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医学背针疗法治百病
7612800000035

第35章 内科疾病(11)

【诊断要点】

1.平时性格特殊,爱感情用事,喜欢夸张,表现自己,情绪反应较幼稚。

2.发病与精神因素密切相关,如情绪激动、悲伤、忧郁、惊恐、欣喜均易引发。

3.临床症状具有感情色彩,有夸张,做作,易受暗示等特点,喜欢博取别人注意和同情。

4.经过各种检查,未发现相应脏器性病变,暗示可使症状减轻缓解或发作加重,但发作后无后遗症。

【治疗方法】

方一

1.取穴大椎、身柱、长强。

2.操作用埋线法。大椎、身柱用穿线法。局部消毒局麻后,用穿有2号羊肠线的三角针从穴旁1.5cm进针,穿过穴位皮下,从另一侧1.5cm处进针,剪去两端线头,埋入羊肠线3cm。长强穴用注线法。用12号穿刺针放入1号羊肠线1.5cm,刺入穴位2.5cm,推线退针,外盖敷料。20d埋线1次,3次为1疗程。

方二

1.取穴肺俞、心俞、三焦俞、次髎。配穴:中脘、关元、三阴交。

2.操作采用针罐法。先用毫针做轻刺激,然后拔罐10~15min,起罐后,用艾条温灸中脘、关元穴。每3~4日治疗1次。

【治疗效果】

用埋线疗法治疗癔症性瘫痪3例,临床控制2例,有效1例;失语5例,2例临床控制,3例有效;失明l例有效;耳聋3例,1例临床控制,2例有效;癔症球10例,全部临床控制。情绪激动8例,5例临床控制,3例好转。有效率100%[温木生.埋线疗法治百病,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4:278]。程爵棠临床屡用,颇有良效[程爵棠.拔罐疗法治百病,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1997:227]。

【处方荟萃】

1.取心俞、肝俞。配内关、合谷、太溪。用苯巴比妥0.1g,安那咖0.5g,5%普鲁卡因混合,每次取2~3穴,刺入穴位得气后每次每穴注入0.1~0.5ml,发作之前注射,重者每日治疗1次,5次为1疗程[李镤.穴位注射临床疗法,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4:354]。

2.取身柱穴,用毫针刺之,得气后使用强刺激,再留针30min,每可收到言语立出之效。主治癔症失语[周天祺.山西中医,1985,1(3):28]。

【按语】

癔症发作时应用暗示方法缓解症状。可用充满信心的简短语言对患者进行鼓励和保证,可取得较好疗效,平时有的放矢地进行思想疏导和精神治疗,帮助患者认识自己的疾病和思想因素,克服孤独情绪和不切实际的幻想。适当体育锻炼,增强体质,往往可起到良好的自我暗示作用。

针刺对本病有较好的疗效,临床多用毫针或电针取效,每可针到病除。特别是首次治疗,务求一次见效。治疗环境要保持安静,减少周围观望人员,避免不良刺激。选用较粗、较长的毫针,采用提插捻转泻法,针刺操作时务使患者产生一定的针感,使患者感觉到针刺后的反应及变化,以利于建立信心,采取合作态度。根据体质状况,也可在疾病缓解期继续针灸治疗,缓解期用平补平泻法,或用补法,隔日或2~3d治疗1次,以增强体质并减少复发。

癔症症状很复杂,变化万千,选穴必须随症加减,不必拘泥于一方一穴,取穴不宜过多,一般取1~3穴即可,或主穴1~2穴,随症选1~2穴。病人在躯体疾病的基础上发作癔症者,应同时兼治其他疾病,往往会收到更好效果。

四、精神分裂症

精神分裂症是一种常见而原因不明的精神病。在中医学中属于“癲狂”范畴。

【病因病理】

可能与遗传、心理易感素质即病前的个性特征、脑的生化代谢和结构的改变、社会生活环境急剧变化等多方面因素有关。中医学认为本病主要由内伤七情,使脏腑经络阴阳失衡,以及痰、气、火、瘀等导致本病的发生。

【诊断要点】

1.患者有思维、情感、意志活动障碍的表现。特别是精神活动互不协调和与现实脱离的特征。

2.病程有缓慢发展迁延的趋势。

3.各种辅助检查没有发现异常。

4.绝大多数患者没有意识和智能障碍。

【治疗方法】

方一

1.取穴夹脊穴。

2.操作用埋线疗法。患者反向坐在椅子上,充分暴露背部,在棘突间正中处用甲紫(龙胆紫)做标记、于两横突间平棘突之间旁开5~8分,相当于脊神经根处。两侧注入2%盐酸利多卡因适量,斜向棘突间韧带进针,边推药液边退针,避免直刺或深刺,防止因患者活动刺入肺部或刺入脊髓腔内。再将00~1号络制肠线穿入三角全层缝合针上,从一侧夹脊穴刺向另一侧(对侧)夹脊穴出针。注意出针时的手法要稳准,不要偏离脊柱中线或用力过猛出现折针现象。精神病人往往配合不好、需有人协助完成。穿入肠线之后两头剪断,使肠线留在体内,防止线头露在皮肤外。稍提起皮肤,盖上无菌敷料胶布固定。疗程视埋入的羊肠线吸收的情况而定。一般15~20d1次,3次为1疗程。

方二

1.取穴①2~3胸椎间距背中线各1.4cm和3~4胸椎间;②4~5和5~6胸椎间;③6~7和7~8胸椎间;④8~9和9~10胸椎间。

2.操作用割治拔罐法。局部常规消毒,用手术刀横割1.5cm,深2~3mm,先左后右,先上后下,割后即在该处用闪火法连续拔罐2次,每次6~8min,第1次拔血10~30ml,第2次少量出血。去罐后在刀口上撒上云南白药,敷料固定。按顺序每次选1组,2周治疗1次。

方三

1.取穴大椎,陶道、身柱、神道、灵台。配穴:一光(颈正中线第5、6椎棘间)、足三里(双)、丰隆。

2.方法用穴位注射法。病人俯卧,不合作者用绳子绑在床上,胸前垫一枕头,用10ml注射器接上6号针头抽吸2%复方当归液6ml,分别注入6个穴位,椎间穴位略向上成45°左右,得气后回抽无脑脊液,将药快速注入。下肢穴位接5号长针头,抽维生素B1注射液6ml快速垂直刺入穴位,快速注入4个穴。每日1次。

方四

1.取穴①大椎、心俞;②身柱、膏肓;③神道、肝俞;④筋缩、脾俞。

2.操作用艾灸法。艾灸分四组,化脓灸先取前2组穴,间日灸7壮,6次为1疗程。麦粒灸4组穴轮流,间日灸1组,每穴灸7壮,灸后涂甲紫(龙胆紫),5周后休息1周。

【治疗效果】

用方一治疗100例,痊愈59例,显效24例,进步6例,复发7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90%。多数患者在埋线2~4次见效,最显著的治疗效果出现在第3次埋线后[吕雅芝.中国针灸,1988,8(5):12]。张晨钟用方二治疗本病162例,痊愈127例,占78%;显著进步24例,占15%;进步5例,占3%;未愈6例,占4%。总有效率96%[张晨钟.河南中医,1984,(6):46]。顾法隆用方四治疗慢性精神分裂症25例。观察提示对本病患者的全血黏度有一定影响[顾法隆.中医杂志,1989,30(2):26]。

【处方荟萃】

1.心俞、肝俞、胃俞。配穴:间使、内关、曲池、足三里、丰隆、三阴交、太冲。每次选2~4穴注入0.2%氯丙嗪注射液0.3%氯普噻吨注射液,每穴1~2ml。每日或隔日1次,30次为1疗程。[王玲玲.针灸学临床,上海:上海中医药出版社,2000:129]。

2.①心俞、肺俞、肾俞;②厥阴俞、肝俞、命门。每次选1组穴,梅花针叩刺出血后拔罐20~30min。起罐后,再拿捏安宁穴(颈两侧上1/3、颈动脉搏动后方1cm处)。每日或隔日1次。10次为1疗程[程爵棠.拔罐疗法治百病,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1997:223]。

【按语】

用方一治疗后,多数埋线于2~4次即见效果,有的治疗1~2次即出现睡眠好转,食欲增强,精神症状明显好转等共同特征、最显著的治疗效果出现在第3次埋线后。疗效与病程、既往复发史、发病时年龄,症状分型等因素密切相关,与埋线治疗次数亦相关。其中病程较短,复发次数较少,症状以青春型,紧张型的疗效为好。相反,病程长,复发次数较多。类型以单纯型、偏执型、残留型、衰退型的效果相对较差。儿童性精神病、器质性精神病的疗效也较差。

如果是初次发病,再加之有选择地辨证配伍取穴,使用方一可以使治愈率提高。对长期服用抗精神病类药物的患者,本疗法的疗效表现得较迟缓。此类病人应停止用药一段时间(待药物在体内的不良反应基本排出之后),再单独用埋线疗法观察其疗效。

应早诊断早治疗,与家属及单位配合,正确解决发病因素,防止病情加重。

有失眠、情绪不宁等先兆症状。应掌握发病规律,及早防治。治疗期间,可同时配用小量抗精神病的药物。

五、抑郁症

抑郁症是一种以心情抑郁,失去各种兴趣和快乐感为主要临床特征的精神疾患。属于中医学“郁证”范畴。

【病因病理】

现代医学认为遗传因素与本病的发生有明显关系,或因发生代谢异常,多种胺代谢障碍,尤其与5-羟色胺的缺乏有关。亦与神经内分泌功能失调、心理因素和躯体因素等有关。

中医学认为,本病郁怒不畅,使肝失条达,气机疏泄,而致肝气郁结。气郁日久化火,气滞又可导致血瘀不行,逐渐引起五脏气机不和。或因七情所伤,肝郁抑脾,耗伤心气,心失所养,神失所藏,导致心神不宁,肝失疏泄,脾失运化,脏腑阴阳气血失调而成。

【诊断要点】

1.抑郁发作以心境低落为主,从闷闷不乐到悲痛欲绝,甚至木僵,严重者可出现幻觉、妄想等精神病症状,部分患者的焦虑与运动性兴奋比较明显。

2.诊断标准:以心境低落为主,至少有下列四项:

(1)兴趣丧失,无愉快感。

(2)精力减退或疲劳感。

(3)精神运动迟滞或兴奋。

(4)自我评价过低,自卑自责,有内疚感。

(5)联想困难或自觉思考能力下降。

(6)反复出现死的念头或自杀的行为。

(7)睡眠障碍:如失眠、早醒、醒后难入睡或睡眠过多。

(8)食欲减退,体重减轻。

(9)性欲减退。

【治疗方法】

方一

1.取穴心俞、肝俞、脾俞、胃俞、肾俞、三焦俞。

2.操作用穴位注射法。均取双侧穴位。用维生素B注射液1ml、当归注射液2ml、黄芪注射液1ml、用4~5号针头垂直刺入,每穴注入0.5~1ml。

以上穴位交替使用,10次为1疗程,疗程间休息3d。

方二

1.取穴心俞、神堂、肝俞、魂门、脾俞、噫嘻、肺俞、魄户、肾俞、志室。

2.操作用针刺法。皮肤消毒后,用毫针直刺30mm,平补平泻,操作10min,留针30min。14d为1疗程。主治卒中后抑郁症。

方三

1.取穴主穴:华佗夹脊穴(肺、心、肝、脾、肾夹脊)。配穴:百会、神庭、内关、太冲、三阴交。耳穴:心、神门、皮质下、脑、肝、脾。

2.操作用针刺法。用1~1.5寸毫针,先依次针刺肺、心、肝、脾、肾夹脊穴,行平补平泻手法,得气后出针,针刺百会等配穴中的3个穴位,行平补平泻手法,留针30min。出针后用王不留行籽贴压上述耳穴,左右耳交替,嘱患者每天按压耳豆至少3次,每次至少15min,保持3d以上。针刺和换耳穴压丸均每周1次。

方四

1.取穴①心肾不交型:穴注取心俞、厥阴俞、肾俞、膏肓俞。针刺加巨阙、膻中、阴郄。②肝气郁结型:穴注取肝俞、脾俞、胃俞、三焦俞。针刺可加地机、期门。③心脾两虚型:穴注取肾俞、心俞、志室、次髎、肝俞。针刺加京门、水泉、筑宾。

2.操作用穴位注射加针刺法。均取双侧。用维生素B1注射液lm1,维生素B12注射液1ml,当归注射液2ml,黄芪注射液1ml,混合抽于5ml注射器中。用4~5号针头垂直刺入,每穴注入0.5~1ml。以上穴位交替使用,10次为1疗程,疗程间休息3d。

【治疗效果】

赵秀敏用方一配合体针治疗本病80例,治愈54例,显效26例。总有效率为100%。对照组30例,治愈17例,显效8例,无效5例。总有效率为83.3%[赵秀敏.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2001,8(12):78]。江丰用方二治疗卒中后抑郁症15例,口服药对照组15例,分别治愈1、2例,显效10、9例,有效3、4例,无效1、0例,总有效率93.3%、100%[江丰.针灸临床杂志,2006,22(12):26]。熊学琼用方三治疗抑郁症48例,痊愈14例,显效25例,有效8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97.9%[熊学琼.针灸临床杂志,2004,20(9):29]。

赵秀敏用方四治疗80例,治愈54例(占67.5%)显效26例(占32.5%)。

总有效率为100%。对照组30例,治愈17例(占56.7%),显效8例(占26.6%),无效5例(占16.7%),总有效率为83.3%[赵秀敏.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2001,8(12):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