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麦草干物质的营养组成随其刈割时期及生长阶段而不同。随生长期的延长,黑麦草的粗蛋白质、粗脂肪、灰分含量逐渐减少,粗纤维明显增加。以叶丛期的营养价值最高,以干物质计粗蛋白18.6%,粗脂肪3.8%,无氮浸出物48.3%,粗纤维21.1%。
3、苏丹草苏丹草属禾本科高梁属,是一年生草本植物,它富含磷、钾、胡萝卜素等,易为草食性鱼类消化吸收。是草、鳊鱼喜吃的青饲料。
苏丹草性喜温暖,不耐霜冻,对土壤没有严格要求,但以肥沃的粘质土为宜。它具耐旱、耐肥、再生力强、适应性广等特点。生长期为4~10月,最适生长期为6~8月。春播、秋播均可,春播产量高。播种前将土地深翻耙平,施足基肥。条播、点播每667.7m2用种子1.5kg左右,撒播和移栽的种子量可适当增加。条播的行距20~30cm,点播的行距20~25cm,每穴约10粒种子,深度3~4cm。苏丹草播种后7~10天幼苗出齐70~90天抽穗开花,初期根系生长较慢,在幼苗时要注意清除杂草,天旱要勤浇水,每收割一次应立即松土,除草施肥,施肥量与黑麦草相同。
当苏丹草长到60cm左右即可开始收割,第一次收割时留茬约10cm,割低后分蘖新枝再生慢,会影响产量,在温度适宜时一般15~20天就能收割一次,一年可收割7~8次。苏丹草的营养价值取决于其刈割日期,抽穗期刈割要比开花期和结实期刈割营养价值高,适口性也好。抽穗期以干物质计粗蛋白15.3%,粗脂肪2.8%,无氮浸出物47.2%,粗纤维25.9%。
4、聚合草又称饲用紫草、爱国草等。聚合草为多年生草本植物,聚合草产量高,营养丰富,利用期长,适应性广。
聚合草只开花,不结种,栽培只能用营养体繁殖。一般在春季开始栽培,将植物体连根挖出,割去上面的茎、叶,纵切成多株,上部有芽,下部有1~2cm的小段,埋入穴中即能长出新株;也可用老根栽培,每穴放一段,顺向直插,行距20cm,成苗后再移栽。畦宽2m,行、株距60×60cm,每666.7m2约1600~1800株。虽然聚合草需水量较大,但在地下水位高、低洼易涝处容易烂根死亡,故应选择土质肥沃、水情易控的土地;基肥要施足,返青及每割一次后须追加肥料;在生长期间须耪锄杂草1~2次。
当年所栽聚合草在初花期收割,第二年以后即可提前收割。聚合草再生性很强,一年可刈割3~4次,栽后可持续生长十多年。聚合草营养价值较高,其干草的粗蛋白质含量与苜蓿接近高达24%,而粗纤维则比苜蓿低。风干聚合草茎叶的营养成分为:粗蛋白质21.09%,粗脂肪4.46%,粗纤维7.85%,无氮浸出物36.55%,粗灰分15.69%,钙1.21%,磷0.65%,胡萝卜素200mg/kg,核黄素13.8mg/kg。
5、紫背浮萍又称紫萍、浮萍、大萍,叶面深绿色,背面紫色。浮萍耐热性较强,在水田、池塘、沟湾内均能大量繁殖,温湿多雨的季节,繁殖更快。浮萍是小草鱼好饲料。
培植紫背浮萍的塘以2666.8m2以下为宜,方便控制水质肥度。底泥肥厚,以近村舍的池塘为佳,以便于管理和利用生活污水,水位稳定的肥水沟湾也可用为浮萍的培养塘。
紫背浮萍除在池塘里可以自然繁殖外,主要以人工投种为主,一般在谷雨前后(4月下旬)投放,每667.7m2应放1250~1500kg,并用麦草棒分格培养。种萍放入塘内后,应施羊粪150kg或猪、牛粪200kg。追肥要根据水质和季节而定,春秋雨季繁殖快,应多施肥,气温较高时,应适宜少施,如塘内透明度大,浮萍生根多,就应多施、勤施。
培育池要保持水位,每隔几天在塘边搅动底泥使底泥肥份溶解水中,便于紫背浮萍吸收,在天气干燥少雨时,早上或傍晚用水喷洒,并将漂到池滩上的紫背浮萍冲入塘内。晚秋大部分紫背浮萍枯死,未枯前产生冬芽能沉于水底自然越冬,次年经施肥后又可育出新的种萍,或将已产生冬芽的种萍用池泥拌好,装于坛内,沉于水底过冬,次年春季倒在塘内繁殖。
紫背浮萍收获每次一般不超过一半或不超过总量的30%,一般每2~3天收获一次。浮萍的产量随水质肥度而异。紫背浮萍粗纤维含量低,是较好的水生饲草,以干物质计粗蛋白28.6%,粗脂肪3.6%,无氮浸出物41.4%,粗纤维9.5%。
6、苦草又名鸭舌条、面条草。适应性强,产量高,是饲料、绿肥等方面的优良牧草。
一般在四月份播种,播种前先晒种一天,将草种趁脆装入袋中挤一挤弄断,用冷水浸泡24h,然后用密网袋揉搓草种,将果荚中细小棒形、呈棕黑色的草籽挤出,再用水冲出草籽,将草籽用清水漂洗一下,带水均匀洒入池中,也可和几把泥土成稀泥浆或将草籽拌细砂土用手均匀洒入池中,未挤净的果荚也一并洒入池中,用种量160~250g/666.7m2。水越浅出芽率越高,但不能低于但不能低于10cm,水温在18℃以上时,7~10天即出芽,在随其长大逐渐加深水。
苦草是种草养蟹的理想品种,6月份前将扣蟹与种草区用密网分隔开,否则苦草刚出芽即被扣蟹所食。它茎叶鲜嫩,营养丰富,以干物质计,它含粗蛋白质21.8%,粗脂肪5.1%,无氮浸出物4%,钙1.34%,磷0.34%。
3.7生物饵料敞池增殖
3.7.1单细胞藻类
传统的单细胞藻类培养是筑建饵料室,遵循保种-接种-扩种-生产性培养的程序,其优点是能保证纯种生产,但采用敞池比较粗放地培养单胞藻更为经济实用。而池塘底泥、水源和大气中到处蕴藏着大量的藻类孢子,所以不必引种,只要选择好培育池并采取若干人为措施,即可增殖成功。
1、一般增殖
(1)选塘
选择沉积物肥厚的老池为好,因为其中蕴藏着更为丰富的“藻种”──孢子,并能为其繁殖提供大量的营养元素。以浮游动物为终身饵料的鳙鱼饲养池可为首选,而连年饲养鲤、鲫、鲶等底层鱼类的水体则不宜入选。培育池大小、深浅视培养对象而定,不可选择严重渗漏的池塘。
(2)清塘
用生石灰按常规方法清塘即可。干法清塘比带水清塘为好。
(3)注水
敌害少、杂物少的深井地下水是首选水源,其他水源必须经过杀灭敌害处理,或用150目筛绢网严格过滤方可注入培育池中。按由浅入深的原则注水,有利于藻类繁殖和水质调控。最终水深视培育对象而定。
(4)施肥
清塘1周内不施肥,清塘注水7~8天后,再施肥。施肥要少量多次、无机、有机肥并用。具体用量和比例应视培养对象而定。
(5)除害
原生动物、轮虫、甲壳动物等滤食性动物都是藻类的敌害。大量发生时,根据不同种类按如下方法处理:①用敌百虫1g/m3可有效地杀灭枝角类、桡足类、虾类、丰年虫等甲壳动物。②由于多数轮虫体长>;100um,用150目筛绢网连续抽虑可控制其种群增长但不能清除。使用1.0ppm有效氯可杀死多数轮虫个体。虽同时影响藻类的增殖,但在施药3~5天后,藻类种群可恢复。③抽滤法可控制草履虫、喇叭虫等大型原生动物,种类繁多的小型纤毛虫,在光照充足、溶氧丰富、溶解有机质量不高的藻类培育池中,它们生物量有限,对藻类的危害较小。除此之外,水生维管束植物、大型丝状藻类有明显的克藻效应,药物对这类大型植物是无济于事。但在肥水中它们很难成为水体优势种群,只出现在池边浅水处,通常用齿耙等简单工具即可将之除净。
2、特殊类群增殖
敞池培养单细胞藻类鉴于其环境的复杂性和种类的多样性,要想培养单一纯种是很难的,但是利用某些群落对环境的独特适应性和种间关系,则有可能实现对某些生态群的增殖。
(1)鞭毛藻类增殖
鞭毛藻类是对金藻门、裸藻门、隐藻门、甲藻门和绿藻门团藻目中具鞭毛藻类的统称。它们的共同特征是具鞭毛能主动运动,多数种类的细胞壁较薄或不具细胞壁,有的(甲藻)虽有壁但不完整。因此多数种类都是鱼类容易消化、利用的饵料。在前述一般藻类增殖方法的基础上,应注意以下几点:①保证水深(>1m)。②足施有机肥。③利用轮虫、哲水蚤、卤虫等滤食小型浮游植物(多半为非鞭毛藻),使鞭毛藻类生物量增加。当鞭毛藻大量繁殖后可用敌百虫将哲水蚤等杀灭或在使用时将浮游动物滤掉。
(2)小型非鞭毛藻类增殖
硅藻和绿球藻类是小型非鞭毛藻类的主要组分。多数个体<20um。是轮虫、枝角类、桡足类等饵料浮游动物的重要食物。许多种类也是鱼类可利用的天然饵料。增殖中应注意以下几点:①选择水浅而面积较大的开阔池塘,浅水(<;1.0m)保证了它们底栖时的光照需要;开阔水面为其悬浮创造了水文条件。②排水清塘再注(深井)水后,首先繁殖起来的多是硅藻、绿球藻类的单细胞藻类。③在保证一定碳源的基础上,适当多施无机肥(包括硅酸盐肥)对这类单胞藻增殖有利。④在藻类培育池中适当投放鲢、鳙鱼。鲢、鳙鱼滤食并消化利用了鞭毛藻类和个体较大的浮游植物,其水体藻类小型化、非鞭毛藻化的趋势十分明显。在鲢、鳙池中增殖的单胞藻组成多以小型绿球藻类占优势用于轮虫培养比较理想。
(3)蓝藻的增殖
虽然某些蓝藻难以被鱼类消化甚至有毒,但鱼腥藻、螺旋藻等的具有饵料价值。其要点有:①培育池水体不宜过深。一般保持30~50cm水深即可。②少氮多磷。鱼腥藻等蓝藻具有固氮能力,增殖过程中应尽量保证磷酸盐的供应,少用氮肥。特别是硝酸氨、硫酸氨更要慎用,这既避免了氨氮的危害又有利于抑制其它藻类的发生。③多数蓝藻喜碱性环境pH8.5~9.5为宜。为此可在培养水体中适当加入磷酸氢钠(5~10g/L水)即造就了碱性环境又解决了磷源。并可有效控制许多敌害生物的发生。④培育蓝藻的池水宜注不宜排,有时一池“老水”养到底。⑤投放底栖鱼类鲤、鲫、罗非鱼等底栖类的活动能促使蓝藻孢子的萌发。