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医学背针疗法治百病
7612800000062

第62章 儿科疾病(1)

第一节呼吸系统疾病

一、小儿上呼吸道感染

上呼吸道感染,简称“上感”,是指由病毒或细菌等病原体感染所致的以侵犯鼻、鼻咽部为主的急性炎症。中医将此病归属于“感冒”范畴。

【病因病理】

本病病原体绝大多数为各种呼吸道病毒,常见的有流感、副流感病毒等,少数可由细菌及支原体引起。由于病毒感染,上呼吸道黏膜失去抵抗力,细菌乘机侵入。如A组β-溶血性链球菌、肺炎球菌、流感杆菌等。以鼻、鼻咽和咽部黏膜炎症为主,亦常侵及口腔、鼻窦、中耳、喉、眼部、颈淋巴结等邻近器官,如炎症向下蔓延则可引起气管炎、支气管炎或肺炎。中医学认为,发病原因主要由于小儿脏腑娇嫩,肌肤疏薄,卫外不固,加之寒暖不能自调,易于感受外邪,常因四时气候骤变,冷热失常,风邪乘虚侵袭,客于肺卫,致肺失宣肃,营卫失和而致。

【诊断要点】

1.潜伏期1~3d,起病多较急。婴幼儿起病急,全身症状为主,局部症状较轻。

2.多有发热,体温可达39~40℃,热程2~3d至1周不等。可出现烦躁不安、鼻塞、流涕、轻咳、食欲缺乏、呕吐、腹泻等。

3.检查可见咽部充血,咽后壁滤泡肿大,肺部听诊多数正常,少数呼吸音粗糙或闻及痰鸣音。病毒感染时周围血白细胞计数多正常或偏低。细菌感染时血白细胞总数及中性粒细胞多见增高。

【治疗方法】

方一

1.取穴背部督脉和膀胱经循行部位。

2.操作用拔罐法。先在背部督脉和膀胱经循行部位涂抹润滑剂,用5号火罐以闪火法拔罐于腰俞穴,推行至大椎穴往返5~6次,再推拔大椎至白环俞、附分、秩边,往返5~6次,然后用闪火法在督脉的命门、至阳、身柱、大椎及肺俞、脾俞、肾俞留罐5~8min,每周1次,12周为1疗程。

方二

1.取穴肺俞、定喘、膏肓。

2.操作用穴位贴敷法。取冰片1g,细辛1g,元胡200g,大戟20g,白芥子150g。共研末,用姜汁调成糊状,均匀地涂在纱布上,用贴膏固定在穴位上,2~4h取下。每年夏天从入伏开始,每7d贴敷1次,连贴3次为1疗程。

冬季从数九开始贴。每9d贴1次,连贴3次为1个疗程。

方三

1.取穴①肺俞、脾俞、肾俞;②定喘、膏肓俞、关元俞;③百劳、风门、气海俞。

2.操作用穴位贴敷法。中药组方:细辛30%、附子10%、羌活10%、防风10%、桂枝15%、白芥子20%、小茴香5%。打碎为末,取适量蜂蜜、生姜汁调成饼状,切成1cm见方的药块,上点少许麝香,再以胶布固定天背部穴位。贴敷2~4h取下,以皮肤潮红不起疱为度。每次1组,每日1次,3组穴交替使用。10d为1疗程,疗程间休息3d。

方四

1.取穴大椎、膈俞。配穴:中府。伴烦躁或嗜睡或谵语加灵台、神道。

2.操作用拔罐法。用投火法拔罐,每个穴位拔5~15min。灵台、神道2穴用一罐拔双穴。拔中府穴时,罐口不要过大,吸力不要过强,以免损伤乳腺组织。

【治疗效果】

张一炼用方一治疗小儿反复性呼吸道感染30例,显效13例,有效15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93.33%[张一炼.中医外治杂志,2005,14(6):40]。孙灵芝用方二治疗200例,显效96例,占33.3%;有效140例,占48.6%;无效52例,占18.1%。总有效率为81.9%[孙灵芝.中国针灸,1995,15(5):21]。

张倩如用方三配合耳压按摩治疗本病53例,经3个疗程治疗,和半年随访,仅5例复发,发病率为9.4%。对照组为20例发病,发病率为43.5%[张倩如.中国针灸,2001(1):42]。刘颖东用方四治疗本病伴高热者103例,痊愈31例,有效68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96.12%[刘颖东.针灸临床杂志,2001,17(2):15]。

【处方荟萃】

1.取背部膀胱经的循行线。沿着膀胱经的循行线抹上麻油。然后取小号火罐一只,用闪火法把罐吸在患者背部,沿太阳膀胱经循行线上下来回走罐多次,直到循行线上的皮肤出现潮红为度。四条循行线均应走罐,接着可把罐停在大椎穴上,留罐5min,最后用草纸把麻油擦尽。若能加灯芯草灸风池、肺俞穴则疗效尤佳。每日1次(程爵棠.拔罐疗法治百病,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1997:88)。

2.于肺俞穴注射鱼腥草注射液1~2ml,每日1次,连续2~4d为1疗程,儿童减半,一般1~2个疗程见效[张秀珍,广西中医药,1980,(3):43]。

【按语】

穴位贴敷法是治疗本病常用的方法之一,在治疗中,应注意部分患儿贴敷后有局部皮肤发红,甚至起水疱的现象,在下次贴敷时可往后延3~5d以待皮肤长好,局部或每日涂1~2次甲紫(龙胆紫)。凡有这种情况者疗效更佳。

预防小儿上呼吸道感染,可用捏脊法,有人认为其效果相当于丙球。医者站在右侧,用两手拇指向前顶住皮肤,示、中指前按,三指同时用力捏拿皮肤,从尾骶部开始沿脊椎两手交替前进,直至颈部[何定武.按摩与导引,1996,(6):7]。但在发作期间应停止捏脊,平时应坚持不间断,天气寒冷时应注意保暖。

对易感体质的儿童用穴位贴敷可明显改善体质,对身高140cm以上的取定喘、膻中、肺俞、心俞、膈俞;在140cm以下者取膻中、定喘、肺俞。以自制的天灸药物用生姜汁调成膏状,每穴用药约1.5cm大小,用医用胶布固定。再休息1.5~2h。每年一九或一伏贴1次,每年共贴3次,1年为1个疗程[王勇.上海针灸杂志,2005,24(5):17]。

二、小儿哮喘

哮喘是由嗜酸性粒细胞、肥大细胞和淋巴细胞等多种炎性细胞参与的气道慢性炎症。中医学称为“哮喘”、“喘咳”。

【病因病理】

哮喘可因呼吸道感染、吸入变应原如花粉、烟尘、化学气体等,亦可因药物、食物以及遗传因素引起变态反应,气道管腔狭窄,出现哮喘。中医学认为,本病多因身体素虚或肺有伏痰,一旦外感风寒、精神刺激、环境骤变,吸入粉尘、煤烟及饮食不节等,皆可触动肺内伏痰而诱发本病导致肺失清肃,遂发哮喘。

【诊断要点】

1.发作前常有喷嚏、咳嗽等先兆症状,或夜间突然发作,发作时喉间痰鸣有声,呼吸困难,咳痰不爽,甚至不能平卧,烦躁不安。

2.常会因气候转变、受凉,或接触某些过敏物质等因素诱发。

3.两肺满布哮鸣音,呼气延长或闻及湿啰音,心率增快。

4.血白细胞总数正常,嗜酸性粒细胞可增高,伴肺部感染时,血白细胞总数及中性粒细胞可增高。

【治疗方法】

方一

1.取穴肺俞、肾俞。

2.操作用拔罐法。选用4~5cm的玻璃罐。用闪火法将罐子吸附在应拔部位上。每天1次,每次5~10min,可连续拔3次,一般拔1~3次见效。

方二

1.取穴肺俞。发热加风池、大椎、外关、曲池;肺胃热盛喘者加合谷、内庭;腹胀加中脘、天枢、内关、足三里;痰热内盛加丰隆;喘甚加平喘。

2.操作用针刺加火罐法。用1寸毫针针刺所选穴位,得气后不留针。

咳嗽为主肺俞穴拔2号玻璃火罐10~15min;咳喘并重加平喘穴拔火罐,留针同上。

方三

1.取穴定喘。

2.操作用穴位注射法。用654-2注射液2~5mg。刺入穴内,得气后缓慢注入,男左女右,每日1次。

方四

1.取穴背部正中线第7颈椎棘突与第1胸椎棘突之间点为第1穴,第1与第2胸椎棘突之间点为第2穴,第2与第3胸椎棘突之间点为第3穴,从此穴位旁开1.5寸两侧各一个穴为4穴,第3与第4胸椎棘突之间点为第5穴。

2.操作用穴位贴敷法。方药制作:地龙、杏仁、全瓜蒌各30g。发热者加生石膏30g,薄荷、黄芩、双花、连翘各10g,川贝末10g,白芥子3g。各研细粉,冰片研细。前八味中药水煎3次取水流液浓缩至流浸膏状;川贝末、白芥子粉、冰片加入调成糊状,装瓶或软膏盒内备用。

取穴同时将膏摊成五分钱硬币大小及厚薄敷在每个穴位上,然后用纱布包扎,再用艾条灸,每穴5~10min,保留24h,连用3次为1疗程,顽固者可重复使用。

【治疗效果】

余惠华用方一治疗小儿咳喘300例,治愈100例,占33.3%;好转170例,占56.7%;无效30例,占10.0%。有效率90.0%[余惠华.中国针灸,2001,21(7):445]。韩荣珍用方二治疗小儿咳喘50例,2次治愈20例,3次治愈21例,4次治愈6例,5次以上3例[韩荣珍.针灸临床杂志,1994,10(2):52]。王忠范用方三配合中药口服治疗小儿喘息性支气管炎30例,效果满意,治疗2~5min可止喘[王忠范.针灸临床杂志,1999,15(3):49]。窦时华用方四治疗小儿支气管炎74例,显效48例,占64.86%;有效21例,占28.38%;无效5例,占6.76%。总有效率为93.24%[窦时华.中医外治杂志,2001,10(4):18]。

【处方荟萃】

1.急性期取大椎、风门、肺俞。流涕加迎香;呕吐加内关;热不退加合谷;咽痛加少商;喘甚加定喘;痰多、湿重加足三里、丰隆和;气促加膻中;咳甚加太渊。缓解期取肺俞、脾俞、肾俞。虚证用艾条悬灸肾俞或命门10min;纳差加足三里、三阴交;易反复发作者加风门、合谷。用梅花针弹刺,每分钟40~60次,每穴弹刺1~2min,每日1次,5次为1疗程[余淑芬.中国针灸,1996,16(11):54]。

2.取肺俞、大椎、定喘、膈俞,用闪火法拔火罐,留罐10~20min。每日1次,3~5次为1疗程[张翠彦.针灸临床杂志,2002,18(7):19]。

3.取肺俞、风门、定喘、膏肓,用回旋灸,灸至皮肤红润为度,每日1次[杨国宏.中国针灸,1989,9(4):54]。

【按语】

用方一时,患儿背部皮肤有溃疡破损处,有过敏、血肿及大血管的部位,不宜拔罐。高热抽搐不宜拔罐。拔罐后皮肤若起水疱,小的勿需处理,或涂万花油,敷以消毒纱布,防止擦破即可。水疱较大时,用消毒针将水放出,涂以甲紫(龙胆紫)药水,或用消毒纱布包敷,以防感染。

穴位注射法除用方三外,还可用异丙嗪针穴注,小于1岁用7.5mg,1~3岁用10mg,4~7岁12.5mg,再抽取0.9%生理盐水加至1ml,每穴注入0.5ml,治疗65例均在3次内止咳。但对幼儿癫癎、肝功能不全者忌用[钱珊.中国针灸,1999,19(11):693]。

三、小儿肺炎

肺炎是由各种感染或其他因素所引起的肺部炎症。相当于中医学中“肺炎喘嗽”。

【病因病理】

引起小儿肺炎的病原菌为肺炎双球菌和葡萄球菌,其他还有溶血性链球菌、流感杆菌、肺炎杆菌等;病毒以腺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为多见,体质虚弱的小儿,容易感染发病,受凉是主要诱因。中医学认为,本病多为外邪犯肺,肺气失宣,郁而化热,肺热熏蒸,灼津为痰,痰阻气道,不得宣肃,因而上逆,病位在肺,常累及脾,亦可窜心肝。痰热郁闭,肺气不宣为主要病理。

【诊断要点】

1.起病较急,有发热,咳嗽,气促,鼻煽,痰鸣等症。或有轻度发绀。

2.病情严重时,揣促不安,烦躁不宁,面色灰白,发绀加重,或高热持续不退。

3.禀赋不足患儿,常病程迁延。新生儿患本病时,可出现不乳,口吐白沫,精神萎靡等不典型临床症状。

4.肺部听诊:肺部有中、细湿啰音,常伴干性啰音,或管状呼吸音。

5.血象:大多数白细胞总数增高,分类中性粒细胞增多。若因病毒感染引起者,白细胞计数可减少、稍增或正常。

6.X线透视或摄片检查:肺部显示纹理增多、紊乱,透亮度降低,或见小片状、斑点状模糊阴影,也可呈不均匀大片阴影。

【治疗方法】

方一

1.取穴肺俞、脾俞。喘甚加定喘穴;病程长,反复发作加肾俞。

2.操作用穴位注射法。取毛冬青注射液2ml,刺入穴位,得气后,缓慢注入药液。每天选用2穴,每穴注射1ml,每天1次,有发热者予以退热处理。

方二

1.取穴肺俞。

2.操作用离子导入法。取中药麻黄、杏仁、炙甘草、石膏用量视患儿年龄而定。先浓煎至60ml,取氨茶碱4mg3片(3次用量),压碎与脓缩的中药混合备用。用DZY-B型电脑骨质增生治疗仪,将加热后的布垫放在下极上面,再分别置于肺俞穴上,盖上油布,用沙袋压紧即可打开电源开关,强度6~10mA,治疗25min后,改用导入按摩,电流强度3~8mA,治疗25min后,治疗全部结束。每日1次,6次为1疗程。

方三

1.取穴大椎、督脉、背俞穴、阿是穴。

2.操作用拔罐法。在背部涂一层液状石蜡或凡士林,取大小合适的火罐,用闪火法在罐内闪动一周吸附在患儿背部,拔罐者手扶罐体在患儿背部上下推动。游走于督脉、背腧穴及听诊啰音较多的部位,以局部皮肤潮红或出现明显的瘀血为止。然后在大椎、肺俞、听诊啰音较多的部位留罐5~10min,隔日或隔两日1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