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医学背针疗法治百病
7612800000039

第39章 内科疾病(15)

【治疗效果】

钱忠用方一治疗本病35例,显效25例,有效9例,无效1例[钱忠.上海针灸杂志,2005,24(11):10]。程爵棠用方二治疗眩晕屡见效佳,1次即效,久治则愈(程爵棠.刮痧疗法治百病,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1999:298)。张洪亮用方三治疗本病26例,治愈6例,显效8例,有效10例,无效2例,有效率92.31%,治愈率23.08%[张洪亮.上海针灸杂志,2006,25(9):8]。

【处方荟萃】

1.采用拇、示指捏法。患者坐位,使背部肌肉松弛。操作者将两手示指屈曲,以示指中节背面紧触脊柱大椎穴皮肤,拇指前按皮肤后向后捏起,随捏随提,两手交替5~10min,每天治疗1次,10次为1疗程。

2.取脊针穴:头穴、督穴。头穴用毫针直刺90°,用脊针的压拉手法行针。

督穴用先以90°直刺1.0~1.4寸,进行一个方向捻或转,得气后左手拇指腹或示指腹压在刺入穴位下边皮肤上施行压拉手法行针数次,再将针退至皮下,以45°向前下方斜刺1.0~1.4寸,以压拉手法行针数次,再将针退至皮下,以与皮肤成15°向下沿皮下刺入1.4寸,平放留针30~40min。在留针期间,可令患者任意活动,到时间将针拔出即可[王惠敏.脊针,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2005:184]。

【按语】

针灸治疗本病效果较好,特别在急性发作期,对控制症状颇为有效,多数临床报道其有效率达90%以上。坚持针灸治疗对预防本病的复发和减少发作频率也有一定的作用。临床治疗时,应注意明确诊断。若属其他原因引起的症状性眩晕,即眩晕综合征,应首先治疗原发病,否则会影响疗效。

发作期间应卧床休息,控制饮水,选用高蛋白、高维生素、低脂肪、低盐饮食。应逐渐下床活动,避免长期卧床。对久病频繁发作者,要消除其思想顾虑,精神治疗的重要作用不能忽视。平时宜保持安静,避免噪音及情绪波动,不宜过度劳累。忌食烟、酒、浓茶、咖啡等刺激性食物。注意锻炼身体,增强体质,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六、肋间神经痛

肋间神经痛是指胸神经根或肋间神经,由于某种原因受刺激而产生的一种胸肋间经腹区至带状区疼痛的综合征。属于中医学“胁痛”范畴。

【病因病理】

肋间神经痛是多种原因损害而出现的一组疼痛综合征。多处于胸椎病变刺激,如外伤、劳损或感受风寒之邪等原因,引起关节或肋椎关节及椎体间轻度移位或牵拉、炎性改变等,刺激有关脊神经而导致相应的肋间神经痛。中医学认为,胁痛可由焦劳忧虑而致者,饮食劳倦而致者,色欲内伤,水道壅闭而致者,也可由愤怒、过劳、伤血、伤气、伤筋或邪在半边半里而致者,总而言之,可归纳为邪犯少阳、痰饮内停、肝气郁结、瘀血阻滞、肝胆湿热等,导致肝胆之经气失调,气血阻滞而形成。

【诊断要点】

1.一侧胸痛,沿肋骨由后向前,即从胸椎沿相应肋间呈放射痛、刺痛、灼痛,当咳嗽、深呼吸或喷嚏时,可使疼痛加剧。

2.胸椎脊突旁、肋间隙等有明显局部刺痛、放射痛。屈颈试验可使疼痛加剧。

3.受累神经分布区内,常有感觉过敏、感觉减退,肌肉萎缩;当波及交感神经时,可出现心前区疼痛或腹痛。

4.X线摄片显示:胸椎可有不同程度骨质增生,患椎椎体上下软骨面往往有骨密度增高,相应椎间隙稍变窄等。

【治疗方法】

方一

1.取穴相应夹脊穴。

2.操作用点穴法:患者坐位或俯卧位,用拇指端压在肋间神经症状部位相应的胸椎棘突之间旁开1~1.5cm处,即夹脊穴1。待患者自觉按压部位有胀痛感及有向胸前的串麻感后,间断按压3~5min:每天1次,5次为1疗程。

方二

1.取穴相应夹脊穴。配穴:阳陵泉。

2.操作用毫针刺法。用28号针1.5~2寸毫针深刺1.5寸左右,并反复提插捻转让患者做深呼吸。留针30min后患者即感疼痛减轻。

方三

1.取穴取脊柱两侧华佗夹脊穴胸1~8和足太阳膀胱经大杼-关元俞。

2.操作用梅花针刺络拔罐法。俯卧位,对皮肤消毒后,以自制梅花针自上而下叩刺5遍,再在该处拔火罐10min。尔后取侧卧位,沿患侧病变区肋间隙和足少阳经肋部循行段自后向前叩刺5遍,拔火罐10min,每日1次。

方四

1.取穴根据肋间神经痛的部位选取相应胸椎脊针穴位。

2.操作用毫针刺法。右手持针,快速刺入穴位表皮内,先以90°直刺1.0~1.4寸,进行一个方向捻或转,得气后左手拇指腹或示指腹压在刺入穴位下边皮肤上施行压拉手法行针数次,再将针退至皮下,以45°向前下方斜刺1.0~1.4寸,以压拉手法行针数次,再将针退至皮下,以与皮肤成15°向下沿皮下刺入1.4寸,平放留针30~40min。留针期间,可令患者任意活动,到时间将针拔出即可。

【治疗效果】

肖四旺用方一冶疗3疗程,治疗组治愈12例,好转8例,无效1例。治愈率为57.1%,有效率为95.2%;对照组治愈10例,好转9例,无效3例,治愈率为45.5%。有效率为86.49%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肖四旺.新中医2001,33(11)47]。尹忠辉用方二治疗王某,半月前因外伤胸5~8肋处疼痛,近日因工作劳累疼痛向前放射逐渐加重。咳嗽、深呼吸、喷嚏时更加疼痛,经方二治疗,30min后疼痛减轻,7次痊愈[尹忠辉.针灸临床杂志,1999,15(3):45]。高辉用方三治疗特发性肋间神经痛30例,痊愈25例,好转3例,无效2例[高辉.湖北中医杂志,1988,(6):37]。王惠敏用方四治疗78例,基本痊愈34例,明显好转26例,有所好转18例(王惠敏.脊针,北京: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2005:184)

【处方荟萃】

1.在患侧上背及太阳膀胱经上触及的结节条索状物或压痛点用梅花针重叩,再以真空理疗机抽负压94.5~91kPa,依病情轻重出血量达2~10ml,3d治疗1次,直到痊愈[张建新.四川中医,1990,8(4):47]。

2.对因脊柱小关节紊乱引起的肋间神经痛,采用手法整复脊椎错缝,针刺疼痛部位相应脊神经根,运用华佗夹脊穴配合针后火罐放血治疗,患者平均治疗2~3个疗程[潘峰.针灸临床杂志,2004,20(11):9]。

3.取相应节段夹脊穴。用10%葡萄糖液10ml或加维生素B12注射液lml。针头直达神经根部附近,待有明显针感,稍后退再注入药液(郭恩吉.中国针灸内科治疗学,赤峰:内蒙古科技出版社,2001:149)。

【按语】

针刺对肋间神经痛的治疗主要以相应夹脊穴来进行,但选相应夹脊穴时应了解其解剖情况。脊髓对皮肤的节断支配,以躯干部最为典型,自脊侧中线至腹侧中线较有规律的形成连续横行的环形带,每一个脊髓神经后根支配一定的神经区域,例如:第2胸段支配胸骨角平面皮肤,第10胸段支配脐平面皮肤。并且,分布到皮肤的脊髓神经又互相重叠,绝大多数的皮节由2~3个后根重叠支配。故单一个神经根损伤常无感觉障碍出现。而且当确定脊髓损害的上界时,必须比感觉障碍的上界高1~2个节段来计算。

七、股神经痛

是沿股神经通路及其分布区的疼痛综合征。中医学归属于“痹证”范畴。

【病因病理】

股神经痛是股神经受损所致。多由腰椎间盘突出、腰椎骨关节病、外伤或扭伤、盆腔疾病、感染等使周围组织痉挛、产生无菌性炎症刺激其周围神经而发病。中医学认为本病为下肢腰腿经络阻滞,气血运行不畅所致。其病因多与正气不足、腠理不密,生活与气候条件有关。由于肝肾正气不足,或气血两亏,风寒湿邪乘虚侵袭,留滞经络,气血运行不畅所致。也有正气尚好,但因久居寒湿之地,或冒雨当风,或劳动感受寒湿,或汗出入水等,风寒湿邪入侵,或郁而化热入侵,使经络气血闭阻不通。

【诊断要点】

1.股神经损伤时表现特殊步态,病人尽量避免屈膝,行走步伐细小,先伸出健足,然后病足拖曳前行。皮支损伤可产生剧烈神经痛和痛觉过敏现象。

2.令病人俯卧位,检查者上抬其下肢时出现大腿前面和腹股沟疼痛。病人蹲坐在两足上引起疼痛而必须伸直。膝腱反射消失,大腿前部和小腿内侧感觉障碍,可伴水肿、青紫等营养改变。

3.股神经的完全性损害可导致:①屈髋或伸膝不能;②膝反射减弱或消失;③神经分布范围内不同程度的感觉障碍。

4.糖尿病并发的股神经病,可表现为大腿前面的疼痛,随后出现股四头肌的力弱和萎缩。

【治疗方法】

方一

1.取穴大肠俞。

2.操作用毫针刺法。用毫针直刺,进针60~70mm。提插捻转法,使患侧下肢出现触电感,针感从腰区经腹股沟外侧至膝关节内侧,得气后留针20min,每天针刺1次。

方二

1.取穴脾俞、胃俞。配穴:患肢商丘、三阴交、阴陵泉、足三里、犢鼻、血海、梁丘、伏免、箕门、髀关。

2.操作用毫针刺法。在脾俞和胃俞附近肌肉隆起、僵硬处或在压痛处,用毫针直刺或针尖斜向下刺入1.5~2.5寸,得气后行捻转补法,至局部发热为度,不留针。余穴以循经感传为好。再在脾俞和胃俞处行隔姜灸。用黄豆大艾炷,每穴灸3壮。隔日治疗1次,10次为1疗程。

【治疗效果】

王世广用方一治疗26例中,痊愈23例,占88.46%;好转3例,占11.54%;全部有效。痊愈者中经1次针刺愈者6例,2次愈者9例,3次以上8例[王世广.中国针灸,2000,20(10):619]。齐立洁用方二治疗本病19例,痊愈14例,显效5例,全部有效[齐立洁。中国针灸,1999,19(12):739]。

【处方荟萃】

取气海俞,用毫针直刺65~75mm,提插捻转,使之产生触电感经过腹股沟放射至足部3次。每隔5min刺激1次,留针20min。每天治疗1次,3次为1疗程。主治髂腹股沟神经痛[李种泰.中国针灸,205(9):643]。

【按语】

背针疗法对股神经痛有良好的疗效,有改善血液循环、解除肌肉痉挛、控制感染、缓解疼痛、促进功能恢复等作用,因此,针灸在治疗本病中具有一定的优势,尤其对于寒湿型的效果比外伤及虚证为佳,对原发性股神经痛比继发性股神经痛效果好。

股神经痛是由多种原因引起的症候群,并非独立疾病,临床应查明原因,以针对原发病治疗。对肿瘤压迫引起者,注意局部不要施行针刺。由于脓肿、结核等所致的股神经痛要积极治疗原发病。

八、坐骨神经痛

坐骨神经痛是指坐骨神经通路上,即腰、臀区、大腿后、小腿后外侧和足外侧的疼痛症候群,可由多种原因引起。中医将其归属于“痹证”范畴。

【病因病理】

原发性坐骨神经痛由感染、受寒、中毒等原因直接损害坐骨神经所引起;继发性者由神经通路的邻近组织病变对坐骨神经产生刺激压迫、粘连或破坏所引起。中医学认为本病主要因体质素虚,腠理不密,汗出当风,涉水感寒,坐卧湿地,风寒湿邪乘虚而入,客于经络,经气阻滞而致。

【诊断要点】

1.疼痛多由臀区或髋部向下扩散至足,多呈持续性钝痛,并有发作性加剧,夜间更甚,咳嗽、喷嚏等均可能加重。

2.沿坐骨神经分布区可有压痛点,主要有腰椎棘突和横突,其次为坐骨孔、大转子点、腘窝、腓点和踝点。

3.脊柱侧弯,直腿抬高试验可呈阳性。

4.患肢小腿外侧感觉减弱、麻木,跟腱反射减弱或消失。

5.进行腰椎X线片、椎管造影乃至CT检查,有助于原发病的诊断。

【治疗方法】

方一

1.取穴大肠俞。配穴:环跳、殷门、秩边、委中、承山、阳陵泉、昆仑、阿是穴。

2.操作用芒针刺法。用6寸长芒针于大肠俞深刺,针尖刺向棘突间,深度为3寸,行提插捻泻法,使穴位周围产生电击样灼热,并向患肢放射至足部,其余配穴用毫针常规刺法,行提插捻转泻法。每日治疗1次,每次留针30min,10次为1疗程。疗程间休息3d。主治根性坐骨神经痛。

方二

1.取穴腰阳关。配穴:足三里。

2.操作用电针法。用1.5~2.5寸毫针刺入,得气后接SⅠⅡ-A型多功能针灸仪,音波1或2输出导线,有效极接在腰阳关的针柄上,无关极接在足三里针柄上,选方波及重复频率5~10Hz,定时25~40min电流强度调到0.2~0.6mA,每日1次,10次为1疗程。

方三

1.取穴腰椎1~5、骶椎1~3旁开0.5寸。

2.操作用毫针刺法加穴位注射。腰椎处用毫针刺入深度为1~1.5寸,骶椎处用毫针刺入2~2.5寸,针感向腿放射,每次取穴3对,留针30min,每隔10min捻转1次,每日1次,10次为1疗程。再用醋酸氢化可的松混悬液2ml注入压痛点,得气后每穴注入1ml。

方四

1.取穴大杼。配穴:神阙、命门。

2.操作用三棱针挑刺刺络法。用三棱针点刺大杼,深0.3~0.5分,刺断少许红色纤维组织,使之充分出血,然后用三棱针点刺配穴出血。每3~5d挑刺1次,4次为1疗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