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经济价值
黄颡鱼是一种优质名贵经济鱼类。该鱼产量大、肉质细嫩、少细刺、味道鲜美、营养丰富,每100g鱼可食部分中含蛋白质16.1g、脂肪2.1g、碳水化合物2.3g、钙154mg、磷504mg,且含人体必需的多种氨基酸,尤以谷氨酸、赖氨酸含量较高。它药用价值较高,其肉性味甘、平,有利尿之功效,可用以主治水肿、喉痹肿痛等症,具有消炎、镇痛等疗效,因而深受广大消费者欢迎。特别是大规格的鲜活鱼供不应求。而且在日本、韩国、东南亚等国家也有巨大的市场潜力,是出口创汇的优良品种。
2.1.17黄河鲶
分类:鲶形目、鲶科、鲶属
1.生物学特性
(1)形态特征黄河鲶体形长。须2对,成鱼口角须后伸超过胸鳍基部,颌须后伸不超过鳃盖骨后缘。胸鳍硬刺前缘有微弱锯齿突起。犁骨齿带中间分离,为左右2条新月型齿带。眼甚小。背鳍i-3;臀鳍i-77~86;侧线鳞i-10~11。体侧灰褐色,腹部有灰褐色花斑,各鳍灰黑色。
(2)习性底层肉食性凶猛鱼类。白天多隐居于小草丛生的水底,活动较少,喜在夜间寻食,捕食底层鱼类、虾类和水生昆虫等。最大个体可达10kg以上。3~4龄性成熟。卵大,橘黄色,黏性强。
2、分布
黄河鲶分布于黄河中上游,黄河宁夏段为典型分布区。
3、经济价值
黄河鲶是我国黄河上中游的鲶形目的重要经济鱼类。是人们喜爱的优质水产品。由于黄河鲶个体较大、生长快、肉质细嫩鲜美、市场价格高和养殖效益大等原因,目前已成为我国北方地区最具养殖潜力的淡水养殖对象。宁夏已建立了“黄河鲶国级种质资源保护区”。
2.2水产品养殖方式
2.2.1池塘养殖
1、池塘养殖条件
养殖鱼类使用的池塘条件主要包括池塘位置、水源和水质、面积、水深、土质、池塘形状以及周围环境等。条件允许时应尽量改造好池塘,创造适宜的环境条件以最大限度地提高鱼产量。
(1)池塘位置选择水源充足、水质良好、交通方便的地方建造鱼池,常常还要考虑电力供应。这样既有利于排、灌水,也有利于鱼种、饲料以及成鱼的运输和销售。
(2)水源和水质池塘应具有良好的水源,以便于经常加注新水。由于池塘内鱼类饲养密度大,其投饵施肥量大,池水溶氧量往往不足,水质易恶化,导致鱼类严重浮头而大量死亡。用增氧机虽然可在一定程度上防止浮头,但不能从根本上改善水质,长期缺氧显然不利于鱼类的生长。池塘水源以无污染的河、湖水最好,这种水一般溶氧高,水质良好,适宜于鱼类的生长。井水也可以作为养鱼水源,但其水温和溶氧水平均较低,故使用时应让井水流经较长的渠道或设晒水池进行处理,并在鱼池进水口下设接水板,待水落到接水板上溅起再进入池中,以增加水温和溶氧量。
(3)面积“宽水养大鱼”。面积大则鱼有足够的活动空间,而池塘面积大受风力的作用也较大,利于表层水溶氧的增加,并通过水体的混合改善下层水的溶氧量;此外,水体大,易保持水质稳定,水质突变影响鱼类的可能性降低。但是面积过大,施肥、投饵难以均匀,水质不易控制;面积过大,管理也不方便,且过风面积大易形成大浪冲坏池埂。
(4)水深鱼池应有一定的水深以保持一定的蓄水量。水较深的池塘,一般溶氧状况和水质较好,因而适合于肥水养鱼的要求,较易实现高产。
池水越深,池塘单位面积的水量则大,因而可增加鱼种的放养量以提高单位面积的鱼产量。实践证明,精养鱼池水位应常年保持在2~2.5m。
(5)土质多数鱼池都是挖土建造的,饲养鲤科鱼类的池塘土质以壤土最好,沙质壤土和粘土次之,沙质土最差。粘质土池容易板结,通气性差;沙质土池渗水性大,不易保水保肥,且容易坍塌。养1~2年后的鱼池,因积存的残饵、鱼类粪便和生物尸体与泥沙混合,形成淤泥,代替了原有的土壤。淤泥过多,则其中所含有机物氧化分解要消耗大量氧气,易造成缺氧,而且缺氧后有机物厌氧发酵后会产生氨和硫化氢等影响鱼类生长。但保持适度的淤泥,对补充水中营养物质和保持池水肥沃有很大作用。池底保持10cm的淤泥较为适宜。
(6)池塘形状与周围环境鱼池的形状一般以东西长、南北宽的长方形池为好。这种池形的优点是池埂遮阴小、水面日照时间长,有利于浮游植物的光合作用;而且夏季多东南风,水面易起波浪,池水在动态中容易自然增氧,可以减少鱼类浮头。长方形的长宽比以5:3为好,这种形状不仅外形美观,而且方便拉网操作,注水时也易造成全池池水的流转。如果当地地形条件或风向只适合于挖其它形状的鱼池,则不一定拘泥于上述形状。池塘周围不应有高大的树木或建筑物,以免阻挡阳光的照射和风的吹动。
2、苗种
苗种既是池塘养殖的物质基础,又是获得高产的前提条件之一。养殖中对苗种的要求是数量充足、规格合适、种类齐全、体质健壮、无病无伤。养殖规模较大单位,应合理安排一定的池塘用于生产苗种,尽量满足本单位苗种需求量。
(1)苗种来源池塘养鱼所需的苗种最好由本单位自己生产,这样各种鱼的数量和规格既能满足本单位生产需要,质量又能得到保证,还可以降低生产成本。苗种主要有以下两种途径。
①苗种池专门培养近二十年,成鱼养殖苗种放养量一直居高不下,如单靠苗种池培育,苗种池面积将扩大许多,势必影响到成鱼养殖池面积的扩大。因此,苗种池主要提供一龄鱼种。
②成鱼池套养成鱼池产量中有80%左右当年可达上市规格,20%左右为来年放养的大规格鱼种。这些鱼种基本上能满足食用鱼池翌年放养的需要。成鱼池套养鱼种可节约不少鱼种池面积。这样安排既可增加成鱼养殖面积,又能发掘成鱼池的生产潜力,节省劳力和资金。
(2)苗种检疫从外地购进苗种一定要严格执行苗种检疫,杜绝病原微生物随苗种带入。苗种进入成鱼池前还要进行浸浴消毒与免疫。鱼种下塘前用3~4%的食盐水浸泡10-15分钟,或者用其它消毒药液浸浴消毒,草、青鱼种还要注射免疫疫苗。
(3)苗种规格根据生产实践和养鱼习惯,将鱼苗、鱼种的生产全过程分为二、三个阶段,各阶段名称不尽一致。第一阶段是从孵化出的仔鱼(俗称水花),经过25天左右的培育,全长达3cm左右,称为夏花鱼种(俗称寸片鱼种),生产上称鱼苗培育。第二阶段是由夏花鱼种再饲养4~5个月,体长达10~17cm,称1龄鱼种或冬片鱼种;养至第二年春天,则称春片鱼种。以上称为鱼种饲养或1龄鱼种饲养。第三阶段是把1龄鱼种再饲养1年,鱼种体重达150~250g,青、草鱼可达500g左右,称2龄鱼种。生产上称为2龄鱼种的饲养。
(4)苗种放养时间提早放养苗种是争取高产的技术措施之一。在水温较低的季节放养具有以下优点:水温低时鱼类活动弱,易于捕捞;在捕捞和放养操作过程中,不易受伤,可减少饲养期间的发病和死亡率;提早放养还可以提早开食,加长了鱼类的生长期。近年来,北方条件较好的池塘已将鱼种的春天放养改为秋天放养,鱼种成活率明显提高。鱼种放养须在晴天进行,严寒、风雪天气不能放养,以免鱼种在捕捞和运输途中冻伤。
3、养殖鱼类放养方式
混养是池塘养鱼的主要放养方式。包括三个方面:
(1)各种饲养鱼类的混养。即在同一鱼池内混养的鱼类可达7~10余种;
(2)同种不同龄的混养。一般为1龄和2龄鱼混养,有时一个龄级还包括若干种规格;
(3)异种异龄的混养。即同一鱼池混养多种鱼类,而且每种鱼又有不同的龄级和规格。
混养总的原则是:混养的鱼类在同一水体中和平共处,不相互残害和吞食;对水质和生长期的水温要求相似;如果栖息水层和食性各异则最为理想。我国的养殖鱼类中,草鱼、青鱼、鲢、鳙、鲂、鳊和鲤、鲫等鱼类大致符合上述要求,所以是较为理想的混养对象。
①混养的优点
合理利用饵料和水体池塘养鱼的人工和天然饵料主要包括浮游生物、底栖生物、各种水草和旱草、有机碎屑以及包括配合饲料在内的各种商品饲料。鱼类对天然饵料各有所好,而对各种商品饲料特别是配合饲料均喜食。每种鱼类根据其习性栖息于一定的水层中。主食浮游生物的鲢、鳙生活于水体上层;草鱼、团头鲂等草食性鱼类生活于水体中、下层;鲤、鲫、罗非鱼等则在底层活动。将这些鱼类合理搭配混养在一起,可以充分利用池塘各个水层,亦即在不增加局部分布密度的情况下,可增大整个水体中鱼类的放养密度。与单养一种鱼类相比,也就增加了池塘单位面积的放养量,从而可以提高池塘鱼产量。
发挥养殖鱼类之间的互利作用混养不仅能使配养鱼本身提供一部分鱼产量,而且还可发挥各种鱼类之间的互利作用,因而能使它们各自的产量均有增加。例如草鱼、青鱼、团头鲂、鲤等的残饵和粪便可作为培养浮游生物的良好肥料,同时还能提供大量碎屑,为鲢、鳙等滤食性鱼类创造良好的饵料条件;而滤食性鱼类滤食浮游生物和有机碎屑,可起到防止池水过肥的作用,给草鱼、青鱼等提供较为良好的生活环境。鲤、鲫、罗非鱼等杂食性鱼类可清除池中残饵,提高饲料的利用率,并改善池塘卫生条件。
可获得食用鱼和鱼种双丰收当年鱼种与成鱼适当混养时,既能取得商品鱼高产,又能基本解决翌年放养的大规格鱼种的需要。
提高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通过混养,不仅提高了产量,降低了成本;而且在同一池塘中生产出各种商品鱼,可以向消费市场提供各种鲜鱼,这对繁荣市场、稳定价格、满足消费者的不同需要、增加生产者收入都有重大意义。
②确定主养鱼类和配养鱼类
主养鱼又称主体鱼,即主要的养殖鱼类。它们不仅在放养量(重量)上占较大比例,而且是投饵、施肥和饲养管理的主要对象。其产量的高低对单位面积产量和产值起着决定性的作用。确定主养鱼类应考虑以下因素:
A、市场需求根据当地市场对各种养殖鱼类的需求量、价格和供应时间的要求,为市场提供适销对路的鱼货。
B、饵料肥料来源如草类资源丰富的地区可考虑以草鱼为主养鱼;精饲料充足的地区,则可根据当地消费习惯,以鲤、鲫或青鱼作为主养鱼;肥料容易解决则可以考虑将鲢、鳙等滤食性鱼类或者罗非鱼等腐屑食性鱼类作为主养鱼。
C、池塘条件池塘面积较大,水质肥沃,天然饵料丰富的池塘,可采用以鲢、鳙作为主养鱼;新建的池塘,水质清瘦,可以草鱼、团头鲂为主养鱼;水较深的池塘可以鲤、鲫鱼为主养鱼。
D、苗种来源只有苗种供应充足,而且价格适宜,才能作为主要养殖对象。如罗非鱼苗种供应充足,也可考虑将其作为主养鱼。
配养鱼是处于配角地位的养殖鱼类,它们可以充分利用主要养殖鱼类的残饵以及水中天然饵料很好地生长。如适当加大对配养鱼的投饵量,配养鱼的产量也会相当高,往往多种配养鱼的总和不低于甚至会超过主养鱼,其作用不容忽视。池塘养殖的配养鱼类,一般可多达7~8种。
4、养殖鱼类放养密养
合理的放养密度应当是在保证达到商品鱼规格和鱼种预期规格(即有一定质量)的前提下,能获得最高鱼产量的放养密度。对主要摄食人工投喂饲料的鱼类来说,在一定范围内,鱼类的密度越大,投喂饲料应越多;同时,饲料质量越好,则产量越高。故提高放养量的同时,必须增加投饵量,才能得达到增产效果。主要滤食池塘中天然饵料的鱼类如鲢、鳙,则在一定范围内,密度增大,产量一般是提高的,但与浮游生物的质量和补充速度有密切关系。如果采取施肥措施,繁殖浮游生物,或投喂粉状商品饲料,则在合理的范围内施肥多或投饵量大,鲢、鳙的放养量可加大,产量也会进一步提高。
如果放养密度超出一定范围,尽管饵料供应充足,也难收到增产效果,甚至还可能产生不良后果,其主要原因是水质问题。鱼类要求水中有一定的溶氧量,我国几种主要养殖鱼类的适宜溶氧量为3~5mg/L,如果溶氧低于2mg/L时,鱼类呼吸频率加快、能量消耗加大,生长速度变慢,饵料系数增加。如放养过密,池鱼经常处于低氧情况下,不利于其生长,黎明甚至半夜溶解氧即处于1mg/L左右的危急状态,池鱼经常浮头,稍有不慎就会发生泛池,造成池鱼大量死亡。因此,溶氧量是限制放养密度的一个首要因子。鱼池有机物质(包括生物的尸体和残饵)分解的中间产物和包括鱼类在内的水生生物的排泄物。它们是以氨和多种形式的有机氮状态存在,这些物质对鱼类有较大的毒害作用。
合理的放养密度应根据池塘条件、养殖鱼类的种类与规格、饲料供应情况和管理措施等方面来考虑确定:
(1)池塘条件有良好水源的池塘,放养密度可适当增大。较深池塘的放养密度可以大于较浅池塘的。
(2)鱼种的种类和规格混养多种鱼类的池塘,放养量可大于单养一种鱼类或混养种类少的池塘。由于混养的各种鱼类一般食性和栖息习性不同,故可提高总的放养密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