断要点】
1.多见于青壮年,往往精神过度紧张或受刺激后发生。
2.起病突然,患部头发迅速成片脱落,呈圆形或不规则形如指甲,大如钱币,数目不等,皮肤平滑光泽。
3.重者全部头发均脱落,甚至波及眉毛、胡须、腋毛、阴毛均脱落。
4.局部无其他任何自觉症状。
【治疗方法】
方一
1.取穴肾俞。
2.操作用穴位注射法。用一次性空针和4.5号针头吸取维生素B6注射液1ml及维生素B12注射液1ml,快速刺入穴内,待有胀感后即缓慢推入,每侧各推入一半药液。同时配合局部和风池穴梅花针叩刺并各艾灸5min。每日或隔日治疗1次,10次为1疗程。疗程间休息3d。
方二
1.取穴肾俞、肝俞。配穴:阿是穴。
2.操作用火针法。用三头火针针刺,将针身下1/3在酒精灯上烧至白而发亮时,对准局部均匀散刺,速刺速退,深度0.5cm。肾俞和肝俞用单头火针用同样方法点刺,速进疾退。隔日1次,7次为1疗程。疗程间隔3d。
方三
1.取穴心俞、膈俞、胆俞。配穴:丰隆、三联单、三阴交、太冲、风池。
2.操作用刺络拔罐法。主穴每次用一对,点刺后拔罐放血,每穴出血2ml。配穴除三阴交用平补平泻外,其余均用泻法。留针15min。每日1次。
方四
1.取穴肾俞、心俞、膈俞。配穴:膀胱经分布区、头皮、三阴交。
2.操作用穴位注射法和梅花针法。在主穴及三阴交进行穴位注射,注入当归注射液、黄芪注射液或丹参注射液,均取双侧,隔日1次,每次2~3穴。
头部用电梅花针均匀密刺,脱发部位和风池为重点部位,然后叩打脊椎两侧夹脊穴及膀胱经部位,由上而下,各椎体之间横刺3下,每天或隔日1次,7次为1个疗程,14d为1大疗程。
【治疗效果】
杨青用方一治疗斑秃16例,治愈15例,无效1例,治愈率为93.75%[杨青.针灸临床杂志,1999,15(11):27]。杨生华用方二治疗122例,痊愈88例,显效26例,有效7例,无效1例[杨生华.针灸临床杂志,13(12):31]。洪婕用方三治疗1例,头部脱发2个月,治疗1周后,脱毛区皮肤变厚,2个月后逐渐长满毛发[洪婕.上海针灸杂志,2004,23(8):43]。张家维用方四治疗斑秃82例,痊愈75例,占91.5%;好转7例,占8.5%[张家维.中国针灸,1982,5,2(1):25]。
【处方荟萃】
1.用梅花针弹刺斑秃,由边缘向中心做圆形弹刺,然后用生姜摩擦患处。第2天弹刺太阳经的大杼至白环俞穴,两经轮换叩刺,刺激量以病人能耐受为宜。每穴1~15次为1疗程,大约2个月长新发[徐强华.针灸临床杂志,1996,12(11):31]。
2.用电梅花针沿脊柱两侧华佗夹脊穴和膀胱经穴,从头叩至腰,以皮肤潮红为度,每日1次。同时配合局部叩刺和中药内服[李亚男.针灸临床杂志,2002,18(8):56]。
【按语】
背针疗法治疗斑秃具有良好效果,如果能加上梅花针局部叩刺或加上局部温和灸,疗效更佳。可以解除患处的血管痉挛,增加局部灌流量,改善微循环,提高细胞对缺血缺氧的耐受性,增加头皮的血液供应,进而促进毛发的再生与生长的作用。斑秃的治疗时间,根据不同体质,脱发轻重程度,少则1~2d,多则6~12个月,患者应坚持治疗,不能中途停止,以免影响疗效。如斑秃是由其他病引起,应同时积极治疗原发疾病。
治疗期间,保持心绪舒畅,解除精神负担,去除可能诱因,坚定治愈信心,注意饮食调摄,忌食辛辣食物及酒类,多食有补益肝肾作用的食物如大枣、黑芝麻、黑豆、黄豆等。积极锻炼身体,提高自身免疫能力,放松紧张情绪。
第二节神经性疾病
一、皮肤瘙痒症
本病是一种神经功能障碍性皮肤病,是指临床上无原发而以瘙痒为主的皮肤病。中医称为“风瘙痒”。
【病因病理】
全身性瘙痒多与某些系统性疾病有关,如糖尿病、肝硬化、慢性肾衰竭等,也与神经精神因素、妊娠及全身变化有关。限局性瘙痒可因蛲虫、痔疮、多汗所致。中医学认为,本病多由风热、风寒或湿热之邪蕴于肌肤,不得疏泄之故;也可因风邪久留体内,化火生燥,致津血枯涩,肌肤失养而得。
【诊断要点】
1.除瘙痒外,无原发性皮肤损害,久之可继发抓痕、血痂、色素沉着,甚至苔藓样、湿疹样变。
2.常发生于入睡前,精神紧张及气候变化、饮酒及辛辣饮食后。
3.泛发性常一处开始,泛及全身;限局性者限于某一部位,亦可多处同时发生。一般以外阴、肛门、头皮、小腹、掌跖、外耳道等处多见。
【治疗方法】
方一
1.取穴大椎、肺俞、脾俞、胃俞。
2.操作用刺络拔罐法。取脊柱及其两侧的皮肤常规消毒,用已消毒的梅花针自颈部以中度刺激叩打至骶部,再重点叩打在上穴位。使其局部微出血,然后选用大小适度的火罐在出血部位用闪火法拔罐,10~15min。隔日1次,3次为1疗程。
方二
1.取穴命门。配穴:耳背静脉、头部督脉穴、井穴、荥穴。
2.操作用毫针刺法。用毫针直刺命门,进针0.5~1寸,行捻转补法,得气后留针。嘱患者饮水800ml,半小时后行针1次,行捻转补法。然后再在耳部刺血,在头部点刺,在井、荥穴上刺血,使患者微微汗出,命门留针至2h后出针,配穴不留针,每周治疗2次,10次为1疗程。疗程间休息1周。
方三
1.取穴大椎、肺俞、肝俞、肾俞,配穴:曲池、血海、足三里。
2.操作用火针法。除大椎穴外其他穴位均为双侧,每次选4~5穴,交替运用。将火针放在酒精灯上烧灼,针身烧灼的长度与刺入的深度相等,待针身烧红,对准穴位速刺疾退,起针后针眼不做处理。每日1次,10次为1疗程。
方四
1.取穴大椎、肺俞、脾俞、胃俞。
2.操作用梅花针刺络拔罐法。用梅花针自颈部以中度刺激叩打至骶区,再重点叩打大椎、肺俞、脾俞、胃俞,使其微微出血,再在出血部位用闪火法拔罐10~15min,隔日治疗1次。3次为1疗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