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会科学成电教师风采
7610400000009

第9章 雄踞时空的长者——访顾德仁教授(1)

一个人的人生如果与民族的振兴,祖国的昌盛紧紧地联系在一起,那么它就将是闪闪发光的篇章。

走进我校前身——成都电讯工程学院院长顾德仁教授的家中,首先映入眼帘的是50年代使用的旧家具。简朴整洁的客厅里,有两块奖牌吸引了我的视线。它们是顾德仁教授1996年获得的第四届广播电视科学技术大奖。该奖是为表彰在我国广播电视科学技术事业中作出杰出贡献的科学家而设立的,每届全国仅有两位获奖者。我诧异,近于耄耋之年的顾教授,1994年已经退休,颐养天年,怎么在1996年还能获得我国广播电视科学技术大奖?顾德仁教授告诉我,获奖者,首先经个人申请,再结合提名与讨论,方出结果。而他自己从来没有个人申请过。哦,我明白了,历史的长河淘砺出的只会是一个真理,为祖国的振兴鞠躬尽瘁的科学家,人民永远不会忘记。这位德高望重的老院长、老教授,我校第一批博士生导师,爽朗乐观的性格,俭朴的衣着,平易的笑容,使他显得那么普通,那么平凡。祖国利益永远高于一切,哪里艰苦,就奔向哪里,立志为国为民贡献自己的智慧,代表了中国老一辈知识分子的心路历程。当我问及顾老当年为什么放弃美国的优厚条件,义无反顾地投身到新中国的建设事业中来时,他那双明净的眼里,跳动着锐利的光芒,那是从微微启开的历史门洞后透进来的一束。他的思绪流向遥远,流向青春的记忆,流向戏水的童年。

(一)

1950年的10月,年仅26岁,风华正茂的顾德仁,与一批海外学子一道,冲破重重阻碍,踏上了从美国回国的航船。

1924年出生于苏州一个丝绸商家的顾德仁,从小天资聪慧。1946年他以优异的成绩,毕业于上海交通大学电机系,先后在上海电话公司和航空公司工作两年。他目睹了国民党政府的腐败与无能,遂立志“科学救国”。1948年他被美国康奈尔大学录取为硕士研究生,当时他告别父母与新婚不久的妻子,踏上了西方求学之路。半年后,他就受聘于该校附属电讯研究所,做一名兼职助理研究员,半工半读。那时正值一项关于飞机高空飞行通讯信号中断的研究课题,处于瓶颈期,研究所内的一位加拿大学者已找出了通信中断的原因,然而如何预测计算,避免信号中断,却无从入手。顾德仁立即投入这个问题的研究中。他以锲而不舍的精神,运用数学变分法,终于找到了计算公式,不到一个月的时间,使课题研究取得了突破性进展。一石激起千层浪,顾德仁的研究成果,受到系主任、电波传播专家布罗士(Burrows)教授的嘉许和重视,并与他进行了亲切交谈,同时立即组织了计算人员,绘图人员协助他工作。电研所的一位工作人员笑着调侃道:“自从你来了后,我们就整个地忙得一塌糊涂,可被你害苦啦。”大家对这位黑头发黑眼睛的仅有26岁的中国留学生刮目相看,纷纷跷着大拇指,称他为人间天才(Genius in Residence)。1950年9月,他佩戴上了象征学术成就的金钥匙会章,成为美国科学家荣誉学会——西姆啥学会(Sigma-xi society)会员。他知道,科学就是积累、继承、突破和演进的过程,它来自个人却属于全人类。

异国的游子,岂能没有思乡之情,感恩图报之理?1949年8月,顾德仁参加了在美国的“中国留美科学家工作者协会”。“中国留美科学家工作者协会”是一个爱国进步团体。这个组织还创办会刊《科协通讯》,经常报道中国国内情况,顾德仁与其他留美青年,一起认真学习并讨论毛泽东的《新民主主义论》、《论人民民主专政》等著作。他们明白自己肩负的历史使命。报效祖国,是无悔的选择。

1950年2月,顾德仁获得硕士学位后,著名的美国科学院院士、英国皇家学会院士、电波传播专家博格(H.G.Booker)教授希望他继续深造,并愿做他的博士生导师。那时候,祖国已经解放,他从《科协通讯》上看到国内东北人才奇缺的消息时,他按捺不住,归心似箭。他放弃攻读博士的机会,他要回国,他要参加新中国的建设。于是,他想办法突破重围和阻挠,终于,他高扬起理想的风帆,动情扬波地登上回国的轮船。他的心中奏响建设祖国的嘹亮之歌。

(二)

“回家了”,顾德仁心中呐喊着。罗湖大桥两侧站满了欢迎的群众。彩旗花海组成盛大的仪仗队。“欢迎你们,留学归来的学子”的横标,那样热烈辉煌,那样气概明朗。顾德仁和留学归来的学子们心中热浪滚滚,他们要把自己的才智蓓蕾,一朵朵为祖国烂漫绽放。

归国学子住在广州南方饭店,当晚举办了专场音乐晚会为他们洗尘。辉煌、深沉而又激昂的音乐訇然响起,以黄河大合唱为基调的小提琴协奏曲,旋律热情奔放,充满了锥心的恨和刻骨的爱,它仿佛穿过时间和空间,穿过历史,穿过河流原野,在浩瀚宇宙间回荡。学子们心中震颤,热血沸腾,为国建功立业,是他们终身的奋斗目标。

当广州中山大学电机系系主任吴敬寰教授来到顾德仁下榻处招聘教师时,顾德仁说,“我想到东北去”。吴老告诉他,现在南方解放了,同样缺乏建设人才,你到东北去是为人民服务,在广东一样也是为人民服务。于是顾德仁毅然决定留下来,马上搬到吴老家中住下,第二天,就走上讲台,用智慧浇灌着希望。直到放寒假,顾德仁才到上海,把爱人和从未见过面的儿子接到了广州。人生漫漫路途,是搏击岁月的奋斗和求索,至此,他把自己与祖国的高等教育事业捆绑在一起,为我国的科学事业培养着一批又一批人才。

(三)

漫漫人生路,无时不在延续耕耘者的足迹。1952年院系调整,顾德仁来到了华南工学院无线电系,任职副教授、系副主任、图书馆馆长等。他知道,一个学者必须关注社会,洞察社会变化后面的力量。1954年顾德仁教授加入了中国共产党。1955冬天,他被派往清华大学,师从苏联专家萨波列金,学习电视技术。一年后,全国院校调整,他来到新组建的成都电讯工程学院,任无线电系副主任、系主任,并担任学院党委委员、学术委员会主任、院长等职务。顾德仁教授是成都电讯工程学院第一批被国务院授予博士生导师的四人中的一位。是我国第一批从事电视技术研究的学者,为祖国培养了大批电子事业高层次人才。

科学的精神是要创造一种成果,一种人类能够共同享用的文明成果。1958年起,顾德仁教授在担任教学工作的同时,开展了电视技术的研究工作。

世界上发达国家的电视事业,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便蓬勃发展起来。1954年美国已有了与黑白电视兼容的彩色电视,即NTSC制式。日本亦采用该制式。苏联、法国于1967年开播彩电,采用调频技术传送色度信号,称之为SECAM制式;西德亦于同年开播,采取逐行倒相技术的PAL制式,与法、美并列为世界彩电三大制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